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火星?我對火星不感興趣,我剛剛從火星回來,我對地球更感興趣。」8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馬雲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身份亮相,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馬斯克就人工智慧進行了一場對話。常被戲稱為「外星人」的馬雲,這一次幽默地「坐實」了自己的火星人「身份」。
馬斯克認為,出於種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如果不去另外的星球生活,人類文明就會滅亡,「我們要為未來保留人類的思維。提高人類生存的機率才能理解宇宙。所以,我們要成為多行星的種族。」
就在昨天,馬斯克在其社交網絡上發文稱,總有一天,「星際飛船會在火星著陸」。「探索火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本質。而且,地球確實有被外部力量破壞的可能,以至於我們只能搬到另一個星球去生活。而人類應該聰明一點,通過星際移民保護人類的未來,使文明不被滅絕。」他說。
與馬斯克不同,馬雲是堅定的「地球派」。「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如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可持續。」馬雲認為,地球上需要像馬斯克一樣計劃「火星移民」的英雄,但也需要在地球上努力的人。
「讓100萬人移民去火星是一回事,但幫助地球70億人更重要。」馬雲表示,「去太空當然很好,但如果我們利用這些資源,幫助解決比去太空更難的海洋垃圾的問題,就更好了。」
「人工智慧應該被用於解決地球面臨的問題。當人類更理解自己的時候,就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說,歷史上人類對未來的猜測有99.99%是錯的,剩下的0.01%是撞上的,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應當更有自信。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不會讓人類失業?馬雲覺得,真正需要問的問題應該是,人類為什麼需要更多工作?他表示,不用為工作擔心,未來的人每周只需要工作3天、每天工作4小時。比這更應該去擔心的應當是教育問題。現在所有的教育系統都是為工業化時代而設計的,未來的人如何比機器更聰明?這需要教育體系的改革。
「我想有一天我可能想去看一下火星,但我們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還是最多的。我們要改變世界,讓70億人過得更加快樂。」他表示,人的一生可能只有100年的生命,在這100年的時間窗口中,我們不能指望用舊的辦法來解決未來的問題,但現在的人必須為未來負責,關注自身可以去改善的問題。
「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人,犯錯是很好的,生命的終結也是很好的。」馬雲認為,人類不能把夢想放到技術裡。技術應是夢想的一部分,要讓技術背後的夢想改變世界。「我不擔心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解決不了的話就讓別人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