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階段形成理論

2020-12-05 中公教師網

考試在即,吉林特崗教師招聘的各位考生最近都在認真備考中,那對於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究竟應該掌握到哪種程度?在我省考試會如何考查呢?以下將逐一對這些問題將作出回答。

一、知識儲備:

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心理學家加裡培林。

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五個階段:

(1)動作的定向階段,是智慧技能形成的準備階段,了解做什麼和怎麼做;

(2)物質與物質化階段,該階段藉助實物或模型、圖表等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表象;

(3)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這是外部的物質與物質化的活動向智慧活動轉化的開始;

(4)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該階段特點是智慧活動以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進行;

(5)內部言語動作階段,主要特點是智慧技能活動的簡略、壓縮和自動化。

二、重點掌握:

(1)熟記五大階段,簡答或多選備考;

(2)理解每一階段的含義,例子型單選備考;

三、試題演練:

單選題:

1、數學課上,教師在黑板上清楚而細緻地演算例題,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 )

A.活動的定向階段 B.物質與物質化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D.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2、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 )

A.安德森 B.加裡培林

C.馮忠良 D.斯克裡文

多選題:

下列哪項不屬於加裡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的是( )。

A.活動定向階段 B.自動化階段

C.活動內化階段 D.活動熟練階段

簡述題:

請簡述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階段?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願各位考生能夠通過!

相關推薦:如何區分四大感受性變化規律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加裡培林的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根據技能的性質和特點,通常把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如騎車、繪畫、體操、跳舞等都屬於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 馮忠良之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關於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按階段形成的理論,他認為心智活動的形成包括五個相繼的階段:①活動的定向階段;②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③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④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 快速區分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教育心理學關於心智技能階段論有好幾個,往往考區分性的選擇題、判斷題等區分性的客觀題,很多同學學習過程中覺得容易混淆,現在中公教育資深輔導教師楊鵬丹就容易考察的兩個階段論:國外加裡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和我國的心智技能階段論進行舉例解釋和關鍵詞區分。
  • 加裡培林之心智技能發展的五階段
    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技能的學習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心智技能因為其比較抽象,所以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加裡培林是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研究的,因此影響也比較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加裡培林關於心智技能發展的五階段理論。
  • 心智技能的形成與培養階段
    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根據歷年的考題看來是學生很難拿上分的點,這部分主要涉及客觀題的考察方式,一般會考查階段特點以及階段的匹配,這部分知識點本身比較抽象是學生很容易失分的點,陝西教招中常考加裡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五個階段,為避免失分我們來梳理一下考點。加裡培林將心智動作技能的形成分為五階段,他也是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系統研究的人。
  • 心智技能的形成對寫作的啟示
    心智活動相對於操作技能而言雖有觀念性、內潛性和簡縮性,因而不同於外部的實踐活動,但它又來源於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的反映。心智活動是通過實踐活動的「內化」而實現的。據此,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形成的五階段理論。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驗過程中,發現加裡培林學派所劃分的階段,有的可以合併,名稱也可以簡化,並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 智能模擬培訓理論要點6:心智技能形成過程與影響因素
    前蘇聯心理學家對心智技能進行了非常系統的研究,其中以加裡培林為代表的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從事心智(又稱智力動作)動作形成的研究,並於1959年正式系統總結了有關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由於心智技能是由一系統的心智動作構成的,所以心智動作的形成過程與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是一致的,心智動作的形成階段也可用來說明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 【主觀題】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簡述維納歸因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1.原型定向。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3.原型內化。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原型)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
  • 菲茨與波斯納的操作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動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過練習逐漸掌握某種外部動作方式,並使之系統化的過程,在眾多關於動作技能學習過程的階段和步驟觀點中,菲茨和波斯納1964年提出的三階段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這三個階段分別是認知階段、聯繫形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
  • 分享小課堂:心智模型理論
    理論分享:心智模型理論(mental models theory)心智模型理論考察了在完成組織使命、戰略和目標的過程中,管理者如何使用心智模型去影響他們的決策制定和戰略選擇。該理論假設那些更有能力對他們所面臨的商業環境建構和使用準確的心智模型的組織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組織更成功。該理論還假設,能對他們的組織能力以及所面臨商業環境的關鍵原則形成更全面、更準確理解的管理者比那些不能這樣做的管理者績效水平更高(Cockburn,Henderson,&Stern,2000;Gary&Wood,2011)。
  • 小學階段如何學好英語?這樣做一條龍式助力中、高考!
    我發現會焦慮小學階段如何學好英語這個問題的家長,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6歲之前的啟蒙階段;一種是小學階段,其中小學階段的家長居多。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在小學階段了,尤其是有的地區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這樣一算的話,就已經真的跟別的小孩差了五六年的啟蒙的時間。那就真的得繃起神經了,那我們小學階段的家長應該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英語呢?學習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是:理解、口語、閱讀和寫作。
  • 「心智」理論,描述人們的智能行為的處理
    在梳理各種智能理論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一種對智能的解釋方式是特殊而富有深意的。這種理論更多的具有哲學認識論的色彩。這就是各種各樣的心智模型理論。這類型的智能理論都把智能的原因或處理機制歸功於心靈的某一系列的特殊活動。
  •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節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點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第一,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於本能行為。第二,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於動作經驗,不同屬於認知經驗的知識。
  • 心智計算理論:智能即計算
    心智計算理論隨之出現,它認為,智能即計算。02「心智是如何和物質發生作用的。」是一直困擾著思想家們的問題。傑瑞·福多說:自怨自艾能讓一個人哭泣,洋蔥也能。我們無形的信念、欲望、想像、計劃和目標如何反映並撬動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呢?計算機的出現很好地解釋了一些東西。比如,在計算機中,信念是記憶、欲望是目標、思考是計算、知覺是感受器、行動是引發目標的執行操作。
  • 社群、心智解讀與社會關係建構
    《人類的算法》揭示了令人類卓爾不群的六大特質——直立行走、心智能力、伴侶關係、語言本能、高級文化和群體意識。《社群的進化》解析了人類關係建構中的秘密,《大局觀從何而來》提出了人類大腦的社會性思維來源。這套書完整介紹了鄧巴數、心智理論和社交網絡行為腦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