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2020-12-03 人民日報

時間:23日,在習近平主席同孔特總理舉行會談、出席籤字儀式之後

地點:義大利羅馬

孔特總理請習近平主席走到距離籤字廳不遠處的一個房間。

推開門,歷史的滄桑撲面而來。

「我們將一部分中國文物展示在這裡,是想請您提前一睹風採。」能夠幫助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欣喜和自豪的事,孔特總理笑著抬高了嗓門:「700多件中國文物,是時候物歸原主了!」

準確的數字,是796件。它們跨越了5000年歷史,沉澱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記憶;它們有著共同的多舛命運,流失出境、查獲封存。未來,它們會踏上「回家」的路。

習近平主席頷首讚許:「我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這體現了兩國之間真摯的情誼。」

文物展臺前,習近平主席一件件仔細端詳。

漢代彩繪繭形壺、漢代陶馬和陶俑、唐代陶駱駝……每個展臺都擺放著一個標籤:「義大利文物憲兵在行動中解救了796件來自中國的考古發掘文物,很快這些文物將全部歸還中國,此為其中部分文物。」這份說明,也標註了它們的另一份獨特價值——中意關係的生動見證。

孔特總理看到習近平主席專注的神情,他想到了一個問題:「這麼多的文物送回去要怎麼安置呢?」

「我們要為這批文物辦一個展覽,並等文物鑑定之後再選擇方案、決定去向。好好宣傳,讓中國人民都知道這份情誼!」

他們聊到了歷史、聊到了文明。孔特總理幽默地講,對我們兩國而言,「千年」可能並不古老。習近平主席說:「擁有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這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共通之處。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我們要發揚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傳承兩大文明的友好交往,在歷史的積澱中前行。」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習近平總書記中外記者見面會...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些時間節點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確立了我們在十九大擘畫的新徵程上前行的節奏、工作的方位。
  • 用奮鬥定義時間的價值
    而無論是延遲還是「重啟」,都是因時因勢調整,是對時間的科學安排、對形勢的精準判斷。  時間是奮鬥歷程的記錄者。2020年用將近半載的光陰,充分見證了中國人民奮鬥的奇蹟。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這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是14億中國人不舍晝夜的奮鬥,是一線抗疫人員向死而生的奮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 人民日報: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
  • 2021魯考(山東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在奮鬥中定義時間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間的流逝不舍晝夜,前進的航程擊鼓催徵。向著未來出發,中國行進在光明大道上。每逢新年伊始,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進感尤為強烈。這是因為,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
  • 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
    面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畏浮雲遮望眼,領航中國號巨輪向著光明彼岸破浪前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不斷推向新境界。  這是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  「人民在期待著我們,歷史在期待著我們,世界在期待著我們。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
  • 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這對於城市人而言是非常可貴的,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嚮往農村的生活。相信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對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都不會陌生,這也是文化底蘊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老人們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並且已經過一輩又一輩的流傳至今。而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句話應該都聽過: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
  • 習近平的2019·四月:影響世界的「中國時間」
    在這不平凡的「人間四月天」,習近平的重要活動格外頻繁——會見33位外國政要,12次致電致信,1次考察調研……內政外交活動竟達75項之多。30天的時間裡,習近平以「無縫對接」的超強節奏統攬內政外交各項工作。
  • 」天上一日人間千年「,是古代時間的說法,難道古人就知曉相對論
    「天上一日,人間千年」,「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儘管兩者在時間比例上似乎有些不一樣,但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仙界的時間跟人間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當然我們還有另一個說法,世間凡事都可能不公平,但唯有時間卻是每個人都均等的!不過仙界和世間屬於兩個世界,我們都沒有見過仙界,所以也不知道仙界的時間到底是怎麼流逝的!
  • 湖南之行,這些事讓習近平感慨
    16日至18日,習近平先後來到郴州、長沙等地,深入農村、企業、產業園、學校等調研。  3天時間的考察、調研,許多事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對這些事,他或感慨,或讚嘆,言談中寓意頗深。  「重溫這個故事,仍然倍受感動」  考察首站,習近平來到郴州汝城縣沙洲瑤族村,這裡是「半條被子」故事的發源地。
  • 習近平時間|為世界留下「綠色足跡」
    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強調,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近年來,我國多地在綠色轉型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出一份力量。《習近平時間》推出「奮進新徵程」系列,今天播出《為世界留下「綠色足跡」》。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時間的洗刷慢慢的被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一直流傳至今。那麼農村俗語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而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也蘊含了深厚的中國文化。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原來是這樣的寓意
    在農村的諸多俗語之中,有很多的老話,都是正話反著說,也有的是帶有相當大的誇大語言,將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常見的,或者是不常見的事情,誇大的進行描述,這也是讓我們更好地在第一時間,對於這句俗語有相當深刻的印象,起到讓人極易難忘的作用,按照過去的說法,很多動物、植物都是長壽的象徵,老人過生日使用最多的一句話叫做: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三重意蘊
    正是基於人是依賴自然的「對象性的存在物」這一前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並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此,我們要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對待自然,實現全社會範圍內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環保,促進形成人、自然、社會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格局,為人民群眾及其子孫後代創造良好健康的生存環境。
  • 時間簡史 寶珀?梁文道導賞計時之道系列節目即將發布
    Blancpain寶珀文化大使梁文道 星移鬥轉,長河悠悠,在文明的邊境之內,人類對於時間的感受和揣度不曾停息。為此,世上歷史最悠久的鐘表品牌、「經典時計的締造者」Blancpain寶珀,秉承時間信仰與文化追求,邀請寶珀文化大使梁文道先生,共同錄製了「時間簡史——寶珀?梁文道導賞計時之道」系列節目。該節目首集即將在Blancpain寶珀官方微信及微博平臺上正式發布,敬請期待。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發行
    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編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內外發行。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這一重要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 此為珍貴的「千年草」,若長在您家房前屋後,是福報,別不當回事
    摘要:此為珍貴的「千年草」,若長在您家房前屋後,是福報,別不當回事。在浩瀚的大自然界中,包括人類在內,如果要論壽命長短的話,也許大部分的小夥伴們還都是知道的,是的,那必須得是植物界。我們都知道,一棵大樹的壽命,短則可達幾百年,高則可達上千年,甚至是上萬年不等。所以在這方面上,是沒有任何一個擁有生命的物種可以與之比擬的。
  • 習近平引用莎翁名句「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有何深意?
    當地時間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強調中英要加強交流互鑑,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誼,推動兩國合作再上新臺階。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莎士比亞的名言:「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原句出自於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
  • 習近平的2020·八月:謀劃「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階段」——謀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路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8月,習近平的多項重要活動都與「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密切相關。「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論斷尤為亮眼。  月初,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
  •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錯了嗎?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的概念是不能脫離「空間」和「物質」進行討論的。也許這番話同樣暗示著: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本就不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與其他解釋對立的概念中。也許我們需要給目前稱之為時間的東西一個更為準確的命名——這可能涉及到概念的細分,但更多可能是關於語義的重新思考。 「時間」是常見的名詞。
  • 習近平: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這是6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江科學城展示廳考察,了解上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