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復活」!全球首隻塑化大熊貓問世,或可再「活」上千年……

2021-02-2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4月25日全球首隻塑化大熊貓亮相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並以皮膚、肌肉、骨骼和內臟各自獨立的生物塑化形式出現在公眾面前。

什麼是生物塑化技術?

這隻大熊貓是如何「復活」的?

科學家們使用了哪些「鬼斧神工」?

趕快隨小編一起去探秘吧~

2016年2月大熊貓「新妮兒」因患十二指腸梗阻離 世。在生命奧秘博物館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合作下,由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及其團隊經過為期1年的努力,將其製作為首個大熊貓塑化標本。

首隻大熊貓生物塑化標本。盛利攝

「生物塑化技術是一種可以把生物組織保存得象活體一樣的特殊技術,廣泛應用於解剖學、病理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展覽館展示等多個學科和領域。它的原理是通過高分子聚合物,來替代組織中的水和脂肪等物質,達到長久保存的目的。」

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館長吳軍向本報獨家披露了首個大熊貓標本的製作流程:首先是防止腐敗,即通過福馬林液體的灌注和真空包裝,對標本進行組織固定和殺菌;其次是解剖,讓標本暴露出神經系統、肌肉和骨骼,並取出內臟;隨後,對標本不同組織部位進行脫水、脫脂;最後,進行真空負壓強制浸滲,完成造型的固定和聚合硬化處理。

「所謂真空負壓強制浸滲,是指將矽膠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在真空負壓力下條件下,替代標本組織原有的水和脂肪,讓其滲透填充入標本組織。」他說,首次製作大熊貓的塑化標本,也是一項科研探秘的過程。

由高分子聚合物填充形成的大熊貓肌肉組織。盛利攝

「相對於傳統的豬馬牛羊標本,科學家對其結構比較了解,解剖起來駕輕就熟。但大熊貓標本製作前只能參考近親,如黑熊、棕熊、小熊貓等,通過它們的結構來推測熊貓的結構。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支持下,按照我們的理論基礎,結合實際操作,最終順利完成該項目。」吳軍說,同時,因為要進行緩慢的真空負壓下的物質交換,製作周期較長期也是生物塑化的特點,其製作時間往往根據標本大小決定。

作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標本製作技術,生物塑化標本比較傳統的標本具有明顯優勢,在展示生物外形的同時,可以展示生物內臟、肌肉等內部結構,以揭示生物在演化和適應環境中產生的結構特點。

塑化大熊貓皮毛標本無需防蟲防腐維護。盛利攝

「生物塑化標本具有無毒、無味、可觸摸、可近距離攜帶的優勢,改變了過去僅能在福馬林溶液中看生物內臟標本的情況。」吳軍說,生物塑化標本理論上可以保存上千年,目前全球多國的醫學標本、自然博物館標本都在以此項技術為依託進行更新換代。

他指著現場的大熊貓皮毛標本告訴記者,如傳統的動物皮毛標本,每年至少維護一到兩次,否則變就會生蟲腐爛,但塑化皮毛只需要擦灰就行。

「時光匆匆無法去保留,但生物塑化標本技術,是一項讓時間凝固的藝術,通過標本的保存,讓大熊貓通過栩栩如生的標本展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讓它的生命成為永恆。」他最後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有人在陸地上種植珊瑚,再移植到水下;還有一群研究人員試圖用3D列印「復活」這片水下「熱帶雨林」。 如果你碰巧在以色列埃拉特市附近的海灘潛水,你可能會在水下看到一根高高的杆子,串起了一個個甜甜圈形狀的附屬裝置。
  • 從木乃伊到生物塑化,創新與爭議並行的標本進化之路
    日前,經國際塑化學會認定的世界第一頭被塑化的抹香鯨標本在大連金石灘展出。這頭抹香鯨死於2016年,經過科研人員們歷時四年的努力,才終於將其變身成了這具可保存上千年的生物塑化標本。但如何在自然科學、人倫道德和藝術美學之間為標本製作尋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是人類思考了上千年的一個難題。標本製造,人類的永生之計千年之前,古埃及人篤信人死之後只要屍身不消失,靈魂就能得到永存。為此,人們使用香油藥料等防腐塗料處理人和動物的屍身,配合著當地特殊的氣候環境製成了木乃伊。
  • 近15米長的抹香鯨「死而復生」,世界最大生物塑化標本這樣誕生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4年前,兩頭來自深海的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的海灘上擱淺死亡。4年後,其中一頭叫「洋洋」的抹香鯨成功「復活」,它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標本,也是世界上第一頭被塑化的抹香鯨標本。
  • 人體塑化標本 | 「活著」的屍體?
    標本的「保質期」也不亞於雕塑,隋鴻錦表示,塑化標本保存上千年沒有問題,「我們早期製作的標本現在都接近20年了,幾乎和新的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斯人已逝,肉體永存。人類千百年來所夢寐以求的肉體的永生,如今似乎實現了。只是「似乎」,因為隋鴻錦提到,總有參觀者為了證明標本是真的,趁工作人員不注意,用力摳標本,直到摳下來一塊為止。
  • 全球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仔 通婚有助於復壯野外大熊貓種群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圈養大熊貓和野生大熊貓首次成功結合併誕下後代,這對全世界大熊貓的保護研究,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圈養「滾滾」風靡全球的背後,大熊貓保護長久以來的根本目標,仍聚焦在發展壯大野外種群上。作為「大熊貓之鄉」,74.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一級保護動物,全球只剩3隻,快要滅絕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就差點瀕臨滅絕,通過人工的野外救治,人工養護與繁殖和建立自然的野生保護區,大熊貓的數量又逐漸回溫。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一個瀕危物種所面臨的絕境比大熊貓還要嚴重,那就是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斑鱉。這一物種曾經在中國的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比較常見。即使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雲南境內也生存著較為豐富的野生斑鱉。
  • 世界最大 15米長、近40噸重的抹香鯨塑化標本即將完成:千年不壞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抹香鯨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現在4年前擱淺在中國海灘上上的一隻抹香鯨將以另一種方式「重生」,被製成了世界最大的塑化標本。2016年2月份,有2頭抹香鯨意外擱淺死亡在中國江蘇如東海灘上,殊為可惜。
  • 四川發現首隻白色大熊貓,野外還藏著多少「國寶」?
    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最近,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顯示,一隻毛髮和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的大熊貓,正在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裡行走。這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4月中旬攝錄到的。專家分析,這隻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為亞成體或青年熊貓,年齡在1—2歲左右。
  • 夢見魚死了又活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魚死了又活了預示著什麼
    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凍魚復活,建議遇雨水、延後再出發。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凍魚復活,意味著筆試與口試都無法達到錄取標準。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凍魚復活,預示生男,勿背重物,慎防流產。創業的人夢見凍魚復活,代表起初經營不善,後來有財利。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凍魚復活,說明只要雙方互相尊重,有誠意則婚姻可成。
  • 死而復活或許可行,揭秘1962年復活事件,男子死後18年復活
    科幻電影中當人類能夠實現星際航行之後,動輒數十上百年的飛行時間,不得不使人類掌握了人體休眠技術。太空人們可以設定完飛船的航向之後,進入低溫休眠狀態,設置將自己在幾百年後喚醒,而被喚醒之後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老化的跡象。科幻電影中的這一個設想還就真的成為了許多瘋狂的科學家以及醫生落實的項目。
  • 上遊深閱讀丨80後標本師從業七年「復活」數百隻動物
    兩周後,這隻斑馬又重新驕傲地「站」了起來,在保護區陳列廳裡,一如它生前那樣,對著往來的各地參觀者展示它美麗的身軀。「復活」死去的動物,聽起來是件既令人興奮又有些感到毛骨悚然的事。「80後」重慶標本剝製師趙驥,從業七年「復活」了數百隻動物,他讓死去的動物重新充滿詩意。
  • 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胡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大熊貓繁育保護,在提高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上下功夫,大熊貓種群更加健康、數量穩定增長,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工作有序開展。截至12月1日,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幼崽44隻,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 一起見證封存2020年生物塑化最高水平資料的時間膠囊
    自2016年江蘇南通擱淺抹香鯨送至大連,由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塑化製作後,這隻抹香鯨的動態就一直被大眾所牽掛。《巨鯨傳奇·特展》中與大家見面,展覽不僅為我們呈現了這隻抹香鯨的製作過程,更帶領我們走進了深海巨獸的世界。
  • 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 四隻大熊貓寶寶全球徵名
    秦嶺大熊貓保育員和4隻「萌寶」。 陝西省林業局供圖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大美秦嶺·熊貓陝西」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12日在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舉辦。當日,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面向海內外對2020年新生的四隻秦嶺大熊貓寶寶進行名字和認養企業徵集。
  • 休眠技術能讓人沉睡千年?未來你願意嘗試嗎?千年老妖,了解一下
    千年老妖,了解一下隨著現在人類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各種五花八門的高科技相繼問世,如果把現在的人類文明擱在幾百年前的古代,一定會被古人認為是外星文明,就拿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航天技術來說,一個能讓全世界人民隨時通話,一個可以探索浩瀚的外太空,這些曾經讓老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卻都變成了現實也正因近幾十年來科技越來越發達,於是就有一大批科學家們進入了新的科技裡程碑,致力於研究
  •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國家林業局2月28日召開發布會公布了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相隔10年一次的最新調查顯示,全國野生和圈養的大熊貓種群數量均有增長,其中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864隻,圈養的大熊貓375隻。不過,如何保護和恢復那些被高速公路、高壓輸電線等人為幹擾而割裂的棲息地,仍是保護大熊貓面臨的主要問題。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作為我國國寶動物的它們,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不過今天說的這種動物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全球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它就是斑鱉,斑鱉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 愛因斯坦說出真相,人類或可死而復活
    愛因斯坦說出真相,人類或可死而復活死亡是人類很懼怕的一件事情,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值得忌諱的,關於死亡的話題閉口不談。可是死亡並不是閉口不談,就不會存在,死亡是人類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說人類是向死而生的。但是人類死亡之後,究竟會去哪裡?就這樣消失不見了嗎?這似乎是值得科學家們去探索的。
  • 世界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只有3隻,其中2隻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珍稀
    世界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只有3隻,其中2隻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珍稀提起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稀動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的大熊貓肯定是榜上有名,確實如此,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非常小,生存數量也不多,在我國的保護之下才被世界熟知。
  • 全球最珍稀的動物,比大熊貓稀少,世界僅剩3隻,其中2隻在中國
    全球最珍稀的動物,比大熊貓稀少,世界僅剩3隻,其中2隻在中國說到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動物,我們中國的大熊貓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因為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小,它的生存數量也比較少,也是在我們中國的保護之下,才被世界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