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為了保護燕國,付出了多少努力?

2021-01-08 騰訊網

燕國和齊國皆是周朝最重要的諸侯國之一,燕國的開國國君燕召公和齊國的開國國君姜太公都是周武王最信賴的大臣,二者曾經共同在武王身邊輔佐朝政,因此兩國關係比較融洽;春秋時期,齊桓公還曾經幫助燕國抵抗過山戎的進攻,因此雙方關係算是更上一層樓。

燕召公雕像

不過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天下的爭霸形勢日益激烈,各諸侯國為了增加自身的實力,將戰爭規模推向高潮,齊燕兩國由於地緣因素開始了不間斷的邊境摩擦,總體上來說,齊國的實力明顯佔優,燕國難以抵抗對方的攻伐。

著名的縱橫家蘇秦曾經捲入了燕齊摩擦之中,最終在助燕弱齊的過程中死在齊國。他的弟弟蘇代為了實現兄長的願望,毅然追隨其腳步來到燕國,希望幫助燕國戰勝齊國。不過由於蘇代牽涉到了之子自亂,最終棄燕入齊,不過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即使身在齊地也暗中幫助燕昭王,最終為樂毅破齊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蘇代影視形象

蘇代由周入燕,為燕國定下聯合抗齊之基調

蘇秦當年推動合縱抗秦,就是得到了燕文侯的幫助才最終得償所願,因此他和燕王室的關係非常好。然而不久後,合縱同盟中的齊國違背互助盟約,攻下了燕國十座城池,燕易王因此詢問蘇秦,蘇秦十分慚愧,對燕易王說:

"請為王取之。"

於是蘇秦假裝叛燕入齊,成功遊說齊王歸還了城池,並打算繼續疲憊齊國使燕國得利,然而卻意外死在齊國。

蘇秦影視形象

他的弟弟蘇代聽聞後,主動來到燕地,繼續向燕易王提供戰勝齊國的方法。據《史記·七十列傳·蘇秦列傳》中記載:

"王曰:'夫齊者固寡人之讎,所欲伐也,直患國敝力不足也。子能以燕伐齊,則寡人舉國委子。'對曰:"凡天下戰國七,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韓、魏,韓、魏重。且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

雖然蘇代由周入燕後,積極地遊說燕易王繼續攻齊,但是和他哥哥一樣,只能提出宏觀計劃,而缺乏具體實施的方案,這也是縱橫家的通病。

縱橫家一派堪稱無中生有的典範,他們善於誇大某國的實際威脅,挑動其鄰國緊繃的神經,從未來無數種可能性中選擇最具威脅性的一種,用來威嚇弱國的國君,並且趁勢誘導他們參與到合縱或者連橫同盟中尋求保護,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國君的青睞,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

戰國七雄形勢圖

正是因為如此,蘇代此次遊說並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不過他卻不虛此行,其所提出的依附強國以抗秦的做法為燕王室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此後,燕王室雖然沒有立刻和齊國進行決戰的打算,但是卻積極向魏國和楚國靠攏。

魏國和齊國矛盾非常深,由於桂陵和馬陵兩場潰敗,魏國最精銳的魏武卒不僅消滅殆盡,還將霸主身份拱手相讓,因此一直記恨齊國,希望有機會一雪前恥。

而楚國自從將勢力從丹陽地區遷到東部的壽春地區後,不可避免地和齊國產生了空間衝突,兩國歷來小摩擦不斷,齊國始終沒有降低過對楚國的提防,將大量兵力陳列在齊楚邊境,這都為之後齊國不敢輕易對燕興兵埋下了伏筆。

教導燕昭王藉助秦國之力,將齊國至於孤立局面

燕易王去世後,燕王噲繼位,燕國和齊國決戰的事情也暫時擱淺。此時,燕國的佞臣子之得勢,並且和蘇代結為親家。不久,子之玩弄權術,從燕王噲手中騙來了國君之位,引發燕國內亂,被齊軍乘虛而入,險些讓燕國滅國。

燕昭王的外公秦惠文王

雖然在趙武靈王的扶持下,燕昭王成功復國,但是蘇代因為子之的牽連,不敢回到燕國,於是他寫了一封信送給燕昭王,蘇代在信裡說:

"諸侯贊齊而王不從,是國伐也;諸侯贊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趙,國安而名尊;不收燕、趙,國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為也。秦王聞若說,必若刺心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若言說秦?秦必取,齊必伐矣。夫取秦,厚交也;伐齊,正利也。尊厚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在讀到這封信後十分喜悅,因為蘇代身在齊地心在燕,仍然努力地幫助燕國尋找勝齊之術。

蘇代提醒燕昭王,眼下齊國很可能攻滅宋國,繼而攜齊宋之威進攻楚國,倘若成功,齊國的實力可能增加到三倍,那時燕國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抵抗這種巨無霸。

燕昭王影視形象

雖然燕國的災害就在眼前,但是也並不是沒有破解的方法,甚至燕國還可以將災害轉變成優勢。眼下秦國和齊國並稱東西二帝,不過秦國的主要精力放在進攻三晉上,然而齊國突然崛起,天下諸侯必然重新審視二帝的實力,到時候燕國(之前親秦國)就可以趁機投入到齊國旗下。

如果這件事情成真,秦國就會感覺到實力受損且遭到了侮辱,必然將精力從三晉轉移到齊國上,倘若到時候燕國趁著秦齊交惡,在聯合秦趙共同攻齊,那麼必然能輕鬆戰勝齊國,並且得到巨大的利益。

尤其是齊燕緊緊相鄰,更容易分享到滅齊後最好的勝利果實,而遙遠的秦國等國,難以跨境在齊國建立起統治。最終,蘇代的話一語成讖,樂毅滅齊之戰,幾乎完整複製了蘇代之前的預期設想。

蘇代以鷸蚌相爭,終止趙王伐燕

在蘇代提出的聯秦抗齊戰略中,趙國的地位也很重要,不過趙國素來和燕齊都有摩擦,未必會配合燕秦共同攻打齊國,說白了盟約遠遠不如利益來得靠譜。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果然,不久之後,趙國由於在西線作戰不打順利,又打起了東線燕國的主意。於是蘇代立刻趕到趙國遊說趙惠文王:

"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趙惠文王立刻懂得了他的深意曰,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其實燕趙的矛盾和齊趙、齊燕的矛盾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燕國和趙國的摩擦僅僅存在於邊界一帶,直到戰國後期的長平之戰時,兩國才第一次產生了消滅對方的想法。而齊國,則自始至終存在著消滅兩國的想法。

燕國偏安北境一角,由於其王室缺乏進取之心,雖然坐擁七雄之名,但是卻不好對外徵討。而且自春秋以來,燕國接壤的國家基本就是晉齊(趙齊)兩大超級強國,缺乏鍛鍊部隊的機會,燕軍數量雖多,卻歷來經不起實戰的檢驗。

樂毅雕像

趙國處於四戰之地,北邊有婁煩、林胡和匈奴的騷擾,西方有強秦的威脅,東部齊國在佔領宋國後,必然會和趙國產生摩擦,不過西北的壓力有三晉之家的魏韓可以分擔,只有東部的齊國需要趙國自己抵禦。

而齊國呢,和楚國的局勢基本穩定,二者各自向西部擴張,反而缺乏開戰基礎,北方的燕國已然被齊國視作傀儡,而自己西進必然要優秀通過趙地,所以對這兩國一直採取激進的作戰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燕趙來說,最好的相處方法就是聯合抗擊齊國。在這之前,趙國由於看到燕國實力相對較弱,不免產生了覬覦之心,然而在蘇代向趙惠文王陳述利弊、說明厲害後,理智的趙惠文王也意識到了其中的風險,於是能立刻改變策略,配合秦燕共同攻齊,還順便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將韓魏一併拉入戰局。

結語

隨著樂毅盡起國內之兵,秦趙等國也積極響應,聯軍很快集結在泰山腳下,並且殲滅了齊國的主力部隊。接下來樂毅盡取齊國財富,用以回報五國,於是五國心滿意足地領兵回國,接下來燕軍一路進擊,勢如破竹,須臾之間基本佔領了齊國全境,只剩下兩座孤城。

樂毅也憑藉此戰獲得了巨大的名望,後世無數讚美之詞紛至沓來,比如戰國八大名將、宋朝七十二名將、武廟十哲等。後世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提到自己領兵作戰的能力時,就以樂毅自比,其軍事素養可見一斑。

不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樂毅滅齊絕非一人之功,除了聯軍的協助外和燕昭王的支持這些看得見的因素外,蘇代在背後的謀劃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縱橫家,蘇代能從實際形勢出發,因勢利導,逐步理清列國間的複雜關係,並且合理地呈現給燕昭王,不僅為他指明了未來的道路,也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在趙國意外決定攻燕時,蘇代不藉助一兵一卒,單身遊說趙惠文王,消除了燕國的潛在危機,又趁機拉三晉入局,使得勝利的天平向聯軍傾斜。

參考文獻

1《史記·七十列傳·蘇秦列傳》

2《戰國策·燕二·趙且伐燕》

文章內容來自「鈞儒說史」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了找到冥王星,人類付出了多少努力?
    (內心os了無數個「wc,nb」)為了認識這位游離於50億千米外的朋友,人類付出的努力,可謂道阻且長。他的遺孀為了爭奪遺產,將天文臺告上了法庭,幾經波折,這筆巨款幾乎消耗殆盡。資金鍊斷裂,數十年的尋找徒勞無功,人們漸漸對「X行星」失去了興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年輕的湯博來到了洛厄爾天文臺,最終發現了「X行星。」
  • 君子一諾,生死相許:荊軻赴死非為燕國,而是為了自己
    實際上,荊卿的「一去不復還」並非是為了向太子丹表現自己的決心,而是為自己所做的最後絕唱。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荊軻原是衛國人,先祖在齊國,本來無論如何都與燕國毫無干係。但歷史的軌跡總是難以預測,在無法取得衛元君的賞識後,荊軻四處遊歷,終是來到了燕國。
  • 為了與你在警校相遇,可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可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選擇公大,是為了心中難涼的熱血,選擇公大,是為了未來在藏藍中找到自己的青春坐標!我認識的公大是"警界清華",入學後,我遇到了一群可愛的同學和英姿颯爽的師兄師姐,我會一如繼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
  • 太子丹之死:逃亡的趙嘉給燕王獻計,燕王為了燕國犧牲了太子
    荊軻刺秦後,秦王很生氣,處死了荊軻,又派將軍王翦等人去攻打燕國,十個月後佔領了燕國的首都薊城。燕王姬喜只能逃亡,逃到了遼東,和太子姬丹帶領精兵誓死保衛遼東。這時候,秦國有個叫李信的將軍,年輕壯勇,他帶兵追擊燕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燕王姬喜又怕又急,恰好此時,代王趙嘉給他寫了一封信。代王趙嘉,是誰?
  • 《大秦賦》燕國弱小父王懦弱,導致燕丹一生做質子,刺秦不成被誅
    這也就不難理解姬丹作為太子年少時卻被送到趙國做質子,母國弱小為了免於兵戈之亂,即使貴為太子也只能在他國苟活。多年以後再見,嬴政已經成為秦王,而燕丹為了秦燕結盟一事親自前往秦國。然而在呂不韋的謀劃下,秦王在不知情中背叛了燕國,導致燕國被趙軍攻打並佔領36縣。被年少的朋友背叛了,被實力強大的秦國戲耍了,無顏面對燕國子民,燕丹心中的悲憤可想而知。
  • 你的努力,都不會白白地付出
    我們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愛人過上舒適的生活,可以不再為了生活外出勞累奔波,暢享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沒有顧慮,不需要太多顧忌的那種生活。我們還可以用大把的時間去陪孩子一塊長大,一起玩耍,在她們成長的日子裡有我們的陪伴,讓她們開心快樂的成長。
  • 燕王噲效仿聖賢禪讓王位,燕國遭受滅頂之災
    公元前320年,燕國太子噲即位,燕王噲崇尚儒家學說,特別是對堯、舜、禹的禪讓行為非常仰慕。當時的相邦子之勤於政事,善於監督考核屬下官員,得到燕王噲的賞識和重用,「國事皆決於子之」。而且為了讓子之能夠穩坐王位,燕王噲先是廢黜太子平,隨後收回俸祿在300石以上的官印,由子之重新任命,培養自己的力量,打造自己的班底。當子之即位後的第三年,以太子平為首的貴族與將軍市被合謀,發動叛亂,準備推翻子之。激戰數月,死傷數萬人,市被決定倒戈攻打太子平。子之趁機以平息叛亂為由率兵反攻,最終市被被殺,太子平逃亡。
  • 你敢為實現夢想付出多少努力?
    「付出那麼多,就實現這些,不值得。」這種想法挺理性,但世上許多事,並不都是用值得不值得來算的。有過夢想,並最後實現了。最大的價值在於什麼?在於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實現過自己的夢想」。從此,你是個實現過夢想的人了。
  • 人類都是早產兒,媽媽為了人類進化付出了多少代價?
    直立行走,讓人類相對擁有了巨大大的優勢,能夠看得更遠,而保證自身處境的安全,也能在長時間行走時保存更多的體力,但直立行走也讓人類付出了許多代價,其中最沉重的代價卻是由母親背負著,人類母親生產時所承受的疼痛和風險是所有哺乳類動物中最大的。為了能直立行走人類身體結構發生了變化。縮小了原有的盆骨大小,導致女性的產道變窄。
  • 成功永遠青睞努力付出的人——「龐貝病」男孩給我的啟示
    他的身體不夠健康,他的家庭也不富裕,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贏得了高考,也受到了社會的尊重!王唯佳12歲時被確診患有「龐貝病」,走路和站立都很吃力,晚上還要配戴呼吸機。生活對小唯佳來說是不公平的,沒有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小小年紀就要飽受病痛的折磨。可想而知,在小唯佳求學的道路上,他吃了多少苦頭,經歷了多少磨難,忍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 燕國五次遷都,這兒有重要線索!雄安要建國家考古公園
    專家: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做好準備 南陽遺址位於雄安新區容城縣晾馬臺鎮南陽村南20米,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以來細緻的考古勘察和發掘工作,基本確定南陽遺址主要為一大一小兩座戰國城址,文化遺存主體為燕文化。
  • 付出無數努力的男主,只為看到那個少女露出美好的笑容
    原本平凡的他是為了什麼而付出無數努力,即使是面對死亡也毫不畏懼,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那個少女的美好笑容。菜月昴第一次相遇的少女是愛蜜莉雅。她是略微天然呆的、愛照顧人的女孩子,最初對昴沒有過多的好感,但是在昴幫助她奪回徽章和躲過獵腸人的致命一擊後,愛蜜莉雅不僅告訴了自己的本名,還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沒有成效?付出了這麼多,卻一直碌碌無為?
    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候,他也經常抱怨,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領導就是看不到?為什麼自己辛苦付出了這麼多,卻一直還是碌碌無為?慢慢地,他對待任何事物都習慣性地開始抱怨,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他也時常感嘆,世態炎涼,人情世故,卻一直沒有花時間去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們身邊可能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看上去非常努力,卻一直沒有什麼成效,碌碌無為。
  • 一個人可以對他想得到的東西付出多大努力
    有些人為了得到心中渴望的東西,不惜喪心病狂做出種種變態之事,這叫心魔;有些人通過自己的汗水、努力得到這叫想要的,這是勤勞;有些人內心有強烈的渴望,卻不敢去追求,整天活在幻想中,漸漸消磨了意志,這是庸碌。不要和我說什麼微子、萁子,他們不慕名利。你知道他們是皇親國戚嗎?位居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