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康眼中,人的一生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2020-11-25 騰訊網

當生存的世界被證明是一場虛幻,那麼還有什麼值得相信?電影《黑客帝國》為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個疑問。

電影中主人公尼奧被喚醒時,發現他所面對的整個真實生活,其實是一個幻境,所有人都存在於一個像蛋一樣的母體機器中,各種物質的連接,電腦的控制,傳輸了養分和所有他看到的圖像。

這個設定對科幻電影來說似乎並沒有異議,但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這可能並不是一個神話。

很多看過影片的精神分析迷們都斷定,編劇肯定借鑑了拉康的理論,因為這個故事從某種意義上完美契合了拉康理論對現實世界的描述,即沒有人能定義所謂的真實。

拉康的觀念構成了黑客帝國哲學最重要的理論構架,它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騙局。拉康理論為影視創造帶來深刻影響,同樣的,在文學和藝術界也將解讀拉康視為重要的研究。

拉康到底是誰?

拉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具創意和爭議的歐洲精神分析家,他還有一個更為古怪的頭銜——一位知識分子名流。

相比弗洛伊德的「隱士」屬性,拉康真正地活躍在巴黎社交圈,人們對他的好奇和八卦或許不亞於一名當紅歌手。

拉康一生寫下無數論文,他熱衷於以高度繁複的方式論述自己的觀點。

拉康或者說拉康的「作品」能被拿來閱讀嗎?連拉康本人都承認:

「不可以,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我的東西,那就去聽我的研討班吧,在那裡,即便你依然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充分理解,但通過現場,你所獲得的將是任何閱讀都無法給予的。」

儘管拉康的諸多闡述不甚明確,但他還是留下了一些幫助人們進行自我認知的好東西:關於自我認知的「鏡像理論」、關於語言和欲望的「主體三層結構理論」等,這些理論都為他奠定了獨特的精神分析地位。

鏡像理論——自我認知

拉康對發生在童年早期的事件十分感興趣。

嬰兒第一次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像,他們感受到的關於「這就是我」的與眾不同的奇異體驗,是任何阿貓阿狗第一次見到鏡中自己時無法體驗到的。

拉康稱之為「鏡像階段」時期。

首次面對鏡像,會讓人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鏡子裡的臉似乎並不像我們所認為它應該是的樣子。

在內心深處,我們由無組織卻連續的意識構成,而意識又由一系列一閃而過的念頭、欲望與像構成。

我們的內核是不斷變化的、矛盾的,但從外表看,我們似乎又只是一個穩定的實體。我們只有用語言來試圖逾越外在表現與內在真實不相匹配的鴻溝。

雖然大多數時候,語言都無法作為恰當表達我們真實意圖的工具。但不知道如何言表我們的感受不是個體的失敗,它是一個本就存在著的事實。

因此,鏡像理論在文學或影視解讀上也發揮著獨特作用,無論是語言還是影像,能讓觀眾通過閱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對於大多數人認識自我、確認自我有重要啟示。

主體三層結構理論——語言與欲望

拉康似乎總在與弗洛伊德「作對」。

拉康否定了弗洛伊德在內的一切生理主義的「需求-欲望觀」,提出了獨特的「需要-需求-欲望」三層理論。

人的「需要」可能源自於生物本能的匱乏,它的欲求總是以具體的缺失對象為指向,一旦獲得對象,「需要」則得到滿足。

未出生的個體的生理需要最早期是在母體中自然滿足的。然而,對人來說,離開母體即意味著一切不安定的開始,孩子體內的所有需要從生理上被割斷了。

從此,幼兒必須在失去中呼喊著「要」才能得到「我要」。

不過欲望是永遠無法真正滿足的。欲望經由內部「需要」驅動,它唯一的實現就是自身的再生產:永遠欲望。

拉康理論與文學藝術

拉康對自我認知的闡述、對語言與欲望關係的界定,為文學與藝術的創作帶來思考。文學創作的靈感,從本質上來說也源於欲望,文學作品也可以看做是欲望的轉移和升華。

作家們通過創作,將內心的欲望用文字呈現出來,他們從欲望中獲取動力和靈感,這其中就包括對拉康頗有研究的詩人——樹才。

說一口優雅法語,聲音也像詩的樹才老師,是法國教育騎士勳章獲得者,更是資深的拉康思想研究者。

他曾在給貧困地區孩子上一堂詩歌課中提到:

詩作就是自我對話這個欲望的一種滿足,正因為詩這個欲望永遠不會真正被滿足,就喚起了這麼多的詩人,寫出了這麼多的詩作,當然,詩也就有了永遠被寫下去的理由……

為什麼拉康理論能這麼深刻地影響到語言學、文學批評、電影理論等諸多領域?

為什麼解讀拉康是困難的,拉康是個怎樣的人?

樹才老師在幾十年的寫詩生涯中,在深刻分析拉康精神的研究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樹才老師從拉康生命中那些重要的詩人、作家和藝術家朋友那裡入手,解密了「拉康究竟是誰」。

相關焦點

  • 拉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嬰兒處在此種需求狀態中識別不了在它自己與滿足它需求的客體之間存在什麼區分,認識不到一個客體(比如乳房)是另一個作為一個整體的人的一部分(因為它還不具有關於「整體的人」的概念)在它與另外的人或者物之間完全不存在區分,唯一存在的只是需求和滿足需求的物。這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必須被打破之後文化才能形成。
  • 羅振宇的騙局騙了什麼人?
    朋友圈轉載最多的,是一篇出自大公眾號「中國經濟學人」的名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閱讀量早就破10萬+,我也已經一字不差地認真讀完,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各路知乎、微博的大V的批判就不說了,反正批判的主旨就是一個——羅振宇抓住了我們對知識的焦慮,然後把知識分割成碎片再販賣給我們,但實際上這只會造成更大的焦慮,且不解決任何問題。再看看羅振宇說的是什麼。
  • 世界最大「騙局」景點:巨大的視覺衝擊是假象,仍有眾多遊客參觀
    導讀:世界最大「騙局」景點:巨大的視覺衝擊是假象,仍有眾多遊客參觀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放肆去玩,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戶外冒險,很多充滿刺激和挑戰性的景點一度成了世人眼中的網紅打卡地。諸如我國的網紅玻璃橋, 以及國外的「魔鬼塔」等等,都是近年來新晉的網紅景點。
  • 如何識破一個金字塔騙局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一件事好到不像是真的 那它很可能就不是真的」 2004年 一個叫維瑪營養的新公司開始提供一個改變一生的機會,人們僅靠做兼職就能獲得全職收入。維瑪公司提供的這個機會面向所有人,不限相關經驗或者教育背景,只需要兩步就可以開始賺錢。
  • 劉禾:《控制論陰影下的無意識—— 對拉康、埃德加·坡和法國理論...
    可以說,拉康的理論為後結構主義的文學批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這裡面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反倒不易為人察覺;這個公開的秘密是什麼呢?即,拉康當年如何發現坡的這篇小說,從而使其服務於精神分析理論的?
  • 對拉康立場的話語中心主義,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偏見的問題
    芝加哥畫作第二, 你有一個實際上用身體本身做成的作品,就像蘇珊·桑託羅(SuzanneSantoro)著名的《面對新表達》(Towards a New Expression)一書。這裡,對女性生殖器的探索變成了一種挪用女性與語言的特殊關係的方式,這種關係是由身體所設定的。
  • 一個騙人無數的石頭:表面上很驚險,實際上只是視覺騙局
    大自然的美妙創造往往會讓很多人慾罷不能,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讓無數文人騷客、有志青年為之神往。你是否也在期待一場獨特的旅行?你是否也在尋找心靈的棲息之地?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騙人無數的石頭,它是大自然中絕妙的「騙子」,看上去驚險刺激,實際上另藏玄機。這塊石頭就是美國聖地牙哥的「紙片巖石」。
  • 關於青春期的問題---溫尼科特和拉康的視角
    (類似地,拉康認為死亡驅力存在於現代物理學中)。對溫尼科特來說,原子彈的存在意味著「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再通過發動一場新的戰爭來解決社會問題」。在原子彈爆炸之前,青少年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社會方案。Winnicott提到了一種「社會」解決方案,因為青春期是一個直接影響社會聯繫和群體凝聚力的問題。然而,有了原子彈,事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 西方人編了一個世紀的「鑽石」騙局,被中國製造戳穿了
    不過…… 如果有一天告訴你,鑽石,只是英國人在20世紀編造的騙局呢? 這一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開始向世界輸出源源不斷的優質原石。 鑽石,面臨著跌下神壇的危險。 為了穩住價格,一個英國商人買下了這個巨大的鑽石礦; 他成立了戴比爾斯(De Beers)鑽石公司,牢牢握住了鑽石王國的命脈。
  • 居然穿著夾克上月球,美國登月騙局被實錘揭穿?
    有人想到一個辦法就是,你問他美國登月是否屬實,如果他相信是真的,大多就是正常的科學愛好者;如果他說是假的,那麼基本上就能確定這人不是真正具有科學素養的。但即便如此,根據蓋洛普多年前一份權威調查數據顯示,約有6%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登月只是一場世紀大騙局,只是為了贏得與前蘇聯冷戰而製造的一場騙局,美國壓根沒有登月。
  • 揭密科學深處的騙局,解說科學經典騙局讓人深信不疑的密秘
    有些科學騙局太過久遠,漸漸變成了神話故事;有的曾經轟動全球,成為政治事件,引起外交衝突和全民大討論;有的騙局,小人物居然能將一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中而又全身而退;有的騙局,居然能欺騙芸芸眾生達千年之久,而人們依然半信半疑;無論是騙局的製造者還是當年的受害者,出於種種目的,至今都不肯承認當年是騙局。
  • 「卡迪夫巨人」:一個令成千上萬的人相信,巨人是真實存在的騙局
    一些商人從中看到巨大的商機,因此以大衛·漢納姆為首的一個商人組織以23,000美元(相當於2019年的465,000美元)的價格從威廉手上買下巨人的部分擁有權,然後將其轉移到其他地方展出
  • 「上班,是一個大大的騙局」:華盛頓大廈裡的陳映真如何書寫人的...
    就像一位在鄉下長大、從工廠調入華盛頓大樓總辦公室的主角進樓時所感受到的那樣——他懷著欣快的心情看待這座即將帶給他職業尊榮的大廈,眼中所見是「分成四棟的十二層建築,像一座巨大的輪船,篤定、雄厚地停泊在他的對面。走廊的竹子,是黑色的大理石片砌成的。……整棟大樓的大歷史顯得乾淨而明亮。……樓下的幾個大門,都用不同花式的鐵柵鎖著」。
  • 林玉偉:龐氏騙局為什麼又被稱金字塔騙局?它的始作俑者是誰?
    龐氏騙局時有發生,但它的始作俑者是誰?具體經過又是怎樣的呢?100多年前,有個義大利人,他叫查爾斯龐茲。這個人放在今天來說,純粹就是一個社會人渣。由於第一批客戶人數少,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逐步增多,因此就形成了一個類似「金字塔」的騙局。這個騙局能否持久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多的後來人,為前面的投資人接盤。
  • 宇宙外面的恐怖世界 宇宙是一個騙局根本沒有宇宙?
    就好像在地球上,定上一個點不僅是起點也是終點。但是有人覺得宇宙外面存在著一個恐怖的世界,下面晨哥帶大家一起看看吧。宇宙外面的恐怖世界1、黑洞黑洞是很多人經常提及的一個東西,大家都知道這是大部分恆星在演化之後的最終狀態。它們和開始的發光發熱狀態不一樣,直接變成可以吞噬一切的「反派」。有人好奇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實際上現在人們也說不大清楚。
  • 315 揭秘四大消費騙局
    羊胎素廣告到處可以看到羊胎素:口服無效,注射、外用有風險駐顏是每個人尤其是每個女人的夢想,而羊胎素正是許多女人眼中幫助她們實現夢想之物。廣告中往往宣稱是一位瑞士科學家卡爾教授發現這一點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但實際上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卡爾是個奧地利人,他也並非因為發現羊胎素的神奇作用而獲獎。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人因為這個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廣告還往往宣稱,美國巨星麥當娜就是依靠注射羊胎素養顏的。然而,這種說法也只能在羊胎素的廣告中找到。
  • 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拿眼去看紅塵,卻發覺自己也不過是俗人中的一員,惘然自失,可哀可嘆,語句出自王國維的一首詞《浣溪沙》。
  • 《22英裡》一個精心的騙局,導致美國精英小隊全軍覆沒
    在《22英裡》這部影片中,講述了一個關於騙局的故事,從片頭開始設置騙局,片尾解釋答案,讓觀眾們在整部影片裡都不知所謂,到結局進行翻轉,這個騙局,精心而美妙。精英小組之前摧毀了一個恐怖分子的秘密基地,以為獲取了重要核物質-銫材料,可是結果發現他們被騙了,能夠摧毀6座大城市的銫物質目前下落不明,而提供這條線索的汙點證人李諾爾,聲稱自己能知道銫物質的下落,並給精英小組一個有密碼的硬碟,只要精英小組能夠護送他去美國,便說出密碼。
  • 又一「騙局」被捅破,毛利率高達70%,背後真相很殘酷,女人愛買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受到了利益的驅使,很多人為了賺錢喪失了道德底線,甚至突破法律的紅線,讓受騙者叫苦不已。不過面對騙局,也有人表示,很多上當受騙的人都和自己的貪婪有關,你看中了別人承諾的收益,但是別人卻看中你的本金,活該被騙。
  • 《達文西密碼》真正靈感來源並非耶穌,而是20世紀中葉一個騙局
    《達文西密碼》讓數百萬人相信,耶穌和抹大拉的瑪利亞的後代,被一個秘密陰謀隱藏了兩千年。而其背後的神秘組織被稱為郇山隱修會,其著名的大師包括李奧納多·達·文西和艾薩克·牛頓。不出所料,帶著如此重要的使命,郇山隱修會成為最好的秘密組織之一。但有一個問題:整個故事是一個名叫皮埃爾·普蘭塔德·德·辛克萊的法國人,編造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