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2020-12-06 澎湃新聞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2019-11-20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觀滄海」。

電話:010-68047618

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

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雙龍」前行 程皝/攝

距離中山站越來越近,大面積的浮冰開始成群結隊的出現在「雪龍」號的前方,面積小一些的都有籃球場大小,而那些大塊的幾乎看不到邊際。「雪龍」號速度降至到3節,並不時調整方向,尋找薄弱地帶破冰而行。而在「雪龍」號身側3海裡處,一個紅色的身影始終如影相伴,那是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

「雪龍」號視角下的「雪龍2」號 趙寧/攝

「雪龍2」號採用的是雙向破冰新技術——船艏、船艉都可破冰,機動能力大大提高,並且能夠在1.5米厚層冰加20釐米積雪中達到2節~3節破冰航行速度,也可在夾雜著多年冰的水域航行。與「雪龍」號相比,它在冰區操縱、定位和掉頭作業也變得非常容易,更加有利於海上科考作業和船舶航行安全。

按照考察隊的計劃,「雙龍」抵達南極地區後各有分工,「雪龍2」號發揮其破冰優勢,以實驗性破冰為主,「雪龍」號則發揮其噸位優勢,以物資卸運、後勤保障為主。

中山站時間12時30分(北京時間15點30分),「雪龍」2號繞行至「雪龍」號正前方,「雪龍」號緊隨其後,沿著其破開的水道向前駛去,兩船相距約1海裡。

「雪龍」號船長朱兵告訴記者,兩船在該冰區行駛100海裡左右後,就會進入中山站所在的普利茲灣。「從目前掌握的冰情地圖來看,在中山站陸緣冰的外圍,仍有二三十公裡的密集浮冰區。屆時,『雙龍』仍將繼續協同破冰作業,在抵達合適位置後,第36次考察隊將開展中山站第一階段卸貨工作。」

在茫茫的白色冰區中,「雪龍」、「雪龍2」一前一後,相伴而行,朝著中山站所在的普利茲灣一路挺進。

自然資源報刊徵訂進行中!

《中國自然資源報》 (含智慧型手機原版閱讀)請直接在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2。

訂閱《自然資源通訊》《中國土地》《中國不動產》雜誌請直接匯款到報社,並將訂閱回執連同匯款憑證複印件傳真或發至郵箱 。

傳真:010-68047681

郵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請與報刊經營部聯繫

聯繫電話: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來訂閱吧

歡迎自然資源系統負責新聞宣傳的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歡迎自然資源企業的讀者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i自然新媒體團隊

記者:趙 寧

原標題:《「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迎來雙龍探極模式,雪龍2號已經起航,核動力破冰船也不遠了
    據媒體消息稱,日前我國的雪龍2號已經正式從深圳起航,在不久之後它就會抵達南極並執行我國的第36次科考任務。很多人都知道,在不久之前,這艘科考船才正式交付使用,所以這次任務對於它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海上航行30餘天:「雪龍」與「雪龍2」破冰重逢抵中山站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此次執行的南極科考,除了入列以來去過南極22次、已行駛航程類似繞赤道35圈的「雪龍」號,新增了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極地考察破冰船。「雙龍探極」,考察隊員翻番,增至400餘人,開展的科考學科更多,考察範圍更廣。從出發到越過赤道,從澳大利亞霍巴特到穿過咆哮西風帶,科考隊一路向南,「雙龍」再聚首。在「雪龍」號上拍到的海上冰山。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1月3日,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將從澳大利亞出發赴南極幫助「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以及「雪龍」號脫險。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
  • 「南徵北戰」破冰忙,「雪龍2」號實力槓槓的
    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船,能夠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情況下連續破冰航行,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實現極地冰區360度旋轉,並能突破極區20米厚的當年冰脊。  在實際冰區航行中,「雪龍2」號能否達到設計能力?作為一項工程科學問題,不能僅憑感性認識,還需要通過一系列試驗做出定量評估,得出科學結論。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但直到加入《南極條約》後的第十年,1993年,中國才買到一艘可用於北冰洋運輸的船,經過多次改造,成為目前的「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自1994年起,「雪龍」號搭載著中國科學考察隊先後執行了22次南極考察任務和9次北極考察任務。按船齡計,「雪龍」號已是「老驥伏櫪」,加上是「半路出家」,其科考與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滿足當前我國極地科考的新需求。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今天,雪龍號和雪龍2號同時歸來,來看靠岸視頻
    今天,載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此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開啟「雙龍探極」新模式此次考察首次以「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行,「雪龍2」號2019年10月9日從上海出發,10月15日從深圳啟程,「雪龍」號2019年10月22日從上海啟程。
  • 這位南通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上月底,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2」號結束了75天的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返回上海外高橋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在迎接這支科考隊伍凱旋的人群中有一位如東人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雪龍2」號的2020丨3次極地考察 獲得2項殊榮
    下面,一起回望一下「雪龍2」號2020年的「高光時刻」。3次極地考察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和「雪龍」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此次南極考察歷時198天(2019年10月15日啟航),順利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
  • 198天7萬餘海裡,中國首次雙龍探極凱旋!外國人:祝賀!中國好棒
    近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成功完成了考察任務,順利凱旋。自去年10月先後出發駛向南極,經歷了198天,兩船共7萬多海裡航程,完成了62項既定任務,可以說歷經風霜,也為中國更加深入的探索南極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網友也紛紛祝賀功臣歸來:厲害了,「雙龍」!
  • 國瓷永豐源助力「雪龍2」號南極科考,中國「破冰」勢不可擋
    2」號,為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專業極地科考破冰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重器」,「雪龍2」號可謂全身都是亮點:雙向破冰、智能船體、智能機艙、可抗12級大風、全球無限航區航行。
  • 「雪龍兄弟」有過8次相距不到一海裡(1海裡約合1.85公裡)的「相聚」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3日離開中山站,載著部分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按逆時針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太空人海科考;「雪龍」號完成卸貨,繼續執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業任務,計劃9日離開,按順時針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業。至本次考察結束,兩船將不再相遇。第36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參與的首次南極考察,也是我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雪龍2」號交付使用 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雪龍2」號交付後,將正式加入我國極地考察序列,開展船載科考設備調試等工作,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和「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共同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雪龍2」號作為我國第四艘極地科考船,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它能破多厚的冰?除了破冰還能做什麼呢?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雪龍2」號的順利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2」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10日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當日,命名為「雪龍2」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 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19日電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9日抵達南大洋普裡茲灣浮冰區,將首次進行陸緣冰破冰。當天在船上進行的南極大學講座中,「雪龍2」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第708研究所專家吳剛以《「雪龍2」號 一路走來》為題,講述了這艘中國造破冰船的設計建造過程與技術亮點。(小標題)十年磨一劍從2009年獲批立項,到2019年7月交付,直至此次首航南極,「雪龍2」號可謂「十年磨一劍」。
  • 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在最大風力達到11級的海面,船頭擊起的浪花高達20多米,船外大霧籠罩,能見度極低,「雪龍」號在風雪交加的巨浪之間時隱時現……12月27日,「雪龍」號和「星盤」號幾乎同時到達俄船隻被困的區域,救援方案很快確定:兩船一前一後,分工合作,破冰前行,靠近「院士」號實施救援。隨後傳來一個壞消息,「星盤」號因為補給不足,主機故障,無力破冰而退出救援。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央廣網上海4月23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4月23日,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 "雪龍2"號對極地科考有何重要意義?總設計師回應
    吳剛:「雪龍2」號誕生前,我國唯一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已經服役多年,它是由貨櫃運輸船經過多次改裝而成的。以「雪龍」號的破冰能力,只有等到夏季兩極冰川大面積融化時,才能到達考察位置,而且即使是夏季,也無法深入北冰洋中心區。由於船型和航次任務原因,「雪龍」號的科考與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滿足我們極地科考的需求,我們急需一艘更強大的極地科考船。
  • 「雪龍」號極地大營救書寫傳奇歷史
    隨後傳來一個壞消息,「星盤」號因為補給不足,主機故障,無力破冰而退出救援。當時,破冰能力更強的澳大利亞「南極光」號遠在八九百海裡之外,即便以最快速度趕來,也要兩三天時間。「雪龍」號決定先單兵突進,一邊破冰前行,一邊等待「南極光」號的到來。眼前,冰情完全超出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