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業績要「有機增長」還是「無機增長」?

2020-12-01 第一工程機械網

在製造商的「加法」與代理商的「減法」之間,企業應該怎麼做?做「加法」和做「減法」需要的是什麼?

2018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回浙江江山掃墓,這裡是妻子的祖籍,也算是一次認祖歸宗之旅。妻子的祖爺爺是清朝的建威將軍蔡福謙,曾經在光緒元年(1875)作為欽差大臣左宗棠的副將去新疆平定叛亂,他曾被左宗棠收為義子,在蔡家宅院的正廳之上,懸掛著左宗棠書寫的一副楹聯:「從古愛人須學道,自來明善可誠身。」這次江山之行還專程去祭掃了蔡福謙將軍的墓。

在江山一共停留了兩天半時間,每頓飯吃的都是叔叔自己種的綠色蔬菜,百分之百的有機食品,與城裡商場購買的蔬菜完全不同,從地裡採摘到餐桌食用還不到一個小時,味道非常好,飯菜的味道總能勾起我兒時的回憶。

食品要有機,企業的業績增長要「有機」還是「無機」?

我們應該追求「有機」還是「無機」?

有機食品是當下非常時髦的一個詞,有機(Organic)即含碳的,不使用化肥、自然生長的意思;與之相對的是無機(Inorganic),指除碳酸鹽和碳氧化物外不含碳原子的化合物,使用化肥幹預植物生長而獲得的結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數量越來越多,解決溫飽問題就成了人類面臨的一大考驗。科學家通過發明化肥和農藥成功地讓糧食和蔬菜的產量翻了幾翻,基本上消滅了地球上的饑荒問題。但與此同時,人們碗中的食物也悄悄地從有機變成了無機,口感和營養均不可同日而語,大米沒有大米香,蔬菜少了蔬菜味。

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度過了生存需求的初級階段,可是人們仍然在大規模地生產那些口感糟糕、不健康的「無機」糧食、蔬菜和水果,主要原因還是出於經濟利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只有自動化和大批量的生產才能有利可圖,而農藥和化肥保證了在各種自然條件下農作物的產量。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可財富的增加並沒有讓人們感到更幸福、更滿足,相反卻讓很多人變得更焦慮、更貪婪,很多人希望賺更多的錢,還要以最短的時間成為億萬富翁,人的耐心變得越來越差,如果以幸福感來衡量人們生活的質量,那麼時代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人類總是想方設法用人為的手段來加速自然生長過程:施肥來提升糧食和蔬菜的產量,用膨大劑來增加水果的個頭,用人工飼料來養豬以提高生長速度,甚至降低首付款來增加市場需求!隨著人類對自然的認知越來越多,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卻越來越少,自信心的膨脹與日俱增,似乎自己就是地球的主宰,用越來越多的人工手段來製造食物、調控經濟、幹預市場、改變規律,似乎一切都可以人為操縱,難道是因為我們吃進去的「無機」食物太多了?

人類真的能干預自然和經濟?

「有機」的概念不僅存在於食品中,工業領域同樣存在「有機增長」(Organic Growth)與「無機增長」(Inorganic Growth)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2008年四萬億的經濟刺激就是一種典型的市場幹預行為,人為地放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導致短時間市場極其火爆,每家製造商的產能都出現了嚴重不足,全行業都在擴大投資、提高產能。而幾年之後當市場回歸理性時,產能過剩就成為必須面對的結果。2020年的新冠肺炎,讓很多國家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經濟刺激,貨幣增發,大水漫灌,其不良後果將在幾年之後逐步顯現出來。

20世紀80年代,一群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就不斷地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性,認為政府對經濟幹預越少越好。他們的主張逐漸地被英美等國政府所接受,政府通過私有化不斷從經濟領域撤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實上,不幹預就是鼓勵市場充分地自由競爭,以便創造出更加健康的「有機增長」。

「有機增長」就是企業致力於提升客戶忠誠度、員工參與度及客戶價值,通過提升產品質量與增值服務創造良好的口碑,從而擴大市場份額,獲得銷售及利潤的自然增長;「無機增長」則是指企業通過人為幹預而取得的增長,企業通過大規模的併購、廣告促銷、大幅降價、降低首付款、非理性以舊換新、終身免費服務、延長質保期和犧牲後市場等手段來增加銷量。

企業莫要倒在「無機增長」的路上

「無機增長」多數只是曇花一現,企業卻需要很多年來消化其造成的不良影響。為了消化過剩的產能,企業不得不採取慘烈的價格戰手段,贈送配件、延長質保期、終身保修、甚至零首付等激進做法增加銷量,期望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把未來的潛在需求提前釋放出來。這些揠苗助長的市場行為吸納了不少低端「投機客戶」,很多製造商和代理商都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少企業還倒在了發展的路上。

回首往事,我們發現人為幹預的「無機增長」給市場帶來的破壞,不亞於「無機食品」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我的腦海裡常常會浮現出兩個問題:外國成熟代理商如果遇到中國這樣的火爆市場,能多賺多少錢?中國代理商如果置身於國外這樣的低迷市場,有多少家能生存下來?對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常常讓我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中國市場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當市場飽和之後,代理商該靠什麼生存和發展?中國代理商準備好了嗎?

製造商的「加法」與代理商的「減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毀滅的種子是什麼?第一個就是繁榮本身。」近幾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又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這讓許多製造商又開始大腦充血,久違的銷量和市場佔有率又成為他們的主要績效指標,有些廠家把市場劃分為幾個「戰區」來爭奪佔有率,主管負責人立下軍令狀,即使設備銷售不賺錢也逼著代理商賣,市場銷量連創新高,代理商卻愁眉苦臉,因為賺錢越來越困難,這真的正常嗎?與此同時,已經沒有人還追求一流的產品質量和傑出的客戶服務,製造商們都忙著搞降成本和低配置,以便能在價格戰中勝出。這些做法難道沒有違背商業的本質嗎?

幾乎每位製造商的高管都有自己的業績指標,完不成業績年底就得走人,這種體制決定了他們不會考慮長期發展戰略和代理商利益。所以製造商多是短期戰略,追求「無機增長」,以便保住職位,拿到獎金,很多做法缺少戰略遠見。看看,這些年有多少老客戶流失了,各品牌都採取了什麼有效措施來阻止客戶流失?沒人關心客戶忠誠度,似乎中國市場的客戶源源不斷,沒有老客戶回頭,自然會有新客戶補充;沒人關心後市場發展,因為見效太慢。製造商對代理商只要求一點:堅決完成廠家的銷售任務!

營銷老總的數字就是命令,分解到各代理商就是任務,而且任務每年都在提高,代理商的返利都與任務完成情況掛鈎,拿不到返利就無法賺錢,以此逼著代理商做「加法」,增加人員,下沉網點,增加配件庫存,增加市場參與率和覆蓋率。可是經過之前5年的市場下滑,代理商對市場的態度更加理智,很多代理商一直在做「減法」,他們認為存量市場需要的不是增加市場參與率,而是提高運營效率,提升客戶忠誠度,讓企業活著才是硬道理!

做「加法」只需要資金和勇氣,做「減法」則需要思考和智慧。到底是代理商膽子變小了,還是製造商急功近利、追求「無機增長」?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以配件業務為例,筆者遇到一些品牌的代理商,他們配件庫裡有大量的過剩和呆滯庫存。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採購這麼多?為什麼明明倉庫裡還有貨卻又進行採購?得到的答覆是:「沒辦法,為了完成廠家的任務。」

企業活著才是硬道理

代理商的庫存就是廠家的銷售業績,完成廠家任務的壓力讓代理商不可能理智、科學地做好配件庫存管理。整機銷售也是如此,銷售任務的壓力讓他們難以理性地選擇客戶,規避風險。當前代理商的問題不是配件庫存不足,而是庫存零件的準確性太低,運營效率太差,可是沒有哪家製造商能幫助代理商解決這些問題,採購任務的壓力只會讓這個問題雪上加霜。當庫存出現積壓時,多數製造商都沒有呆滯庫存回購政策,生怕影響到自己的業績和獎金。壓貨時他們十分積極,回購時卻推三擋四,只好讓代理商獨自承擔呆滯庫存的風險。缺少雙贏理念,不關心代理商的盈利和生存狀況,這就是典型的「無機增長」。

四萬億「無機增長」所帶來的風險和副作用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很多企業還在為前些年的不理智行為埋單。現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增長讓一些人又開始失去理智,難道我們這麼快就忘記了幾年前的痛苦了?如果缺少反思能力,這個行業永遠也不會有光明的未來。

筆者認為,如果說代理商需要做「加法」,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改善客戶體驗方面的投入,從而提升客戶忠誠度,解決客戶流失問題,老客戶的重複購買、錢包份額和朋友推薦會在無形中幫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實現「有機增長」。這種投資雖然見效慢,卻能給企業帶來長期、健康、可持續的「有機增長」,因為在業績增長的同時,企業的客戶資源也在不斷地增值;與此相反,「無機增長」則是病態、短期、不可持續的,代理商必須克制急功近利的衝動,如果不能制止老客戶的流失,僅靠價格戰所帶來的「無機增長」,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的幻影。

每家企業都在追求業績增長,你們是追求「有機增長」還是「無機增長」?

(來源:傑克的下午茶)

責任編輯:Abner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繫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相關焦點

  • 多家環保企業2019年業績逆市增長
    截至4月中旬,環保行業上市公司2019全年業績披露進入收官階段。2019年,在環保產業競爭日趨激烈、項目收益水平下降、行業估值大幅縮水的大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把握市場需求,積極探索新模式,年度業績實現逆市增長。
  • 業績沒保障,談什麼業績增長,不如談談你的方案力吧
    這樣下去門店業績如何保障,業績都保障不了如何談業績增長、品牌改善?面對此局面是先做品牌還是先做生意?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作為老闆或者運營者的你,是否有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能否一次性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你沒想過,這些在你眼中的問題,其實就是他人的解決方案。
  • 光學膜龍頭企業!小米巨資入股,公司業績快速增長;防水材料龍頭企業...
    投資要點: 1、功能性薄膜龍頭企業,業績進入快速增長; 2、LCD產能持續東移,上遊光學膜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3、量子點膜順利供貨,進入快速放量期;
  • 中控技術:工業自動化龍頭企業,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11月24日,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6887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了。值得注意的是,中控技術這家主攻工業自動化的企業曾在國內分布式工業控制系統(DCS)連續九年保持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因此,一上市就倍受資本界矚目。
  • 奧來德:研發實力強大、業績快速增長的OLED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
    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來德」,688378.SH)是OLED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設備製造企業,憑藉強大技術研發優勢,報告期內業績快速增長,2017-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41億元、2.62億元和3.01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169.36%;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11億元、0.89億元和1.0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
  • 中國黃金國際三季度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
    11月13日,中國黃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生產黃金18.2萬盎司,同比增加12%,生產銅59317噸,同比增加20%。實現銷售收入5.98億美元,同比增長21%;經營性現金流入為1.74億美元,同比增長36%。
  • 無機塗料和有機塗料的區別大盤點,請收藏!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少外資塗料企業開始進軍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民族企業立足國內,走向世界。2016-2019年,中國塗料進出口雙雙增長,2019年中國塗料出口量為211378噸,同比增長10.9%,出口金額為67994萬美元,同比增長8.2%;2019年中國塗料進口量為180840噸,進口金額為130738萬美元,同比增長32.5%。可見,塗料行業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 江天化學:精細化工優勢企業 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增長
    領域優勢明顯、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穩定增長資料顯示,江天化學創始於1999年9月,是以創新為驅動的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多聚甲醛、高濃度甲醛、氯甲烷、乙二醇半縮醛、1,3,5-三丙烯醯基六氫均三嗪等系列品種。
  • 為什麼叫「有機」,有「無機」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辯論,兩個互不相識的網友因為「有機」這一話題爭得面紅耳赤。其中一個說,有機堅決不用化學農藥、化肥、激素。另一個不樂意了,表示有機研究的就是化學,還說不用化學製品,這是開玩笑呢嘛!要源寶來看,他們二人都沒有錯,為什麼呢?
  • 珀金埃爾默2019財報出爐 「逆風」中實現有機增長
    儀器信息網訊 周一收盤後,全球知名儀器公司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29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第四季度,珀金埃爾默報告收入8.055億美元,有機增長5%。
  • 創始人釋疑「跳躍式」增長業績承諾
    對於萬魔聲學拋出2019年-2021年1.5億元、2.2億元和2.8億元的翻倍式的業績承諾,謝冠宏表示,公司向智能無線耳機產品的升級已經完成,市場空間廣闊,業績承諾有保障。此後通過多輪融資稀釋和小米系公司減持,直到2017年12月,謝冠宏通過其控制的企業合計持股32.99%,超越小米系公司,成為萬魔聲學第一大股東。同時,萬魔聲學是小米耳機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從過去幾年經營數據來看,小米對公司營業收入貢獻超過60%。因此,小米成為萬魔聲學步入資本市場揮之不去的特徵,同時也引發諸多疑問。  在結束媒體提問後,謝冠宏主動提出回答有關實控人的問題。
  • 飛輪效應賦能企業增長 亮眼業績背後中梁控股或成行業新龍頭
    中梁控股集團還給自己設定了10%的年增長目標,在房企們紛紛將調低目標、保守前進的大環境下,顯得尤為突出。   樓市資本論認為,「飛輪效應」顯現之下,優質產品、豐厚土儲、健康財務和年輕團隊正是中梁的四大「飛輪」,緊密咬合之下推動著中梁這一房企巨器迎來業績的穩健增長,大有成為行業新一龍頭之勢,目標直指萬科、碧桂園。   飛輪1:產品優質助推業績上漲   在經歷了過去4年168.4%的年複合高速增長之後,中梁控股集團如今對於規模增速不再那麼執著。
  • 找到個十百千萬億業績持續結構增長邏輯
    通過這些品牌之後我們來思考,尤其在普遍存在的這個十億級的體量裡面有一些邏輯,我們怎麼通過產業、品類、產品、渠道、傳播、模式分別的創新突破顛覆來找到你的那條線在哪裡,把這條線拉通、打穿、連接你就能實現快速的增長。再看看從零到一的過程,個億級的企業。
  • 維信諾2019年業績增長87.99%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興彩)維信諾2月27日午間披露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營業總收入27.02億元,同比增長51.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11.87萬元,同比增長87.99%。
  • 無機塗料與有機塗料的區別,用過才知道!
    原標題:無機塗料與有機塗料的區別,用過才知道!如今,中國房地產行業依舊發展勢態良好,「購房住新家」始終是國人最關注的人生要事之一。房地產行業也帶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家裝塗料這一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國內塗料需求已達到近4000億元,2020年將大幅增長。加上「綠色環保」的家裝需求愈漸提升,建築塗料市場悄然發生變化,新型環保塗料與傳統塗料展開了沒有硝煙的競爭。作為環保型高科技產品的無機塗料,逐漸佔據了市場的領先地位。
  • 太陽電纜2020年上半年淨利7684.01萬增長4% 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挖貝網 8月27日,太陽電纜(002300)近日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05,330,578.36元,同比增長13.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840,069.24元,同比增長4.40%;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4,152,219,862.19元,較上年度末增長5.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
  • 你的企業/投資是在持續增長,還是僅僅在維持?
    經濟增長勢頭比較好,或者比較平穩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車上玩玩手機、看看風景,自然而然就前進了、增值了。 突然剎車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調整一下站姿和坐姿? 我們所在的企業,我們投資的企業,是持續增長,還是僅僅在維持? 01.
  • 道明光學:鋁塑膜與光學膜兩翼齊飛,業績再迎高增長
    【鋁道網】反光材料龍頭,市場開拓帶動業績穩健增長目前公司已經進入國內多個省市車牌膜市場,傳統反光材料業績有望獲得大幅提升。微稜鏡反光膜實現技術突破及量產,進口取代市場強勁爆發:公司是我國靠前家突破了微稜鏡型反光膜技術壁壘的企業,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基於公司在反光材料渠道的開拓,稜鏡膜上半年實現放量銷售,營收超過7000萬。目前產能利用率僅為30-40%,國內市場佔有率不及10%。
  • 利晶Micro LED基地投產加大利亞德業績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無錫Micro LED基地投產加大利亞德業績增長空間。  三季報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9月,利亞德的MicroLED顯示收入達1259.49萬元,其中第三季度該產品實現收入901.08萬元,環比增長151%,成為利亞德營收構成中的一項重要業績增量。  在增量收入等因素的推動下,利亞德三季度現金流出現明顯增長。
  • 生命科學業務增長68.6% 整合Sigma-Aldrich推動默克2016業績增長
    近日,默克公司發布財報,顯示,2016年,默克公司創下新的記錄,利潤繼續保持增長,銷售額和盈利大幅增加。  同比2015年,默克集團2016年淨銷售額150億歐元,同比2015年的128億歐元增長17.0%。2016年淨利潤為16億歐元,比2015年的11億歐元增加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