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福衛五號」在美國發射成功

2021-02-08 直通臺灣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當局就提出了一個「五年衛星發展計劃」,並在1988年11月由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成立了「臺灣人造衛星發展及應用研究小組」,委派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研究所牽頭進行研發工作。1989年10月,臺灣當局批准了「發射衛星計劃」,包括研製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兩個部分,預算撥款100億新臺幣。但此計劃中運載火箭部分遭到美國的反對。


臺灣1991年成立由「科技部」管轄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確定了新的宇宙開發計劃,即「太空衛星計劃」。1992年1月,臺灣選定新竹和臺南為衛星研發基地。1993年,臺灣又制定了一個新的「通信衛星發展計劃」,「太空衛星計劃」則被中斷。直到1995年,才最後確定「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


臺灣1991年成立由「科技部」管轄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開始衛星、太空研究計劃,從1999年1月27日至今,已發射了「福衛」(原稱「中華衛星」簡稱「華衛」,2006年陳水扁執政時,改稱為「福爾摩沙衛星」簡稱「福衛」)一號、二號(2004年)、三號(2006年)、五號四顆衛星,2018年即將發射「福衛七號」。臺灣太空中心前主任張桂祥總結這些年臺灣衛星科技發展歷程時說,「福衛二號」是學習、「福衛三號」是機會、「福衛五號」則是紮根。


「福衛五號」從2009年開始研製,是臺灣第一顆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由臺灣太空中心規劃,結合臺灣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究50餘團隊共同研發,可提供解析度黑白2米、彩色4米的衛星影像。


在美國觀看發射過程的臺灣科技部政務次長蘇芳慶表示,這顆衛星集合了臺灣物理、化學、光學、電子機械和材料等跨領域的尖端技術。他說,「福衛五號」成功發射升空,不僅開啟臺灣太空史的新紀元,同時也展現臺灣太空科技的實力。


「福衛五號」原本預計在2016年發射,但因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發生火箭爆炸意外,發射時程一再延宕。同樣受美國火箭爆炸事故影響的還有計劃接替「福衛三號」的「福衛七號」,目前「福衛七號」幾乎已完成,預定2018年5、6月間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發射升空。

相關焦點

  • 福衛五號發射成功 臺「科技部長」陳良基感動拭淚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衛星發射成功後,太空中心同仁等待第一次通聯情況。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5、4、3、2、1,發射!」搭載著福衛五號的SpaceX公司獵鷹九號火箭,於臺灣時間8月25日凌晨2時51分,於美國范登堡基地發射。火箭升空後,位在臺灣新竹實驗研究院臺灣太空中心的衛星操控中心,現場約300人同時掀起一片歡呼聲,據傳連「科技部長」陳良基也拭淚。
  • 臺灣於明年發射首顆自主研發衛星 福衛五號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報導,臺灣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福爾摩沙」五號,及臺灣與美國合作的福衛七號兩顆衛星,明年將發射升空,前者為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後者每天可提供八千點全球大氣數據,將提升救災與氣候觀測準確率。
  • 臺灣發射「福衛七號」衛星,臺當局官員吹噓「徵服宇宙」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尹豔輝】臺灣「福衛七號」衛星25日在美國發射,在衛星發射前,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24日晚間在社交網站「臉書」發文稱,「這次真的『徵服宇宙』了!」有島內網友不以為然,稱「基層民眾過的不好,還要花錢搞太空?!」
  • 「福衛5號」升空 開啟臺灣太空計劃新紀元?
    「福衛5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火箭獵鷹9號承載發射升空。據悉「福衛五號」是地球遙測應用衛星,為高2.8米、外徑約1.6米的八角柱外型,含酬載及燃料重達450公斤、造價56.59億元新臺幣。
  • 臺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於8月在美國升空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將在8月 據報導,臺灣科技部門表示,「福衛五號」是臺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度光學遙測衛星,由財團法人臺灣實驗研究院臺灣太空中心規劃,結合島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50餘團隊共同研發,可提供解析度黑白兩米、彩色
  • 福衛五號2時51分升空 蔡英文:感謝大家的辛勞
    太空中心同仁等待福衛五號訊號傳回。記者林良齊/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福衛五號於今天凌晨2時51分升空,並於4時13分首次與北極追蹤站首次通聯,太空中心預估得經過2星期的調整期後,約一個月的時間傳回首張照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透過影片表示,代表臺當局感謝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辛勞。
  • SpaceX成功發射第40枚火箭, 這次為了臺灣衛星
    當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發現臺灣的時候,便稱呼這個美麗島為Formosa福爾摩沙!如今在國際場合上使用「福爾摩沙」一詞時,通常指的就是臺灣。【福衛5號】對於臺灣太空探索來說意義重大,它是第一顆自主研製的地球探測衛星,更專業的說法叫「高解度光學遙測衛星」,所謂高解度光學遙測,也就是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說得直白點就是「能夠看得更清楚的遙測衛星。
  • 臺「福衛五號」可能淪為56億新臺幣太空垃圾,兩黨政客紛紛問責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首顆自主研製的光學遙感衛星「福衛五號」曾被寄予厚望,但其光學系統第一次使用就出了問題,傳回的照片全部失焦,本來期待解析度達到2米,現在卻連10米都沒有,照片如同打了厚厚的「馬賽克」。 對此,國民黨有人痛心疾首,民進黨則有人「早就質詢」……雖然臺灣科技部門正在努力嘗試對衛星進行調焦修正,一些媒體和政客已經開始問責。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福爾摩沙」五號明年將發射
    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7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顆完全自主研發的「福爾摩沙」五號,及臺灣與美國合作的福衛七號兩顆衛星,明年將發射升空,前者為高解析度遙測衛星,後者每天可提供八千點全球大氣數據,將提升救災與氣候觀測準確率。
  • 臺灣自製衛星"福衛5號"整裝待發 規劃明年2月底發射
    「中時電子報」15日報導 臺灣自製衛星「福衛5號」整裝待發。臺當局「科技部」15日到「行政院會」報告,稱「福衛5號」已順利通過太空環境與功能測試驗證,預計今年底完成衛星全系統整備與衛星運送工作,規劃於明年2月底由美國「獵鷹9號」發射。
  • 臺灣造價56億衛星傳回照片全失焦,功能恐已報廢
    圖為臺灣「福衛五號」衛星發射資料圖。
  • 臺首顆自製衛星將於8月發射
    (福衛五號)」預計8月25日在美國加州發射。分析認為,臺灣雖然聲稱該衛星是民用,主要用於遙測,但它具有軍事用途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29日稱,「福衛五號」是臺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歷經6年研發,總經費達56.59億元新臺幣。「福衛五號」重450公斤,為八角柱形,高2.8米。該衛星原計劃去年發射,但因為美國SpaceX公司發生火箭爆炸事故,發射延後超過8個月。
  • 臺灣自製衛星"福衛5號"整裝待發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5日報導 臺灣自製衛星「福衛5號」整裝待發。臺當局「科技部」15日到「行政院會」報告,稱「福衛5號」已順利通過太空環境與功能測試驗證,預計今年底完成衛星全系統整備與衛星運送工作,規劃於明年2月底由美國「獵鷹9號」發射。
  • 哦,原來馬斯克做這麼多火箭,技術是「臺灣教的」……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做火箭」的技術原來是「臺灣教的」?在臺灣綠媒「三立新聞」昨天(3日)播出的節目《鄭知道了》中,節目嘉賓、島內媒體人黃創夏給出了這樣一種說法。黃創夏稱,SPACE X當年虧本幫助臺灣將「福衛五號」衛星發射到太空,是因為其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剛剛進入火箭事業時,美國NASA看不起他。
  • 臺灣衛星好不容易上了天,突然就「沒影」了
    由臺灣研發的「飛鼠」衛星、「玉山」衛星升空時間一拖再拖,直至1月24日晚23時於美國卡納維爾角基地升空。
  • SpaceX一箭143星破世界紀錄,其中兩顆是中國臺灣的「飛鼠衛星」和「玉山衛星」
    2021年1月24晚23:00,SpaceX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進行「運輸者1號」任務的發射。
  • 嫦娥5號發射的一個彩蛋,讓臺灣「高潮」了?
    當時我們在黃海海域以德渤3號抬浮力打撈工程船為平臺,使用長徵十一號HY2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了「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的9顆衛星。只因一條分享消息的微博特別標註「從中國臺灣島上空飛過」,臺媒就認為「明顯對臺有挑釁意味」,綠營「立委」林俊憲甚至污衊大陸將「火箭」與「飛彈」連結,藉以「恐嚇」臺灣民眾。
  • SPACE X的火箭技術是臺灣教的!美國竟又這樣回復,這個媒體人有意思
    最近,偶然才得知了臺灣才是航天事業的翹楚,甚至可以稱得上美國SPACE X的入行導師。近日,在臺灣綠媒「三立新聞」3日播出的節目《鄭知道了》中,節目嘉賓、島內媒體人黃創夏在節目中稱,SPACE X當年之所以虧本都願意幫助臺灣將「福衛五號」衛星發射到太空,是因為其CEO在剛剛進入火箭事業時,美國NASA看不起他。
  • 胖五發射成功,中國新版「太空梭」問世,比美國SPACEX的性能強
    就在節日假期的最後一天,從文昌發射中心傳來一個重大喜訊,中國長徵5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喜訊傳來後,國家第一時間發來賀電,各大媒體紛紛報導,航空界各位大佬也陸續發文祝賀,為什麼一個火箭發射引來如此大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