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上的家園

2020-11-17 戰略信使

軟流層運動是地震的罪魁禍首

目前,人類還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

地球結構示意圖

這要從地球結構說起。地球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觀測和研究發現:地球的結構類似於雞蛋,從外到裡大致由三個圈層構成,最外層是地殼,類似於雞蛋的蛋殼,厚度為30~40千米,由各種各樣的巖石組成;中間層是地幔,類似於雞蛋的蛋清,平均厚度約2900千米,地幔中有一層緩慢流動的物質,稱之為「軟流層」,軟流層的厚度約350~500千米;最裡層是地核,類似於雞蛋的蛋黃,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

地球科學家們認為,由於軟流層中的各部分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同,導致軟流層中的物質始終處在運動狀態,由此帶來了地殼運動並使地震較為集中地分布在某些地震構造帶上。

全球板塊構造圖

眾所周知,地殼和地幔上部的一部分雖被稱作「巖石圈」,但它並不是「石板一塊」的完整巖石圈層,而是由不同尺度的板塊和斷層構成的離散體系;同樣,板塊內部也不是完整的「石板一塊」,它又由許多大小不同的地塊和斷層構成。斷層泥(各地塊之間的夾層)由黏土和巖石碎礫組成,相互之間的黏結力很小,它們是千百萬年以來地殼運動的結果。顯然,一塊大尺度的地塊是由若干小尺度的地塊構成的。這些互相粘結不緊密的地塊漂浮在地幔的軟流層上,就像初春時節冰河解凍之後,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冰一樣,在水流的帶動下隨波逐流。同樣,漂浮在地幔軟流層上的板塊和地塊也在隨著地幔軟流層的流動而發生運動。因此,目前地球科學家普遍認為地幔軟流層運動是地震發生的主要驅動力源。

一直運動的地塊

近代地震觀測和研究發現,板塊的邊緣和地塊間的斷層面上是大地震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地球上絕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這裡。是不是所有板塊和地塊的運動都會引發大地震呢?似乎並非如此。因為板塊和地塊運動是每時、每地都發生著的普遍現象,而大地震卻是在某些地方,數十年甚至幾百年才發生一次的小概率事件。

中國大陸地塊和運動速度矢量圖

以中國為例,中國大陸各地塊在地幔軟流層運動的帶動下以每年3~10毫米的速度運動,這說明我們腳下的地塊、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不動產」——房子就像冰河上的浮冰一樣一直在運動,只不過因「動靜」太小,如果不用專門的觀測儀器就無法感知它在運動。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如果各地塊間運動速度一致、方向一致,有秩序地運動,各地塊間的斷層面上受力均衡,各地塊間就會「相安無事」,不會發生地震。就像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只要各車遵守交通規則,保持同樣的速度,同樣的方向,各行其道,就能相安無事,不會撞車和追尾。

地震的預測還任重道遠

這種運動被稱為無震滑動。如此說來,各地塊如果都遵守「交通規則」,作這種無震滑動不就平安無事,不發生地震了嗎?而實際情況又不完全如此。由於各地塊的大小、形狀和厚度各不相同,地幔軟流層運動對它們的作用力不同,各地塊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不同,運動的方向也不同。不同地塊會發生平動、轉動和靜止不動等步調不一致、不遵守「交通規則」、無秩序的運動,進而造成各地塊之間的推擠和阻擋。就像冰河中的浮冰一樣,會出現互相擠壓、碰撞,甚至發生一塊浮冰下插到另一塊浮冰下,互相別撬的情況。各地塊之間的這種推擠、阻擋和別撬均可造成某處作用力集中和積累,若某處作用力集中和積累到足夠大,大到能克服阻擋,使地塊發生錯動,大到能使地塊巖石層的薄弱處發生破裂,就會引發地震。

因此,要想對地震進行預測,就必須要回答在哪個地塊,哪個斷層上作用力正在集中和積累能量等一系列問題。然而,遺憾的是,當前地球科學無論是對地震孕育過程的認識,還是對孕育過程中物理和化學等變化的直接或間接觀測都遠遠達不到清楚和確切的程度,還有待我們的努力。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浮冰獲得方法分享 怎麼獲得浮冰
    導 讀 在我的世界中有些玩家是出生在平原或者沙漠就有可能短時間內接觸不到浮冰這個方塊,並且這是個特殊方塊
  • 船舶與浮冰的碰撞仿真模擬
    很多海域在冬季都會出現結冰現象,浮冰會嚴重影響航運安全,海域冰情加劇時甚至需要破冰船將水面上的冰層破碎,進而開闢船舶的航道,以引導冰區船隻的正常航行
  • 靜候浮冰渡岸
    但奇怪的是,一些錯過了過河最佳時機的野羚,並沒有像長角鹿那樣狂躁不已,而是晝夜守在河邊,靠踩著上遊不斷漂來的浮冰,最後一個個的都成功渡到了對岸。  為什麼同樣的過河,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呢?  動物學家經多年觀察後,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在不利的情況下,野羚沒有自亂陣腳,而是學會了靜候,在靜候中,它們把不斷漂來的浮冰當成機會,當這些機會被它們一一把握到時,也就順利到達了對岸。  生活中有許多像長角鹿一樣的人,他們懷著遠大的抱負,渴望在人生的路上攻城拔寨,取得成功。
  • 「雪龍2」號首次在南大洋浮冰區航行
    11月15日,「雪龍2」號航行在南大洋浮冰區。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11月15日,「雪龍2」號航行在南大洋浮冰區。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
  • 北冰洋浮冰融化,全新海域或將誕生
    北冰洋浮冰正在融化。數十年後,它們在夏季甚至可能徹底消失。而浮冰融化也意味著陽光可以透入原本不見天日的黑暗海域。
  • 大連黃渤海海冰融化 形成海面浮冰
    1月25日,大連附近海域海冰融化,形成大面積浮冰隨著氣溫回升,大連黃渤海海域的海冰開始逐漸融化,由固定冰層變為浮冰。為保證生產安全,大連市漁政部門發出通告,禁止漁船近海捕撈,同時向漁業生產單位發出冰情通報,組織和指導漁民採取各種補救措施,力爭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
  • 從南極到北極 北極點探險資訊(一)——Barneo浮冰考察站
    但由於陸地在4000多米的海洋深處,在北極探險、考察只能在不穩定的浮冰上建立大本營,技術難度要求比南極更高。通常有兩種交通工具前往地理北極點:輪船或飛機。俄國的兩艘核動力破冰船可能是唯一能夠直接到達北極點的水面艦船,中國的考察船去年曾行駛到北緯88度,然後使用直升機到達了北極點。
  • 北極世界:冰川和浮冰覆蓋,「破冰行動」打破歷史記錄
    冰川和浮冰都是在北極地區發現的大量冰塊,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冰川起源於陸地,浮冰是在開闊的水中形成的,是海冰的一種形式。在南極的北極地區發現了冰川,以及在溫帶甚至熱帶氣候下的高山上。冰川以連續的片狀延伸並覆蓋諸如南極洲或格陵蘭島的大陸地,被稱為冰蓋。如果它們相似但較小,則稱為冰蓋。限制在引導其運動的路徑中的冰川是山地冰川,在冰川區域腳底平地上散布的是山麓冰川,從冰川區域散布到海洋的是冰架。
  • 俄羅斯9月底開始在北極地帶正式啟用浮冰漂流站
    俄羅斯北極和南極科研所新聞秘書謝爾蓋·巴利亞斯尼科夫21日表示,俄羅斯「北極-35」號浮冰漂流站將從9月底開始在北極地帶正式啟用。  據俄新網報導,巴利亞斯尼科夫表示,這座浮冰漂流站將在東西伯利亞海以北的冰帶地區從事考察工作。
  • 鋼琴藝術家在北極浮冰上彈奏曲子呼籲保護北極
    鋼琴家艾奧迪在人工浮冰上演奏《北極輓歌》】Ludovico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海面上,在300多根木頭搭建成的人造冰山上演奏他的作品《Elegy for the Arctic》。你能看到遠處因融化崩塌的雪山,天上的飛鳥,置身在大自然中的人是多麼渺小。
  • 海洋局預計未來5天遼東灣最大浮冰範圍50-60海裡
    2010年3月1日16時發布    實況:根據2010年3月1日衛星遙感海冰實況圖,結合海洋站和鮁魚圈雷達站海冰觀測資料分析,遼東灣浮冰範圍約60海裡,80%為初生冰和冰皮,冰厚5cm左右;另距灣底130海裡處有浮冰帶,與2月26日實況相比面積、冰厚都有所減小;渤海灣僅在岸邊有少量固定冰,寬度約1海裡;萊州灣基本無冰。。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 來源:新華社 • 2020-07-21 15:40:25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
  •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最新海冰冰清 遼東灣出現今冬最大範圍浮冰
    根據1月22日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遼東灣浮冰範圍45海裡,這也是今冬遼東灣出現的最大浮冰範圍。黃海北部浮冰範圍8海裡,渤海灣、萊州灣基本無冰。1月上中旬以來,海冰冰情較常年明顯偏輕。進入1月下旬,海冰進入盛冰期,冰情將會逐步發展。
  • 三亞海域居然有巨型「浮冰」!看我在三亞「乘冰踏浪」~
    聽說最近在三亞海域出現巨型「浮冰」看上去超好玩的到底啥情況?一起來看 在海南三亞崖城中心漁港碼頭的附近海域,一個巨型酷似「冰塊」的白色物體漂浮在水面。從上空俯瞰是這樣的。 咦,「冰」上還有這麼多人?他們是誰?
  • 59名遊客被困浮冰 北海「神鷹」飛赴大連救人
    把 《59名遊客被困浮冰 北海「神鷹」飛赴大連救人》 貼到Blog或BBS
  • 四隻殺人鯨被困浮冰 獲人類相助脫困遊向大海(圖)
    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俄羅斯庫頁島(SakhalinIsland)東部鄂霍茨克海(Sea ofOkhotsk)上,3隻殺人鯨和1隻幼鯨被困住在浮冰群中動彈不得。俄羅斯救援人員聞訊後火速前往,他們在浮冰中劈開通道,幫助4隻鯨魚重歸大海。
  • 全球變暖致北冰洋浮冰融化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一個國際組織預測,這種大型肉食動物會因此數量銳減,有的種群到2100年甚至可能滅絕。  法新社報導,「北極熊國際」研究人員以北極浮冰融化速度和北極熊可空腹存活時間為基礎推測,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發表於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
  • 加國科學家拍到震憾一幕:兩北極熊被困浮冰(圖)
    加國科學家拍到震憾一幕:兩北極熊被困浮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3日 23:11 來源: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加拿大環境學家在北極拍攝到令人震憾的一幕:兩隻北極熊小心翼翼的站在浮冰之上,進退兩難,已然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悲劇性的象徵。
  • 冥想音樂 |《浮冰》北極冰塊融化的聲音,回歸自然的本真
    接上音箱,點擊綠色音頻聆聽 音樂一開始,叮叮噹噹,仿佛碎冰塊互相撞擊一樣,伴隨著潮來潮往的海浪聲、風聲、還有各種各樣的海鳥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如此融洽卻又各自分明。 一塊一塊的浮冰,隨著海水幻化出不同的板塊,小企鵝們排著隊不慌不忙的,一個一個跳入水中。龐大的北極熊站在一塊大大的浮冰上,低頭撓撓癢,從容的潛入冰冷的海水又爬上冰面。海水浸潤的皮毛像是被梳理成瑩白的鏡面,一如這北極無處不在的鏡面。
  • 裸海蝶:精靈寶可夢霏歐娜的原型,又被稱為浮冰天使
    >霏歐娜90後回憶《神奇寶貝》,現稱《精靈寶可夢》中有一種萌萌的神奇寶貝名叫「霏歐娜」,生活在海洋裡,漂浮在溫暖的海面上。霏歐娜的現實原型是裸海蝶,它在日本又被稱為浮冰天使。浮冰天使生活在比較寒冷的海域中,在春夏時節,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在冰層下面聚集。裸海蝶,知道人家為什麼又叫天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