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詩人胡桑:布羅茨基的詩歌地圖|葉芝|詩選|茨維塔耶娃|劉文飛...

2021-01-11 網易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語與俄語世界的文學奇才。生於1940年的列寧格勒,布羅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國蘇聯度過,他的大部分詩歌成就也是用俄語完成的;1972年,永別故土、定居美國的布羅茨基從零開始學習英語,進而一舉成為英語世界最為卓 越的散文大師之一。誠如他在一次採訪中所給出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名猶太人;一名俄語詩人;一名英語散文家。」 1986年,布羅茨基榮獲美國國家書評獎,198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91年獲選「美國桂冠詩人」。其代表作品有詩集《詩選》、《詞類》、《致烏拉尼亞》,散文集《小於一》、《悲傷與理智》等。

  

  布羅茨基的詩歌地圖

  

  自從1999年,我尚在德清一中上學的時候,讀到他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稿——《文學憎惡重複 詩人依賴語言》,布羅茨基就成為了我的詩歌領路人。後來,在西安鐘樓附近的一家新華書店的偏僻角落,我淘到了他的隨筆集《文明的孩子》。在這本書裡,我發現了一張布羅茨基詩歌藏寶圖。這張地圖夾在文章《怎樣閱讀一本書》(劉文飛譯)的中間,上面畫著世界上的詩歌礦藏,按母語進行地質勘探與劃分,當我在詩歌荒野行走的時候,我經常想起這張地圖:

  如果你的母語是英語,我可以向你推薦羅伯特弗羅斯特、託馬斯哈代、W.B.葉芝、T.S.艾略特、W.H.奧登、瑪麗安娜穆爾和伊麗莎由畢曉普。

  胡桑按:

  弗羅斯特、奧登、瑪麗安娜穆爾和畢曉普:美國詩人。哈代、艾略特:英國詩人。葉芝:愛爾蘭詩人。其中奧登出生於英國,後入美國籍;艾略特出生於美國,後入英國籍。葉芝,於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艾略特於194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胡桑按:

  弗羅斯特(1874—1963):
《一條未走的路—弗羅斯特詩歌賞析》,方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
《朱蘭花——羅弗羅斯特詩選》,姚祖培編譯,中國文聯出版社,1992年;
《弗羅斯特集》,上下卷,曹明倫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相對來說,方平的譯本較好。

  奧登(1907—1973):
《學術塗鴉》,桑克譯,古吳軒出版社,2005年。幽默詩集,價值不大。
奧登的詩查良錚譯有五十五首,王佐良譯有七首(其中四首人物詩相當出色),譯文十分優美,查譯收入《英國現代詩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後又收入《查良錚(穆旦)譯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四卷,王譯收入潞潞編《憂鬱與荒原——外國著名詩人代表作品選》(北京出版社,2003)。
其他如杜運燮(尤其是《西班牙1937》)、卞之琳、楊憲益、黃燦然等均譯過數首。最早的譯者應是洪深,1938年,翻譯了一首《中國兵》。穆旦是翻譯數量最多,質量也比較可靠的。

  畢曉普(1911—1979):
《畢肖普詩選》,丁麗英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丁譯本的語感有問題,錯譯很多;
浙江詩人蔡天新著有畢肖普詩歌傳記《北方南方:與伊莉莎白畢曉普同行》,東方出版社,2000年,此書2007年由花城出版社再版,更名為《與伊莉莎白同行》,書後均附有蔡天新所譯數首。

  葉芝(1865—1939):
《麗達與天鵝》,裘小龍譯,灕江出版社,1987年、1992年;
《葉芝抒情詩全編》,傅浩譯,中國工人出版社,1994年;
《葉芝抒情詩精選》,袁可嘉譯,太白文藝出版社,1997年;
《葉芝詩集》(上中下),傅浩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家新編有《葉芝文集》三卷,東方出版社,1996年。其中卷一為《朝聖者的靈魂——抒情詩詩劇》,其餘兩卷為隨筆、自傳等,卷二名為《鏡中的自畫像》,卷三名為《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幻象——生命的闡釋》系葉芝的詩學著作,有兩個版本,均為西蒙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
葉芝收集愛爾蘭神話的筆記《凱爾特的薄暮》,殷杲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裘小龍譯文較好,王家新編選的文集最完善選編角度獨特。
艾略特(1888—1965):
艾略特最早譯者是趙羅蕤。1936年,受戴望舒所託,翻譯《荒原》,語言近最似艾略特文風,1937年由新詩社出版;
《四個四重奏》,裘小龍譯,灕江出版社,1985年;
《TS艾略特詩選》查良錚、趙毅衡、張子清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其中查良錚譯文亦見於《英國現代詩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後又收入《查良錚(穆旦)譯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四卷;
趙毅衡譯文亦見於《美國現代詩選》,趙毅衡編譯,外國文學出版社,1985年;
《情歌 荒原 四重奏》,湯永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年;
《世界詩苑精華——艾略特卷》,趙蘿蕤等譯,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
《艾略特詩選》,趙蘿蕤等譯,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
《荒原:TS艾略特詩選》,趙蘿蕤等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中國翻譯名家自選集,趙羅蕤卷,荒原》,收錄《荒原》,中國工人出版社,1995年。
艾略特是新批評派宗師,《託史艾略特論文選》(內部),周煦良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艾略特詩學文集》,王恩衷編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此本與《艾略特文學論文集》篇目重合較少,後者版本:李賦寧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

  美國女詩人瑪麗安娜穆爾(1887—1972)的詩很精緻,與畢曉普、迪金森並稱為美國三大女詩人。尚未有譯本。零星見於各種選本,如《美國現代詩選》(趙毅衡編譯)、《二十世紀美國詩選》(莊彥譯,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社,1990年)等。

  哈代(1840—1928)的後期詩備受推崇,收入《哈代文集》,第八卷《詩選》,劉新民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託馬斯哈代詩選》,藍仁哲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

  美國詩人哈特克蘭、沃倫、洛威爾、貝裡曼、奧哈拉、史蒂文森、勃萊、默溫、阿什貝利,加拿大女詩人阿特伍德,英國詩人狄蘭託馬斯、RS託馬斯、普拉斯、休斯、拉金,聖露西亞詩人沃爾科特等未在地圖上標明。

  如果你的母語是德語,我推薦的是萊納馬裡亞裡爾克、喬治特拉克爾、彼得胡赫爾和戈特弗裡德貝恩。

  胡桑按:

  裡爾克(1875—1926):
《裡爾克詩選》,綠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譯本多受詬病;
《裡爾克詩選》,臧棣等譯,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年,編選最為完備,譯者為陳敬容、馮至等大家;
《圖象與花朵》,陳敬容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收錄裡爾克和波德萊爾的詩,其中裡爾克詩大部分收入臧棣編選《裡爾克詩選》;
《裡爾克詩選》,黃燦然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譯文硬朗,但稍顯繁瑣;
《杜伊諾哀歌》,劉皓明譯,遼寧教育出版,2005年;
《裡爾克法文詩》,何家煒譯,吉林出版集團,2008年;
《杜伊諾哀歌》,林克譯,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
《杜伊諾哀歌中的天使》,勒塞等著,林克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學術著作。
裡爾克長篇詩體小說《馬爾特手記》,上海文藝出版社,曹元勇譯,2007年,從引文轉譯,但譯文語言不錯。
裡爾克隨筆集以《永不枯竭的話題——裡爾克藝術隨筆錄》為名,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史行果譯,2002年。
書信集《給青年詩人的信》,馮至譯,最早於193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版: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另,裡爾克與茨維塔耶娃、帕斯捷爾納克三人書信集《三詩人書簡》,劉文飛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1999年。
特拉克爾(1887—1914):
《秋天奏鳴曲》,董繼平譯,敦煌文藝出版社,1998年;
《特拉克爾詩集》,先剛譯,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
《夢中的塞巴斯蒂安:特拉克爾詩選》,林克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

  胡赫爾(1903—1981)和貝恩(1886—1956,又譯本恩),散見於各種選本,如《歐美現代詩歌流派詩選》,王家新編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保羅策蘭未在地圖標出。

  如果母語為西班牙語,那就是安東尼奧馬查多、費德裡科加西亞洛爾卡、劉易斯謝爾努達、拉斐爾阿爾維蒂、胡安拉蒙希門內斯和奧克維塔奧帕斯。

  胡桑按:

  馬查多(1875—1939):
《馬查多詩選》,董繼平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社;
《安東尼奧馬查多詩選》,趙振江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洛爾迦(1889—1936):
《洛爾伽詩抄》,戴望舒譯,三個版本:A、作家出版社,1956年;B、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另收入《戴望舒譯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C、《洛爾卡詩選》,趙振江譯,灕江出版社,1999年;華夏出版社,2007年;
《洛爾迦詩歌精選》,董繼平譯,重慶出版社,2004年;
洛爾迦亦擅長戲劇,《加西亞洛爾卡戲劇選》,趙振江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收錄五部戲劇。洛爾加劇本另有一個較早期的譯本,待查。
帕斯(1914—1998),199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太陽石》,朱景冬等譯,灕江出版社,1992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詩選》,朱景冬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散文集《雙重火焰——愛與欲》,蔣顯璟、真漫亞譯,東方出版社出版,1998年。
作家出版社有《帕斯選集》上下卷,趙振江等編譯,2006年。

  希門內斯(1881—1958),195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悲哀的詠嘆調》,灕江出版社,趙振江、陳孟等譯,1989年,與阿萊克桑德雷的合集,1997年再版。
散文詩集《我和小銀》,菲薩克譯,有三個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此書又譯為《小毛驢與我:安達露西亞輓歌》,林為正譯,團結出版社,2005年。
《希梅內斯詩選》,趙振江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馬查多屬於西班牙「九八一代」詩人,阿爾維蒂(1902—1999)和洛爾迦同屬西班牙「二七一代」詩人。
阿爾維蒂、謝爾努達(1902-1963,即塞爾努達),散見於各種選本。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智力詩人聶魯達、帕拉,秘魯詩人巴列霍未標出。

  如果母語是波蘭語——或者,如果你懂波蘭語的話(這將成為你的一個巨大優勢,因為本世紀最非凡的詩歌就是用這種語言寫成的)——我則樂於向你提起列奧波爾德斯塔夫、切斯拉夫米沃什、茲比格涅夫赫伯特和維斯拉瓦辛姆博爾斯卡。

  

  

  

  
胡桑按:
米沃什(1911—2004),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拆散的筆記簿》,綠原譯,灕江出版社,1989年;
《切米沃什詩選》,張曙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臺灣遠景出版社《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第50冊,收錄米沃什詩選(與卡內蒂、埃利蒂斯合集),杜國清譯(譯作米洛舒),1982年。
《外國文藝》2008年第三期,刊有《米沃什最後詩作:此(選譯)》,梅申友譯。
米沃什回憶錄《米沃什詞典》,西川、北塔譯,三聯書店,2004年。
米沃什散文集《被禁錮的頭腦》,零星散見於各種期刊:《阿爾法,道德家》,崔衛平譯,《今日先鋒》,第七期,2000;《伽瑪,歷史的奴隸》,葉遠厚譯,《記憶》(第4輯),林賢治、章德寧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戴奧特,行吟詩人》,唐曉渡譯,《非非》第八卷,2000年8月,又刊於《詩探索》,2002年第二期。
辛姆博爾斯卡(1923— ),又譯為希姆博爾斯卡或辛波絲卡,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辛波絲卡詩選》,臺灣版,陳黎、張芬齡譯,桂冠,1998年。
《呼喚雪人》,林洪亮譯,灕江出版社,2000年;後又改名為《一見鍾情》,林洪亮譯,臺海出版社,2003年;
《詩人與世界——維斯瓦娃希姆博爾斯卡詩文選》,張振輝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

  赫伯特(1924—1998):崔衛平譯過七首,《赫伯特詩三首》,《詩刊》,1999年3期;《赫伯特的詩》,《南方周末》,1999年4月。李以亮譯等人頁譯過。
列奧波爾德斯塔夫,不詳。
扎加耶夫斯基(1945— )未在地圖標出。

  如果母語是法語,那麼當然是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儒勒蘇佩維埃爾、皮埃爾勒韋爾迪、布萊斯桑德拉爾、保爾艾呂雅的一些作品、阿拉貢的少許東西、維克多謝加倫和亨利米恰爾。
胡桑按:

  
布羅茨基這裡推薦的多為超現實主義詩人。

  阿波利奈爾(1880—1919):
《燒酒與愛情》(即《酒精集》),李玉民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與米肖一起有部分詩歌收入《法國七人詩選》(程抱一譯,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阿波利奈爾論藝術》,李玉民譯,多為繪畫理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阿波利奈爾傳》(皮埃爾-馬塞爾阿德瑪;李玉民譯)、《艾呂雅傳》(讓-夏爾加託;顧微微譯)內有部分詩歌。
蘇佩維埃爾(1884—1960):生於烏拉圭的法國詩人。《戴望舒譯詩集》(湖南人民,1983)中收錄《蘇佩維艾爾自選詩》8首。黃燦然譯過十首。
勒韋爾迪(1889—1960):
《勒韋爾迪詩選》,樹才譯,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
艾呂雅(1895—1952):
《艾呂雅詩抄》,羅大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年;
《公共的玫瑰》,李玉民、顧微微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
《保爾艾呂雅詩選》,李玉民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戴望舒譯過8首艾呂雅,收入《戴望舒譯詩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陳敬容譯過幾十餘首,收入《國際詩壇》1987年第2輯,灕江出版社; 《現代世界詩壇》1988第一輯,湖南人民出版社。
阿拉貢(1897—982):
《阿拉貢詩文鈔》,羅大岡譯,作家出版社, 1956年;
《阿拉貢研究》,沈志明編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阿拉貢傳》,皮埃爾戴克斯著,袁俊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亨利米恰爾,即米肖,又譯作米修(1889—1984):
《我曾是誰》,杜青鋼譯,灕江出版社,1991年。
杜青鋼另著有《米修與中國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書後附有米肖的一些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詩作。

  桑德拉爾(1887-1961)、謝加倫(即塞加朗,1878—1919),散見於各種選本。
博納富瓦、夏爾、哥爾、聖瓊佩斯、博斯凱、普萊維爾等未在地圖標出。

  如果母語是希臘語,你就應該讀一讀康斯坦丁諾斯卡瓦菲斯、喬治塞菲裡斯和雅尼斯裡索斯。

  胡桑按:

  卡瓦菲斯,董繼平譯作卡瓦菲(1863—1933):
《卡瓦菲斯詩集》,黃燦然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卡瓦菲詩歌精選》,董繼平譯,重慶出版社,2004年。

  塞菲裡斯(1900—1971),196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畫眉鳥》,李野光譯,灕江出版社,1995年。
《塞弗裡斯詩選》,劉瑞洪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
古蒼梧譯有裡索斯的詩多首,發表於《現代世界詩壇》(第一輯,1988,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詩人韋白譯有裡索斯大量詩作。

  1979年因長篇敘事詩《俊傑》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希臘詩人埃利蒂斯未標出。希臘四大詩人,除上述卡瓦菲斯、塞菲裡斯、埃利蒂斯,尚有帕拉馬斯未標出。

  如果母語為荷蘭語,那就應該是馬丁努斯尼約赫夫,尤其是他令人震驚的《阿瓦特》。

  

  
胡桑按:

  沒聽過這個詩人。

  《荷蘭現代詩選》,馬高明、柯雷譯,灕江出版社,1988年,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此書為收入尼約赫夫。柯雷是荷蘭人,萊頓大學中文系主任,研究中國當代詩歌。馬高明為第三代詩人。
荷蘭詩人大陸譯介較多的應是諾特博姆(1933— ),不過是他的小說。《荷蘭現代詩選》只收六首詩。另有三本著作已有譯本:西班牙遊記《繞到聖地牙哥》,劉林軍譯,花城出版社,2007年;小說《萬靈節》,方柏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小說《儀式》,吳冰青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

  如果母語是葡萄牙語,你就應該讀費爾南多佩索亞,也許還應該讀一讀卡羅斯德魯蒙德德安德拉德。
胡桑按:

  
佩索阿(1888—1935):
《佩索亞詩選》,張維民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
《費爾南多佩索阿詩選》,楊子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韋白譯有大量佩索阿。
佩索阿的隨筆集《惶然錄》由韓少功翻譯,上海文藝出版社。有1999年、2004年兩個版本。此書陳實譯為《不安之書》,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

  安德拉德(1902-1987):
巴西詩人。畢曉普曾英譯、並在英語世界推薦過其作品。國內尚未有譯本。
另有幾個安德拉德:埃烏熱尼奧德安德拉德(Eugénio de Andrade,1923-2005)、巴西詩人奧斯瓦爾德德安德拉德(Oswald de Andrade)、馬裡奧德安德拉德(Mario de Andrade)。大陸有《埃烏熱尼奧德安德拉德詩選》,由廣東詩人黃禮孩作為《詩歌與人》第七期出版,民刊,無刊號,姚風譯。
(感謝胡續冬對此條信息的指正)

  如果母語為瑞典語,就請讀圭納埃克遼夫、哈裡馬丁遜和託馬斯特蘭斯特洛默。


胡桑按:

  
埃克遼夫、馬丁遜北島分別譯為埃凱洛夫(1907—1968)、馬丁遜(1904—1978,又譯馬丁松),部分譯詩收入《北歐現代詩選》(北島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冰雪的聲音:瑞典當代詩歌精選》李笠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

  馬丁遜:
《馬丁遜詩選》,臺灣版,張錯譯,遠景,1982年;
《露珠裡的世界》,灕江出版社出版。1974年,馬丁松與瑞典小說家埃溫特詹森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

  特蘭斯特洛默(1931— ),又譯特蘭斯特羅默或特朗斯特羅姆,詩人已經中風,不再具有寫作能力。詩集有兩個版本,李笠譯本命名為《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南海出版公司,2001);董繼平譯本:《特蘭斯特羅默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如果母語為俄語,那麼至少可以說,要讀一讀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奧西普曼德施塔姆、安娜阿赫馬託娃、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弗拉基米爾霍達謝維奇、維列米爾赫列勃尼科夫、尼古拉克留耶夫。
胡桑按:

  
茨維塔耶娃(1892—1941,蘇杭譯)、阿赫馬託娃(1889—1966,烏蘭汗譯)、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劉倫振、曾正平譯)三人的詩集均收入外國文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小白樺詩庫」,書名分別為《致一百年以後的你》、《愛》、《生活——我的姐妹》。

  茨維塔耶娃詩集另有《茨維塔耶娃文集》五卷,分別是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回憶錄、書信,汪劍釗等譯,東方出版社,2005;《溫柔的幻影》,婁自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
《自殺的女詩人:回憶茨維塔耶娃》,茨維塔耶娃的妹妹阿霞關於茨維塔耶娃的回憶錄,陳耀球譯,灕江出版社,1991年。

  阿赫瑪託娃的詩集版本較多:
《阿赫瑪託娃詩選》,戴驄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年;
《阿赫瑪託娃詩選》,王守仁、黎華,灕江出版社,1987年;
《阿赫瑪託娃詩文選》,馬海甸、徐振亞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阿赫瑪託娃的長詩《安魂曲》由王守仁等譯,花城出版社,1992年,此詩集為合集。
她的散文集《回憶與詩》,馬海甸譯,花城出版社,2001年。
《阿赫瑪託娃札記》三卷,分別為《詩的隱居》、《詩的朝聖》、《詩的蒙難》,莉季婭丘科夫斯卡婭編,牟忠鋒、封立濤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

  除去茨維塔耶娃,布羅茨基最為推崇的俄羅斯詩人是曼德爾施塔姆(1891—1938):
《貝殼:曼德爾施塔姆詩選》,智量譯,外國文學出版社,1991年;
《曼德爾施塔姆詩選》,楊子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臺灣詩人李魁賢譯有《曼傑利斯塔姆/巴列霍》詩合集,桂冠,2003年;
《曼傑什坦姆詩全集》,汪劍釗譯,東方出版社,2008年,譯文不佳;
曼氏隨筆集有《第四散文》,安東譯,學林出版社,1998年;《時代的喧囂》,黃燦然譯,作家出版社,1998年。

  帕斯捷爾納克:
《含淚的圓舞曲》,力岡、吳笛譯,1988年;
《帕斯捷爾納克抒情詩選》,顧蘊璞譯,花城出版社,1990年
《蘇俄抒情詩十傑》,葛崇嶽譯,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收錄有帕斯捷爾納克的詩。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因小說《日瓦格醫生》,獲諾貝爾文學獎。小說由灕江出版社出兩版:力岡、冀剛譯,1986年;藍英年、張秉衡譯,1997年;附錄有詩作二十五首。
自傳《人與事》,烏蘭汗、桴鳴譯,三聯書版社,1991年,內含《安全保護證》。《追尋》,安然、高韌譯,花城出版社,1998年,其實就是《人與事》一書,附有三篇親友回憶錄。

  湖南人民出版社著名的詩歌叢書「詩苑譯林」中有一本《蘇聯三女詩人選集》(1985年),內收阿赫瑪託娃、茨維塔耶娃、英蓓爾三人詩作,陳耀球譯。

  茨維塔耶娃、帕斯捷爾納克與德國詩人裡爾克三人書信集《三詩人書簡》,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劉文飛譯,1999年。

  霍達謝維奇(1886—1939)、赫列勃尼科夫(1885—1922)、克留耶夫(1884—1937),部分詩作收入鄭體武譯《俄國現代派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亦可參看顧蘊璞編選的《俄羅斯白銀時代詩選》(花城出版社,2000年)。《蘇聯抒情詩選》,王守仁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999年,學林出版社有一套「俄羅斯白銀時代叢書」,其中有《大墓地——霍達謝維奇回憶錄》。

  俄羅斯詩歌至今沒有較優秀的譯者。劉文飛所譯的部分作品不錯,荀紅軍的語感很好,可惜似乎不準確,荀譯《跨世紀抒情——蘇俄先鋒派詩選》(工人出版社,1989),是為佳品,收有上述詩人部分代表作,尤其以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託娃、帕斯捷爾納克等人居多。

  如果母語為義大利語,我不想冒昧地向在座的各位提供任何名單,假如我提起了誇西莫多、薩巴、翁加雷蒂和蒙塔萊,這僅僅是因為,我早就想向這四位偉大的詩人表達我個人的感激之情,他們的詩句對我的一生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能站在義大利的土地上對他們表達感激,我感到非常高興。
胡桑按:

  
本文《怎樣閱讀一本書》是布羅茨基1988年5月在義大利首屆都靈圖書博覽會上的演講,所以義大利詩歌放在最後。

  這裡提到的四人都是義大利隱逸派詩人。隱逸派之詩重意象。其始祖是翁加雷蒂(1888—1970)。誇西莫多(1901—1968,又譯作誇齊莫多)、蒙塔萊(1896—1981)分別於1939、197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

  誇西莫多:

  《瓜西莫多詩集》,臺灣版,李魁賢譯,遠景,1982年;
《誇西莫多抒情詩選》,呂同六譯,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
《水與土》,呂同六、劉儒庭譯,灕江出版社,2001年。

  蒙塔萊:
《孟德雷詩選》,臺灣版,楊渡譯,遠景,1982年。
《誇齊莫多 蒙塔萊 翁加雷蒂詩選》,錢鴻嘉譯,1988年。
《生活之惡》,呂同六、劉儒庭譯,灕江出版社,1992年。

  呂同六另譯有《義大利二十世紀詩歌》,安徽文藝出版社,1993年。

  薩巴(1883—1957)的詩大陸譯介較少,臺灣出版有《希梅內斯/薩巴》,李魁賢譯,桂冠,2004年。

  王家新、沈睿編《當代歐美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年,內有《義大利隱逸派、新先鋒派詩選》,以上四人均有詩收錄,為數不多。

  萊奧帕爾迪、卡爾度齊未在地圖標出。

  布羅茨基只在歐美探險,他的地圖竟然沒有東方,更沒有中國,雖然他的家庭與中國很有淵源,他寫過關於中國的詩《明朝來信》。可惜。如果布羅茨基不那麼吝嗇,地圖右邊再多繪些篇幅,至少以色列猶太使人阿米亥,澳大利亞詩人萊斯穆瑞、紐西蘭詩人巴克斯特應該能進入版圖。中國詩人一直在西方的陰影中行走,尚未具備書寫自身偉大傳統和自身複雜歷史經驗的詩歌能力,要被劃入地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布羅茨基198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年僅47歲,僅次於44歲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繆。在詩人的行列中,是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不過,他56歲就過世了,那是1996年的事。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這個詩歌地圖的不完整,而去責備他。它的不完整會永遠延續下去。
布羅茨基本人的詩文集《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王希蘇、常暉譯,常暉譯文優於王希蘇,80年代以後的詩收入較少。
《現代國際詩壇》(第一輯,1988,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有布羅茨基專輯,趙毅衡、唐蔭孫等譯,多數詩《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未收入。
黃燦然譯有《約瑟夫布羅茨基:詩四十一首》,「譯詩小叢書」第一種,「副本」自印,2009。
布羅茨基隨筆集《文明的孩子》即此地圖發現處,已由劉文飛翻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布羅茨基談話錄》,即與俄羅斯文化史學家沃爾科夫的談話,馬海甸、劉文飛、陳方合譯,東方出版社。
《布羅茨基傳》,劉文飛著,新世界出版社,書中劉文飛所譯詩歌尤其是長詩《悼約翰鄧恩》甚佳。專集本身寫得很粗糙。
《布羅茨基傳》,列夫洛謝夫著,劉文飛譯,東方出版社,2009年。

  2008.7.25
2008.8.6 增補、修改
2010年2月13日再改 採納了多人意見,在此謝過。

相關焦點

  • 奧登站在文明背景上寫作,這樣的大詩人該如何翻譯?
    俄羅斯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羅茨基曾說過,在他心中,W·H·奧登和英國是同義詞,他更是將奧登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靈」。 這樣一位和T·S·艾略特並峙的英語詩人,儘管對中國詩人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全面而深入地被譯介到中國。
  • 布羅茨基詩歌《獻給約翰·鄧恩的大哀歌》欣賞
    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0年5月24日,布羅茨基生於蘇聯列寧格勒,1955年開始創作詩歌,1972年被剝奪蘇聯國籍,驅逐出境,後移居美國,曾任密西根大學駐校詩人,後在其他大學任訪問教授,1977年加入美國籍,198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著作有詩集《詩選》、《言論之一部分》、《二十世紀史》、《致烏拉尼亞》、以及散文集《小於一》等。1996年1月28日,布羅茨基在紐約因心臟病突發於睡夢中離世,享年55歲。
  • 為你讀詩|詩人、譯者陳黎讀辛波斯卡的情詩《坦露》
    【編者按】520,我們請臺灣詩人、譯者陳黎朗誦波蘭女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維斯瓦娃·辛波斯卡的一首情詩——《坦露》。但其實,陳黎也是一位不錯的詩人,在大陸出版有《藍色一百擊》等詩集。這首《坦露》摘自陳黎、張芬齡最近出版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世界經典情詩選》。
  • 茨維塔耶娃:接骨木
    1931年9月,茨維塔耶娃在法國西南的小鎮默東開始寫《接骨木》,1935年5月在小鎮旺夫寫完,那是女詩人非常痛苦的一段時期。所以我們看到這首詩中兩種樣貌的接骨木,在自然界顏色「碧綠」,而在人世間色澤如「鮮血」。
  • 沃爾科特:「當今英語世界最好的詩人」走了
    當地時間3月17日周五早晨,聖露西亞詩人、劇作家、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裡克沃爾科特在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沃爾科特被布羅茨基譽為「當今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在作品中,他探索加勒比海的歷史、政治和民俗、風景,具有強烈的歷史感。
  • 名家專訪|劉文飛:託爾斯泰和普希金的優秀作品永不過時
    俄蘇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劉文飛和來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三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的很多外國友人都是朋友,在他看來,來到中國參加文學活動的很多外國作家都對中國有了越來越深入的理解。除了高樓大廈和嶄新機場帶來的視覺奇觀以外,幾番交談下來,他們發現自己「對中國詩歌的了解遠遠不如中國詩人對外國詩歌的了解」,這種鮮明的感受讓外國作家的心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 這7本書,讓你一下子就愛上詩歌
    《海子詩全集》豆瓣評分:9.2 5490人評作者簡介海子,原名查海生,當代青年詩人。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與詩人郭路生(即食指)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 帕斯捷爾納克:茨維塔耶娃住在法國,她也知道裡爾克,熱愛裡爾克
    請允許我再談談另一個原因,況且這兩個事件對我而言是彼此相關的,這事涉及一位女詩人,她熱愛您的程度不下於我,與我對您的愛亦無二致,她(無論是廣義地還是狹義地理解)可以與我一樣地被視為您那能動的、涵蓋一切的詩歌傳記中的一個部分在得到有關您的消息的那一天,我通過這裡的一些間接途徑得到一部長詩,長詩寫得誠摯而真實,如今在蘇聯我們誰也無法那樣寫作。
  • 樂山詩歌 星光閃爍
    為進一步推動樂山詩歌創作的繁榮與發展,3月28日,《樂山百年新詩選》《樂山詩典》作品研討會在嘉州賓館舉行,樂山詩人齊聚一堂,暢談樂山新詩百年來的光輝歷程以及未來創作方向,用詩歌描繪心中的中國夢……結集出書選本呈現地方文學成就2017年12月,樂山詩人羅國雄和樂山籍作家龔靜染共同主編的《樂山百年新詩選》,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 當你老了,諾貝爾文學獎詩人——葉芝愛了一生,被拒絕了一生的愛情...
    ,是一生的麻煩開始了,葉芝認識茅德.剛的第一天註定了悲劇的結局。 1889年愛爾蘭偉大詩人,葉芝才剛滿23歲,對22歲茅德.剛一見傾心。 但是,當時葉芝不過是個窮學生,雖然很愛茅德.剛,但很自卑,覺得自己其實配不上女神。 從不敢表白,他想愛又不敢愛,被苦苦煎熬熬。
  • 詩歌朗誦|《一片衰老的銀杏葉》
    讀睡詩人沈大衰老的葉片把最後的美麗交付給了流水就如同一個乾淨的靈魂在風雨中安靜地回歸讀睡詩人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沈章寶,筆名:五月水鳥。1963年5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裕溪口。七十年代末開始寫詩,八十年代中期曾得到著名詩歌評論家呂進,翟大炳,馬立鞭,著名詩人楊山,毛翰,鄒絳等人的親點。作品曾收入《中國當代大詩人詞典》,《現代詩選》。
  • 海外詩人 韓舸友中英文詩歌作品欣賞
    海外詩人 韓舸友中英文詩歌作品欣賞 發布時間:2020-07-26 13:18:00      來源:貴州網   作者簡介:  韓舸友,旅美華僑、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 每日好詩|詩人鷹眼:冬至的兩個太陽
    北回歸線穿過故鄉和太陽的距離相比,你和我之間沒有距離你是另一個更大的太陽你未必知曉自己燃燒過的某個世界那裡年輕的熱血沸騰如江河心臟跳動有如炮火幾滴淚珠偶爾落下,像海嘯一樣破壞你在,世界便重返安寧陽光均勻地落在每一件事物上你笑時,風也響起了銀鈴的聲音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小龍
  • 每日好詩|詩人鷹眼:浪漫是一種反物質
    正如過往的一切發生坍塌成不可逆流的時光之河我們發光的身體是此刻的凝聚是一切歡愉的載體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小龍,筆名鷹眼,漢族,90後,廣東省惠州博羅人。讀睡詩社代表詩人、編委。詩歌作品見於《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喜歡寫詩,自印詩集《我們在太陽的火中》、《秋天不知道》等。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等待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等待 2020-12-04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日好詩|詩人葉小松《絮叨》
    ——讀睡詩社桂冠詩人葉小松,1964年生人,企業工人,網名,普魯米修斯(盜火者)詩歌寫作愛好者。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詩人的烏託邦:一個中文詩歌垂直社區的悖論式生存
    詩人們顯得不知所措,在感慨八十年代的單純氣氛時,也在反思詩歌在當時政治浪潮中遠被誇大的重要性。商業力量無處不在,詩人們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一批詩人下海了,一批詩人留守學院也保持對世界的思考。九十年代中期,在大學畢業後,張爾南下深圳,開始從事傳媒與設計工作。由於工作繁忙,張爾在幾年內都沒有動筆寫過詩,但在他的生活中,詩歌卻一直沒有缺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