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它們雖長有「獠牙」,卻都是吃素的

2021-01-19 自然使者

原創:李健

記得有一次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在一片樹木繁茂的圍欄裡,凹凸不平的鬆軟地面上有一隻身材矮小、雙耳矗立、體毛棕黃的鹿在覓食。遊人們見了它,都誤以為這是梅花鹿的幼崽。

當它走近的時候,細心的人才注意到它的吻部兩側似乎懸著什麼, 這時一次很有趣的討論便展開了。有人說這是下垂的鬍鬚,也有人說這是掛在嘴邊的食物殘留,甚至還有人半信半疑地說:「這是牙吧?」

沒錯,這確實有一對約 6 釐米長的上犬齒突出於唇外。這物不免令人想起已滅絕的劍齒虎。不要被這對銳利的獠牙嚇到,它不愛吃葷,只吃素。

獐無角,但雄獐的上犬齒卻異常發達,是它們搏鬥的利器。照片左側的獐以迅雷之勢將利牙狠狠刺向對方,不過獠牙在抵禦掠食者方面則用途不大。

這種動物叫獐,成語「獐頭鼠目」中的「獐」說的就是它。在鹿科動物中,獐的形態 體現得最為原始,不長角,且只有雄獐才具備發達的上獠牙。我曾有幸在上海華夏公園見過一次雄獐之間的激烈搏鬥,它們的打鬥方式與梅花鹿的「卡角」 有很大區別,主要有兩種。

一是踏蹄,直眉怒目的雄獐猛然縮起前蹄,徑直立了起來,再以慣性朝對手狠狠地連踹帶踏,瞬間撞擊聲在空中作響,遠遠的拍擊場面仿佛近在眼前。二是追刺,雄獐露出如匕首般的獠牙,以閃電般的速度跨步向前刺去, 不料對方以本能的反應斜向閃開了,接下來兩隻雄獐仿佛被禁錮在了一個小圈子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環狀互追,就像一團不易接近的旋渦,其他獐根本無 法幹涉,只能以路人的身份遠遠觀望。

照片拍攝於上海華夏公園,蘆葦沼澤是獐的理想生境。

這種奇特的動物雖然不是中國特有的,但在我國也是有代表性的。獐主要分布於我國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也有少數分布在朝鮮與韓國。 蘆葦叢生的河岸、湖邊以及草灘都是它們的理想棲息地,沒過身子的蘆葦叢對 它們來說是天然的庇護所,在這裡它們不易被敵人發現。水塘還是它們的天然樂園,因為獐很擅長遊泳,所以它們也被叫作「河麂」。除了沼澤區,在山坡上 的高草灌叢與矮樹林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獐在我國長江以南曾是優勢物種,現今多地已絕跡多年。土地的過度開墾與大量的人為捕殺,是它們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額頂上有一簇直立的黑褐色長毛

生有突出獠牙的鹿類可不止獐一種,在成都動物園,這裡的毛冠鹿也是如此。雄鹿的上犬齒雖然不及獐的長,但也足夠發達。值得一提的是,雄鹿還具有 2~3 釐米的小短角,而且不分叉,這角不仔細觀察的話還真看不出來。再往它們的額頂上看,有一簇蓬鬆直立的黑褐色長毛,這是它們的重要鑑別標誌, 所以它們才被叫作毛冠鹿。

毛冠鹿分布於我國浙江、安徽、湖南、陝西、福建、四川、雲南等多地,在我國的野生數量目前還不少,但卻經常淪為盜獵者的目標。遺憾的是我國有這種動物展示的動物園極少, 只有成都動物園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嘗試,展示的毛冠鹿由最初的幾隻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隻。

毛冠鹿的體毛顏色很深,黑褐色的體背略微泛有淡紫色的光澤,而夏季的毛則會變得淺一些,正因為如此,它們在雲南也被叫作「黑麂」。

作為一種「體貌不揚」的小型鹿,毛冠鹿主要分布在中國,只有少數分布在緬甸,可以說這是一種我國的特色鹿類。它們主要棲息於海拔 1000~4000 米的森林中,白天會隱蔽在茂盛的竹林或灌叢內,令人難以發現,到了晨昏時間才出來覓食,主要吃青草、竹筍、嫩枝葉、野果等食物。

照片中的毛冠鹿是被黃山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從野外救回來的。

目前我只在國內的 3 家動物園見過毛冠鹿,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黃山野生動物園的一隻雌鹿。它是工作人員從野外救回來的,被發現時,它的 一隻蹄子不幸被偷獵者布置的獸夾緊緊夾住了,我來後場探望它的時候,它已可以正常走動。當它近距離看到我的時候,立即快步躲在灌木後,此時的它不僅沒有露出恐懼的表情,還透過枝杈仔細地打量起我來。

我沒有動,只是與它四目相對,此刻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它見我沒有敵意, 便像個初次見到生人的孩子, 將頭逐漸移往灌木之外,一邊細細端詳,一邊慢慢地向前走來。可見,毛冠鹿雖然生性謹慎,但卻是很有好奇心的動物。

它被稱為「吠鹿」

小麂與毛冠鹿相同,雄麂發達的獠牙也突出於嘴外,不同的是雄麂的角能被清楚地看到。

毛冠鹿的獠牙較長,角小到幾乎沒有,而小麂的獠牙比毛冠鹿的小些,但角卻相對長一些,在我國臺灣地區被叫作山羌。

在鹿類家族中,小麂的體形出奇地嬌小,體長 64~87 釐米,而體重只有 12~16 千克。它們細短的四肢支撐著圓胖的身軀,卻絲毫不影響行動的靈敏性。 雄麂擁有一對尖端向內側彎曲的發達上犬齒,兩叉的角幹長 4~10 釐米。

辨別小麂的雌雄,看是否長角並不是唯一的方法,看額頭也行。雄麂的額部只有自鼻端擴散延至角柄的兩條黑紋,而雌麂的前額,有自鼻部延至頭頂的黑紋所形成的一小片黑色區域,形狀與盾牌相似。

由於小麂的體背呈慄棕色,背部的毛尖顯現出黃色,因此也叫黃麂。不過,我國還有 一種體形比小麂大出一倍的赤麂也被叫作「黃麂」,這兩種動物很容易被混淆。

赤麂是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的鹿類,也是南亞及東南亞的廣布種。與小麂的外觀相似, 但赤麂的體背毛色偏紅,吻鼻部比小麂更加細長,角柄也明顯較長。赤麂的體形比小麂大一倍,與黑麂相當。

國內的動物園基本上沒有飼養的赤麂,照片拍攝於馬來西亞沙巴洛高宜野生動物園。 於連泉 / 攝

小麂是我國南方的廣布種, 分布地包括長江及珠江流域的各地。我國是小麂唯一的原分布國, 海拔 2000 米以下的森林和灌叢是最適合小麂的棲息地。它們性情 膽小,善於跳躥,通常白天行蹤隱蔽,清晨、傍晚及夜晚出來覓 食,主要以青草、嫩枝葉、幼芽 等為食。在活動最頻繁的晨昏時 間,小麂會發出一種類似「沃!」 的鳴音,叫聲短促而高昂。我曾有機會在下午 5:00 左右於臺北動物園聽過,聲音與犬吠近似,因此小麂還有「吠鹿」之稱。

在森林大幅減少、盜獵猖獗的今天, 這些長有「」獠牙「的鹿類是否還有機會走入公眾的視野呢?

關於作者:

動物攝影師,動物科普撰稿人。多年來,走訪了全國多家動物園,為日益稀少的中國本土動物拍照記錄,只為留住它們的影像資料。向大眾宣傳保護本土動物的重要性。寫有《動物園中的中國珍稀哺乳動物》一書,已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長有一副大獠牙的昆蟲,體型有手掌大,幼蟲食肉,可成蟲卻吃素的
    在動物世界中,昆蟲種類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每一種昆蟲都有其獨特形態,但要論長相最為兇猛的昆蟲,越中巨齒蛉必然榜上有名,越中巨齒蛉外形輪廓似蜻蜓,但比蜻蜓更大更兇猛,有成人手掌那麼大,特別是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獠牙,兇猛十足!
  • 最大天敵竟是自己,長出獠牙將自己戳死,網友:這就是自生自滅?
    不過我們今天所主要講的是鹿豚的獠牙,雖說長著極為恐怖的獠牙並且還是豬科動物,但是讓人驚嘆的是它是幾乎只吃素 但是它的獠牙是用來幹嘛的呢?僅僅是用來戳死自己的嗎?
  • 明明只吃草,這種動物卻因為長有恐怖獠牙,被稱為「吸血惡魔」
    在我們的認知中,食草動物不存在犬牙,獠牙就更不可能。通常情況下,食草動物因為要咀嚼草木,從而導致它們的臼齒會非常發達。而只有吃肉的獵食動物才會想出長出發達的犬牙,有利於撕裂列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是與眾不同,明明只吃草,卻長出了一對大獠牙,直接露在外面。
  • 揭開鹿豚怪異獠牙之謎 用它們吊掛在樹上?
    公鹿豚長到18個月時,才開始長出獠牙  公鹿豚長到18個月時,才開始長出獠牙     是用它們吊掛在樹上,還是用它們來保護自己的眼睛?還有一種說法,說鹿豚用獠牙保護自己的眼睛。其實,關於鹿豚獠牙的功用,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鹿豚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公鹿豚頭上長有一對彎曲的獠牙。    鹿豚的聽覺非常敏銳,嗅覺也十分發達,但它們的視力很差。公鹿豚個頭不小,身長有近一米,體重估計在100公斤左右。儘管它外表像豬,但關於它的祖先還存在一些疑問。
  • 【關注】別怕!它雖是絕症,但並不意味著死亡
    【關注】別怕!它雖是絕症,但並不意味著死亡 2020-12-0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的獠牙
    不同動物獠牙的用處也不一樣。雄性動物中獠牙往往可以用來現實群體中的地位。它們也可以被用來抵禦肉食動物。常見獠牙明顯的動物主要有如下幾種: 1、野豬:公野豬都有很大的獠牙,可以對人產生很大的傷害他們的力量非常大;性情兇暴,且不害怕任何動物,有人甚至看到一隻野豬在吃一隻剛剛被殺死的豹子。
  • 安徽肥東現最原始的鹿科動物,性膽小,卻和食肉動物一樣長有獠牙
    在鼠蹊部有鼠蹊腺1對。毛粗而長,體側及腰部之冬毛長達40毫米,呈波狀彎曲。體背及體側顏色一致,為棕黃色。耳背棕色,耳內側灰白色,下頦和喉上部白色。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黃。四肢棕黃。牙獐意外:河麂居然還長有獠牙!作為食草動物的雄河麂上犬齒發達,突出口外。河麂的獠牙在吃東西的時候,它們的獠牙會倒下來,免得吃吃吃的時候碰壞。但要是進入了戰鬥狀態,獠牙就會「嗖」的一下立起來。
  • 2隻豬,一隻帶著獠牙,一隻帶著刺,它們有什麼不同?
    豪豬全身呈黑色或黑褐色,身上有如同刺蝟一般的刺。這些刺中間是空心的,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堅硬。野豬又稱山豬,野豬在全世界有27個亞種。野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萬年前,由於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等因素,野豬數量急劇減少。因為兩種動物都帶有一個「豬」字,很多人會誤以為兩者之間差別不大。
  • 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
    只是現在鱷魚,只要合上鱷魚嘴巴,就看不見鱷魚的牙齒了,但在白堊紀時代,生活著一種奇特古鱷魚,長著野豬式獠牙,還像野豬在陸地奔走獵食——野豬鱷!野豬鱷的化石,是在尼日境內的一沙漠中被發現,只發現野豬鱷頭部的化石,沒找到其它部分。
  • 家豬放生後會像野豬那樣長出獠牙?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發現乾淨整潔的豬舍裡都配備了空調,而且剛出生的小豬都有專人照顧,並且在母豬的乳汁不充足時,這些小豬喝的是奶粉。這讓獵奇君不禁感嘆「人不如豬」。 閒話少敘,我們開始正題。我們常見的家禽和家畜實際上都是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比如鴨子是由野生的綠頭鴨馴化而來的,牛是由野生的原牛馴化來的,而豬同樣也是野豬馴化而來的。
  • 星雲大師:吃素長養慈悲心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2吃素長養慈悲心問:生物學家為生命所下的定義是:凡經歷生長、繁殖、死亡過程的,都是生命。在此定義下,無論動物或是植物,都有生命。既然植物也是生命,為何素食者不吃動物,卻吃五穀、蔬果等植物呢?請大師開示。答:佛教徒吃素主要是為了長養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學的定義:「凡是會繁殖、死亡、生長的就是生命。」於是有人問:「豬、馬、牛、羊會繁殖、生長、死亡,青菜、蘿蔔也一樣會繁殖、生長、死亡,為什麼你們不吃動物,只吃植物呢?這樣就是慈悲嗎?」
  • 白堊紀鱷魚竟然長出了野豬獠牙
    白堊紀鱷魚竟然長出了野豬獠牙鱷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號,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由於僅僅發現了野豬鱷的頭骨,因此關於其體長和身體形態都是推測的。古生物學家推測野豬鱷的長度約6米,很可能是一種陸行鱷。
  • 肉厚有獠牙,還比較萌的海洋生物,你想到什麼
    肉厚有獠牙,還比較萌的海洋生物,你想到什麼?今天分享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海洋生物——海象。海象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一種海洋生物,比較可愛。海象一般在北極圈內,和它們的夥伴們在一起,偶爾也會出現在阿拉斯加。而現在,它們應該在北極圈。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它們並不是「吃素的」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它們並不是「吃素的」 張欽 範培珅/新華社 2017-12-01 11:11
  • 人類長期吃素,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對於其他動物而言,吃什麼是由自己的口味決定的,但是人類擁有思想,有些人出於各種目的而宣布不再吃肉,長期吃素。那長期吃素的人,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人類可以長期吃素嗎?如果從人類的設計上看,人類其實不適合長期吃素,這是因為人類無法從素食中獲取足夠的營養價值。
  • 大猩猩沒有蛋白粉卻一身肌肉比人類都強壯?為啥吃素還長這麼壯?
    大猩猩只吃素嗎?顯然這是走入了誤區,大猩猩屬於雜食動物,除了水果、竹筍、胡蘿蔔等素食,還吃肉食的,有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大猩猩用棍子挖白蟻吃,可以肯定的是只吃素食大猩猩長不了這麼壯!那為啥大猩猩沒有蛋白粉肌肉比人類多呢?
  • 哪些信佛人必須吃素,吃素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吃素有功德嗎
    在信佛人中,也確實有許多吃素的,有的吃長素,就是長期吃素;有的吃花素,就是一個月中有固定的幾日吃素,比如初一、十五。在古時,葷不是指肉,而是指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比如大蒜、蔥、韭菜等,這點從葷字帶草字頭即可看出。這些雖然也是蔬菜,但食用之後可以使人生起嗔心,並助長生理欲望,所以被歸入葷菜範疇。不吃葷,不是說蔥、蒜、韭菜等一點都不許吃,而是指不以之作為主要食材,將之用作調料則無妨。腥指肉類,雞鴨魚肉等都在此列。
  • 我國首次發現「變異」蜻蜓,體型變大變黑,長出可怕獠牙
    ,一旦我們用放大鏡、顯微鏡去觀察細小的昆蟲,就會發現它們的外表其實並不友好,因為有些昆蟲的複眼十分密集,有些昆蟲渾身都長滿了毛刺等等。  這些變異的蜻蜓長出了獠牙,光是想像這個畫面都讓人感到害怕。那麼這種外表兇狠的昆蟲到底有多大呢?據了解曾有人於2015年在四川青城山發現了一隻翅展達到21.6釐米的越中巨齒蛉,之後它被世界吉尼斯紀錄官方認定為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水棲昆蟲。儘管巨齒蛉是吃素的,但這不意味著它不會攻擊其他生物。  如果巨齒蛉被惹急了,它確實會用兩隻尖銳的牙去攻擊敵人,無論敵人是人類還是其他生物。巨齒蛉身上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那就是它對水質有著極高的要求。
  • 它們真的不需要吃素嗎?
    它們真的不需要吃素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長時間沒有吃素之後,感覺渾身都不自在了,必須吃點青菜水果才能好受一點,這種情況在營養學裡面叫做均衡飲食,可能很多人會問了,為什麼人類需要做到均衡飲食呢?而動物們似乎並不用如此,比如說大多數食肉動物只吃肉,食草動物只吃素,而它們卻好像並不會因此而生病,這是為什麼呢?食肉動物就真的不用吃素嗎?
  • 遠看像披髮的美女,卻長著一對打架用的獠牙
    02大嘴巴幾乎佔據了整個頭,眼睛小還近視,長有一對打架用的獠牙儒艮是馬來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海洋的女兒」,它是海牛目儒艮科草食海生動物,也是世界上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著名生物學家潘文石教授把它稱之為它的頭圓圓小小的,配上一雙又小又近視的眼睛,頭頂還光禿禿的;脖子很短,幾乎沒有,但仍能有限度的轉動頭部或點頭;儒艮沒有外耳殼,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但聽力靈敏。長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