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______變了
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發生的變化,如家長改變了教育你的方式,爺爺會上網了,班級學風更濃了,請選擇一個內容,先把題目「______變了」補充完整,再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一、文題解析
「______變了」指示為前空式半命題作文。
「變了」是對文章主要內容在程度、情節上的規定。
二、思路點撥
變化,靠你去發現的。而且,每個人關注到的東西會不一樣,這變化,也有兩說:或變好,或變壞。變好了,讚揚它;變壞了,吐槽它。所以,即使寫同一個題目,同一片景物,大家也會寫出不同的作文。但不論寫哪種變化,你必須清楚你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觀點是塊吸鐵石。觀點是綱,綱舉目張。
寫「變化」,首先要細心觀察生活,看看周圍都發生了哪些變化,什麼變化讓你印象最深刻。寫作時要抓住「變」來寫,不僅要寫好變化前的情形,更要寫好變化後的情況,同時還要讓讀者讀後很快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並且看到變化背後的東西。這種變化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或是發人深省的。
1.寫人的變化。這裡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人物自身的變化,人物之間的變化。
① 人物自身的變化主要就是指在不同的時間、場合裡,某個人物特點的變化。比如說一篇題為《他變了》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以前,他是班裡尖子。自從著迷於去網吧玩遊戲後,他的成績一落千丈。這其中主要寫的就是人物自身的變化。通過人物自身的變化,不僅能寫出人物的特點,往往還能很好地說明道理。向上面所提到的這篇文章,就還能說明沉溺於遊戲的危害。再比如寫一個後進生的轉變,除了能說明後進生變好了,也能說明只要師長教育方法得當,只要自己肯努力,誰都可能取得成功。
② 人物之間的變化主要就是指不同人物之間關係的變化、不同人物之間認識的變化。比如一篇題為《媽媽的大嗓門》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以前,我和爸爸都討厭媽媽的大嗓門――早上,想睡會懶覺吧,媽媽會用大嗓門把我喊起;做作業粗心,媽媽會用大嗓門訓我;爸爸想出去喝酒,媽媽會用大嗓門攔住他;……後來,媽媽回老家了,一開始,我和爸爸覺得家裡安生多了,可沒過兩天,我和爸爸就感到寂寞極了,感覺家裡冷清多了。於是,我和爸爸又盼望媽媽能早點回來,能早一點聽到媽媽的大嗓門。也正是在如此人物認識的變化中,一個關心兒子關心丈夫的好媽媽「出現」在我們面前。也就是說,通過人物之間的變化寫人,人物的特點會更加鮮明、突出,文章曲折、有變化,從而往往更有吸引力。
習作例文
(一)我變了
「你要學會收拾書包,每天都要自己收拾書包。」剛開學那天,媽媽就對我說。我點頭答應了。從那以後,我每天都自己收拾書包,養成了收拾書包的好習慣。
三年級時,媽媽看見我的書本越來越多,桌子上是越堆越亂,她對我說:「你不光要學會收拾書包,還要學會收拾桌子。」我問:「怎麼收啊?」媽媽回答:「你可以把…把…把……」媽媽邊說邊教我如何分類,讓我把課外書放在一起,把新買的書放在一起,把一至二年級的書放在一起,把現在用的書放在一起,這樣如果我做作業需要以前的知識可以很快找到;我睡覺前有看書的習慣,所以每天我都看書,時間短的時候,我就隨便翻翻,在我的雜誌中看看;時間長的時候我就可以捧著一本厚書看了,在新書區域查找。姑姑們回來時看見我的桌子很整潔,她們會誇我,我感到十分自豪,感到十分驕傲。學會收拾桌子,使我收起書來很省時間,看到乾淨整潔的書桌我的心情會很愉悅。我從一個不會收拾屋子的「小笨蛋」,變成一個「分類專家」。
有一陣,我天天不刷牙,爸爸知道了很生氣,爸爸說「每天早晚必須刷牙,每天檢查。」我怕爸爸說我,所以我每天刷牙。現在,我養成了這個刷牙的習慣,如果不刷牙我會很不舒服。看見我,你會發現我的牙齒又白又亮。
我就是在這樣的一點點的變化中成長起來,以前的我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現在的我自理能力越來越強,這就是我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