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根據技能的性質和特點,通常把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如騎車、繪畫、體操、跳舞等都屬於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如默讀、心算、寫作、觀察和分析等技能。
如何來區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對於同學們來說,可能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於它們的形成理論,可能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也是做題易錯的知識點。今天老師就給大家深入解讀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這部分知識點。
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他於1959年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為以下五個階段,為了便於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這五個階段,老師就結合我們最普遍的心智技能-做數學題,舉例子來講解此部分知識點。
第一個階段:活動的定向階段(準備階段)。
主要任務:使學生預先熟悉活動任務,了解活動對象,知道將做什麼和怎麼做,構建關於認知活動本身和活動結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對它們的定向。
案例展示:對於做數學題來說,這個階段就是老師講解做題的具體要求和方法,並且進行例題演示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主要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從事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掌握活動的真實內容。
案例展示:在這一個階段,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老師演示的例題,嘗試著去獨立完成計算。
第三個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主要任務:心智活動不直接依賴物質或物質化的客體,而是藉助出聲言語的形式來完成的。
案例展示: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方法,但是在獨立進行計算的時候,需要邊算題,邊口述計算過程或者計算法則,通常我們說這是學生「念念叨叨」算題的階段。
第四個階段: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主要任務:從出聲的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增加了更多的思維成分。
案例展示:在這個階段,學生算題的時候,不在出聲的念叨計算的過程或者法則,還是在頭腦中默念計算過程或者法則。
第五個階段: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主要任務:心智活動完全藉助內部言語完成,高度簡要、自動化,是很少發生錯誤的熟練階段。在這一階段,心智活動以抽象思維為其主要成分。
案例展示: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做題方法,能夠自動化快速解決數學問題。
以上就是關於本篇知識點的相關解讀,希望老師的總結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早日。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