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分《銀翼殺手2049》:如果人沒有了人性,還能稱作人嗎?

2021-01-09 閒娛快播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稱之為「人」?

而又如何成為柏拉圖所謂的:

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

這一切的一切,看似合理、毋庸置疑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一定的條件,那就是:

人性

人能夠稱之為「人」,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除了具有動物的自然屬性之外,還具有著動物所不具有的人性。

那麼問題又來了:

如果取消了這種人性,那麼人又是什麼呢?

或許從這部《銀翼殺手2049》的電影中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這部由丹尼斯維倫紐瓦指導,羅傑迪金斯擔任攝影的電影,雖然時至今日,已然過去了快兩年的時間,然而在豆瓣的評分上,卻依舊高居8.3分以上,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存在,完全不會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像某些華麗的偶像電影那般,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正相反,它會因為自身的光輝,而永遠存在於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的記憶裡,並成為其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銀翼殺手2049》斬獲了2018年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獎,它所給人帶來的不僅是關於視覺畫面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來自於靈魂深處的思考,而這就是這部電影之所以偉大不朽的存在原因之一。

現代奴隸制度的建立:是人與複製人碰撞的焦點

儘管歷史上的奴隸制度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然而在《銀翼殺手2049》這部影片裡,卻為我們揭示了另外一種有可能存在的新型奴隸制度——那就是高度文明下,人對某種在一定程度上有別於自身的生命體的奴役,他們把這種生命體稱之為「複製人」,最初這些複製人的產生就是為了滿足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需要,而將他們用於外星殖民,從事極度危險的任務來驅使的。

從本質上來看,雖然他們是獨立的生命體,但是無可避免地難以超出作為「工具」的定義,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與1982年的前作《銀翼殺手》不同,在《銀翼殺手2049》中「複製人」已經被取消了四年壽命的限制,質言之,無論是在外表還是在自然壽命等特徵上,複製人基本已經與人類無異,他們會說話,會行走,會獨立思考,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情感波動,然而比之人類而言,這些複製人卻已經有了很多優於人類存在的專屬特徵,最明顯的就是在力量上的對比,同樣的體型,同樣的年齡段,複製人的力量可以說遠遠要超出人類許多,再加上早前N6型複製人在執行任務中發生了叛變,因而囿於對這些複製人的恐懼,很快在人類社會中就爆發了「人類優越運動」,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掌控複製人的生殺大權,而作為其中最為主要的行刑主體——銀翼殺手就是專門為「(處)退(決)役」這些複製人而存在的。

而隨著「人類優越活動」的激進,複製人也開始展開了自救運動,在2022年的某一天,複製人組織密謀策劃了摧毀複製人檔案等一系列事件,進而製造了「大停電事件」,致使人類社會陷入了一片黑暗的境地,自此以後,當局發布規定,禁止一切關於「複製人」的生產活動,而最初由製造「複製人」發家的泰瑞公司也從此走向了沒落。

然而一代的沒落,意味著新一代的崛起,作為後起之秀的華萊士公司,憑藉其超高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在收購瀕臨破產的泰瑞公司之後,繼續研發新型複製人,一直到2036年,華萊士生產的N9型複製人,以其絕對的服性從這一出色的表現,成功說服了當局解除複製人禁令。

雖然複製人禁令解除了,但是對於N9型以前的複製人而言,他們的處境依舊沒有得到任何的改變,依舊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N8型的複製人薩博因為一起街頭路見不平事件,遭到了新一代銀翼殺手K的追殺,在薩博臨死前,他與K之間的一番談話,成了後來人與複製人衝突進一步升級的爆發點,他說道:

我們不追殺自己的同類,因為我們不會逃

與舊型號不同,你對新破爛倒是很滿意

因為你沒有看到奇蹟

而這裡所謂的「奇蹟」就是被老一代銀翼殺手戴克救走的瑞秋,作為N7型複製人的瑞秋居然可以像人類一樣自然孕育生命,並且還將這條生命成功地帶到了這個世界上,複製人具有孕育生命的能力,這對於製造了複製人的人類而言,已經超出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這意味著複製人作為一種新興人類的存在,已然與人類沒有任何的區別,所不同的是,複製人還欠缺一個與人類和平共存的合法性地位。

然而對於人類而言,複製人從產生之初就是作為一種工具而存在的,如果說承認了他們的合法性地位,那麼自身的利益就會受到巨大的損害,不僅如此,除了利益糾葛以外,更重要的一層是如何從倫理道德的層面,去解釋和定義「複製人」這一概念呢?

這對於人類當局來說,同樣也是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正如K所說:

自然出生的生命是擁有靈魂的

對於擁有靈魂的生命而言,將其進行人道主義的「退休」,不僅要遭受法律的審訊,更重要的還在於要無時無刻接受靈魂深處的道德審判。

就在這樣的一種僵持中,圍繞著人類利益、倫理道德等問題,人與複製人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被欲望無限放大的人性:複製人比人更像人

為了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複製人開始集結力量,向人類吹響了戰鬥的號角,而圍繞著自己的身世之謎,銀翼殺手K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追蹤,查明了事情所有的真相,正如複製人組織首領芙蕾莎告訴他的那樣:安娜斯德林就是人與複製人之間最完美的結晶,對所有複製人而言,她就是奇蹟,也是一種信仰,而複製人已經在募集所有力量,安娜斯德林將成為複製人組織的首領,她將帶領所有複製人為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戰。

而另一方面,作為製造了複製人的人類當局,當他們知道複製人具有了與人一般能夠孕育生命的能力以後,在利益與倫理之間,顯然前者的誘惑力更大,以華萊士為一方的人類最能夠將這種利益關係呈現的最為露骨,對他們而言,儘管當前的N9型機器人具有了絕對的服從性,但是卻不具備N7型瑞秋那樣孕育生命的能力,雖然N9型機器人已經成百上千萬的量產,並運用到了更廣闊的的宇宙空間等探索任務中去,但是在欲望面前,人性的醜惡面,再一次被無限制地放大,他們希望能夠找到瑞秋的孩子(此時他們還不知道那個孩子就是安娜斯德林),藉由她的力量,研發出更多具有繁衍能力的複製人,以不斷滿足他們日益膨脹的欲望。

而K為了避免複製人與人類之間的慘劇發生,從良知出發,選擇了去阻止雙方矛盾的進一步激化,當他從拉芙的手中救出了戴克之後,並送他去見了他自己與瑞秋所生下的女兒,被「關」再記憶研究所裡的——安娜斯德林,而後K便因為受了重傷,緩慢地躺在積滿雪的臺階上,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故事到這裡便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從影片看來,從本質上而言,無論是人類社會還是複製人組織,兩者之間其實都有著清晰的同一目的——就是為了複製人能夠生存與繁衍下去,所不同的是他們對於「生存」的定義。

人類社會希望能夠藉助具有孕育生命能力的複製人,為其成為宇宙的主宰而「奉獻」自己,本質上來看,複製人的地位仍然屬於工具化的存在;而相較於人類的欲望而言,複製人關於生存的訴求就簡單明了了很多,就是為了像人類一樣活下去,這是他們反抗人類社會的出發點,也是他們為此不斷奮鬥下去的精神動力。

而為了實現彼此的利益訴求,人類社會與複製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對抗,相較於人類社會的野蠻行徑而言,影片中的複製人則顯得更符合人的定義,在關於保護瑞秋的孩子一事上,正如他們所言:

比人類更有人性

在反抗人類社會暴力鎮壓,他們不得不選擇了奮起反抗:一個是為了無限大的欲望,另一個僅僅只是為了求得合法性的生存權。

對於複製人而言,他們認為「生存」才是符合人性的最基本需要,也是正義最應該捍衛的權利,因而他們說道:

為了正義而死,是我們所能做的最人性的事

由此反觀人類社會,他們所有的行徑更像是被欲望圈養的奴隸。

生而為人,卻已然忘了人性的本善。

更為諷刺的是,影片中製造複製人公司——泰瑞在銷售「複製人」這一產品時,打出的宣傳廣告是:

比人類更像人類

而作為人類而言,複製人尚且還有自己的善性,那麼作為人呢?

如果把自己人性中的這一點善性都給刨除了,那麼之於複製人而言,誰又更像人呢?

可以說《銀翼殺手2049》這部電影的偉大,就在於給人提供了關於「人性」問題廣闊的思考空間,正如沈從文先生曾經說到過的一樣:

我只建造一座小廟,在這座小廟裡,我供奉的,是人性

人與複製人之間,誰才更符合人性的定義呢?

或許,只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答案吧。

(文字由閒娛快播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影視熱評,品讀人性,盡在閒娛快播)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劇情結局解析劇透 銀翼殺手2049好看嗎豆瓣評分介紹
    電影《銀翼殺手2049》再有幾天就要上映了,許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劇情,在《銀翼殺手》中劇情就很燒腦,《銀翼殺手2049》又有哪些燒腦的橋段呢?  《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洛杉磯警局官員K揭露了一個深藏的秘密,可能會使社會陷入混亂,而線索引導他去尋找已經消失多年的前銀翼殺手的故事。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建議看一下這三部短片,當然不看也沒有關係,如下為概述:2020年,連鎖6號複製人在4年壽命終結後,泰瑞爾公司推出新複製人連鎖8,供人類在地球外使用。3、《銀翼殺手2049》中狄卡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設定是沿用公映版還是導演版呢?相信多數影迷認同導演版,而且認為狄卡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作為連鎖6,他沒有四年壽命的限制,否則他不會出現在《銀翼殺手2049》中。
  • 《銀翼殺手2049》巨虧8千萬美元 如果諾蘭接手可續命該系列?
    《銀翼殺手2049》的口碑一路走高,新鮮度88%、MTC評分81,豆瓣8.5,IMDb8.4,年度科幻「神作」,本世紀最佳續集片,影評人幾乎一致給出好評...然而這一系列的好評標籤卻無法帶動這部電影的票房,續集和前作遭受了同樣的票房慘敗命運。目前《銀翼殺手2049》的全球票房進帳為2.41億美元,北美票房累計8610萬美元,中國票倉兩周累計票房僅7437萬。
  • 續集泛濫的時代,《銀翼殺手2049》為何能成為神作?
    沒有了復仇者聯盟,地球靠誰來保護?英雄的穿越打開了平行宇宙,會對原來的宇宙產生怎樣的影響?種種未知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銀翼殺手2049》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要想通過老角色來延續故事,主創一開始考慮的,不是前作男主角狄卡遭遇到了什麼,而應該是前作結局之後,銀翼殺手所處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 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探究視覺系科幻電影的靈魂
    1982年,一部科幻電影上映,在之後的幾十年中都獲得了認可,時隔35年,它的續集講述了前作三十年後的有關於複製人的故事……35年前,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問世,成功將觀眾帶入未來,它一直被稱為電影史上最佳、最重要的動作片之一,其影響深遠已經開始滲透到電影、電視、音樂、藝術、時尚等領域,甚至在課堂上也能看到這部電影的身影,續作《銀翼殺手2049》繼續帶著萬眾期待而來
  • 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文/鶴本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
  • 解密複製人靈魂深處,《銀翼殺手2049》終極解析
    今天要聊的是斯科特監製的:《銀翼殺手2049》。如果還沒看電影,請先選擇科普電影解析:《2049》指北,複製人的前世今生。
  • 不用爭了,《2049》告訴你銀翼殺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
    35年前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給觀眾留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哈裡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這一疑問,我們似乎要在《2049》裡得到答案!在《2049》裡對於高司令飾演的銀翼殺手,影片沒有任何懸念的告訴你,他就是複製人!連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號「K」!那麼,曾經站在瑞克是複製人一方的人是不是很開心的認為,他也是複製人?要搞清「哈裡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是不是複製人,首先要了解複製人!複製人是一群活在金字塔裡的科學怪人研發出來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工作的「仿生人」!
  • 銀翼殺手2049豆瓣影評劇情劇透,電影票房撲街片尾有彩蛋嗎
    《銀翼殺手2049》上映了,來勢洶洶的它但是在票房上卻是非常的尷尬啊。原本還以為它會掀起一陣的風波呢,但是並沒有,這就很是讓人覺得劇情到底是有爛了。然而複製人的復仇就這樣的開啟,你們覺得在劇情中會是怎樣的一個呈現的狀態呢?
  • 被過譽的《銀翼殺手2049》,到底重現輝煌還是狗尾續貂?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 《銀翼殺手2049》,用空曠孤寂的影像思考神秘主義
    但是,電影之所以能成為藝術,不正是因為創作者在影像中融入了相當多個人對這個世界、宇宙的體驗,才最終豐富、深刻並且久遠嗎?所以,《銀翼殺手2049》,仍然是今年,我們所能遇到的最佳的科幻片。《銀翼殺手2049》承襲了不少前作的精髓,開場的眼睛特寫,表明了影片純正的血統,VK測試、可口可樂的廣告、獨角獸和夢境等元素,悉數回歸。
  • 自由意志、存在還是倫理道德《銀翼殺手2049》還有什麼想說?
    《2049》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動作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的續集。《銀翼殺手》以2019年的洛杉磯為故事背景,描寫一群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覺的複製人,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想在其機械能量即將耗盡之前尋求長存的方法。
  • 《銀翼殺手2049》對這部震撼到我無法呼吸的電影,還是有一點遺憾
    如果把《銀翼殺手2049》看作一部獨立的電影,我給10分。影像上雄渾瑰麗,意蘊深遠。空中俯瞰,城市如墓地一般規整冰冷。隨著視野不斷拉近,又如工業廢墟般頹亂。真正處身其中,衝撞而來的是市井的志怪與豔俗。鏡頭如怪獸,冷冷地注視,又偶有天外飛仙,例如篝火幻化為城市燈火的蒙太奇。
  • 《銀翼殺手2049》2D效果最好?不!IMAX3D才最合適!
    不過,毒舌君看到有些自媒體和大V在上映前把節奏帶向了「看《銀翼殺手2049》的最佳選擇2D」這個結論,毒舌君卻不敢苟同!這麼說有什麼根據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等上映後看過、比較過2D和3D的優劣,再帶節奏也不遲啊,還沒上映就說「2D更適合」,這不是信口開河嗎?
  • 2017年設計師必看的第四部電影《銀翼殺手2049》!
    我們從迪金斯對煙、霧、光、水的運用中,窺探將廢土美學趣味渲染到新境界的成效;從那些出現在鏡頭中的世界新奇建築中,體味電影在未來與過去、絕美和荒誕之間所構建的平衡,所以設計師必修課《銀翼殺手2049》應運而生。
  • 《銀翼殺手2049》經典永不變,一部永流傳
    電影《銀翼殺手》改編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寫的科幻小說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這部電影自問世以來,和機器人、複製人有關的電影越來越多,人格化的機器人角色、政治化的複製人角色也成為了科幻電影裡常見的元素。
  • 《銀翼殺手》貓眼口碑撲街!低分黨都為洩憤?老影迷這下坐不住了
    最近電影圈的一大爭議發生在《銀翼殺手2049》上。這部科幻巨製在貓眼和豆瓣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評分結果,貓眼6.9分,而豆瓣則是8.5分。就是這種極端現象,使得貓眼豆瓣兩邊的影迷各持己見,爭論不下。首先,出現這種懸殊的評分有很大原因要追溯到貓眼、豆瓣這兩個平臺的性質本身。
  • 《銀翼殺手2049》一部精緻的電影
    《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精緻的電影,看之前,就被灌輸,這部電影必須看2D,IMAX,原版英文對白才能體驗出它的好來,我其實很冷冷地想一部電影的好要如此的呵護,這也太脆弱了。這裡的人物是一個矩陣,布局是工整對稱的,可以說基本沒有毛病(當然如果只有這個就是很大的毛病了)。這裡面有一個「奇蹟」,然後是四個男人,四個女人。其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兩代銀翼殺手;兩個次要男人正邪兩面,正的是為保護奇蹟的犧牲者,邪的是製造合成人的大魔頭。
  • 《銀翼殺手》影片,什麼是仿生人?
    如果說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讓觀眾對現實從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的話,那麼,那麼1982年首次上映的《銀翼殺手》,就是一部改寫了《生命意義》的神作,由知名導演雷利·考特所知道的《銀翼殺手》,改編自60年代的一本科幻小說,《仿生人的夢境電子樣》,並在2017年推出了續作《銀翼殺手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