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兄弟」有過8次相距不到一海裡(1海裡約合1.85公裡)的「相聚」

2020-11-23 黃金評論網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9-12-09 17:47:55

停泊在中山站附近的「雪龍兄弟」(12月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3日離開中山站,載著部分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按逆時針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太空人海科考;「雪龍」號完成卸貨,繼續執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業任務,計劃9日離開,按順時針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業。至本次考察結束,兩船將不再相遇。

第36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參與的首次南極考察,也是我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在前往中山站途中和在中山站作業期間,「雪龍兄弟」有過8次相距不到一海裡(1海裡約合1.85公裡)的「相聚」。

無冰區:首次「聚會」相見歡

10月15日,「雪龍2」號從深圳起航。一個星期後,「雪龍」號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

11月7日,「雪龍」號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港,與已經停靠在這裡的「雪龍2」號「相聚」,這也是「雪龍兄弟」首次「聚首」。兩船從這裡穿越西風帶,前往中山站。

比「雪龍2」號晚一天穿越西風帶的「雪龍」號,由於船速較快而迎頭趕上。11月14日,航行在南大洋上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相逢並同行,這是兩船第二次相逢,也是在南大洋上的首次「相聚」。

兩船同行時,雙方船長通過高頻通信設備相互交流,考察隊員向對方招手致意。之後,「雪龍」號從「雪龍2」號右舷超出。兩船各自沿著南緯61度左右由東而西向中山站挺進。

浮冰區:「兄弟情深」解圍困

北京時間11月19日15時許,當航行到距離中山站約200海裡處時,密集浮冰擋住了「雪龍」號去路,航行變得困難起來。見此情形,考察隊決定讓「雪龍2」號走在前面破冰引航。19日20時28分,「雪龍2」號到達南緯66度33分,相距不到10海裡的「雪龍」號緊隨其後,「雪龍兄弟」順利進入南極圈。

隨著緯度增高,密集浮冰越來越多。雖然「雪龍2」號在前開道,但開出的水道很快便被亂冰堆積,「雪龍」號前進困難。20日中午時分,「雪龍」號被密集浮冰圍住。相距兩海裡左右的「雪龍2」號立即掉轉船頭,回到「雪龍」號身邊為它拓寬水道,及時解圍。這是「雪龍兄弟」第三次近距離相見,也是兩船在南極圈內首次如此親近。

固定冰區:相聚在冰上航道

11月20日傍晚,「雪龍兄弟」順利抵達距離中山站約13海裡的陸緣冰區。到達陸緣冰區後,破冰能力更強的「雪龍2」號隨即展開首次固定冰破冰作業,為將進行大規模海冰卸貨的「雪龍」號開闢冰上航道。「雪龍2」號破冰約一海裡後退出,「雪龍」號沿著破了冰的航道開進,兩船停靠相距不到一海裡,等待考察隊研判並確定具體的卸貨地點。這是兩船在固定冰區的首次近距離停靠,也是「雪龍兄弟」第四次「聚首」。

21日下午,卸貨點確定後,「雪龍2」號繼續破冰作業。陸緣冰區冰的厚薄各不相同,有的地方有冰山和冰脊須繞開,「雪龍2」號的破冰並非沿著一條直線通往中山站。其中,「雪龍」號在一個彎道無法拐彎跟進。正在前頭破冰的「雪龍2」號於是掉頭返回,破冰將彎道取直,這是「雪龍兄弟」第五次如此近距離地在一起。隨後「雪龍2」號繼續向前破冰,「雪龍」號跟進。

23日凌晨1時30分,「雪龍2」號完成航道破冰,為「雪龍」號海冰卸貨開闢了一段約14海裡的冰上航道。「雪龍2」號退出航道,停在「雪龍」號身邊,這是兩船第六次相聚。隨後「雪龍」號沿著新開闢的航道前進,停泊在中山站西側約10公裡處的卸貨點,展開冰上卸貨作業。而一年前記者隨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來到中山站時,「雪龍」號因冰情嚴重且受破冰能力限制只能停在距中山站44公裡外卸貨。

極晝期間,海冰變化快。「雪龍」號停泊的地方冰山較多,為防範冰山發生冰崩,27日傍晚,「雪龍」號又移至「雪龍2」號為它開闢的新卸貨點,繼續開展直升機吊運作業。「雪龍2」號則停泊在距離「雪龍」號不到一公裡遠的冰上,此為「雪龍兄弟」第七次「聚首」。

從28日夜開始,中山站突降大雪,29日、30日繼續大雪紛飛,直升機吊運作業暫停。為方便兩船隊員輪換和物資交接,「雪龍2」號於30日上午移船至「雪龍」號500米遠處,「雪龍兄弟」第八次「親密接觸」。

北京時間12月3日11時,「雪龍兄弟」互鳴汽笛,依依惜別,相約下次極地考察再見。

相關焦點

  • 「雪龍2」號的2020丨3次極地考察 獲得2項殊榮
    下面,一起回望一下「雪龍2」號2020年的「高光時刻」。3次極地考察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和「雪龍」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此次南極考察歷時198天(2019年10月15日啟航),順利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
  • 雪龍號南極破冰脫險親歷:遭遇1公裡冰山 用盡所有能力和智慧
    故事主角是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參考消息》記者作為船上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隨隊記者,親歷了這歷史性一幕。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劉順林也匆匆進來,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雪龍」號接到了澳大利亞海上搜救中心打來的電話:一艘載有74人的俄羅斯船隻在南極被浮冰困住,兩座冰山正向船舶漂移,威脅船隻人員安全,急需救援,希望「雪龍」號前往遇險地點。「雪龍」號也收到遇險船隻發來的最高等級的海上求救信號。當時,我們乘坐的「雪龍」號與俄羅斯遇險船隻相距有600多海裡。
  •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 第30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在南大洋與時間賽跑
    新華社「雪龍」號1月23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浩瀚無際的南大洋,「雪龍」號整整一周都是與氣旋相伴,在大幅度的顛簸搖晃中,一直保持十五六節的航速與時間賽跑。「雪龍」號預計26日晚抵達長城站,比原計劃提前三天時間。    據「雪龍」號船長王建忠介紹,羅斯海新建站選址地與長城站相距4000多海裡、相隔140多個經度、相差9個時區。
  • 【一嘯聊海釣】5-關於海裡和公裡
    在釣魚人一開始說的「南油」,其實就是最近岸鑽井平臺,從岸邊出去大約70海裡左右。70海裡對於開船來說是什麼概念呢?汽車速度或許大家知道的比較多,時速多少,比如時速60公裡,意思就是每小時開60公裡遠的距離和速度。看到高速公路的限速都是80/100/120這樣的標誌,意思就是每小時的限速,既然限制,就證明車是很容易開到更高速的,那麼問題來了,船的速度有多高呢?
  • 海上航行30餘天:「雪龍」與「雪龍2」破冰重逢抵中山站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他已經是第10次來南極執行考察任務了;直升機組的劉曉平,他基本是每隔一年就來一次南極。安全督導員吳林則是今年船上唯一一名參加過首次南極科考的元老隊員,至今已參加22次南極考察。30多年來,吳林在南極待過的時間甚至比在家裡待的時間還長。
  • 今天,雪龍號和雪龍2號同時歸來,來看靠岸視頻
    今天,載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此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中山站卸貨期間,為「雪龍」號破冰引航,將卸貨點推進至距離中山站約10公裡處,大大縮短了直升機吊運物資的距離,極大降低了海冰卸貨的風險。「雪龍2」號通過科學決策積極應對各種大風浪、能見度不良、冰區航行等嚴酷挑戰,順利完成各航段航行任務。成功6次穿越魔鬼西風帶,在氣象條件惡化、躲避氣旋的過程中,開展走航觀測。
  • 俄客船南極遇險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救援受阻
    據新華社電聖誕前夜,載有74人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冰區遇險,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25日全速前往救援。27日24時,兩船距離僅6.1海裡。然而由於天氣狀況的持續惡化,「雪龍」號被迫決定停止破冰前進,原地待命,等待天氣轉好後繼續救援行動。
  •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船「雪龍2」號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阮煜琳)經過一周左右的航行,北京時間11月17日,正在執行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穿越赤道,從北半球進入南半球。11月10日,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開始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雪龍2號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返回東半球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8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於當地時間28日16時45分(北京時間29日凌晨1時45分),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穿越0度經線,從西半球返回東半球。    「雪龍」號曾於11月1日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
  • ...歷時158天航程約3萬海裡-雪龍 南極考察隊 南極大陸 赫德島...
    據《勞動報》報導,昨日上午,在歷經長達158天驚濤駭浪、冰雪交加的洗禮和考驗後,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完成了各項預定考察任務,乘坐「雪龍」號返回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科考期間,中國首架極地專用固定翼飛機在南極拉斯曼丘陵等地試飛成功。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這次南極考察歷時198天,兩船行程共7萬餘海裡,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既定任務。第一次去南極,「雪龍2」號表現怎麼樣?新的考察站建設進展如何?這次南極考察是「雪龍2」號入列參加中國南極考察的第1個航次,它和「雪龍」號一起編隊航行南極,利用兩船的運載能力和科考設備進行南極考察。
  • 「雪龍2」號再出發,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據悉,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為什麼在海裡面航行的都是用節來計算速度,與公裡每小時有何區別
    我們從小學做的數學應用題中就接觸速度,「一輛車以每小時60公裡的速度,行走4小時,求總行程」,我們都知道速度使用公裡/小時來計算,汽車、飛機、坦克等行駛速度的計量單位都用公裡/小時。而到了海上,卻不再沿用這個速度單位,改用「節」來表示。「節」是什麼含義?「節」又是怎麼表示速度呢?
  • 「雪龍2」號再出發!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2」號返航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雪龍2」號最新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2」號於北京時間9月11日5時開始返航。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年7月15日從上海出發,開啟北極科考之旅。這也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阮煜琳 攝「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記錄
    阮煜琳 攝「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