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鷺島景區作為流花八景之一「銀鷺齊飛」,是流花湖公園當年挖湖建園形成的一個湖心小島,毗鄰農趣園景區,四周湖面寬闊,位置獨特。經過公園不斷改造美化,鷺島成功招引和聚居了大量的受國家保護的野生鳥類。因島上有大量鷺鳥在此聚居,故得名為「鷺島」。
每天早晚鳥兒飛進飛出蔚為壯觀,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客觀賞,有廣州鬧市中「小鳥天堂」的美稱。即日起,流花湖公園推出「鷺島鳥類科普丨帶你走進廣州小鳥天堂」,本次科普的鷺島鳥類是草鷺、池鷺和白鷺。
草鷺
草鷺(學名:Ardea purpurea)是大、中型涉禽。草鷺的額和頭頂呈藍黑色,枕部有兩枚灰黑色長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懸垂於頭後,狀如辮子,其餘頭和頸呈棕慄色。該鳥類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湖泊、河流、沼澤、水庫和水塘岸邊及其淺水處,特別是生長有大片蘆葦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為喜歡。
生活習性:草鷺活動時彼此分散開單獨或成對活動和覓食。休息時則多聚集在一起。行動遲緩,常慢步在水邊淺水處低頭覓食,有時亦長時間的站立不動,或收起一腿。僅用一腳站立於水邊,靜靜的觀察和等候魚群和其他動物到來。飛行時頸向後縮成「z」字形,頭縮至兩肩之間,兩翅鼓動緩慢、腳向後直伸,遠遠突出於尾外。
主要以小魚、蛙、甲殼類、蜥蜴、蝗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覓食活動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黃昏覓食活動最為頻繁。覓食時常分散在水邊淺水處邊走邊覓食,也常常靜靜的守候在水邊不動,長時間的等候過往魚類和其他動物食物。
池鷺
池鷺(學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釐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慄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
棲息環境: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隻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
生活習性:池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魚、蝦、螺、蛙、泥鰍、水生昆蟲、蝗蟲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與夜鷺、白鷺、牛背鷺等一起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頂處營巢。白晝或黃昏活動。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
白鷺
白鷺(英文名稱:Little Egret):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黃嘴白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均習稱為「白鷺」。這4種白鷺均是中等體型(45-90釐米)的白色鷺。白鷺的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胸具蓑狀羽。
棲息環境: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
生活習性: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著水裡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準確地啄到嘴裡。有時也常佇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