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雪龍號和雪龍2號同時歸來,來看靠岸視頻

2020-12-06 瀟湘晨報

今天,載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此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在隨後舉行的考察總結視頻會議匯報活動中,考察隊匯報了「雙龍探極」、南大洋業務化觀監測、考察站基本建設、「綠色考察」四項重點任務所取得的成果。

開啟「雙龍探極」新模式

此次考察首次以「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行,「雪龍2」號2019年10月9日從上海出發,10月15日從深圳啟程,「雪龍」號2019年10月22日從上海啟程。

考察隊下設12個船、站、隊,由來自105家單位的394人組成,歷時198天,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冰區航行4900海裡,順利完成站基、空基、陸基考察和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

考察隊科學考察取得新突破,包括在南極地區首次實現雷射雷達協同觀測、對艾默裡冰架區域首次自主航空調查、在長城站所在菲爾德斯半島進行多要素航空遙感觀測、在泰山站開展空間環境和天文自動觀測等多項突出成果。

「雪龍2」號完成首航任務

考察期間,艏向和艉向破冰試驗現場驗證了「雪龍2」號在全功率破冰、冰厚1.57米、冰強500KPa的條件下航速可達到2.6節,符合設計指標。中山站卸貨期間,為「雪龍」號破冰引航,將卸貨點推進至距離中山站約10公裡處,大大縮短了直升機吊運物資的距離,極大降低了海冰卸貨的風險。

「雪龍2」號通過科學決策積極應對各種大風浪、能見度不良、冰區航行等嚴酷挑戰,順利完成各航段航行任務。成功6次穿越魔鬼西風帶,在氣象條件惡化、躲避氣旋的過程中,開展走航觀測。

南大洋這一海域 首次實施綜合調查

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依託「雪龍2」 號首次實施太空人海綜合調查,行程5000海裡,順利完成9個斷面83個綜合站位的調查作業;回收潛標2套、布放4套。首次獲取南大洋11個站位的中層魚標本286尾,採集了18.36米長的沉積物一支,是中國南極科考史上獲取的「最長柱狀沉積物」,對揭示南大洋與氣候變化、南極海冰與生態系統、南極底層水形成等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發現了達恩利角冰間湖形成底層水並向西流動的證據。

首次進入阿蒙森海冰間湖區

2020年1月1日至2月6日,依託「雪龍」號實施阿蒙森海-羅斯海調查,共完成9條斷面58個站位的全深度、多學科綜合調查以及3個區塊的地球物理調查;布放深水潛標1套,完成35小時水下機器人試驗,完成了3540平方公裡水深資料空白區的全覆蓋海底地形勘測;獲取了總長68千米,17個百米深度剖面的海洋環境數據;首次進入阿蒙森海冰間湖區,完成12個站位的綜合調查,發現了阿蒙森海冰間湖為側紋南極魚產卵場和育幼場。

推進泰山站能力建設

內陸泰山站隊2019年12月10日出發,15日到達泰山站,2020年2月14日返回中山站,在站工作55天,共投入7輛雪地車、26臺雪橇,裝運物資300餘噸。

全面完成新能源微網系統和無人值守電源控制系統等站區工程建設,完成天文、高空物理、冰雷達等科學考察項目,取得重要科學數據和成果。

相關機場設施投入使用

「雪鷹601」固定翼飛機作業隊已具備獨立開展南極航空科學調查的能力,飛行總裡程近5萬海裡,完成東南極區域10次測線飛行及5次國際合作航空科學調查飛行。

完成雪面機場候機樓和氣象預報系統建設並投入使用,將為後續我國自主運行冰雪跑道機場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本次考察還對恩克斯堡島開展了前期調查,長城站、中山站的越冬工作也順利開展。

考察隊還廣泛開展了國際合作交流活動,執行與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0餘個國家的國際合作項目。「雪龍」號協助紐西蘭完成「阿代爾角遺址修復」作業。

【來源:浦東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武大教師「滯留」南極 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
    近日,武漢大學南極科考隊員趙羲因疫情「滯留」南極,被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的硬核返程故事引發關注。作為一個武漢人,趙羲在疫情期間卻「滯留」在南極,她為家鄉焦慮過也祈福過。
  • 雪龍號、雪龍2號返回上海基地
    雪龍號、雪龍2號返回上海基地 4月22日,剛結束3萬海裡航行的 「雪龍」號和初次出徵南極的「雪龍2」號並肩駛入中國極地考察基地碼頭。「雪龍」號和「雪龍2」號自2019年10月先後出發駛向南極,兩船共載有船員和科考隊員186名,先後於2019年12月和2020年3月靠泊澳大利亞霍巴特港。
  • 俄專家曝出這消息,雪龍2號十分先進,核動力破冰船緊隨其後
    雖然此次下水的雪龍2號破冰船與已經服役雪龍號外觀基本相似,但是雪龍2號的內部系統以及艦船的動力推進系統都出現了全新的變化,因此馬爾基亞諾夫表示雪龍2號將會成為南北極地區最為先進的破冰船之一。不僅如此,馬爾基亞諾夫還指出,中國的雪龍2號破冰船與俄羅斯的特裡奧什尼科夫院士號破冰船十分相似,雖然雪龍2號破冰船在破冰能力上要弱於俄羅斯的破冰船,但是雪龍2號的綜合性能與航行時間都要遠超俄羅斯的特裡奧什尼科夫院士號破冰船。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雪龍號科考船將赴印度洋中心搜尋失聯航班
    各國隨即展開搜尋,但因自然環境和天氣惡劣,目前仍無法找到疑似殘骸的漂浮物。今天(21日)上午,正在澳大利亞珀斯靠港的中國科考船「雪龍號」在補給完畢後將立即出發參與搜尋,預計4天左右抵達衛星發現疑似殘骸的相關海域。「雪龍號」已安排部分不參加搜尋任務的科考隊員提前下船回國。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稱,雪龍號將赴「離陸地最遠的地方」進行搜救工作。
  • 最大的功臣是雪龍2號,給中國長臉了
    澳大利亞南極考察站隊員說:「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和美國的南極人員,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工作議程,來幫助我們。」雪龍2號是何方神聖?何以穿梭於南極洲?雪龍2號有什麼獨特的,能夠拯救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讓我們解密下雪龍2號。南極洲曾經是唯一沒有人類的大陸。但是隨著美國、俄羅斯,英國和中國等大國先後建造南極考察站,南極就成了有人類的大陸。但是南極太過寒冷。
  •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好消息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於15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考察碼頭啟航,外高橋邊境檢查站開通了「綠色通道」,可以快速完成輪迴和科學人員的邊境檢查程序,使他們順利進行,為了能夠支持他們的工作,很多人都在默默的付出著,在背後提供著力量支持。「雪龍2號」極地科學破冰船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我國第一部無外力建造的極地科學破冰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雪龍2』號肩負了國家極地考察的重任,因此在沿承常規科考船設計要素的基礎上,還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僅在舾裝設計方面增加了防寒要求和貨艙儲運的考慮,還突出了極地作業的特點,使『雪龍2』號在極區的科考作業更加遊刃有餘。」「雪龍2」號舾裝專業主任設計師黃維介紹說。自2009年6月啟動項目建設,至2019年7月交付使用,「雪龍2」號歷經10年的論證、設計、建造,終現真身。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雪龍2」號的順利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
    >10月13日、11月3日,浦東圖書館雪龍號分館、雪龍2號分館分別在兩艘極地科考船上掛牌成立。浦圖分別為雪龍號、雪龍2號配送了數千冊圖書,並開通了電子圖書借閱平臺,為極地科考隊員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閒選擇。
  • 我國迎來雙龍探極模式,雪龍2號已經起航,核動力破冰船也不遠了
    據媒體消息稱,日前我國的雪龍2號已經正式從深圳起航,在不久之後它就會抵達南極並執行我國的第36次科考任務。很多人都知道,在不久之前,這艘科考船才正式交付使用,所以這次任務對於它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導讀:國家海洋局極地辦主任曲探宙今天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國務院已經批准在建新的科學考察船,新船在考察和破冰能力上都將遠超雪龍號。這條船建成以後,應該在極地科考系列中位於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 南極科考「雪龍號」直升機墜毀 機骸已找到 1人失蹤
    據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值班人員介紹,4月12日11時20分,南極考察船「雪龍號」在上海外高橋5號溝碼頭附近停靠,「雪龍號」租用的一家通用航空公司的直升機在完成考察船上的工作任務後,從「雪龍號」上返航回駐地。飛機在起飛1分鐘後墜海,機上4人隨機落水。
  •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
    圖: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即將配備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機--「雪鷹」,目前已經從俄羅斯購買入境,正在深圳進行試飛,不久將進行正式交接手續。
  • 習近平登上「雪龍號」 回身扶彭麗媛進艙:來
    習近平與彭麗媛登上雪龍號圖片來自網友習近平登雪龍號 伸手扶彭麗媛跨臺階新華網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8日電(記者李斌錢彤)「雪龍」號科考船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在霍巴特港停靠補給。習近平和阿博特來到霍巴特港區,參觀了澳大利亞南極科考展覽,並通過視頻連線同中澳南極科考站工作人員通話。中國中山南極科考站、澳大利亞戴維斯南極科考站負責人分別匯報工作。習近平向兩國科考人員表示慰問。習近平指出,南極科學考察意義重大,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
  • 加油雪龍號,來啦!
    加油雪龍號,來啦! 2020-05-28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移動式植物工廠登上「雪龍」號 助力北極科考
    7月18日,500餘箱「蒼山大蒜」、莊塢牛蒡、長城紅辣椒等近7000斤蘭陵蔬菜,被精心打包送到了「雪龍」號科考船。7月20日,這批產自臨沂蘭陵的蔬菜開始隨雪龍號出徵北極,作為北環極航行提供蔬菜供應,為「雪龍」號科考隊員「服務」,助力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1988年,38歲的魏文良開啟了第一次南極之旅。30年來,他曾經先後12次作為船長或擔任考察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帶隊遠徵南極,多次駕船和帶隊進行遠海和大洋考察。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鐵達尼號:我也想破冰……實際上,「雪龍號」在撞上冰山後仍安然無恙的根本原因,是其破冰船構造帶來的「物理抗性」。▲改裝後的「雪龍」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雪龍」號本身的缺陷也漸漸暴露。由於其原先是作為極地貨輪設計的,儘管事後中國對其進行了多輪破冰改裝,但其破冰效果仍不算世界頂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深入南極的科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