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若泉銘段泥東坡提梁壺

2021-01-21 您就是收藏家

儒釋道和合之下的中國傳統文人審美,歷來講究虛實的轉換,推崇空靈和充實的矛盾統一。而以紫砂器來表現這種獨特的文人審美效果,提梁壺顯然是最合適的選擇之一。因為提梁壺在造型設計上體現了虛實相映,壺的中空可盈蘊含了深刻的哲學思辨。

若泉銘段泥東坡提梁壺

若泉銘段泥東坡提梁壺 這把段泥東坡提梁壺由民國紫砂藝人生寶製作,造型中規中矩,屬常見器型。刻款若泉,即著名紫砂陶刻大師任淦庭。 壺的一面刻梅花,畫面清雅,花枝料峭,刀法甚為老到;其八字銘文,暗含機鋒,與提梁壺特有的審美意趣完美統一,相得益彰。

其銘文「返虛入渾,積健為雄」,語出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第一品「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大用外腓,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又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壺的中空可盈,恰是這種哲學思辨的體現。中空哲學代表的不只是虛無,中空才能包容、接納。 真體內充,是對虛幻的藝術空間的描述,即這種虛幻的藝術空間看似恍兮惚兮,而實際上充溢著一種不可言喻的情感意味和美的韻味。提梁壺構建獨特的虛實相映的空間感,的確達到了這種審美境界。湖南電視東方尋寶: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龍編導。

「返虛入渾,積健為雄」,「虛」,或者空和無,都是自然之道的特徵;虛,故能包含萬物。「渾」是指自然之道的狀態。《老子》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只有達到「虛」,方能進入「渾」的境界,才能體悟到宇宙本體不停地運動,它周而復始,日積月累,因內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渾之氣。

真正的藝術作品,都是回歸到大自然的空靈,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茶壺,雖然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由於其不斷傾空與注滿,空和滿不斷轉換,恰恰體現了這種宇宙本體不停運動的深刻道理。 總體上來說,空靈和充實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兩個元素,必先求其空靈,而後求其充實。蘇東坡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宇宙空,才能容納萬物。人虛心,才能包容一切。 「返虛入渾,積健為雄」,手捧此壺,心思渺遠,與同好們共勉。

相關焦點

  • 民國九位紫砂傳奇|你認識幾位?
    而民國紫砂界,有著這樣九位傳奇人物。程壽珍 紫泥掇球壺程壽珍 漢扁壺程壽珍 仿鼓壺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得金獎,當時名重一時。中年至晚年僅制三種,掇球、仿鼓、漢扁。陳光明 石瓢陳光明 仿製周季山題字石瓢提梁壺陳光明款絞竹竹節提梁壺顧景舟記曰:「陳光明,字匡廬,小名潤寶。中年以後,依其女僑遇上海。技藝較同輩精緻,被同代藝人譽為二陳,即清初陳鳴遠,清末陳光明」。
  • 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
    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尺寸:高5.8釐米,口徑11.6釐米,足徑9.8釐米品相:口沿2道衝,底足約20處極小磕藏品說明:鏜鑼洗為康熙時期典型宮廷文房用具,本品斂口,矮扁腹,圈足,造型精緻,線條流暢。
  • 民國段泥金鼎公司歧陶氏刻蓋盒 一對
    民國段泥金鼎公司歧陶氏刻蓋盒 一對民國段泥金鼎公司歧陶氏刻蓋盒一對【藏品尺寸】:通高9釐米,長20釐米,寬13釐米【品相】:全品【藏品說明】:蓋盒呈扇形,子口蓋。蓋與盒均有扇形圈足。蓋盒內裡均施米白色細密開片哥釉。蓋面與盒身刻山水圖。
  • 民國紫砂壺九大傳奇人物,你認識嗎?
    紫砂壺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紫砂壺最早出現於宋代,至明代迎來第一個巔峰時期,到清朝民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制壺名家輩出。其中,民國時期有九大傳奇人物,壺藝高超,其作品在當時已是價值斐然,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為廣大藏家所喜愛。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66個缺字「斯」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6個缺字「斯」字進行解析和意臨。(文後含臨寫視頻)#九成宮醴泉銘#首先我們看一斯《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斯」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斯」字。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斯」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斯字一共有四個,其中三個「斯」字是比較清楚的,其中第三十七頁的 「斯」字只有小部分缺失,今天楷書小李要補寫的就是這個缺失的「斯」字,我們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
  • 段泥壺養好了比什麼都漂亮!
    段泥壺養好了比什麼都漂亮!文/喬掌柜世家很多壺友對原礦泥壺是又愛又怕,泡養漂亮的話真的是愛不釋手,但若稍不注意就會養的髒兮兮的,有些地方還會泛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段泥壺的顏色都比較淺、砂性重、氣孔結構比其他料大,在使用的時候若不注意清理很快就會變得髒兮兮的,因此很多壺友都不用段泥壺,若是沒有真正養出一把好的段泥壺就不會知道段泥壺養出來之後有多漂亮。
  • 紫砂老段泥三龍茶壺
    三、段泥是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又叫團泥,出產於黃龍山原礦紫砂泥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壺以後呈米黃色。段泥的燒制溫度在1180度,收縮率為百分之十二。 現在喜歡段泥壺的人越來越多,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段泥泡養以後的變化非常討喜。不過因為段泥壺顏色淺,非常挑茶。此藏品為紫砂老段泥『三龍』茶壺。
  • 段泥難養?不,是你的方法不對!
    紫砂壺,泥料中有一種比較獨特的泥料,讓壺友們愛之深恨之切,它就是段泥。用段泥紫砂壺泡茶,不少未曾接觸過段泥壺的朋友,經常被難倒。段泥顏色較淺,容易吸附茶水的顏色,一旦保養不當就容易附著明顯的汙垢,如何養好一把段泥壺,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段泥介紹段泥又稱團泥,只因宜興方言中【段】與【團】同音。
  • 紫砂泥料中的原礦段泥,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段泥是紫砂泥料中比較常見的一類,也叫「團泥」。因為最早開採於「團山」,故而得名「團泥」。明代周高起編寫的《陽羨茗壺系》中也有段泥的相關描述,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老泥,出團山,陶則白砂星星。那麼在《陽羨茗壺系》中,為什麼稱它為老泥呢?
  • 追壺人:都是段泥壺為何顏色不同
    昨天看有篇文章評論下有人,問我這個問題,為何都是段泥,壺卻顏色不同,今天解答一下。因為段泥也分很多種,有黃金段,老段,芝麻段等。窯溫對壺的顏色也有影響,所以不是都一樣的。因為段泥本身就是一個共生礦的混血兒,所以優質本山段泥具備豐富的伴生礦性狀和一定的顆粒質感,其中伴生礦以紫泥顆粒為主,也有的為少量紅泥伴生。色澤和質地具有層次感和變化,不會完全一個顏色。
  • 關於民國綠泥,全網最客觀的介紹
    經常在一些論壇、聊天群裡見一些壺商帶著神秘又詭異的語氣不無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原礦民國綠泥是賣了多少人情、面子、通過多麼繁雜的手段、艱難萬分地從一個多麼位高權重的大神手裡求得。每見此景,我都知趣地退避三舍,免得擋人財路,招來血光之災。今日鬥膽,借著古樹茶的茶力,在此大放厥詞一番,如有得罪——好漢饒命!
  • 民國著名紫砂商號,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民國時期,上海、宜興、無錫、杭州等地有許多專門經營宜興陶器的商店,其中著名的有:陳鼎和、鐵畫軒、吳德勝、利用公司、毛順興等。這些陶器商號或公司,都在宜興訂貨,而且每家商號又都聘有制壺藝人,進行壺藝的加工或製作,有的店主善於陶刻,親自奏刀銘刻。故民國時期的紫砂壺上,一般會有制壺者的名字和商號的名稱,壺上的陶刻也署兩個名款:刻畫者及商號。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
  • 文化名人、作家侯林主任寫珍珠泉大院史話
    煙雨珍珠泉珍珠泉大院一帶,濟南人稱它作院前。這院前,不只是指珍珠泉大院前面那條南北向的街,有時也指整個珍珠泉大院。小時候頗不解,這院前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後,直到長大後才明白,這原來是一種規格和級別。這珍珠泉大院是山東巡撫衙門,而山東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銜,進入了院的高級級別,稱為撫院大人。
  • 古甓新輝——聚焦磚銘書法之美
    磚銘書法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契合衍生「金石氣」的條件,且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美感,故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若深悟其中三昧,磚銘的「金石氣」將成其刻骨銘心的無悔追求。晚清和近年浙江湖州出過一種「既壽考宜孫子」的東漢銘文磚,我僅得殘存「既壽考」三字磚銘的拓片,字體正由篆字的圓轉逐漸趨向隸書的方正平直,線條潤朗,氣息高古醇厚。
  • 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是全南京的民國記憶,還是網紅地標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南京的頤和路,雖是一句誇張的話,但是卻印證了這裡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殊地位,與習慣了在遊客面前「拋頭露面」的總統府不同,頤和路公館區更像「養在深閨」。梧桐斂去喧囂,延伸出布滿民國建築的寂靜街區,恍如隔世。
  • 《陋室銘》《陋妻銘》《微信銘》《交友銘》精闢!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陋/妻/銘 妻不在多,有一則行; 貌不在美,有德則靈。 雖稱拙妻,質樸澄心。 早晚撫兒女,朝夕相夫君。 往來無是非,談笑皆正經。
  • 「東坡居士」蘇軾8句經典名言,蘊含豐富,寓意深遠!
    「東坡居士」蘇軾8句經典名言,蘊含豐富,寓意深遠!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1.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出自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