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十二物候:立春

2021-01-11 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2月4日電 七十二物候是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日本うつくしいくらしかた研究所製作了一套作品《七十二物侯》,它介紹七十二物侯以及應時的俳句、生物、花卉和食物等,極具日本文化底蘊。本期為大家介紹「立春」。(策劃/陳思)

【名詞解釋】物候:受天氣和氣候印象而產生的動植物生長、發育和環境周期性變化的現象。如植物開花、結果,動物冬眠、遷徙以及下霜、冰河解凍等。

東風解凍(はるかぜ こおりをとく)

2月4日到8日前後。溫暖的春風從東方吹來,湖泊、池塘裡結的冰開始一點點融化。這裡的「東風」讀作「はるかぜ」,二字也有「こち」的讀法,比如「梅東風(うめごち)」(在梅花開花前後刮的東風)、「桜東風(さくらごち )」(櫻花開放時吹的暖風)以及「雲雀東風(ひばりごち)」(立春之後刮的東風)。

相關焦點

  • 物候與萬物之美
    由中國氣象局首席專家、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傑先生撰寫的此書,以故宮博物院院藏詳解七十二候的《月令圖》為緣起,從文化與科學兩個維度,圖文並茂地解讀古今節氣與物候。中國古代曆法中,關於時間的敘述方式有四時、八節、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於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十二候雖使用頻率不高,但正日益被大眾所熟知。
  • 今日立春丨物候一新,何日回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逸周書·時訊解第五十二》載:「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雖春寒料峭,而萬物將融,大地開始回暖。每一個節氣都是以一種譜系存在著的,是生活的華彩部分。立春在從古至今的文字作品中多有表現。元稹《立春正月節》:「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冰泮遊魚躍,和風待柳芳。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
  •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6日11:15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湖湘自然筆記·我們的24節氣物候記丨小滿
    觀察時間:2020-06-01 天氣雨觀察地點:湖南 長沙市 長沙縣 開慧鎮飄峰山莊記錄人:西米物種名稱:碎斑青鳳蝶物候:吸食觀察筆記:在湖邊散步,水蠆居然趴在腐爛的葉子上,難道要白天出來羽化麼?觀察時間:2020-05-30 天氣晴轉陣雨觀察地點:湖南 長沙市 嶽麓區 桃子湖記錄人:譚素果物種名稱:蓮與睡蓮物候:開花觀察筆記:蓮的葉子高出水面,黃綠色,邊緣完整波浪狀,花是粉色的大大的,亭亭玉立如大家閨秀!
  • 【中國科學報】物候研究期待中國聲音
    秋末冬初,在頤和園中的一個幽靜小院,一套自行設計、專門針對植物物候觀測的多光譜自動觀測地面傳感器正在布置安裝,這標誌著「中國物候觀測網」的數據不再僅通過人工觀測獲得,也開始輔之以儀器自動監測。  2011年以來,依託「中國物候觀測網」,利用其長期觀測資料,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戴君虎和葛全勝物候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上連續發表了十餘篇SCI論文。
  • 關於「立春」的詩詞無數,「吃什麼戴什麼做什麼」全在詞句中
    萬國轉春風:古詩詞中的「立春」▌作者 廉萍「問東風、消息幾時來」何時立春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還有宋代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艾性夫《檢歷即事》「歲裡春為花早計,蟄前雷是雪先聲」,「律回歲晚」「歲裡春」,都是年前立春。立春早,草木萌動早,春天也就早一些,詩人感覺仿佛賺到,喜孜孜的。如果趕在除夕或者春節,簡直就是「雙喜臨門」。秦觀《元日立春三絕其一》「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
  •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時間:2018-10-04 19: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近段時間,農村一片濃濃的秋意,農村老人常說:秋風秋雨秋連片,說的正是秋天的氣候及農村的秋藐。
  • 竺可楨與中國現代物候學發展
    其中,物候學是他用力最勤、成就最高的研究領域之一。他是中國現代物候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在歷史物候資料挖掘與整理、中國物候觀測網建設、採用物候資料研究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將物候學應用於農業生產等方面成就卓然。中國現代物候學研究所走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每一項成果,幾乎都與竺先生有密切聯繫。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生物物候及其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受到當前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 立春是幾九打春是什麼意思?2020立春是雙立春嗎?打春詳細時刻
    宋晁衝之《立春》)「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民間也叫「打春」,有祭春神句芒和「打春牛」的活動。那麼2020年幾個立春呢?2020年立春是幾九呢?  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 立春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立春到來意味著什麼
    過了大寒,隨之而來的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大寒在1月20日,而立春是在2月4日。那麼,立春的到來有什麼什麼含義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立春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樣,表示著一個季節的開始
  • 物候研究: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1年6月,《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研究亮點」欄目刊登了以「北京花開」為題目的物候研究報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戴君虎和葛全勝物候研究組關於北京春季花期與氣候突變關係的研究顯示,近50年「北京花開提前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他們在中國春季物候發生機制、植物物候時空變化規律和未來物候變化預測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在學科領域引起較大關注。
  • 物候研究: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1年6月,《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研究亮點」欄目刊登了以「北京花開」為題目的物候研究報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戴君虎和葛全勝物候研究組關於北京春季花期與氣候突變關係的研究顯示,近50年「北京花開提前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他們在中國春季物候發生機制、植物物候時空變化規律和未來物候變化預測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在學科領域引起較大關注。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對於春的節氣,你了解多少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又稱為歲節、正月節、立春節、歲首、歲旦等,於每年2月3日-4日來臨。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意味著耕種,古人對於春很重視,會將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年份,立春這一天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迎接方式,比如打春、咬春、掛風車、踏青等。
  • 今日立春,2020有兩個立春一年兩頭春
    【 今日立春,2020有兩個立春 一年兩頭春】「立春一日,百草回芽」,2020雙閏年、雙閏月、雙立春,俗稱「鼠年難逢雙立春」,諺語老話「一年兩個春,石頭縫中出黃金」,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無論2020開頭多麼艱難,相信陽光終會到來!希望如約而至不僅有溫暖的春天,還有平安的你!
  • 物候—氣候變化的感應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傾向於用物候指標來指示氣候變化。有一些物候學家甚至建立了相關的專業網站,如歐洲物候觀測網(EPN,The European Phenology Network)和英國物候觀測網(UKPN,The United Kingdom Phenology Network)等。
  • 竺可楨簡介:我國現代物候學發展的推動者──竺可楨
    我國現代物候學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 他是我國現代物候觀測網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組織起統一的、嚴格的物候觀測網,是現代物候學發展的重要標誌。早在1931年的《論新月令》一文裡,竺可楨在總結了我國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後,就倡議應用新方法開展物候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