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子女是很多家庭都非常期盼的喜事,迎接新生命的快樂,往往能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多美好的變化,於是很多家庭加入了備孕大軍,希望可以得到一個健康的寶寶。
但事實卻是:
很多家庭面臨著無法受孕或者受孕後總是流產的情況,給家庭生活蒙上一層陰影。這種時候,往往女性面臨的壓力最大,裡面既有天生對當母親的渴望、對生育孩子的期盼,也有對自己身體的懷疑。
在面對生育困難時,相對於其他家庭成員,女性也是最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的一方,她會通過檢查各類指標、喝中藥調理等多種方法,和全家人一起為創造新生命而努力。
從心智的角度觀察一個人的身體情況時,孕育問題除了與基本的身體健康狀況、指標情況相關外,還會受到4種很重要的心智障礙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地認識到心智問題,轉變心智認知,即使身體狀況非常健康的夫妻,也很難受孕。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的病癥結果:
琪琪(化名),28歲,來自廣東。身體非常健康,但是2018年和2019年兩次流產,中間夫妻一起喝了三個月中藥進行調理,均沒有效果。
琪琪的自述
琪琪是一個非常喜歡安靜的人,家裡也總是收拾的一塵不染、井井有條。也是因為喜歡安靜整潔,所以她會非常討厭小動物、小孩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鬧,心裡會覺得很煩躁。
琪琪這種喜歡安靜的性格和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小時候,她和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弟弟住在一起,一家六口人本來應該是熱熱鬧鬧其樂融融,但實際卻是爭吵不斷。外婆是非常強勢的女人,把外公管得非常嚴,可以說一點空間也沒有,一有不順心就和外公吵架。外公去世後,外婆就經常和琪琪的母親吵架。
琪琪的母親可以說是外婆的翻版,也是很會管教老公,對琪琪的父親也很嚴格。而琪琪也同樣遺傳了這種家庭互動模式,她的老公對她也是言聽計從。巧合的是,琪琪的愛人家裡也是這種環境。琪琪的婆婆患有尿毒症,脾氣很大,每次發脾氣,琪琪的公公基本都是忍讓。
從心智的角度分析,影響到孕育的4種情況
01
有流產史或流產時有劇烈情緒波動的情況
在心智教育諮詢過的案例裡,有一位42歲的大學女老師,身體指標都很健康,但就是無法受孕,和愛人一起吃了很多藥、甚至算了很多次命,都沒有解決。
在喚醒記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她曾經有一次流產經歷。那時候她大學畢業剛剛留校,還沒有結婚就懷孕了。因為不想讓同事學生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選擇了一家比較偏的醫院做人流手術。但在即將手術時,她撞到了自己的同學。情緒就開始變得不好,上手術臺後心裡依然滿是後悔,想著以後再也不要這樣了,再也不要孩子了。
就這樣,她的心智卡在了那個時間點上。思想創造了不想要的信號,身體就執行了這個信號,導致她二十年無法受孕。後來,經過心智障礙處理以後,她很快就懷孕了。
02
喜歡安靜排斥「熱鬧」的情況
當一個人非常喜歡安靜的時候,就開始了排斥「熱鬧」的過程,而孩子代表著「熱鬧」,所以孩子也就不會來了。很多做生意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太喜歡安靜,那麼你的生意也不會太好。因為錢財是在人來人往中交換產生的,這種交換對應的就是「熱鬧紅火」。
03
不喜歡小動物和孩子的情況
如果一個人非常討厭孩子,尤其是看到小孩每次來翻東西的樣子,都心生厭惡。這類人因為思想裡有這種對小動物的擔心與拒絕的心理,所以自己也變得難以孕育小孩。
04
家庭關係失衡的情況
孕育子女不僅僅是女性的事,夫妻雙方的家庭關係都會對此事有影響。當兩方的家庭和他們自己的關係出現失衡時,尤其是一方特別強勢一方特別弱勢,就會難以獲得更多的能量迎接新生命。
將案例中琪琪的自述與影響到孕育的4種情況相對比,琪琪的的情況與後三種影響都有關聯。比如,家庭裡外公外婆、父親母親、公公婆婆、自己和愛人,這四對關係中都是女性非常強勢,對男性管控嚴格,造成家庭關係失衡,能量受阻。
家庭是人們內心最溫暖最柔弱的所在,也正是因為如此,家庭需要的是給每個人足夠的愛和足夠的能量。但是如果家庭中一方過於強勢,另一方過於軟弱,其實整個家庭的能量場都會受到抑制,給自己和後代造成各方面的困擾。
夫妻雙方性格不同,難免有所分歧,但是關鍵並不在於不同,而在於我們如何認識夫妻關係。既然兩個人能結為夫妻,那麼兩個人就有著可以互相彌補的地方。夫妻的真諦在於互相修煉,在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家庭關係裡反思自己的缺陷,通過對方這面鏡子,看到更真實的自己,也走向更好的自己。
當明白了夫妻的真諦時,很多無謂的爭吵自然也就不會產生了。在家庭中,成就對方,成全彼此,這就是平淡生活裡的幸福所在。
好心態才有好身體,好身體才有好生活。當我們心生美好時,體內就充盈著創造生命的能量,我們的身體就會向著健康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發生改變。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的健康四大要素:愉快心情、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均衡營養。
《2018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影響健康的因素中處在第一位的就是情志,常有焦慮情緒的人患病概率為51.1%。
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工作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精神壓力加大,負面情緒不斷在身體中累積發酵,造成免疫力下降,使身體出現各種疾病或者加劇病情。
我們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在情緒,常常對一些事情耿耿於懷也不覺察,形成身體能量淤堵,我們的身體怎麼會不生病?我們的健康怎麼會不受影響?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中醫理論:「百病皆生於氣。」《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現代醫學指出:當人出現過分的焦慮、緊張、憤怒、恐懼、激動等情緒時,就會影響到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到神經遞質和激素的正常水平和作用,造成各臟器的功能紊亂及降低身體的免疫力,最終發展為疾病。
我們關心健康,渴望健康。隨著疾病的不斷變異發展,醫院人滿為患,由緊張、焦慮所引發的身心健康問題日趨嚴重。面對這種狀況,除了中醫、西醫現有的思路之外,你否正在尋找:
有什麼非藥物的療法可以為中醫、西醫治療提供新的補充?
有什麼技術可以幫助更多人走出情緒困擾,獲得身心健康?
有什麼理論方法成果最能夠服務國家大健康戰略的領域?
包豐源老師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健康科普分會副會長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中醫藥預防分會常務理事、「心轉病移」書作者
十多年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量子力學、心智哲學、全息生物學、內外因辯證與平衡原理等學科,從情緒致病機理入手,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50多種情緒與疾病對應關係、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最終形成了「心轉病移」的理論體系和規範化操作標準。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在國內多家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5篇,在美國《國際臨床精神病學和心理健康學雜誌》發表1篇,其中3篇獲得一等獎。
包老師創立的《心轉病移》課程從情緒致病機理入手,掌握情緒與疾病的對應關係,以及理論和科學規範調整身心健康的方法。
第一階課程
學習「情志療法」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掌握情緒與疾病的對應關係和處理:腦血栓、高血壓、失眠、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帕金森、偏頭痛、頭暈、頸椎病、甲狀腺、哮喘、膽結石、便秘、糖尿病、肺部、腎部、肝部、胃部等身心疾病。
第二階課程
掌握由情緒所造成的身體能量淤堵的理論與調理方法,學會調理脊柱、頭部、富貴包、肩頸、膝蓋關節、腰間盤突出、骨盆側歪、肩周炎以及需要康復治療等身心疾病。
第三階課程
掌握中醫基礎理論、情志療法的操作規範;學習調理心腦血管前兆、心率不齊、心臟早搏、冠心病、痛風、糖尿病、腎炎、尿毒症、帕金森、癌症、自閉症、抑鬱症等身心疾病的方法。
《心轉病移》課程不僅掌握思想、情緒、疾病、健康的生命規律,也是一次對事業、財富、健康、婚姻、親子關係在生命維度上的重新認知,更是領悟東方智慧,懂得敬天愛人,尊重生命的實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