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模擬培訓理論要點6:心智技能形成過程與影響因素

2020-12-05 智能駕吧

前蘇聯心理學家對心智技能進行了非常系統的研究,其中以加裡培林為代表的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從事心智(又稱智力動作)動作形成的研究,並於1959年正式系統總結了有關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由於心智技能是由一系統的心智動作構成的,所以心智動作的形成過程與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是一致的,心智動作的形成階段也可用來說明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為五個階段:一是動作的定向階段,二是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三是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四是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五是內部言語動作階段。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根據有關研究並結合教學實際,將上述五個階段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說,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

1. 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

心智技能形成過程示意圖

(1)原型定向階段

原型即事物的原樣,由於心智活動具有觀念性、內潛性和高度簡縮性的特點,不易為人直接感知和把握。但心智活動也有其外化的物質原型,即實際的操作活動程序、實踐模式。原型定向即了解這種實踐模式,了解動作結構,各動作成分及其順序等。該階段學習者主要是在頭腦中形成程序性知識。

通過原型定向,學習者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活動方式的定向映象,而這種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調節以後的實際心智活動,同時也是心智活動得以產生的基礎。

(2)原型操作階段

原型操作即根據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把頭腦中建立起來的動作程序以外顯的方式付諸實施。在該階段,活動方式是物質化的,即以外部語言、外顯的動作,按照活動模式一步步展開執行。在解決某一問題時,學習者大聲說出實踐模式中的每一步,同時實際作出每一步。在操作的開始階段,需要逐步展開,並不斷變更活動對象,也就是說,學習者將實踐模式程序應用於多個問題的解決,以便為將來的內化提供基礎。

學習者在該階段的活動是展開的、外顯的,並經常藉助於外部言語的引導和外部輔助手段,學習者尚不能擺脫實踐模式,而是依賴實踐模式進行活動。

(3)原型內化階段

原型內化即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藉助於內部言語,學習者可以在頭腦內部進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動,而且能夠以非常簡縮、快速的形式進行。

當面臨某一問題時,學習者不必以言語表述出實踐模式的每一步驟,而是在頭腦中運作這些步驟,運作時不必一一展開,有些步驟可以交叉、同時進行。有時學習者自身都難以意識到操作的每一步,但實際上確實是按照該活動程序進行的。在該階段,學習者擺脫了實踐模式,但已經將實踐模式內化為一種熟練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表現在外顯的言語活動明顯減少。學習者最初面臨一個新任務時,始終複述任務規則,但隨著練習的不斷進行,法則複述消失,這是內化的一個標誌。

原則上講,新的心智技能應經過上述三個階段才能形成,但若構成心智技能的某些成分已為學習者所掌握,則可以利用遷移規律而不必機械重複上述三個階段。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理論對於揭示心智技能的實質及其形成規律是非常有益的,對於教學內容的選擇、編排、教學活動的實施及其有效地培養心智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啟發意義。

2. 影響心智技能學習的因素

心智技能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的因素包括實踐模式的確立與選擇、知識、教學三個方面。

(1)實踐模式的確立與選擇

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外部活動逐步內化的過程,心智活動是實踐活動的反映,外部實踐模式的確立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前提條件。外部實踐模式即心智活動的實際操作程序,它的確立直接決定著心智技能形成的難易和最終形成的水平。

由於心智技能是內潛、簡縮、自動進行的,所以通過外部觀察難以把握和推斷其整個過程,加之學習者自身也難以準確意識心智活動的進行,這為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的確立增加了難度。根據有關研究和實踐經驗,確立實踐模式可以從兩方面人手:

①分析專家或有效的學習者的口語報告、問卷調查等。許多專家在某一領域表現出非常熟練的心智技能活動,通過分析他們心智活動時的口語報告,可以獲取各種信息,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

②應用心理模擬和活動分析的方法。心理模擬即用那種與人的心理功能具有相似的關鍵特徵的物質系統來模擬人的心理活動,比如計算機就是經常用於模擬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物質系統。無論應用何種物質系統作為人類心理的模擬物,都必須通過活動分析才能使其發揮作用。活動分析即根據系統要完成的具體的功能來確定活動的結構、各動作成分的關係及執行方式。

確立的實踐模式不僅要有效、合理,還應該考慮可接受性,即學習者能否通過該模式形成心智技能。這就要求實踐模式能夠以外顯的方式為學習者操作,應提供一套具體的可操作的實踐程序,這是保證心智技能習得的前提條件。

(2)知識

大量的實驗與經驗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賴於學習者所獲得的知識。豐富的、組織良好的知識促進對新信息的加工,保證了技能的形成、發展與應用,同時也促進各種技能的整合,這為解決複雜的問題提供了前提。

形成某種心智技能,尤其是形成某種複雜的心智技能,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而建構與技能形成有關的、隨時可以應用的描述性與程序性知識基礎是關鍵的前提,隨著這類知識的形成與應用,技能才能產生並發揮效用。

(3)教學

心智技能的形成不是自發的,更多的是在教學條件下習得的,教學對於心智技能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有效的教學可以使學習者形成有效的心智技能,使學習者學會學習,促使學習者成為自主而有能力的學習者。各種學習策略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這一目的的實現。

在綜合有關策略與技能教學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有效的教學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①在某一時期內,只教授幾種策略或技能,並保證成功。很少有證據表明,短時間內教授大量的策略與技能可以迅速改善學習者的學習能力。

②在教授策略、技能的同時,也要教授元認知的有關內容,即告知學習者何時、何處、為何應用該策略、技能,同時要求對策略和技能的應用進行檢查、監控。

③維持學習動機,通過給予反饋、列舉技能和策略的作用等實現。

④提倡結合具體的學習課程進行教學。

⑤注重策略、技能與知識間的交互作用。脫離知識的技能教學是不可能成功的。

⑥無論是直接教學還是交互教學或其他的教學形式,都需要教員將策略和技能模式化、程序化,教員可以通過「大聲思維」將使用策略和技能的過程外化出來。給學習者提供必要的輔助線索、輔助手段,如記錄策略的步驟和執行方式等內容的卡片。要求學習者整合多種策略,以解決更複雜的任務。

相關焦點

  • 馮忠良之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關於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按階段形成的理論,他認為心智活動的形成包括五個相繼的階段:①活動的定向階段;②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③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④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 心智技能的形成對寫作的啟示
    心智活動相對於操作技能而言雖有觀念性、內潛性和簡縮性,因而不同於外部的實踐活動,但它又來源於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的反映。心智活動是通過實踐活動的「內化」而實現的。據此,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形成的五階段理論。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驗過程中,發現加裡培林學派所劃分的階段,有的可以合併,名稱也可以簡化,並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 深度解讀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根據技能的性質和特點,通常把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如騎車、繪畫、體操、跳舞等都屬於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 【主觀題】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簡述維納歸因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1.原型定向。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3.原型內化。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原型)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
  • 快速區分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教育心理學關於心智技能階段論有好幾個,往往考區分性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區分性的客觀題,很多同學學習過程中覺得容易混淆,現在中公教育資深輔導教師楊鵬丹就容易考察的兩個階段論:國外加裡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和我國的心智技能階段論進行舉例解釋和關鍵詞區分。
  • 如何學好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階段形成理論
    考試在即,吉林特崗教師招聘的各位考生最近都在認真備考中,那對於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究竟應該掌握到哪種程度?在我省考試會如何考查呢?以下將逐一對這些問題將作出回答。一、知識儲備: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
  • 心智計算理論:智能即計算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建造一臺機器來模擬這個世界,並對之作出預測。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製造一臺機器含有理性思維,在某種意義上「思考」。計算機最初的設計是為了模仿假想的心智計算機,一種新的理解人類智能的方式誕生了。
  • 心智技能的形成與培養階段
    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根據歷年的考題看來是學生很難拿上分的點,這部分主要涉及客觀題的考察方式,一般會考查階段特點以及階段的匹配,這部分知識點本身比較抽象是學生很容易失分的點,陝西教招中常考加裡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五個階段,為避免失分我們來梳理一下考點。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技能的形成分為五階段,他也是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系統研究的人。
  • 「心智」理論,描述人們的智能行為的處理
    在梳理各種智能理論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一種對智能的解釋方式是特殊而富有深意的。這種理論更多的具有哲學認識論的色彩。這就是各種各樣的心智模型理論。這類型的智能理論都把智能的原因或處理機制歸功於心靈的某一系列的特殊活動。
  • 加裡培林之心智技能發展的五階段
    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技能的學習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心智技能因為其比較抽象,所以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加裡培林是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研究的,因此影響也比較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加裡培林關於心智技能發展的五階段理論。
  • 菲茨與波斯納的操作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操作技能的形成與培養,菲茨與波斯納的三階段模型是教育心理學部分考查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本文在此對其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動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過練習逐漸掌握某種外部動作方式,並使之系統化的過程,在眾多關於動作技能學習過程的階段和步驟觀點中,菲茨和波斯納1964年提出的三階段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這三個階段分別是認知階段、聯繫形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
  • 「私人訂製」培訓重塑安全心智模式 山東能源實施「雙基五化十六法...
    模擬腿部骨折狀態生活並接受了為期10天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訓後,掘進工劉景感慨道。此前他因為井下支護不到位、違章作業,被送進山東能源肥礦集團安全文化學院進行「心智重塑」。為期10天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訓,劉景體驗了模擬腿部骨折傷殘狀態,去食堂買飯、到開水間提水、拄拐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切實感受到了傷殘給身體帶來的不便和心理帶來的痛苦。「坐在輪椅上,我想到了父母妻兒,如果自己真的身體傷殘了,誰來照顧他們。以後說什麼我也不違章了。」劉景說。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個人和組織理解他們的選擇,並將這種理解加入到正在進行的信息處理過程中,即返回到關注、編碼化、儲存/修復。但這個過程有時會被過去陳舊的知識所阻礙。專欄6-2中羅列了一些戰略來「逆向學習」現有的信仰和方法。專欄6-2:逆向學習逆向學習的必要條件就是質疑,任何對現有信仰和方法的質疑都能成為逆向學習的觸發因素。
  • 分享小課堂:心智模型理論
    理論分享:心智模型理論(mental models theory)心智模型理論考察了在完成組織使命、戰略和目標的過程中,管理者如何使用心智模型去影響他們的決策制定和戰略選擇。該理論假設那些更有能力對他們所面臨的商業環境建構和使用準確的心智模型的組織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組織更成功。該理論還假設,能對他們的組織能力以及所面臨商業環境的關鍵原則形成更全面、更準確理解的管理者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管理者績效水平更高(Cockburn,Henderson,&Stern,2000;Gary&Wood,2011)。
  •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節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點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第一,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於本能行為。第二,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於動作經驗,不同屬於認知經驗的知識。
  • 院校研究:「理論」系列五——組織智能
    但非常遺憾的是,在之後的20多年,雖然組織智能理論在其它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拓展,在院校研究組織的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直到1999年,Terenzini才在Wilensky的組織智能理論和Fincher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院校研究的三元組織智能理論。Terenzini認為,院校研究組織智能包含院校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由數據到信息的轉化,再到對信息的詮釋和結果的利用。
  • 密雲區2021年保育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項目正式啟動
    為提升密雲區幼兒園保育員職業技能,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做好北京市幼兒園保育員培訓和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密雲區教委學前科、密雲區教師研修學院與中國教師研修網合作開展保育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區教委學前科科長張燕妮結合培訓組織與管理,具體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明晰內涵,認識保育員崗位職能的重要性;二是要創新理念,認識保育員培訓學習的重要性;三是要履職優秀,認識保育員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 少女前線心智升級了什麼 RO635心智新增屬性技能裝備一覽
    少女前線這款遊戲終於要全方位升級心智了,8月20號更新以後我們見到的就是全新的RO635心智了,想要知道這次升級了什麼內容麼,就快看看40407小編帶來的RO635心智新增屬性技能裝備一覽吧!心智了,想要知道這次升級了什麼內容麼,就快看看40407小編帶來的RO635心智新增屬性技能裝備一覽吧!
  • 就能唐口煤業這樣創新安全心智培訓
    唐口煤業培訓學院副院長商燕玲介紹,體感中心建成以後,我們首先是對區隊的支部書記進行了體感培訓,然後根據一三五安全教育的時間,對所有的井下工區的職工進行了安全體感培訓。安全源於心智,體感中心是唐口煤業安全心智模式培訓的其中一項,唐口煤業創新採用警示教育、反例體驗、心理諮詢和疏導等形式,對違章人員進行安全心智培訓,排解職工內心壓力,幫助其提高安全意識、築牢安全防線。
  • 201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專升本)》模擬試卷6_專升本成人高考...
    201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專升本)》模擬試卷6201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專升本)》模擬試卷(6):本試卷總分150分;共有8類型題目教育學選擇題教育學部分一、選擇題:1-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