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學習應該是具有目的性、系統性、理解性的。打個簡單的比方:我要從學校快速的回到家裡(目的性),一定要知道家在什麼位置,家與學校之間區域的地圖及地形,才能選擇最安全、最合適的回家路線,及配套的出行方式(系統性),安全回到家(整體為理解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結合自己的特性進行學習,使學習更加有效,高效。
高效的學習應該分「是什麼」、「有什麼」、「幹什麼」三個步驟進行。
1、是什麼:初接觸概念,無論聽老師教授還是自學等等方式,對於定義性的知識點,一定要吃透、理解透,用最易懂的白話印在腦海中。
初一開始要學的「有理數」,那麼什麼是有理數?書本定義: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很嚴謹,但是不容易記住;白話理解:有理數就是有規律的數,通過簡單的說明整數和分數是有規律的。有一些同學還會想到既然出現了「有規律的數」,那麼肯定還會有「無規律的數」,應該是什麼?沒錯,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合併稱實數(可以理解為具有實際意義或者實際存在的數),那麼又會想到有實數,就一定會有虛數(中學可以簡單針對實數如此理解虛數),那麼中學階段(復)數的全部概念基本上可以有一個全面認識。
2、有什麼:有什麼特點?可以解釋為性質、特徵、分類等一些定義性的知識點。
班上的小明同學,通過其個子高、頭髮長、大眼睛等一系列特點,對小明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等腰三角形字面中有等腰說明有腰,那就會有底,不同於一般三角形的特點就是兩個腰相等,進而其兩個底角也相等,用最直觀的字面清楚的認識等腰三角形。
3、幹什麼:學了這個知識點,卻不知道是用來幹啥的?這是很多同學,學會了內容後,不會應用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通過一些容易的例題去把理論與做題有效的結合起來。
高效學習的狀態應該經歷「知、了、懂、會、熟」這五個步驟,每一個步驟的達到都是一次質的飛躍,有時需要老師的指導,有時需要題海戰術的積累,有時也就是自己的靈光一現。無論哪種方法、題型、學科等的學習程度都是這麼走過來的,無論你現在身處何階段,至少你知道你的處境,知道你與別人的差距,這樣才能進行針對性的追擊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