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士介紹,根據國家獸藥基礎信息查詢系統的批籤發數量分析,2012年、2013年國內批籤發均為全病毒疫苗;2014年開始出現第一個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亞單位疫苗批籤發數量僅佔全部批籤發數量的3%;2015年國內有3家豬圓環病毒亞單位疫苗生產企業生產亞單位疫苗,亞單位疫苗批籤發比例增加到了17%;2016年全病毒疫苗生產企業增加到30家,而亞單位疫苗生產企業仍然為3家,但亞單位疫苗的批籤發比例增加到了26%;2017年(截稿日期)亞單位疫苗的批籤發比例已增加至33%,「相信這個比例到年底還會增大。」宋博士說,「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亞單位疫苗的推廣與應用具有勢如破竹般的趨勢。」
為什麼亞單位疫苗的批籤發佔比不斷加大?宋博士認為:
由於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本身是通過外源蛋白表達技術生產豬圓環病毒2型的抗原,該抗原的濃度和純化均可控,使疫苗的品質得到保證。另外,亞單位疫苗因其抗原含量足夠高,多數一針就可以保護仔豬到出欄,可以有效地降低免疫刺激、節省勞動力。
「這正是目前亞單位疫苗在國內的使用比例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亞單位疫苗的表達形式方面,宋博士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他說,亞單位疫苗分為不同的表達形式,主要包括原核表達系統(大腸桿菌)、單細胞真核生物表達系統(畢赤酵母)和多細胞真核生物表達系統(昆蟲杆狀和CHO細胞)。生物從原核至真核的演變過程,不僅僅是出現了核膜,而更重要的是蛋白翻譯和修飾的複雜程度也大大提高。真核表達對於目的蛋白的正確摺疊和糖基化等修飾致使表達的蛋白更接近於野生型病毒蛋白,也正是這一系列的優化和修飾使真核表達的蛋白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由於豬圓環病毒2型病毒結構的特殊性,其主要結構蛋白全部為Cap蛋白,而通過真核表達的Cap蛋白可以在昆蟲細胞內即可形成與野生型相似的病毒樣顆粒,這也是原核表達一般不具備的特點。當然原核表達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即外源蛋白的表達量較高,生產成本相對低一些。
「綜合考慮,豬圓環病毒2型亞單位疫苗必將逐步取代全病毒疫苗,並且免疫原性更好的昆蟲杆狀病毒真核表達系統將是亞單位疫苗的主要生產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