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馬雲和馬斯克為什麼聊不到一塊兒?

2020-11-22 網易汽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經】

8月29日上午,馬雲和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聊上了。

2019年8月29日,上海,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開幕。上午11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進行了矚目的「雙馬對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聊天記錄

以下對話是筆者揣摩兩人內心的意思,「顯性化」轉譯出來的,兩人並沒有這麼說。原始對話點這裡。

火星與地球

馬雲:人類很聰明,不用擔心AI威脅。

馬斯克:AI玩遊戲進步飛快。擔心啊,未來科技碳基人不行,矽基電腦行。

馬雲:哥是火星人,只對地球有意思,對火星沒興趣,你為啥對它好奇?

馬斯克:地球肯定會沒戲,人類得飛出去。45億年來第一次有機會,得趕緊行動抓住機會窗口,不要錯過了。

馬雲:你就瞎想吧,70億地球人才是現實。去了火星也回不來。讓AI幫助地球人生活得更好、認識人類自身。你還想往地球內部挖,這不錯,比起瞎想外星球好。

馬斯克:以地球發展為主沒錯,但得分0.5%-1%的資源去投資外星球。特斯拉牛逼,到中國發展很好!中國發展特別快,很好!中國火箭民企也出來搞了,雖然成績還不行。

AI搶工作

馬雲:AI搶工作是扯。有AI幹活人能減少上班時間多玩,更開心。我爺孫四代,去過的城市每代能翻10倍。未來不用怎麼工作,大家開心玩,不要擔心AI。人類農業時代30歲壽命,到工業時代有70歲,AI時代能100歲。生活好了人們不想生小孩,沒辦法。需要AI照顧老人。

馬斯克:除了寫軟體,人類所有工作都被AI搶,最後AI自己寫軟體。人只剩下人與人互動的工作。時間不多了,趁人還能工作儘快吧。我搞的腦機公司Neuralink,會牛逼。

馬雲:你就忽悠吧,這些事我不信,不要杞人憂天。

AI教育

馬雲:擔心教育。機器工作比人強,人靠啥表現智慧?教育要改,人去學唱歌跳舞藝術,和機器區別發展。機器是工具沒靈魂,人還是特別。改革教育,讓孩子適應以後每周三天每天4小時的工作模式。如果改變,就不擔心。

馬斯克:你才是瞎忽悠,未來如何不是看你吹的,而是看我這樣的如何親手實現。教育要評估,要學對未來有用的,現在很多是沒用的,得改。腦機公司厲害了,可以直接輸入知識學會開飛機。現在的教育方式,輸入太慢。按想像建設未來會出錯,但是得積極去試。

馬雲:去試我贊同,不怕犯錯。不要怕AI,如果人類自己能更好。還是更擔心現在人不生小孩的問題。人類需要眾多基數產生優秀大腦,比自然資源更厲害。人類必須而且能夠保證機器是工具,機器是人發明的,不會比人更聰明。

馬斯克:你錯大了!人創造的機器可以超過人。你這樣想機器,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馬雲:你還嘴硬?比人聰明的機器,有麼?

馬斯克:西洋棋、圍棋,人下不過機器了。智力以後也會被計算機超過。

馬雲:計算機下棋的本事,就跟汽車跑得快類似,人不用去比。機器下棋不是真的聰明,人更有智慧。圍棋是人類發明的,人和自己比,不和機器比。

馬斯克:AI會進步,我們觀點差太大沒得談了。人口問題我同意你,不生小孩人口減少是更大危機,而不是人口爆炸。

馬雲:人口問題咱們一致了,中國人口問題還特別嚴重。地球人都減少,還移民火星?

馬斯克:扯太遠了,現在只有機器人能上火星。

馬雲:要多生孩子!阿里巴巴有邏輯的業務可以靠AI。人類特有的是愛,是感情,不是冰冷邏輯支配的。邏輯的事要靠AI。AI還可以搞金融,防備壞人。

馬斯克:AI也就是愛,這是你說的。(馬雲:並沒有,AI是工具)

馬雲:忽悠是吧?一起來吧。AI如果能愛,那人要更能愛,像IQ一樣發展Love Q。

AI與人類可待續發展

馬斯克:中國牛逼的一點是可持續發展,世界最牛。人類可以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

聊點科幻,把自己的神經狀態放入腦機,機器生存。改變DNA,大幅提高壽命。靠科技提高壽命甚至永生是好事,但是哲學上不一定好,有生有死按周期來才正常。

馬雲:不聊科幻。人應該更有智慧,了解自身,愛護地球,靠地球可持續發展。AI幫人類實現這個目標。

不要唯技術論,要有人類一起好好生活的夢想。技術上更長壽不一定好,核心是人類要一起走向和諧快樂。人類可以靠大愛的夢想過得更快樂,比指望科幻技術現實。

二、關於AI,二馬觀點差異的背景

因為是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所以聊的是AI、人類未來、宇宙飛行,都是高來高去的話題。馬雲拿手的電商,一個字沒提,俗。馬斯克的SpaceX發射衛星沒提,離地還是太近,火星才夠。特斯拉電動車有未來感,所以提了下。

這種務虛的「高端對話」,兩人都不會提自己真正拿手的實務。但是對話也很有意義,說明在這些與人類未來休戚相關的領域,人類精英存在很大的分歧。馬雲和馬斯克並不是隨便瞎聊,AI、人類未來、宇宙探索,已經有了相當深入的思考。例如AI在2016年初因為AlphaGo事件忽然爆紅,之後幾乎逢會必談,馬雲和馬斯克有充分的時間去形成自己較為成熟的觀點。

華為莫斯科研究中心:人腦門上貼列印紙,Face ID系統就認不出人臉了

AI爆紅之初,人們打開了想像力,把AI說得非常牛。甚至有「奇點」的說法:等AI突破,未來就不屬於人了,又出了AI威脅論。一些真正在搞人工智慧的業界人士看不下去了,出來解釋說,AI深度學習就是在搞統計學,沒那麼神。人工智慧的基礎如果是統計學,會有根本的問題,內在就不可靠。例如華為剛公布,腦門上貼張紙就能騙過人臉識別。一些學者認為,需要建立以堅實邏輯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系統。人工智慧應用在蓬勃發展,但一般是基於統計學的野蠻訓練,高級一些的還有AI自我對抗強化學習,這個路線有明顯可見的上限,遠達不到社會目前對AI能力的想像預期。

而對於AI表現出來的「聰明」,人們也解讀得差不多了。馬雲認為AI是工具,顯然是以此為基礎的。AI下棋表現出來的能力,本質上就是計算器的加減乘除。和汽車跑得快一樣,機器無論是跑路還是下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都是人在讓機器做事。只要看慣了,確實可以把下棋的機器理解成汽車,人和人自己賽跑,自己和自己下棋,用不著和機器較勁,不用和計算器比計算能力。通過進步之後的AI反射人類自身,人的價值得到了更深的認識。例如人們通過AI分析棋局,只有人才能理解AI下的棋有多厲害,人類推翻了過去對棋局的認知。這就是馬雲說的,通過AI認識人類。

馬斯克對於AI發展速度更為看好,相信以後會取得更實質性的突破,如強人工智慧。但是目前AI的進展應該已經被解讀得差不多了,不足以支撐馬斯克式的樂觀(或者說對AI失控的擔心),使得人們可以較為輕鬆地面對AI發展的威脅。在這個前提下,這次AI熱潮和過去熱了一陣子又轉入冬天有本質不同,確實能在很多行業產生革命性影響,如大大提升自動化水平。所以馬雲和馬斯克都同意,AI會改變社會。

兩人的分歧在於,馬雲認為AI完全可控,基本全是好事,沒什麼壞事。而馬斯克生活在西方社會中,科技的兩面性是常見思維方式,更願意談得科幻一些,把腦機也引入來。這也是馬斯克平時的人設,主打科幻未來感。

馬雲是文科背景,馬斯克是理工科,但是在AI問題上,馬雲的說法更為紮實。

三、火星問題的技術背景

馬雲顯然認為載人上火星是極不可能的,持否定態度。這個技術背景是人類航天技術的大停滯。

1969年人類登上了月球,短短10來年就從發射人造衛星飛速進步到了登月,對宇航的信心爆棚。但是50年過去了,人類已經冷靜下來了,航天技術其實碰到了巨大的障礙。

月球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裡,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從月球上起飛容易。就這樣,登月火箭土星五號起飛重量高達3038噸,推力3408噸,到現在都沒有超過。如果要載人上火星,再像登月那樣返回,距離最近也有5500萬公裡,飛過去飛回來的時間幾十上百倍,生命維持系統的壓力大得多。降落到火星上,重力有地球的三分之一,起飛需要的燃料更多,還要飛回地球。隨便一估算,登火星再返回,需要幾萬噸重的大火箭,一炸就全完了。技術上完全沒有可行性,沒有國家會去試。

這就是馬雲說的,「去了火星回不來」。要是拼了命,造個單程的火箭把人扔到火星上,堅持探索一段時間再英勇就義,這還是可以想像的。問題是沒人肯搞,不是找不到願意獻身的人。是有科學家說,願意獻身跑一趟火星。就是單程,這需要的錢也算不清。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

馬斯克就更進一步了,搞了一個「火星一號」移民計劃,全球有8萬多志願者報名了,中國都有1萬多,報名費11美元。這個事馬雲應該是不太看得上的。馬雲的風格是,說很大的事,聽著像忽悠,甚至被人懷疑是騙子;但內心是真想幹成的,幹成了再出來說,就是馬雲的巔峰時刻了。

馬斯克的風格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狠抓眼球。當然他不是說完全沒背景地瞎忽悠,SpaceX有不少創新。他是虛實結合,虛的地方漫無邊際瘋狂忽悠吸引關注,實的地方會做一些看似有關聯,實則不相干的業務。SpaceX的業務和火星移民計劃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架不住地球人就吃這一套,對於馬斯克的瘋狂大計劃關注度很高,馬斯克的業務等於白得了巨量的廣告費。

馬雲應該是聽專家介紹,心裡已經明白了,太空移民這類事困難太大,不應該去琢磨。而且這種悲觀是根植於內心非常堅定的,是很多了解技術的人的共識。劉慈欣有機會就鼓吹,要飛出地球,這是沒辦法了,真沒有人去做。要能想辦法就想了,就是沒辦法,才去鼓吹。

馬斯克其實也知道,這事多半是不行。但是他存了個指望,就是忽悠人類用「0.5%-1%的資源」去搞外太空探索。0.5%聽上去不多,其實是大得嚇人的一筆錢。如果全世界GDP是100萬億美元,每年花5000億美元去搞太空,這裡的生意就大了去了,SpaceX的市場就打開了。

馬雲甚至連忽悠的機會都不給,他錢多得很,但不會給火星事業一毛錢。所以馬雲特別重點強調,要關注地球。

四、教育與人口問題

兩人真正有些共識的,是教育和人口問題。

傳統觀點,是人口爆炸,聯合國和中國都是,說人太多。但是近年來,風向急劇變化。中國的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日益讓人感覺觸目驚心。馬雲也感受到了,所以對年輕人不生小孩表示了很大的關注。馬斯克在美國,人口出生率比中國要好些,對人口危機感受沒那麼深,但是也知道現代社會人們不願意養小孩這些事。

馬雲應該是對出生率比較絕望。這種事非常難搞,出生率降下去了就很難上來,年輕人是真不願意多生。所以,馬雲說的是,AI幫助養老,年輕人沒時間照顧老人,AI技術進步了也是個辦法。

關於教育,兩人認為現在都有問題,面對AI的挑戰不行了,要改。只不過兩人改的方向不一樣。馬雲是認為需要思考教育的本質,讓人們能更開心地生活,是一種社會化的改革方向。馬斯克還是走科技路線,認為技術進步能改變教育,如腦機。

總的來說,馬雲是希望人類自身去更多改變,AI配合人類,讓全人類在地球上過好日子。這還是一個比較實在的目標,馬去是真指望這個夢想能實現,所以說要退休去搞教育。

而馬斯克對這種「全球共同過上好日子」沒什麼興趣,應該是不太關心全人類的平凡生活。但是飛出地球他是真有激情,估計以部分地球人為代價他都願意。

從對談中可以看出,文科背景的馬雲對技術其實是相當了解的,大方向的技術直覺相當好。從阿里集團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看出,馬雲在技術團隊長期沒有進展的情況下,對雲計算不計成本地支持,做到了中國第一。而馬斯克的激情想像,倒像是文科生。

這種反差,是二馬對談有趣的一面。馬雲看上去像是忽悠的大目標大夢想,是為了做實事,夢想並不離譜;而馬斯克做的實事,是為了自己的天馬行空,雖然在目前的技術背景下很離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人又統一起來,所以才走到一起對談。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鄒楠_NA1248

相關焦點

  • 馬雲、馬斯克的對話是如何成為一場「尬聊」的?
    最近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則新聞是馬雲和馬斯克的「雙馬」對話。由於媒體在事先已經對這場對話進行了過度預熱,因此,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網民似乎都對這場對話充滿了期待。然而看了這場對話的視頻,整場對話幾乎可以用「懟話」來形容,兩個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大俠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有網友形容整場對話是「尬聊」,可謂入木三分。在我的印象中,馬雲和馬斯克在行事風格上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 馬云為什麼不能像馬斯克那樣對待人工智慧
    講這個笑話,是因為在寫馬斯克的文章的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一段2019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視頻。大會有一個環節是請馬雲和馬斯克同臺,對談人工智慧。 不過為了解決人工智慧的威脅,馬斯克的做法也很馬斯克,那就是,自己投巨資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並希望把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融合起來。按馬斯克的說法,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如果不能打敗他,就加入他。他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和參與創立的非盈利人工智慧研究機構OpenAI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 馬雲馬斯克激辯,他倆的腦洞湊不到一塊
    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和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就人工智慧等相關話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在長達45分鐘的對話中,馬雲和馬斯克全程用英文對答,馬雲和馬斯克在現場也頻頻爆出的「金句」。不過,「雙馬」之間不少觀點相悖,現場的交鋒堪比「火星撞地球」。
  • 馬雲尬聊馬斯克:關於AI、移民火星和拯救地球 他們都有分歧
    但不管組局的人怎麼想,這個局在冥冥中正好契合了馬雲和馬斯克各自的心思。「雙馬」當面論道,向全球、尤其是中美兩國講而述之,或許是兩者心底之願。「雙馬」究竟講了啥?「雙馬」精彩碰撞馬雲和馬斯克雙雙上臺後,大會現場的大屏幕上,給出了一些關鍵詞,兩人直接就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進行了一場即興「關鍵詞」對話。「雙馬」首先對談AI,頗有相互打氣的意思。
  • 馬雲:人為什麼要和計算機下圍棋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最受關注的環節之一,莫過於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雙馬對話」。說到圍棋AI,馬斯克認為,人類和機器下圍棋,就像和宙斯鬥爭,差距太遠。
  • 馬雲、馬斯克首次同臺激辯:從AI、移民火星再到拯救地球
    在現場對話中,馬雲主動聊起「移民火星」的話題。馬斯克稱,通過探索火星,人類有可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覺,探索火星並不是說地球沒有希望了,而是因為地球有可能發生人類無法控制的事情,外部力量或者內部事物,導致文明被毀滅,或者人類受到足夠的威脅,以致於只能搬到另外一個星球去生活。
  • 為什麼是馬斯克的SpaceX?
    而馬斯克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直播。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現場,也有數百人觀看了火箭發射。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指出,這一次,「龍」飛船的載人試航,是美國從2011年以來,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 馬雲對話馬斯克:我不關心火星 我對地球更感興趣
    8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馬雲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身份亮相,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馬斯克就人工智慧進行了一場對話。常被戲稱為「外星人」的馬雲,這一次幽默地「坐實」了自己的火星人「身份」。馬斯克認為,出於種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如果不去另外的星球生活,人類文明就會滅亡,「我們要為未來保留人類的思維。
  • 馬雲馬斯克對話:一個嚮往火星,一個更愛地球
    馬雲馬斯克對話:一個嚮往火星,一個更愛地球  Emma Chou • 2019-08-29 14:56:12 來源:前瞻網 E2691G0
  • 成為世界首富後,馬斯克置頂一條2018年推文,網友:馬雲比不了
    原題:成為世界首富後,馬斯克置頂一條2018年推文,網友:馬雲比不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在這條推文中馬斯克寫到「我的錢中有一半用於幫助地球上的問題,另一半用於幫助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我維持的城市,以確保所有物種生命的延續」。可以說他的夢想是守護全人類,不得不說馬斯克的大格局,而一直以來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對於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要求,雖然他的財富值很高,但是他並不持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他將所有的財富都投在了自己的公司。
  • 成為世界首富後,馬斯克置頂一條2018年推文,網友:馬雲比不了!
    農民山泉的創立者鍾睒睒得益於農民山泉不斷飆升的股價,不斷刷新身家,已成功地超過馬雲,成為中國新晉首富。並且亞馬遜的貝索斯也下馬了,馬斯克成為了全球首富。根據最近發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馬斯克的資產已達2093億美元,這要歸功於特斯拉的股價連續11天上漲,而最近被馬斯克所吸引的所有眼球都令人震驚。
  • 馬斯克身家正式超越馬雲,網友熱議:本來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改變...
    7月1日,特斯拉股價破2000億美元,馬斯克身家正式超越馬雲。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北京時間7月1日,特斯拉股價收盤報1079.81美元,公司總市值站穩2000億美元之上,今年以來漲幅多達158%,是少數逆勢上漲的車企。
  • 馬雲也要搞火箭?首次現身衛星發射中心,要做「亞洲的馬斯克?」
    據鳳凰網7月8日報導,7日晚間,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突然現身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並現場揮舉「馬到成功」的旗子祝願我國衛星和火箭發射技術更上一層樓,而後在旗子上簽名送給了現場的工作人員。有網友對此調侃道:馬老師也要搞火箭了嗎?
  • 「外星人」馬雲對話馬斯克:我剛從火星回來 我對地球更感興趣
    在8月29日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馬斯克就技術與人類未來展開對話。在談及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時,「外星人」馬雲說:「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如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可持續」。馬斯克認為,出於種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如果不去另外的星球生活,人類文明就會滅亡,「我們要為未來保留人類的思維。提高人類生存的機率才能理解宇宙。所以,我們要成為多行星的種族。」
  • 原來特斯拉只是馬斯克試圖佔領火星的第一步
    更多科技趣聞,快關注「差評」前兩天在上海馬雲和馬斯克的 「 雙馬會 」 著實讓託尼吃了一驚。二位大佬之間的對話沒有想像中的碰撞的那麼激烈,氛圍怪怪的,甚至有點雞同鴨講。馬雲調侃道:「我不這麼認為,我更願意稱 AI 為阿里巴巴智能( Alibaba Intelligence )。」開場這謎一樣的答非所問看得託尼是一頭霧水,言語一向犀利的斯克老兄被雲爸爸一招太極推手晃得頓時語塞,也為整個會談定下了尬聊的基調。
  • 馬斯克位列榜首,馬雲第五
    而剛剛辭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的馬雲,是唯一一位非美國公司執行長,排在第五名。圖|全球科技公司「最鼓舞人心」領導者排名(來源:Hired)CEO排名背後伊隆·馬斯克,一位電動汽車行業的傳奇人物,是 SpaceX 的大老闆。這位出生在南非的美籍企業家,每天一定要發布推特(Twitter),這成為了他的喜好。
  • 馬雲VS馬斯克,你站誰?
    昨天上午開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和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上演高端對話。雙方「華山論劍」,到底碰撞出了多少思維的火花?以下為「雙馬對話」全文實錄。
  • 馬斯克為什麼總能成功?多關注目標,少糾結條件
    大多數人,都以為馬雲是個大忽悠,還有人認為他是搞傳銷的。我們看到,在記錄馬雲早期創業歷程的視頻裡,他滿臉都是被人拒絕和質疑的無奈。原因就在於,個人現有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以此來設定目標,這個目標就高不到哪兒去。
  •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又贏了,17年成就一張王牌,排名全球第一!
    馬斯克向特斯拉致敬,同時讓自己也成為了特斯拉一樣的人,唯獨不一樣的是,特斯拉終身未娶,而馬斯克桃花一朵朵盛開,成為了新一代的牛X「渣男」。「渣男」馬斯克的情史同樣和他的封神經歷一樣引人注目。馬斯克愛上了4個女人,生下了5個孩子,小17歲女友再度懷孕,不到50歲的他,的確有資本在眾多的女人堆裡溫柔輾轉,不對,還有時間和精力。
  • 他的優秀不怕質疑的聲音,回顧馬斯克和SpaceX艱難歷程
    要知道,如果2008年沒有成功,SpaceX和特斯拉將不復存在。是NASA的16億美元合同讓馬斯克的火箭和電動車都存活了下來。這時候有人說了,NASA要不是一直扶持他會在這個時候給他錢嗎?這個合同原本在2005年就定下了,但接連的失敗並沒有促成合同最後的籤訂。也就是說如果這次沒有成功,這個合同也會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