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永新
如果說一首詩對於詩人相當於一朵花對於春天,那麼我堅信《秋天深處》的作者,對於書中收錄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個鮮明的心跡,一朵鮮豔的花,並由此集結連綴而成的詩集,我覺得它絕對不是秋天,而是春天的開始,只不過由於作者的謙虛換個說法罷了。我自知不是作家、也不是詩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人。但是我偏有一點小毛病,就是喜歡跟著作家或者詩人的文字做一小會兒行人,哪怕是蜻蜓點水般的旅途,也會讓我有幾絲微風吹過的快樂。我不敢對文縐縐的大作妄加評說,只能說說自己的心中所感,就是小學生的那種讀後感。
《秋季,我在等你》似乎是書中最早寫成的一首小詩,那是對於秋天的等待,且是那麼執著。看到這樣的詩句讓我心驚肉跳的,同時也為詩人的堅持所折服。詩人也就憑這樣的執著與天賦,成就了今天我手中捧讀的厚厚的有分量的一本《秋天深處》。
我在等你
不在乎幾度風雨
我會笑著去面對一次次磨礪
直到你約期而來的那一天
我的心只屬於你
儘管上帝已經註定好了結局
等你,我不怕燃盡芳華
等你,我不怕站成裡邊的瘦菊
世界為一切而存在
而我,只為你——
詩人堅定執著地寫出那麼多好句、好詩來,我也必須堅定、頑強地跟著讀下去,不能再拿懶字來解放和放任自己了。可是讀進去之後,我後悔了,後悔的不輕。我迷茫在詩人用真摯的感情與才華編織的青紗帳裡;忽然感動、忽然迷茫、忽然接忽然地迷失了自己。我被詩人的文字給忽悠懵了!隨著文字在眼前的飄過,我的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冷暖瞬換。我很想做一片楓葉,可不是《最後一片楓葉》,去參加《一場秋天的聚會》。
儘管《秋心,堆愁了詩的韻腳》,但我這個人也不會唱《秋之輓歌》,我會偶爾在《秋天裡抒情》,然後我會《沿著秋天的腳步向上》。真的,我雖然很懶,但是個樂天派,什麼愁事對於我猶如風雨一陣,過去就晴天。不像詩人那麼多愁善感,當然也沒有詩人那令人羨慕的才華,不然的話,我豈不是也會成為一個詩人了?我真心希望寫成《秋天深處》的詩人,不只是《坐在秋天裡寫詩》,也在冬天、春天、夏天裡寫,多寫寫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詩,看著真實、親切、舒坦。
在夏天開始的東北,讀著《秋天深處》別有一番趣味。預想著要有七、八、九月的風吹過,夏天就不怎麼悶人地熱了,何況東北的夏天相比之南方本來就是很舒適的。想像一下,夏天過冬天的生活,那就是童話一般啊。
《秋天深處》對生活的愛戀,對生活的感激,對生活的憧憬,時時刻刻地展露在字裡行間,貫穿整個詩歌中。不論過去的生活是給了詩人痛苦、還是歡樂,最終在詩裡表達出來的或讓人看到的都是對生活的感激和對快樂的憧憬。這種豁然的好心態,激發著讓詩人發現和寫出或是痛苦、或是平淡生活中不平淡的美麗來,給讀者以積極向上的啟迪和激勵。讀她的詩讓我突然想到「夢筆生花」這四個字,送給詩人啦。對美好事物的讚美,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一種感動。
讀她的詩,我仿佛看見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都有一位詩人獨自坐在秋涼澀澀的燈前。此時,我不知她的面前是否有一杯淡酒,酒杯旁邊擺放一本小冊子;或者僅有一支筆、幾頁紙;或者更現代化地注視著計算機的屏幕,或者奮筆疾書、或者用鍵盤記錄下詩人對於生活、對人生的啟迪和思考。
今天我手捧 《秋天深處》這本詩集 ,滿篇滿頁記錄的除了作者對於美的發掘以及內心的熱切感激和感悟,絕對沒有李清照那種悽悽慘慘戚戚,這就是我捧讀《秋天深處》的一個發現。
作為對於我發現的證據支持,請閱詩集第61頁《穿過生命的煉獄》這首詩。為何詩人總是面對著秋天的不同時期都是那麼樂觀向上呢?若究其原因,也許在進入秋天的時候或者之前,作者的心裡不單單只對秋天有感有悟,也承載著春天呢。一組《春之夢》裡面,將《春之韻》、《春之魂》、《春之戀》延攬入懷,攜帶春天走在生命的旅途上真的很美!
當然,詩人的生活也不全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感覺詩人對於人生的酸甜苦辣鹹盡嘗不落,而且還要比我們更加深入骨髓。在《風趟過了歲月》這首詩裡,詩人也有恐惑和逃避,即使逃避,也逃得瀟灑。請看:
讓風化的心清晰聆聽
任你灼熱的目光燙傷我的柔情
悵惘從臉上滴落
此時,夜已沒有皺紋
那淡淡的傷
索性把自己嵌入書頁
讓我在這離別的時刻
斬斷了手中的風箏
……
至於為何要逃脫,我沒法猜測,也不想去猜測。這也許就是詩人給讀者留下的思考的空間吧。包含了青春、包括人生、包括愛情……我想,這首詩不管你怎麼去理解,讀者心裡都是美滋滋的,不是嗎?
五月、六月,尤其是五月末與六月初的節點,是個很有意思的季節點,她在日曆上幾乎要靠近一年的中部。我感覺在北方只有到了五、六月份才算是一個季節——夏季的開始。這個時候的暖風完完全全戰勝了冷空氣。把一個恆定的季候固定在每一天裡,宣告夏季的降臨,夏天的熱傾儘其所有的能量,開始讓大地的綠色和生命蒸蒸日上。對於每個人來說,五月可能有些嚴酷,不好說是夏季、還是秋季或者是深秋。因為,在時間的長河裡,人的一生所佔據的時間顯得太短太短,短到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界定。
縱觀《秋天深處》所收錄的詩,也是寫成於5月為多,內容廣泛,又不局限在匆匆的五、六月。我只能這樣說:五月、六月是個很特別的時節,它觸動到了詩人敏銳的視覺神經,激發出詩人豐富的詩情,留下一首首美麗的詩章,讓讀者撿個大飽眼福的便宜。
對於進入秋季年齡的人們,誰敢說沒有走過春天?!時光的步履,時光的滄桑,時光的記錄在整本詩集裡痕跡明顯。好多詩直接以時節命名,暗示著詩人(作者)對於時間的愛惜,同時是不是也傳達出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焦慮呢?如果說青春對應著的春天是人生走在《朝拜的路上》,那麼,進入到秋天所對應的生命秋季又走到哪了?讀她的詩,仿佛聽見心湖裡款款流動的水聲,我仿佛聽到了生命的召喚!
風掠過眉宇
帶走了耳邊熟悉的呢喃
懷裡擁抱著幸福的餘溫
握不住算不出的
是愛的流年
再回首,季節已變遷
……
隨著書頁被翻閱的增加,我太想藉助詩人的力量,來個華麗的轉身,完成一次鳳凰涅槃那樣的奇蹟,使之出現《復活的光芒》。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詩歌的最高榮譽,是有著陽光般信仰的天下人的孜孜不倦地追求 ,是我讀了大半部詩集得到的近乎於沒有答案的答案。人生究竟應該怎麼走?各有各自的方式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模式,就像大自然中的兩片樹葉永遠不會重複是一樣的道理。作家如此,詩人如此,我也一樣。可對於每個人生來說,五月可能有些嚴酷,不好說是夏季、還是秋季或者是深秋。因為,在時間的長河裡,人的生命顯得太短太短,短到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界定。走在河邊的時候我常在想:我是否會成為河床裡奔湧著的河水的一個分子呢?倘若我真的是一個小水滴,我是和魚做夥伴,還是與水草為伍,或者是河面上跳躍不停的波紋,在偶爾點亮快樂的陽光瞬間閃爍。
《秋天深處》這部詩集裡展現的色彩斑斕的生活,以及詩人那獨具一格的思考都不是我所能及的。像詩人存在於詩人的世界裡一樣,我活在我的世界,各自獨有,各自為特點。我羨慕詩人,欣賞詩人,卻不會去追逐著做詩人,那樣我也就不是今天的自己了,同時自感能力有限。
本想一鼓作氣地讀完 《秋天深處》,每每總是在讀著讀著的時候被一些句子或者詩章絆住目光,引導著我的思路開小差,奔向別的岔路上而欲罷不能。被激活了的思維像個不聽話的孩子,抓個空就天馬行空地跑出掌控的視野,去探索、去感受新的世界。在捧讀《秋天深處》時,這樣奇妙的情景經常發生,真的成了與詩人一道同喜同樂、或感同身受、或激發內心深處一個小小的思維的潛能放縱地瞎想一會,想像著那些詩句是不是在寫我呢?那些環境和場景有時候感覺好熟悉好熟悉的,難道美好的世界真的款曲相通嗎?
在此,向《秋天深處》的作者致敬。感謝詩人貼近生活的詩詞,讓我這個普通人感動幾回!讀書真好!
文//鄭永新,轉載需授權;圖/網絡,致謝!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