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世紀70年代中期起,地球氣候由冷變暖,80年代初期達到了近百年來的最暖時期。據英國氣象局日前宣布,自從大約一百年前開始有可靠的溫度記錄以來,1988年是世界上最熱的一年,本世紀最熱的六年也都出現在80年代。當前,全球氣溫增高的趨勢已經相當明顯。人們驚呼:地球在「發燒」了!
地球氣候的異常變暖,改變了大氣原來的熱平衡狀況,使大氣中的熱量、水份的分布和輸送發生變化,結果使一些地區奇旱酷暑,而另一些地區又暴雨成災。形形色色的氣候災害給許多國家的經濟生活,特別是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據報導,全世界每年因天災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50億美元。
近年來,全球、水旱頻繁,蝗蟲肆虐。1988年,美國、加拿大減產三成,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糧食產量減少5%,我國的糧食生產也減產。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薩烏馬指出:「1988年世界糧食產量比1987年的減少了4%,是40年來第一次連續兩年減產」。「世界糧食儲備已減少到70年代初那次世界糧食危機以來的最低點,處在確保糧食供給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以下」。世界糧食委員會執行主席傑勒得。蘭特說,今年恐怕有7億人要挨餓。
氣候的變化是有其自然規律的,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產生的溫室效應所引起的氣候變暖,將逐漸超過氣候的自然變化,而成為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效應氣體。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已超、過六十億噸,近幾年以每年1.5PPM的速度增長。長此以往,到二十一世紀30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將比世界工業革命之前增長一倍,年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1.5—4.5℃。而過去,近一萬年來地球平均氣溫變化不超過2℃。這意味著變化超過了歷史上幾千年的氣候變化。因此,大氣汙染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已成為舉世關注的重大問題。
1988年12月6日,聯合國第43屆大會針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通過了「保護氣候」的決議。號召各國政府將氣候變化問題列為優先處理的問題,強化環境保護。顯然,為了防止地球過熱,必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採取措施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礦物能源的消耗量,儘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汙染物的排放。同時,在全球範圍內製止森林的大面積砍伐和植被的破壞,以阻止生態環境的繼續惡化。(來源於1989年9月5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劉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