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棟高達20層以上,據周邊居民稱95年就已建成。
另一棟建造到7層時遭遇「爛尾」。
市民李小姐近日向新民網反應,在緊鄰內環的高科西路楊高南路路口,有兩棟形似爛尾樓的建築,其中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在此落腳居住。由於無人管理,不僅樓梯外觀破敗影響觀瞻,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根據李小姐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實地了解情況。在緊鄰內環的高科西路楊高南路的路口,遠遠便看到一高一矮兩棟破舊不堪的大樓突兀地佇立在那裡,與周圍新建中的商品房住宅格格不入。兩棟樓除了四周由矮牆與外界相隔外,樓之間也有牆相隔,並不互通。其中一棟為高度超過20層的大樓,已基本建成完工;另一棟則類似小高層建築,但到7層時嘎然而止,頂部裸露的鋼筋顯示樓宇尚未完工就遭「爛尾」。
樓頂還能看到建設時留下的鋼筋。
從外觀看,外牆斑駁的痕跡、破損的玻璃窗和鏽跡斑斑的鐵門,都顯示出一副無人管理的破敗景象。不過,當記者設法走近樓宇,卻發現裡面別有洞天。停放的助動車、晾曬的衣物,甚至還有懸掛的空調外機,無不顯示出這裡有人長期居住。從向低層的房內望去,裡面電器家具一應俱全,儼然一副居民樓的架勢。
陽臺上還有住戶晾曬的衣物。
隨後對住戶的暗訪也證實了這一情況。一位居住在矮樓2層的住戶透露,這房子是他們「租來的」。「我們在附近工地做事,這裡房租便宜,所以就暫時住一下。」住戶表示,他們並不清楚這棟樓具體是屬於誰的,歸誰管理,只是通過中間人支付房租。「我們這棟樓裡1到3樓基本都有人住,具體多少家我不清楚,估摸著有十幾戶吧。」他說,這裡絕大多數都是工地工人的家屬。而更讓人詫異的是,記者繞兩棟樓走了幾圈,在現場既沒有看到門牌號,也沒有標註任何名稱。
鏽跡斑斑的鐵門上沒有任何門牌地址的信息。
對於這兩棟樓,周邊小區的居民也是眾說紛紜。「高的那棟其實不能算"爛尾",聽說1995年就已經造好了,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閒置到現在;矮的那棟傳是開發商造到一半資金鍊斷裂,人跳樓了房子也就沒人管了。」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這兩棟樓具體的來龍去脈他們也只是道聽途說,只知道樓裡進進出出住了不少人,但也沒見到有哪個部門來進行管理。有居民就半開玩笑地表示,這兩棟樓就好像「幽靈樓」一樣,上海地圖上是找不到的。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聯繫了包括居委會、南碼頭街道等樓宇所在地的相關部門,試圖了解這兩棟「爛尾樓」的具體情況,但得到的答覆均是「知道這兩棟爛尾樓的存在,但具體持有人和管理人概不清楚。」而當記者前往浦東房地產交易中心,要求查閱兩棟房屋的產權情況時,又被告知由於樓房沒有具體門牌號,無法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