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溫度的本質,它在宇宙中是如何運作的?

2020-09-05 墨玫人工智慧

什麼是溫度?如何被我們感受到的

溫度是人類等生命感受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反映了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當然越熱的物體分子運動越快),其對生命的存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就如演化學習一樣,生命的發生既沒有發生在固體物質中(變化太慢),也沒有在氣體中(變化太快,不利於維持自身狀態),而是選擇了液體。同理生命的存在也遵循著一定的溫度範圍,也許是水養育了我們,人類自發的將誕生我們的生命之源水的熔點定義為0℃,也許是人類生命起點搖籃的意思。

不同溫度的體現

物理學中最高溫度理論能達到1.4億億億億攝氏度,最低下限為-273.15攝氏度。而目前人造溫度最高能達到55000億度,誕生於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為方便理解,讓我們以0℃為分界點,舉幾個例子直觀展現一下不同溫度下的物質在宇宙間的例子。

(一)-273.15℃至0℃

①-12.3℃,南極洲的最高溫度,其平均溫度在-50℃左右。

②-32℃,手機的最低工作溫度。

③-40℃,皮膚的凍結溫度,一旦達到這個溫度,我們的皮膚能被迅速凍結。

④-78℃,乾冰的溫度,其用途廣,我們看到的滅火器,特殊藥品的冷藏,餐廳裡仙氣騰騰的海鮮之類都需要用到乾冰。

⑤-89.2℃,地球上所測最低自然溫度,發生在1983年南極俄羅斯沃斯託克站。

⑥-196℃,讓空氣凝固的溫度,空氣不再以氣體形式存在,人體冷凍技術在此溫度下進行

⑦-272℃,生命存活的最低溫度,水熊蟲可在151℃的高溫與-272℃的低溫中生存,生物生存界的王者~

⑧-273℃,絕對零度,無法達到。

(二)0℃至55000億℃

①0.01℃,冰變為液態水,水在此溫度為固、液、氣共存狀態。

②10℃,蚊子在此溫度以上開始繁殖。

③13.7℃,人體溫度的最低記錄(低體溫患者)。

④14.6℃,地球的平均溫度。

⑤46.5℃,人體溫度的最高記錄。

⑥56℃,地球氣溫最高記錄。

⑦151℃,動物生存的最高溫度,上文提到的水熊蟲。

⑧1200℃,火山噴發後巖漿的溫度。

⑨5600℃,太陽表面溫度。

⑩6000℃,地球地核溫度。

5500萬℃,超新星的溫度,比恆星一生輻射的能量大,能瞬間照亮整個銀河系

55000億℃,人造溫度的最高境界,誕生於大型強子對撞機試驗中。

人類等動物是如何感受溫度

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得以生存。應激反應與神經系統的學習讓我們的神經突觸中針對不同溫度所產生的蛋白質受體數量產生了不同數量的變化(學習),生命因此感受到外界的信息,通過對不同信息的反覆嘗試試錯,人類最終學習到什麼樣的溫度適合自己,躲避高溫的地方,也會穿更多衣服以避免失溫。

就如傳感器一般,人類對溫度的感受分為熱感應器與冷感應器,當接收到外界溫度變化時,反應器通過神經脈衝電信號(50mv左右)傳輸給大腦,產生的效果強弱由脈衝頻率(能量大小)所決定。除了我們的皮膚中,人體體內的內臟、某些黏膜也存在溫度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將電信號傳導給脊髓、延髓、腦幹網狀結構等感受溫度變化的神經元,其中下丘腦局部溫度改變0.1℃,這類神經元傳導電信號的頻率就將改變(超過神經細胞去極化速度,達到閥上刺激,且隨著電信號頻率增強,閥上刺激頻率也相應增多,個人感受到的刺激也增強),進而人腦通過電信號頻率的改變意識到冷熱的變化。

神經元傳導電信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給一個電容器充電,當充電速度越快,兩側所積聚正負電荷的速度也越快,隨著正負電荷的積聚電壓增強,最終會超過某一閥值(擊穿電壓),兩側導通。在神經元細胞中這時就發生一次神經傳輸。而充電速度越快則擊穿頻率也越快,進而神經傳輸的頻率也越快,此時人類將感受到越強的刺激。

說完了人類感受諸如外界溫度等刺激的機制後,我們來看看,溫度的變化到底會對我們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溫度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溫度是怎麼影響我們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由細胞構成,而正是由於生物酶的存在每個細胞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酶是體內新陳代謝的催化劑,生物酶的存在越多,越完整我們就越健康。反之我們人體大部分疾病均是因為生物酶的缺乏與合成問題造成的。

而要使生物酶正常的產生作用(也就是活性化),則需要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溫度內,過高與過低都不行。否則我們的各新陳代謝活動都將受到阻礙,嚴重的甚至會停止,進而威脅到生命。

人體如何調節溫度?

不同溫度下,各生理機制的變化(如汗腺分泌、腎上腺、甲狀腺素的分泌等等)各類教科書已經闡述得很清楚,基本就是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等)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恆定的水平。

人體溫度調節機制

宇宙中的最高溫與最低溫

宇宙中的最高溫

就如上文提到的,根據我們宇宙間的物理定律,理論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4億億億億攝氏度(普朗克溫度),在該溫度下一切熟知的基本粒子以及四大基本作用力都還處於統一狀態,此極高溫度只有當初宇宙大爆炸時發生過,在宇宙產生的第一個普朗克時間之時,宇宙的體積極小,密度極大,宇宙的所有粒子都被壓縮在一個極小尺度體積中做劇烈運動。眾所周知,溫度是描述大量粒子的平均動量,在如此小的體積中運動的粒子有多大的動量可以想像,其產生了物理學中的最高溫度(1.4億億億億攝氏度)。

宇宙大爆炸

經過138億年的冷卻,整個宇宙的平均溫度已經來到-270.4℃(比絕對零度高一點),到如今我們宇宙的四大基本作用力已經形成,雖然已冷卻如此久,不過在一些極端天體中溫度也可達到極高溫,例如黑洞視界線的吸積盤處,強大的引力使大量物質聚集高速旋轉互相摩擦產生極高的溫度,而更加靠近奇點引力呈幾何倍增強,溫度更加難以想像。比中子星碰撞的3000億攝氏度,大質量恆星內部等的溫度大多了。

中子星撞擊

黑洞等離子噴射流

一切的規則也許都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宇宙冷卻到一定階段,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形成後溫度的上限貌似也被規定在一個範圍內。我們知道當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所需能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如需將一個物體加速至接近光速時,需要無限大的能量。而超大質量黑洞所噴發出的等離子噴射流所含動量極高,等離子體完全電離,其中的電子運動速度非常快,達到了光速的99.9999%。可以推測在奇點以外噴射的等離子流之類為整個宇宙能量最大的事件,也就是最高溫。

宇宙中的低溫

其實就算在絕對零度下,物質也不是所有運動都停止了,所謂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的微觀運動可以分為分子平動、分子轉動、分子振動、電子運動和核運動等。絕對零度下,分子平動,繞質子的分子轉動的確已經消失,但分子振動,電子運動和核運動在量子層面存在其最低的量子態,不隨溫度的降低而停止(所謂的量子漲落)。

所謂「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真空,是否真的沒有任何物質且達到絕對零度

真空是物理學中對空間的一種描述,它描述了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空間狀態。不過在宇宙中的任何空間中都存在能量與熱量,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真空其實不空,並不是不存在任何物質,只是密度低至10^-26千克/立方米,每立方米只有6個質子,近似真空而已。密度極小的空間中,單位體積粒子的總動量如此小,進而溫度也是極低的,不過還遠遠說不上絕對零度。

結語

在宇宙的尺度下,各種粒子隨量子漲落無時無刻都存於空間中並運動著,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故而溫度總是存在。正因有了運動,有了能量,有了溫度才誕生出如今的世界。你和我才會存在於世上,這是一個有溫度的世界!

薦:

【中國風動漫】除了《哪吒》,這些良心國產動畫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聲明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Allan McCay, The Conversation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於網際網路,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編輯:Zero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溫度?它是如何在世間運作的?又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溫度?如何被我們感受到的溫度是人類等生命感受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反映了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當然越熱的物體分子運動越快),其對生命的存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人類等動物是如何感受溫度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得以生存。應激反應與神經系統的學習讓我們的神經突觸中針對不同溫度所產生的蛋白質受體數量產生了不同數量的變化(學習),生命因此感受到外界的信息,通過對不同信息的反覆嘗試試錯,人類最終學習到什麼樣的溫度適合自己,躲避高溫的地方,也會穿更多衣服以避免失溫。
  • 宇宙中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有下限,溫度有沒有上限呢?
    那麼,宇宙中大的溫度是否有極限呢?溫度的下限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絕對零度的概念,絕對零度是宇宙中最低的溫度,也就是溫度的下限,它的溫度是零下273.15度,宇宙中的物體都不可能低於這個溫度,低於這個溫度,物質的分子也會停止運動。
  • 溫度的本質是分子熱運動,那麼宇宙存在最高溫度嗎?
    理論上宇宙確實存在最高速度,叫做普朗克溫度T≈1.42*10^32K。溫度的本質,是微觀粒子的熱運動,這點是完全正確的;微觀粒子的熱運動越劇烈,組成的宏觀物體溫度越高,並滿足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比如在常溫下,物體分子的熱運動最大概率速度在0.1cm~1cm/s之間;同時相對論描述,宇宙中存在最高速度——「光速」。如果按照對溫度的定義,那麼宇宙是存在最高溫度的,這個溫度由光速和其他物理學常數來確定,叫做普朗克常數,大約1.42億億億億度。
  • 溫度的微觀本質
    溫度是衡量物質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在微觀本質上認為代表的是分子、原子的運動的劇烈程度。在熱力學中分子(原子)的運動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在固體的摩擦生熱的解釋中,認為固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總動能和分子間相互作用勢能構成了宏觀物體的熱力學能。
  • 千年謎題——揭開宇宙本質
    千百年來,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先知哲人追根溯源,力圖揭開宇宙的本質,然而所有說法不過表象之談。​宇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時期,科學家認為宇宙是自然系統。縱觀歷史,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隨時間一直在改變。因此,神創宇宙觀、心造世界的說法、道生宇宙的認知以及科學的自然論,都不是宇宙的本質,只是一種表象罷了。
  • 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我們都聽過大爆炸,但我們要如何知道真的就是如此?畢竟沒人曾在場親眼目睹。如果這個問題難以回答,那就試試這個吧:宇宙創世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在「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接著「就有了光」,「神於是創造了天地」。但如果一切都是從此刻開始,那麼神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在時間出現之前,就有時間存在嗎?這個問題已讓科學家和哲學家還有一般大腦思索了5000多年。
  • 溫度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答案,網友表示大開眼界
    太陽「熱量」跨越1.5億公裡傳遞給地球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溫度的本質是什麼?平時我們氣溫高的時候會感覺很熱,氣溫低的時候會感覺很冷,這就是溫度,它的單位是攝氏度或者華氏度,溫度就是這麼簡單,表面上溫度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其實我們都太天真了,溫度其實大有學問,溫度上升了我們為什麼會感覺熱?又是什麼導致溫度上升或者下降?
  • 宇宙最低溫度是-273.15℃,宇宙中存在溫度上限?
    這裡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普朗克時間,它指的是時間變化的最小時間間隔。也就是說,時間的流逝並不是連續的,而是有個最小的變化單位,每次變化都是這個最小的單位的整數倍。這個普朗克時間是10^-44秒。在這之後,宇宙的溫度隨著空間的急劇膨脹而開始下降,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宇宙的溫度下降到3000K左右,這個時候,宇宙中的原子得以形成,光子可以在宇宙中自由的穿行。因此,這個普朗克溫度也被視為溫度的上限值。
  • 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是否有上限?
    比如物理和化學中也有著特別的意義,物理中溫度是粒子運動的直接體現,而在化學中不同溫度下的物體是有著不一樣的狀態。1.溫度可以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2.溫度可以使物體產生熱脹冷縮現象。3.溫度充當了熱力學重要的參數。4不同的溫度能影響聲速,空氣密度的大小。
  • 宇宙中能量的本質及世界能量運動規律
    #宇宙大揭秘,它得靠智慧才能永葆生命力,而智慧本身就是大腦能量(腦力)的高級抽象表現形式!當然,這也說明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之外,不排除已有部分能量至少生成一個宇宙的可能性。結合上面的物質定義,這句真理就暗示了:能量能夠生成宇宙中的任何物質,且已生成的任何物質都可以消亡,全部轉化為能量,畢竟萬事萬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否則,我們身處的宇宙就是永恆存在的,其年齡應為無窮大,但這與宇宙一百多億歲的有限年齡矛盾。
  • 宇宙的演變可揭示其運作機制,地球上的我們是否是孤獨的存在?
    宇宙的演變過程可揭示運作機制如果我們要了解宇宙是如何工作的,那麼就必須知道物理定律如何在空間和時間的極端、黑洞或中子星附近表現,並且,這也是我們必須解答的難題的重要部分。關於宇宙運作方式的探索,科學家們選擇首先研究宇宙中存在的基本構件,它們包括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以及在「嬰兒時期」和宇宙進化的極端物理條件下,它們有哪些行為發生,直接解決有關複雜天體物理現象的性質,及其核心問題,比如黑洞、中子星、暗能量和引力波。了解宇宙起源於什麼和它的終極命運,是揭示其運作機制最必要的第一步,而這一切都是從了解宇宙歷史中的大爆炸開始。
  • DNA實驗揭開生命本質及宇宙真相
    茫茫宇宙,浩瀚無邊,它是如何誕生?渺小生命,奧妙無窮,它究竟來自哪裡?自人類有了意識,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們。DNA是脫氧核糖核酸英文名稱的縮寫,它是一種最重要的生命基礎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遺傳、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
  • 揭開量子力學的真面目:了解到量子本質,能解開宇宙運作的奧秘?
    這種譜分布與物體本身的特性及其溫度有關,這就是熱輻射。為了研究不依賴於物質具體物性的熱輻射規律,學者們定義了一種理想物體——黑體(black body),作為熱輻射研究的標準物體。這種理想的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它來了!首支宇宙黑科技神曲《脈衝星》製作揭秘
    2020年1月2日,國家天文臺官方抖音發布一條「來自宇宙的2020祝福-《脈衝星》製作揭秘」短片,向大眾揭示了黑科技歌曲《脈衝星》的整個製作過程。這首融合了100顆脈衝星製作而成的歌曲,被粉絲評論為「脈衝電音團」。
  • 把樹葉放大一億倍,就能看到宇宙?揭秘微觀世界
    把樹葉放大一億倍,就能看到宇宙?揭秘微觀世界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著名的宇宙學家卡爾薩根曾說過:如果將一個原子無限放大,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宇宙?原子是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在量子力學領域中,有人曾指出,世界就是有一個個微小的粒子構成的,那麼再將樹葉放大1億倍時,就能夠看到宇宙嗎?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但是在原部的內部卻有著一原子核,原子核內還有中子和介子圍繞著轉動,這個結構像極了宇宙行星圍繞恆星旋轉的模型,那麼再對這些進行放大時,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宇宙呢?
  • 探秘宇宙中最低的溫度——絕對零度
    我們傾向於將溫度視為相對的度量。例如,一杯茶比爐子上的火苗要冷,但比冰塊要熱。「絕對零度」表示宇宙中最低的溫度,這違背了「總會有溫度比這裡更低」的直覺。更奇怪的是,在非科學家使用的溫度計量範圍內,絕對零度甚至不為零。攝氏溫度為 -273.15 度,或華氏 -459.67 度。為什麼會有最低溫度?解碼絕對零度的關鍵是了解溫度到底是什麼。
  • 「它」揭秘了四維空間奧妙,宇宙或許不是無限大,只不過是在循環
    「它」揭秘了四維空間奧妙,宇宙或許不是無限大,只不過是在循環在之前科學界流傳著一種說法,宇宙囊括了時間和空間的集合,人類可能永遠無法接觸到宇宙邊界,這不是技術和距離的問題,而是宇宙本身的構造超乎我們的想像。
  • 量子力學揭秘宇宙真相
    揭秘:愛因斯坦發現物質和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即物質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質。所以,量子本身只是一種「能量態」。量子理論發現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既可以是粒子也可以是波。所以,電子本身只是能量波動。如果從能量波動解釋能級,能級就是能量在空間中的分布狀態,不同能級代表不同能量階梯,而不同能級上的電子只是「能量態」。宇宙的根本是「能量場」(物理場),「能量場」在空間存在不同的「能量勢」(勢能),「能量勢」激發產生「能量態」——量子。「能量場」時刻處于振動狀態(場的機制),所以,「能量勢」時刻發生變化(粒子層面理解為電子在不同能級之間跳躍)。
  • 絕對零度是宇宙中的最低溫度,宇宙中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溫度是描述一個物體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溫度的高低取決於物體內部的微觀粒子運動的激烈程度,即粒子運動得越激烈,其溫度就越高。在熱學力中,溫度的單位為「開爾文」,通常用字母 K 來表示,它將絕對零度定義為零點。
  • 你敢摸它嗎?這個積木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它或是宇宙最冷物質了
    世界寒極奧伊米亞康雖然-94.5℃已經是地球測得最低溫度了,但是它並不是宇宙最低的溫度,科學家經過計算分析,發現宇宙最低的溫度是-273.15℃,這個溫度也叫做絕對零度,為什麼科學家測得宇宙最低的溫度是-237.15攝氏度這個看起來沒有任何規律的數字,為什麼不是-500、-1000或者-10000的整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