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首次在南大洋浮冰區航行

2021-01-12 中國政府網

11月15日,「雪龍2」號航行在南大洋浮冰區。

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1月15日,「雪龍2」號航行在南大洋浮冰區。

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1月15日拍攝的南大洋上的冰山與浮冰。

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11月15日拍攝的南大洋上的冰山與浮冰。

當日凌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緯60度59分、東經112度21分駛入南大洋浮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在浮冰區航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相關焦點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欽振圖為2019年12月,「雪龍2」號突破南極層冰區駛入浮冰區。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雪龍兄弟」有過8次相距不到一海裡(1海裡約合1.85公裡)的「相聚」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3日離開中山站,載著部分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按逆時針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太空人海科考;「雪龍」號完成卸貨,繼續執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業任務,計劃9日離開,按順時針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業。至本次考察結束,兩船將不再相遇。第36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參與的首次南極考察,也是我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思客問答|「雪龍」號為何會撞上冰山?
    據自然資源部消息,「雪龍」船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期間,於北京時間1月19日上午10時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劃重點)航行時,因受濃霧影響,在南緯69°59.9』,西經94°04.2』位置與冰山碰撞,碰撞時船速3節(約5.56千米/小時),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
  • 今天,雪龍號和雪龍2號同時歸來,來看靠岸視頻
    開啟「雙龍探極」新模式此次考察首次以「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行,「雪龍2」號2019年10月9日從上海出發,10月15日從深圳啟程,「雪龍」號2019年10月22日從上海啟程。「雪龍2」號完成首航任務考察期間,艏向和艉向破冰試驗現場驗證了「雪龍2」號在全功率破冰、冰厚1.57米、冰強500KPa的條件下航速可達到2.6節,符合設計指標。
  • 中國科考「重器」亮相南大洋太空人海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首航南極的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5日繼續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連日來,一些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獲取理想的科考樣品。「雪龍2」號此次考察是中國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太空人海。它較強的破冰能力使南大洋科考較往年更早開展,一批新設備也得到使用。
  • 海上航行30餘天:「雪龍」與「雪龍2」破冰重逢抵中山站
    湧浪從2.5米減弱至最低1.5米。不過,「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仍然覺得不能掉以輕心,「該區域能見度較差,浮冰和冰山遍布,需要駕駛員格外注意和密切觀察。」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49分(當地時間11日16時49分),「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駛過南緯60度,完成穿越「咆哮西風帶」,首次進入南極地區。
  • 第30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在南大洋與時間賽跑
    新華社「雪龍」號1月23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浩瀚無際的南大洋,「雪龍」號整整一周都是與氣旋相伴,在大幅度的顛簸搖晃中,一直保持十五六節的航速與時間賽跑。「雪龍」號預計26日晚抵達長城站,比原計劃提前三天時間。    據「雪龍」號船長王建忠介紹,羅斯海新建站選址地與長城站相距4000多海裡、相隔140多個經度、相差9個時區。
  •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第一次去南極,「雪龍2」號表現怎麼樣?新的考察站建設進展如何?這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入列參加中國南極考察的第1個航次,它和「雪龍」號一起編隊航行南極,利用兩船的運載能力和科考設備進行南極考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夏立民表示,這次是對「雪龍2」號破冰能力的一次檢驗。
  • 俄客船南極遇險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救援受阻
    據新華社電聖誕前夜,載有74人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冰區遇險,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25日全速前往救援。27日24時,兩船距離僅6.1海裡。然而由於天氣狀況的持續惡化,「雪龍」號被迫決定停止破冰前進,原地待命,等待天氣轉好後繼續救援行動。
  • 這位南通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雪龍2」號交付使用 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雪龍2」號是我國在「向陽紅10」號、「極地」號和「雪龍」號之後,第四艘極地科考船,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它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設計吃水7.85米,設計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能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外加雪厚0.2米的條件下連續破冰航行。
  • 3隻帝企鵝圍觀「雪龍2」號,半小時後,心滿意足跳入海中離去
    為了能夠在極地附近的海面上行走,人們建造了「破冰船」這類在極端條件下也能航行的船隻。近期,中國的破冰船「雪龍2」號就正好在南極附近進行科考。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2月8日的報導,近期以來,中國第36批南極科考隊員正駕駛著「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在普裡茲灣海域進行科考作業。
  • 雪龍2號出徵南極,兩艘破冰船並駕齊驅,卻被惡意「潑髒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科考活動中,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表現驚豔,搭載著科考隊員完成了在南大洋太空人海海域的首個調查斷面的科考工作,為未來進一步保護與開發南極大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近年來,中國在南極科考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以「破壞生態環境」等莫須有的罪名,頻頻抗議中國。在無視這種無中生有的污衊的同時,中國南極科考事業接連創造了新的歷史。
  • 中國首次在南大洋發現微塑料
    25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太空人海的東經45度斷面進行海洋微塑料拖網取樣作業。這是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開展微塑料調查,並成功獲取樣品。12月24日,「雪龍2」號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當天上午,考察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拖網作業期間將航速降為每小時2海裡。
  • 極地考察船在南極海冰區航行都會遇到什麼風險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情況正常,已經駛離阿蒙森海冰山密集區,於1月22日凌晨恢復正常走航觀測。消息傳來,國人在為「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化險為夷感到驚喜之外,也希望了解更多關於極地考察船在南極考察的相關知識。
  • 「雪龍」號積極脫困 船上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
  • 「南徵北戰」破冰忙,「雪龍2」號實力槓槓的
    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船,能夠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情況下連續破冰航行,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實現極地冰區360度旋轉,並能突破極區20米厚的當年冰脊。  在實際冰區航行中,「雪龍2」號能否達到設計能力?作為一項工程科學問題,不能僅憑感性認識,還需要通過一系列試驗做出定量評估,得出科學結論。
  • 「雪龍」號科研熱情依舊 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原標題:「雪龍」號科研熱情依舊 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一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的「航行動態」顯示,2020年8月12日14時39分,「雪龍2」號位於北冰洋168°45′58″ W、78°59′28″ N,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