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5,天性懶惰是阻礙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礙

2020-12-05 夢嫻君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

人類懶惰的天性,是阻礙我們走向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

只有那些能夠首先克服懶惰的天性,然後其他的阻力才能迎刃而解,最終走向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如果我們無法克服懶惰的天性,其他條件就算完美無缺,我們也無法實現心智成熟之路。

懶惰是逃避痛苦的原動力

心智成熟必須通過努力和成長來實現,而懶惰是導致我們逃避問題和痛苦的原動力,是人生中一種可怕的消極力量。

在懶惰天性的無意識支配下,我們總是習慣於逃避必要的痛苦,而寧願選擇走平坦的道路,殊不知這樣痛苦反而更加長久和沒有歸路,最終無法忍耐而出現各種問題。

之所以說我們「天性懶惰」,是因為從本質上,所有人都會有懶惰,只是程度不同。

派克說,「不管我們精力多麼旺盛,野心多麼熾烈,智慧多麼過人,只要深入反省,就會發現自身懶惰的一面,它是我們內心中熵的力量。在心靈進化的過程中,它始終與我們對抗,阻止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

懶惰是因為內心的恐懼感

恐懼直面問題的麻煩和痛苦,是懶惰的深層次原因。

懶惰無關於我們花多少時間工作,無關於如何對別人盡職盡責。很多人都不知道天性懶惰的一個深層次根源是因為恐懼感。

我們恐懼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領域,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

我們恐懼承擔新責任,做出新承諾,發展新關係,達到新層次,因為這些必然都將意味著我們需要離開舒適區,經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而我們本能卻恐懼失去當前的地位或角色,我們恐懼改變現狀,害怕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內心的恐懼而不敢質疑所謂的「真理」,因為害怕會有任何不測的發生。

因此,我們寧可選擇一條簡單的出路,一條不敢正視困難和問題,而默默繞開困難和問題,實際卻是非常不合理的「捷徑」。

當我們沿著「捷徑」走下去,很難得到多少有用的認知,而且也很難真正平安地生活。最終還是要返回到起點再重新開始。

派克書中說,「懶惰就像魔鬼一般狡詐,讓人們不僅擅長偽裝和欺騙,還會想方設法讓懶惰變得合情合理。」但是最終醒悟後會發現,因為懶惰而做出任何的偽裝和欺騙,可能都是掩耳盜鈴,騙過的僅是自己一個人。

懶惰可能滋生邪惡的力量

一般意義的懶惰,因為恐懼感,只是對自己和他人缺少愛;真正意義上的懶惰,是邪惡。

邪惡是運用一切能夠運用的影響力去阻止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與自我完善的行為,是愛的對立面。

世界中存在邪惡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代表著熵的力量。

熵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量,是人性極惡的體現。就像愛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代表人性極善的體現一樣。它們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而已。而且它們可以互相轉化,佛說「放下屠刀,立定成佛」,就是放下熵所代表的邪惡的力量之後,愛的力量就會自然顯現。

但是,熵卻不像愛,不能夠做一呼百應的領袖,無法集中起大多數人的力量,只能聚集一些烏合之眾。反而讓更多的人感到討厭和反抗。

當更多人覺察到邪惡的存在,更容易激發人們克服天性的懶惰,更容易產生愛的力量,走上不斷實現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的正確道路上。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病態的自己和一個健康的自己。

即使內心充滿恐懼,性情固執無比,我們的身體裡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許這力量並不強大,但它是積極的,它推動著我們心智的成熟。它喜歡改變和進步,嚮往新的、未知的領域。它願意做好屬於自己的工作,甘願冒心智成熟帶來的一切風險。

與此同時,不管我們表面看上去多麼健康,心靈進化到了如何的程度,我們的身體裡也始終有另一部分力量——它可能同樣不算強大,它不想讓我們付出任何辛苦。它堅守熟悉的、陳舊的過去,害怕任何改變和努力。它只想不惜代價地享受舒適,逃避痛苦,寧可為此付出「無效」、「停滯」乃至「退化」的代價。

每個人一生中都在循環演繹著這樣的兩個自己,關鍵還看自我到底是選擇病態的還是健康的。

———完結———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望君點讚,歡迎關注百家號作者:夢嫻君,我們一起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少有人走的路》譚小鴨讀書筆記
    《少有人走的路》(副標題: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M斯科特派克,他說所謂的心理治療,其實就是「鼓勵說真話的遊戲」。人類有潛在的欲望和憤怒(潛意識)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並不構成問題。只有當意識不願意面對這種情形,不願意承受處理消極情感造成的痛苦,寧可對其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摒棄和排斥)阻礙心智成熟時,才導致了心理疾病的產生。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3:拓展自我界限是心智成熟旅程的關鍵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自我界限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利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要不侵犯他人的空間。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你的問題,是因為謊言扭曲了心靈所致!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真實的世界其實本來非常的簡單,之所以會以複雜多變呈現在很多人面前,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知覺都不一樣。對待同一事件或者同一個人,不同的人的感覺是相同的,但是知覺卻會相差十萬八千裡。
  • 心理障礙之生物心理學
    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神經科學研究證實,大腦這個複雜器官的心智功能依賴於化學物質和神經迴路的微妙平衡,而且我們的經歷會不斷改變這些化學物質與神經迴路。遺傳影響、腦損傷、壓力和感染也會打破這種平衡,導致精神疾病。       因此,現代生物心理學認為,許多心理障礙不僅僅涉及認知、行為、發展和社會文化因素,還涉及大腦和神經系統(Insel,2010)。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語言幫助孩子完成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才能產生心智誇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說聰明、機靈、活潑、懂事、成熟等等,這些都是「心智」的表現,孩子的「心智」是怎樣煉成的?
  •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它出自於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畢業於哈弗大學,獲得碩博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戰,曾在美國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美軍日本衝繩基地擔任過心理醫生。在他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治癒了成千上萬個病人,成績斐然。
  • 想要心智更成熟,你可以看這一本書!
    呦~大家好~心智的成熟需要一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有關心智成熟的暢銷書,我讀完以後,覺得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提升,推薦給你們,我們共同成長。如果我們聽從別人的指示安排,就躲避了事情失敗我們要承擔責任的風險,逃避選擇的自由就逃避了我們應承擔的個人行為的責任,成熟就是為自己負責,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及自己的人生負責。忠於事實自律需要忠於事實,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
  • 女人心智成熟與不成熟的區別
    所謂的心智成熟,其實跟外形,穿著打扮毫無關係。心智不成熟的女人,往往對生活和情感抱有「過於唯美」的期待和幻想,也就是所謂的活在自己的童話故事裡,做著自己的公主夢。那心智成熟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呢?她們並不是沒有各種美好的幻想,只是,她們更清楚現實的不可逃避,清楚人無完人條件交換的必須,懂得安全感多源於自己,不會過度期待,自足自立。也懂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無人能夠永遠依靠和攀附,在交往過程中或者會更加的純粹,在要求對方方面也會沒有太多虛幻的浪漫標準,簡單又實際。
  •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在朋友圈「曬生活」
    網友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人認為確實如此,有的人認為沒有關係。而認同更多的一種觀點則認為:不是心智成熟的人很少曬生活,而是他們很少通過曬生活來獲取存在感。對於他們來說,朋友圈只是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他們不會在發不發朋友圈這個問題上糾結太多,不會通過發朋友圈來求安慰求認同,因為他們已經有足夠充實和強大的大腦來支撐自己。當工作繁重、壓力山大的時候,成熟的心智能幫你理清頭緒。
  • 生存的智慧: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表現,開始懂得做真實的自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怎樣的人才是心智成熟,真正心智成熟的人都有一個表現,那就是放棄做一個假好人。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生活的種種歷練中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社交,來自我們內在的本真,我們越能真實做自己,我們就會越有自我的魅力。
  • 樊登書單——成熟的人,九成以上讀過這十本書
    可是,迫不及待想要長大的孩子們並不知道,那魔法叫「成熟」,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獲得。 許多人活到了三四十,四五十,乃至於做了別人的祖父祖母,他們的心智依舊停留在「巨嬰」階段。 相反,成熟是我們不斷完善自我之後,才有可能獲得的禮物。 成熟的真相是什麼呢?
  • 那些動手打人者,是否都患有「心智不全」病或是「幼稚障礙病」?
    就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有人要沒事找事,製造磨擦走火,破壞合諧安寧的大好形勢,而且為什麼還這麼多,總有人把它歸究法制不鍵全造成的,我說謬也,就是有人犯有心智不全病或幼稚病造成的。現在我們聚焦那些大大小小的民事糾紛,有的人都是強詞多理佔不到便宜後動手打人,公然藐視社會公德、法則。
  • 黑人為什麼是世界最懶惰的群體呢?生物專家:可能與物種進化有關
    反而是黑人,卻成為世界最懶惰的群體,這到底是為何呢?在世界民族和群體劃分中,公認的最勤勞的民族那是中華民族,自古幾千年,一雙勤勞的雙手,使得中華民族興盛不衰。而最為懶惰的群體,當屬黑人莫屬。我們知道非洲為何那麼窮困,在歐美的黑人移民,為何大多窮困,居住在貧民窟。
  • 關注心智障礙患者:為長不大的「孩子」建一座港灣
    為長不大的「孩子」建一座港灣  編者按  對於已經長大的心智障礙者而言,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一天父母無力監護,或者撒手人寰,孩子們如何獨自在社會上生活,或者說,生存。誰來接過這些父母的接力棒,讓這些孩子能夠平安地過完一生?
  • 我們可能也曾走過的路——《少有人走過的路8:尋找石頭》
    《少有人走的路8:尋找石頭》也是一段旅途,在這段為期21天的旅途裡,作者斯科特·派克和他的妻子莉莉一路邊走邊看,他把路途中看到的風景、關於風景的一些解讀、通過觀看風景獲得的感動或者是無動於衷、這種感動或者無動於衷的由來等等,揉碎在整本書的文字裡,慢慢講給我們聽。
  • 在戀愛中喚醒你成熟的心智!
    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解決問題的人,人生道路會走得更加順暢。寫在最後有的人談過很多戀愛,最終卻是遍體鱗傷,不再相信愛情;有的人談過很多戀愛,心智卻越是成熟,越挫越勇,最終白頭偕老。心智成熟不能保證你找到真正的愛情,但真正的愛情必定是心智成熟!加油吧!
  • 短文 | 懶惰的人總是在耗損時光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箴13:4)。「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作工」(箴21:25)。一點點小障礙和困難就使他把工作推到一邊,「懶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種,到收割的時候,他必討飯,而無所得」(箴20:4)。
  • 心智的進化
    心智,或者mind,究竟是什麼?從字面來看,心智是心與智的結合,自然也和大腦等器官有關,是人的心理與智能的表現。現在業界動輒談到人工智慧取代人類,《愛、死亡、機器人》等影視作品也備受追捧。史蒂芬·平克認為,心智是一系列計算器官,其形成過程,來自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的「自然選擇」。正如他在《心智探奇》中的定義,「心智不是大腦,而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心智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複製最大數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創造了心智。」
  • 心智最成熟的四大星座,智商高,肯吃苦,註定一鳴驚人
    大家好,我是魔姐星座,今天聊一聊四個心智成熟的星座吧。無論是在感情中還是在工作中,成熟穩重永遠都是一個加分項,在平時的生活中這樣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賴。大家總是會認為心智成熟的人更加靠譜,更願意相信他們,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心交給他們。
  • 心理學:天使變成魔鬼的故事,啟示著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謊言!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西方聖經裡流傳魔鬼撒旦的故事,生動地闡釋了邪惡的起源。說到邪惡,我們可能會想到魔鬼撒旦。但是卻很少有有人知道撒旦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變成邪惡的化身。據說,撒旦原本是上帝的副官,是人類的靈魂導師,天使,負責通過考試來提升人類的靈魂。有一天,上帝想通過進一步提升人類的靈魂,要求耶穌和撒旦分別提交一份具體可行的提升計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