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住在爛尾樓:做飯用的水都要向周遭社區居民借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他們住在爛尾樓

爛尾樓內,三口之家陳設簡單。

  爛尾樓裡是個不一樣的世界。樓體只有灰色的混凝土框架,沒有門窗。矮牆、木板、鐵絲把這裡和周邊的繁華隔開。野狗會在這裡出沒,野貓也藏在某個角落,它們叫起來像嬰兒啼哭。

  今年5月,當陳豔春住進這裡時,曾在晚上遭遇過七八條野狗的圍攻;還有來源不明的雷射燈深夜照進屋裡,將她嚇得躲到床底。通常,她到拂曉才敢入睡。

  這裡本該是她的家。2013年,她在這片名為「別樣幸福城」的小區買了房子。小區屬於昆明市官渡區2011年啟動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她買的房子位於其中的4號地塊,包括12棟樓,1243套住宅。

  2015年年初,該地塊陷入停工。開發商曾對業主發函,「2014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下行趨勢。我公司遭遇市場風險,資金周轉困難。」

  近年來,昆明市有關部門在市政府網站等網絡問政渠道上多次對「別樣幸福城」的爛尾問題做出回應,稱將採取多種措施,引導開發商完成該項目的收尾工作。但過去5年,該樓盤從未實際復工。

  今年5月起,一些失去耐心的業主開始住進這個沒有完工的「幸福城」。他們大多是購房者中條件相對困難的。一些家庭已將全部家當搬進了爛尾樓,另一些還在這堆灰色的破敗建築和自己的暫住地間徘徊。

  陳豔春是第一位住進來的人。「我是單親媽媽,今年收入下滑,實在承擔不起房貸和開銷。」她說,住在這裡很苦,但自己會一直住下去,這或許也會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業主們自發維修爛尾樓。

  1

  陳豔春搬進爛尾樓不久,昆明的雨季就到了。爛尾的小區還沒修排水系統,有天夜裡,雨水越積越多,她躺在床上,眼看水湧進屋裡。大門另一側,旱廁翻騰出黃色的穢物。陳豔春養在門前的小雞大多死掉了,剩下幾隻掙扎著逃到漂來的木板上。

  她那時住在小區門口的工棚裡。屋內,雨水漫過了床。她哭著將凳子搬到床上,躲在上面,盯著工棚四周的地縫,水沸騰似的冒著泡翻出。聞訊趕來的其他業主帶來了雨鞋,喊她趕緊出來,說房子可能要塌。可她說,那時不想走,不害怕,只想身後那12棟樓是不是也要不行了。

  後來,意圖搬來的業主逐漸增多,人們打開了被鐵鎖捆住的正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野草,那原本是施工時停車卸貨的空地。施工方留下的三輛舊車被爬山虎覆蓋。然後是一道巨大的土坑,後面住宅區的水泥空地上散滿了鋼筋、磚塊、木架和砂石。

  12棟爛尾樓的一層是封閉的半地下室,入口開在二樓。可所有樓的入口都沒有臺階,連施工時用的簡易樓梯都撤了。業主面面相覷,即使到了自家樓下,還是可望不可即。

  大家決定團結起來,整修小區。人們從空地上撿來磚塊和木架,壘起一層層臺階,幾個男人平均每兩天能為一棟樓搭起臺階。剩下的人們在門口除草,或者拉來砂土石塊填平阻礙進出的土坑。側面的一片野草地上,陳豔春放了一把火。火熄滅後,這裡變成了她的菜地。

孩子在爛尾樓內房屋的客廳玩耍。

  爛尾樓間的空地上有很多當年施工時挖掘的,用來儲水的深坑;除了敞開的窗洞,爛尾樓樓體邊緣很多區域沒有任何圍牆;提前打好的電梯井從地下直通18層,漆黑一片,望不見底——這些亟須防護之處,都先用建材作了簡易圍擋。

  搬進來的住戶,大多集中在靠近大門的幾棟樓內。因為沒有電梯,人們多在低樓層挑一間屋子住下。如今,菜地內陳豔春種下的第一茬葉菜已然成熟,小蔥抽出了嫩芽。

  在這個未通水電的小區,人們留下一個儲水坑沒有封死,平時從中打水洗臉洗腳。做飯用的水,他們要向周遭社區的居民借,順便還要去這些人家為充電寶蓄電。到了夜晚,充電寶和太陽能燈將讓他們不至完全陷入黑暗。

  2015年「別樣幸福城」停工時,這批業主們還沒有想過自己會遭遇這種境地。「當時覺得,這麼大的項目,怎麼可能沒人管?」有業主說,「希望,是在這幾年裡一點點磨沒了。」

  據了解,這些爛尾的樓盤除了商品房,還包括部分政府回遷房和單位團購房。2017年,昆明市仲裁委員會裁決開發商向購買該爛尾樓盤的商品房業主支付每月1500元的逾期損失。但數月後,昆明中院又下發執行裁定書,稱開發商未履行賠償義務,且經查詢無財產可強制執行。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目前顯示,「別樣幸福城」的開發商昆明佳達利公司及其相關的昆明曉安拆遷公司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當年該樓盤主打性價比,吸引的多是經濟並不寬裕的購房者。年景好時,這些人積累下幾十萬元首付款,個別家庭還買上了私家車。今年特殊的形勢下,不少人收入暴跌。

  一位叫劉萍的業主和丈夫都從事旅遊業,上半年雙雙失業;陳豔春去年剛開起的餐廳倒閉歇業;一戶商鋪倒閉的人家只能靠丈夫開網約車維持生計;一對50多歲的老兩口稱,丈夫今年在工地上的活兒少了很多,反倒妻子作為環衛工的1700元成了穩定收入。

  這種情況下,昆明平均每年2萬多元的房租,對於這些還要承擔房貸的家庭而言,是很難再承受的壓力。

  陳豔春住進爛尾樓2個月後,將家當搬進小區的家庭已經有30多戶。他們中有些已完全入住;有的房租即將到期,正加緊搬遷;還有部分人仍在租房、親友家和爛尾樓間糾結。

  一位住進爛尾樓的女士說,雖然父母在昆明也有房子,可這些年來母親幾乎每天罵她,罵她不聽話,不爭氣,一輩子的心血打了水漂。另外一戶家庭這些年住在妹妹家,對方最近表示,家裡孩子還要讀書,住得人多了,家裡著實有點擠……

  爛尾的「別樣幸福城」裡,有從農村來到昆明,辛苦攢下首付,立志紮根的普通勞動者;有賣掉本屬於自己的「老破小」,夢想著改善生活的家庭;也有在小區裡備下多套房子,計劃著分別配給自己、兒女和出租養老的商人。

  「1000戶人家本有1000個故事,1000種情況。」劉萍說,「但結局都只有一個,住爛尾樓。」

整個樓盤積水嚴重,建材堆積。

  2

  住進爛尾樓兩個月後,陳豔春從工棚搬進了某棟樓的二層。

  爛尾樓裡還完全是工地的樣子,到處都是灰色——無論牆,地面,還是浮塵。坑窪的牆面上,一家人為孩子貼上了好幾張鮮豔的識字畫報。這一家三口只佔了一間小屋,孩子睡一張小床,夫妻二人搭起了帳篷。

  沒有窗戶的窗框上,一個男人仔細地糊上了窗紗,一遍遍摁著邊角的縫隙。他家有一位即將中考的女兒。

  劉萍的床頭桌鋪上了乾淨的桌布。除了一大桶純淨水和幾支國產化妝品,一大束新鮮的黃色百合是屋子裡的亮色。她喜歡花,陳豔春也一樣。後者捨不得自己的一大堆盆栽,從出租屋搬到工棚,如今又擺到屋外。

  月入1700元的環衛工從市場上買了最便宜的地膠,木質花紋的,將整屋的地面貼滿。她做建築的老公從客戶那裡花上50元帶回廢棄的玻璃推拉門,用一點水泥固定在自家還沒封閉的大陽臺上,擋住了大風。住在三樓的他們甚至還想著,在樓下挖一條專門的排汙管,這樣就能用上馬桶。

  天色黑下來時,四周高樓的燈逐漸亮起,包圍著漆黑的4號地塊。和周圍樓盤的燈光不同,4號地塊的12棟樓裡只閃著點點白光,大多來自於學生們正在用的充電檯燈。他們中不少人聽過父母的囑託:好好學習,不要亂跑。

  夜晚是最難捱的。樓道裡伸手不見五指,那些缺乏防護的陽臺、電梯井和沒有扶手的樓梯,對孩子都很危險。爛尾樓裡蚊子太多,夜晚的風沒有遮擋地吹進來,不但陰冷,還總掀起地面的浮塵,嗆到人鼻子裡。

  白天,人們能到大門處那個當年由建築工人搭建的旱廁裡解手。但到夜裡,大家只能用便桶。那位認真糊完紗窗的男人回憶,他將女兒帶來「新家」,小姑娘驚呼:「怎麼會這樣?我不住!」妻子則在旁邊呢喃:「這樣也很不錯了,我們盡力了……」

  雨天也不好過。陳豔春說,雨水會隨著風從窗戶飄進來。她的床上墊著一床棉被,身上蓋著兩層被子一層毛毯,仍會覺得很冷。

  排水不暢的情況仍在。一場大雨過後,積水還滯留在樓下的空地上好幾天。苔蘚和木耳遍地滋生,散發出難聞的腥味,踩上去如同黏滑的淤泥。好多人因此摔倒,比如環衛工阿姨。她倒在地上後爬不起來,幾個業主趕來將她攙上樓。從那天起,她的腰就再彎不下。

  說起這些事情,劉萍哭笑不得。2013年,她把自己原本的小房子賣了,深信這個有配套學校的小區,就是自己下半生的歸宿。

  那一年,昆明樓市極熱。陳豔春記得,所有樓盤都在漲,幾乎每周一個價格。人們都在說,現在不買房,就再也買不起了。她相信了這句話。「別樣幸福城」售樓處當時的場景至今刻在腦海裡:真是人擠人。10層、11層這樣的優質房源掛出來,人們便擁上去瘋搶。她是大清早排隊交的錢。

  而如今,停滯的工程為這些業主們留下了貸款。這些當年並不寬裕的購房者們,至今要每月要還少則一兩千元,多則近萬元的房貸。

  「能想像一直往無底洞裡白白填錢的感覺嗎?」劉萍告訴記者。有家庭也一度向銀行斷貸,但之後購房者名下的所有銀行卡都遭到凍結,甚至無法收到工資。

  30多歲的業主陳曉莉(化名)說,7年前交下首付的那一瞬,真的很開心。她一直租住在附近的城中村,每天上班路過這些高層公寓,夢想著有朝一日會有一盞燈是為下班的她而亮,「才算成為城市的主人。」

  可現在,等待她的只有未完工的樓盤。一天傍晚,陳曉莉站在窗邊,看著樓下的孩子們扛起大人們整修小區的鋤頭,在沙堆裡刨著玩,突然掉下了眼淚。「同樣花了幾十萬上百萬元,為什麼人家的孩子有花園,有健身器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在這揮鋤頭。」

  一位業主曾領著外孫女來到這片爛尾的小區。小姑娘打量完四周,問她:這些房子這麼破,裡面住的是壞人嗎?

  她大哭起來。

  陳豔春最近將年幼的孩子送進了全託班。她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之前某個雨天,她帶著一位記者爬到頂層看看情況。隨手抓了下牆壁,水泥卻像砂土一樣,輕易碎在她手心裡。周遭裸露在外的鋼筋也開始變色——都是風化的痕跡。

  她突然意識到,或許再拖延幾年,這個樓盤連復工的機會都沒了。她牢記著抓碎水泥時的手感,「那是在抓我的心頭肉,抓我的血汗!」

業主們在積水嚴重的空地上鋪起小路。

  3

  劉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最近入住爛尾樓的家庭越來越多。到9月,伴隨一批業主房租到期,加之部分孩子將就讀附近的學校,住戶應該還會增加。

  6月15日,管轄「別樣幸福城」的官渡區關上街道辦召集了業主代表和開發商,研究這一爛尾樓盤的籌款自救事宜。會後,一封意見徵集信被發給業主們。劉萍當時寫道:事到如今同意自救,實屬萬般無奈之舉……

  但一個多月過去,大家再未得到新進展的消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就此事諮詢了官渡區住建局,對方表示關上街道辦牽頭處理該事件。該局不是第一牽頭部門,不掌握情況;關上街道辦稱將安排負責人回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但至發稿時並未給予回復;佳達利地產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該公司正與施工方就相關爛尾地塊產生的經濟糾紛進行司法程序,庭審期間不宜對外發聲。

  爛尾樓裡的生活還一直繼續。隨著入住的家庭逐漸增多,陳豔春主動提出,將門口的幾間工棚改為集體廚房,為大家做飯吃。這樣可以省錢,每人每天只需花上幾元。

  她將工作改到了夜班,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剩餘半天忙活幾十口人的兩頓正餐。米飯每頓要蒸2到3大桶,5升油只夠吃3天,醃一次泡菜要用好幾斤白酒。

  最近,男人們用廢棄的磚塊在小區積水的空地上壘出了幾條小路。大家還一起掏幹、清洗了那個有著七八年歷史的旱廁。一位退休老教師用毛筆和紅紙標清了大小號的坑位。

  這個小區的眾人正陷入種種糾結與迷茫。他們的財務狀況捉襟見肘;有著在爛尾樓長住的準備,內心卻無疑更盼望樓盤復工。

  她說,自己從事旅遊業,還是期盼著經濟復甦,現在要去找工作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程盟超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柳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塵土飛揚 居民住在「雲塵」裡
    老舊小區改造,可以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是一件好事,但住在古亭春苑的居民卻這事十分煩心,漫天飛舞的灰塵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記者來到古亭春苑,看到小區的大小角落都在施工,大多是進行路面改造。住戶晾曬在外的衣服、路邊的車輛,都被灰塵覆蓋,有的人家還用透明薄膜遮擋窗戶,不讓灰塵飄進來。居民陳女士說,自從十月初改造施工開始,小區一天比一天髒。居民 陳女士:基本上不灑水,我們家不敢開窗,從來不敢開,已經一個月了。像早上起來,阿姨在這裡掃地,也是好灰的看起來,就像在雲裡霧裡的那種感覺。從施工到今天,不會超過五次灑水。
  • 印度比恆河還「髒」的河,水缺氧魚不能活,居民卻洗衣做飯燒水喝
    每一個在恆河邊有玩過的人,都知道恆河的河水是非常不乾淨的,不僅飄滿了垃圾,而且遍布著難聞的味道,印度人確實照樣在裡面洗澡,甚至喝恆河的水。但是印度還有一條比恆河還「髒」的河,水缺氧魚不能活,居民卻洗衣做飯燒水喝,這真是令人難以想像。其實這條河也是構成恆河的一份子,因為它是恆河最大的一條支流。這條河的地理坐標,位於印度的西北部,實際上它是本德爾本傑山上留下來的一條冰川。
  • 他們被視作社區的外來人,卻比誰都要更了解這裡
    宅在室內,活在線上,除了日常通勤活動的兩點一線,真實的社區生活正逐漸被我們捨棄。試著把社區理解為戰略遊戲中的地圖吧,我們可能只探索了很小的幾塊,而很多部分則在迷霧狀態之中。要不,我們求助外賣騎手,讓他們每天150公裡的奔跑,幫我們打開全部社區地圖?小區的後牆有沒有小門捷徑?所有樓都長得一模一樣的社區的樓號有沒有什麼規律?
  • 江蘇爛尾樓:人跡罕至一片末日景象,卻是流浪漢的「樂園」
    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對於流浪漢來說,既然是流浪漢,那麼,他們就沒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他們有的就是在公園的長椅上度過一晚,有些則是在自助機中躲避夜晚的寒風。有些則是找到城市中的爛尾樓,然後紮根。每天上街撿瓶子或者說是乞討。而爛尾樓也是他們遮風避雨的其中一處。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江蘇的一個爛尾樓,這裡人跡罕至,就像是末日景象一般。但是,這裡卻是流浪漢的樂園。
  • 為了解救乾旱地區的人們,他們設計了一根棒子,向天空借水喝!
    ,每個人都離不開水。有時候她們甚至一天要走上好幾個來回。。而且,這些取回來的水還很可能是被病菌汙染過的。。為了讓乾旱地區也能喝上安全的水。來自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團隊,設計出了一款可以向天空借水的神器——WaterSeer
  • 成都首次運用水壓爆破失敗 18層爛尾樓只晃不倒
    首次水壓爆破 18層爛尾樓只見晃不見倒  「5、4、3、2、1———起爆!」昨(28)日上午11時,成都機場路進都段附近的居民捂住耳朵,屏住呼吸,因為前方一棟18層爛尾樓將進行爆破。  「轟」的一聲巨響後,但樓房中僅噴出了汩汩清水,大樓仍巋然不動!
  • 一根棒子,就可以向天空借水喝!這個黑科技解決了乾旱地區人的飲水問題
    ∞在一些偏遠地區婦女和兒童每天至少要來回走兩三趟花 6、7 個小時去更偏遠的地區取人生大把美好的時光都浪費在取水的路上了▼∞這些取回來的水還很可能是被病菌汙染過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來自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團隊設計出了一款可以向天空借水的神器WaterSeer▼
  • 江蘇「貓膩」爛尾樓,人跡罕至,雜草叢生,卻是流浪漢的聚集地
    說起江蘇省,經濟發展在國內名列前茅,隨著經濟的發展,這裡的房價也是蹭蹭蹭的上漲,像江蘇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地都屬於房價比較高的城市,城市中土地算得上寸土寸金了。總的來說江蘇這邊的爛尾樓還是比較少的,畢竟土地貴,開發商要是沒開發好也是有可能虧錢的。
  • 貴州「恐怖」爛尾樓:20年來無人敢用,常有哭聲,被稱為「鬼樓」
    但是在弄房子時總也有一些會踩雷的時候,比如選錯項目造成的後果最嚴重的就是樓房爛尾,這時候哭都來不及,只能怪自己倒黴。但是有一些爛尾樓卻是20多年都沒人接手,甚至白住都沒人敢去,這樣的爛尾樓怕是不多見。在貴州省貴陽市的CBD商圈就存在這樣一個爛尾樓,許多本地居民談起來這棟樓都是有無數的故事分享。
  • 等了10年,花了2000萬,他們終於住進了人間煉獄「爛尾樓」裡……
    作者:奔奔 你們知道住在斷水 這種要爺爺奶奶重返20歲才能見到的場景,放在今天奔奔根本不敢想。 但在雲南昆明,卻有30戶居民因為買到爛尾樓,被迫搬進了這樣的「新家」。
  • 網格員的故事l「用愛發電」的社區服務者
    楊小蘭是金泉社區的網格員,除了每天走訪居民,錄入信息是也常規的工作。楊小蘭在電腦前錄入信息「白天常常是找不到人的,很多時候居民都外出了,只能晚上去走訪。」楊小蘭告訴記者,網格員是社區裡獲取居民第一手信息的人員,想要了解情況,就要常常走訪。楊小蘭做網格員已經有大半年了,「居民信息是經常變動的,這戶又有人出去務工了,那家有幾個小孩在讀書。
  • 蘇雅拉社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在新城區成吉思汗街道辦事處蘇雅拉社區的辦公室裡,一面錦旗醒目地掛在牆上,蘇雅拉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維成告訴記者,這是住在東方文苑小區的居民林甫祥老人不久前送來的,物業等部門。因為社區聯繫協調開發商、物業等多個部門,幫助林甫祥老人解決了困擾他家多年的管道滲水問題,為了表示感謝,特意給社區送來了錦旗。
  • 【新時代勞動者】「社區頭雁」李競:社區大小事,都是心頭事
    在新苑小區檢查三小場所安全生產工作的時候,一名早餐店的老闆向李競訴苦。只見李競在檢查的過程中,不忘回應老闆的話題,「現在大家都很難,所以更要齊心協力,你看看有什麼社區能幫上忙的,儘管跟我們說,店鋪租金方面,我們再跟房東談一下,爭取大家的理解,共渡難關。」這樣的畫面,跟日常安全檢查很不一樣,既讓三小場所經營者積極配合社區檢查,又進一步增進了經營者與社區的交流,這是李競特有的「李氏交流法」。
  • 租戶在小區內飼養蟑螂 周遭鄰居苦不堪言
    近日,家住舟山定海馬岙街道東方家園小區的住戶稱其小區居民樓裡有人在飼養蟑螂,令周遭鄰居苦不堪言,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多戶居民家中出現蟑螂「我家裡總有蟑螂出沒,新小區應該沒有這麼多蟑螂啊?」這幾天,東方家園小區業主李先生被家裡的蟑螂弄得心煩意亂。
  • 福建惠安:近鄰黨建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_中國經濟網——國家...
    完善組織體系 織密「鄰」網絡   「小區真正管起來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都有保潔阿姨打掃衛生,還有保安值守,住得越來越舒心。」說起惠安縣紫山鎮光山村安置小區的變化,老住戶王為玉由衷感嘆。   光山村安置小區建於2015年,屬於拆遷安置小區,物業糾紛、鞭炮擾民等問題一直是困擾居民的「心病」。
  • 社區上門推銷蟑螂藥要收100元?小心是騙子
    原標題: 社區上門推銷蟑螂藥要收100元?小心是騙子  如果社區上門推銷蟑螂藥還問你要錢,那麼肯定是假的。最近,住在海天社區的小王就糊裡糊塗地被騙了。  事情發生在周日下午,那時小王正在家裡睡午覺。突然,她聽見有人正「咚咚」地在敲她家的門。於是,小王把門打開,門口站著一對青年男女。
  • 老人每天半夜出門撿垃圾,居民樓臭氣燻天蟑螂遍地
    一般來講,溼熱的氣候更適合蟑螂的生存,乾冷的春節前後,並不是蟑螂的爆發期;同時,李女士家中沒有開火做飯,沒有產生廚餘垃圾,並不是適合蟑螂生存的環境。那麼,這些臭味以及蟑螂打哪來的呢? 李女士說,住在一樓的鄰居阿姨,70歲左右,她經常半夜出門撿拾垃圾、廢品,都堆積在樓道和家裡,導致整個樓道都是刺鼻的氣味。
  • 住在裡面是一種什麼感受?
    海澱區北三環西路47號的居民告訴我們,他們住的房子就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筒子樓,期盼能夠通過拆遷徹底改善居住條件。可拆遷之路要怎麼走呢?央產房居住環境差、設施老化李女士:底下拿水都泡著,那個磚都是糟的,這個樓說實在隨時有可能會塌。
  • 星都社區:組織居民舉行512防空演習
    星都社區:組織居民舉行512防空演習 2018-05-12 22:57:56
  • 和諧鄰裡節走進海興社區 暖心社區展現耕讀文化
    居民李小姐說,小朋友的笑容讓人看著心都快融化了。  傳頌老黨員模範故事 小學生詩朗誦感動居民  在海滄的社區裡到處活躍著熱心的志願者,他們熱心公益的故事被居民口口相傳,甚至改編成詩歌、舞蹈等。  居民劉先生說,以前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張洪國老人幫助海滄的社區組織文藝活動,成為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等事跡,令人敬佩。如今,那些故事通過4個孩子的朗誦表現出來,能感染更多的人。  4名小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朗誦表演,雖然來自三個不同的學校,但是他們很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