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蝙蝠:南美奇花成就新「長舌蝠」(圖)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Anoura fistulata蝙蝠

環球在線消息: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自然》雜誌刊登了兩份關於蝙蝠的研究報告。科學家發現,蝙蝠奇特的飛行導航系統依靠的是感知地球磁場,而一種不久前被發現的蝙蝠物種的舌頭居然是身體的1.5倍,堪稱比例最大的「長舌」哺乳動物。

據《泰晤士報》報導,普林斯頓大學的生物學家理察·霍蘭德在研究大棕蝠(big brown bat)的飛行能力時發現,如果改變周圍磁場方向,這種蝙蝠的飛行方向也會跟著改變,這顯示它們是靠著地球磁場來導航。

研究人員將實驗蝙蝠帶到距離巢穴20公裡的地方,其中一些被戴上能產生強大磁場的頭盔,幹擾地球磁場北極的真正方向,結果它們就會找不到巢穴的位置,而其它未受磁場改變影響的蝙蝠則會直飛回家。

霍蘭德說:「這項發現又給這種動物夜間識別方向的驚人能力再添了一筆。」 蝙蝠此前一項眾所周知的「特異功能」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它的喉頭能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蝙蝠就能靠回聲做出準確定位。

另一份研究則是由邁阿密大學的內森·穆克哈拉主持進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很長的管子,讓一種叫Anoura fistulata的蝙蝠用舌頭吸取管子底部的糖水,藉此測量它舌頭的長度。結果顯示,這種蝙蝠的舌頭長達85毫米,是它們體長的1.5倍,就比例而言是哺乳類動物最長的,在全部脊柱動物中也僅次於變色龍。如果貓的舌頭和體長有同樣比例的話,貓就能喝到0.6米外碗裡的牛奶。

該蝙蝠一直到去年才在南美洲厄瓜多的安第斯山區被首次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它超長的舌頭是與當地一種名為Centropogon nigricans的花共生演化的結果,因為這種花形呈現超長的漏鬥形,而Anoura fistulata蝙蝠是當前所發現唯一能深入這種花蕊基部吸取花蜜的蝙蝠,研究人員從實驗蝙蝠的身上也採集到了這種花的花粉。

報告還指出,這種蝙蝠容納長舌頭的方式同樣令人驚訝,它將舌頭縮回至胸腔,而非長長的吻部,這樣一來,它的長舌既能享受花蜜,吻部也能迅速開合。研究發現,蝙蝠在1秒鐘之內吞吐舌頭達7次之多。

(康娟)

(編輯:王晶) 

相關焦點

  • 蝙蝠十大超能力:超聲探測能力無與倫比
    蝙蝠也會捕魚: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它們的回波定位無法滲透水,它們是如何捕魚的呢?原來蝙蝠的回波定位非常靈敏,可以探測到水下魚兒活動產生的水面漣漪,雖然蝙蝠看不到魚,但是依據水面漣漪能夠捕魚,此外它們還會捕食青蛙。蝙蝠不會上當受騙:通常人們會認為蝙蝠僅能探測到移動狀態下的昆蟲,但事實上一些飛蛾靜止不動,也會被蝙蝠吞食。
  • 世界上讓人驚悚的變態美食:油炸蜘蛛烤蝙蝠(圖)
    原標題:世界上讓人驚悚的變態美食:油炸蜘蛛烤蝙蝠(圖)   美食的定義很寬,是外觀美,還是味道美。中國美食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下面你看到的這些,我個人感覺還真算不上美,更是有一種恐怖的樣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無疑是勇士,也許吃了下面的食物,你也是個勇士,這些在當地人嘴裡已經不算什麼了吧!
  • 揭秘南美箭毒蛙:一次發射毒液可殺死10個成年男子(圖)
    揭秘南美箭毒蛙:一次發射毒液可殺死10個成年男子(圖) 2014-08-18來源:華東在線 揭秘南美箭毒蛙:一次發射毒液可殺死10個成年男子。
  • 《激戰2》視頻分享:蝙蝠牧養專精成就
    《激戰2》視頻分享:蝙蝠牧養專精成就 2016-12-05 18:59:31 作者:泰瑞亞錕 來源: 愛玩網
  • 巨型蝙蝠驚現人間 翼展1米7是世界上最大蝙蝠之一
    「蝙蝠」的個頭有多大?這或許在你的腦海裡已經有了答案,看到這隻巨大的「蝙蝠」,今天你就會改變對「蝙蝠」個頭的看法。捕獲了這隻巨大的「蝙蝠」,差不多一個人類的個頭,這大傢伙一直讓毗鄰秘魯亞馬遜叢林的當地人感到害怕,因為它經常襲擊穿越叢林的人類。  「蝙蝠」的個頭有多大?
  • 蝙蝠:揭秘蝙蝠帶毒不中毒之謎
    要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那還得從一隻蝙蝠說起。 那些與蝙蝠有關的疾病 新年伊始,隨著新冠病毒的爆發,蝙蝠、野味等詞便成了熱搜常客。一張帶毛的蝙蝠湯圖片更是被人手傳閱,雖然已經闢謠這張圖片與此次疫情無關,但在當時還是驚的人啞口無言,不禁感嘆,怎麼會有人吃這種東西呢?
  • 奇怪蝙蝠長著葉子形狀鼻子 像貓頭鷹頭部(圖)
    ,看起來像貓頭鷹的頭部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2月2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越南發現了一種新蝙蝠,該蝙蝠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是有一個不尋常的鼻子,有點像貓頭鷹的頭部。  這個蝙蝠群落的最新成員的學名已被定為Hipposideros griffini,並加入蹄蝠屬內約70個其它物種。H .griffini擁有與眾不同的鼻子,研究發現鼻子可以幫助它們對叫聲進行回聲定位。蝙蝠尖尖的耳朵能收集回聲,這讓聽到聲音的蝙蝠建立一個關於周邊地區的完整而準確的圖像。這種複雜的系統可以解釋為什麼食肉蝙蝠能夠在黑暗中狩獵,很快找到微小的昆蟲。
  • 南美高原發現24個新物種 生存受嚴重威脅(組圖)
    科學家近日在南美國家蘇利南(Suriname)的高原發現了24個新物種,其中包括一種會發螢光的紫蛙。不過,他們警告,這些動物的生存受到非法淘金活動的威脅。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帶領考察活動的「自然保護國際」組織的阿隆索說,發現這麼多非昆蟲類的新物種是不尋常的,這顯示有必要到偏遠地區勘探,尋找新物種。    身在蘇利南首都帕拉馬裡博的阿隆索通過電話說:「當我們到這些未受勘探的偏遠地區時,通常會發現幾個新物種……但他們多數是昆蟲。」她說:「令人興奮的是,這次我們還發現了許多新品種的蛙類和魚類。」
  • 科學家新認定兩種狗臉蝙蝠:家族顏值擔當
    好消息是,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對狗臉蝙蝠已被正式添加到名冊中。通過早幾年收集的標本鑑定,Smithsonian 親切地將它們喚作「空中小狗」(sky puppies)。 (圖自:Thomas Sattler)想要將兩種密切的物種區分開來,可能需要經歷相當費時的過程。
  • 被嫌棄的蝙蝠的一生
    蝙蝠身形小巧,骨骼纖弱,這導致我們很難找尋到它們最早躍向天空的化石證據,但至少在5220萬年前,生活在今日北美的伊神蝠身上已經擁有了和飛行有關的特徵——它們的前臂橈骨和尺骨融合,前趾之間已經被皮膜覆蓋,從此刻開始,哺乳動物終於避開了險象環生的陸地競爭,而演化的奇蹟並未就此止步,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從喉頭髮出的高頻超聲也讓蝙蝠避開了新對手——那些已經在空中翱翔了一億年之久
  • 科普| 北京的蝙蝠
    蝙蝠 蝙蝠,是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哺乳類動物。在脊椎動物中,只有3個類群演化出真正的飛行能力,它們分別是:翼龍、鳥和蝙蝠。其餘一些哺乳類,如鼯鼠、鼯猴,雖然也演化出翼膜,但其僅僅能短距離的滑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行。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蝙蝠在這個春節竟然意外走紅,原因是它攜帶了與疫情相關的新冠狀病毒,病毒學專家認為新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理由是病毒基因測序相似度相差無幾,到底當前的新冠狀肺炎病毒是不是跟蝙蝠有直接關係還有待科學家地細緻研究,蝙蝠是不是躺著中槍我們暫且先不管,小編這期為大家採用另類風格的寫法來科普一下蝙蝠,特意請來了蝙蝠中的代言人-----"蝙蝠俠"來科普蝙蝠自己的故事。
  • 臺灣南投一農場現大批蝙蝠 規劃新旅遊景點(圖)
    南投市「陽光的事」休閒農場後方排水溝渠頂端,倒掛著保育類葉鼻蝙蝠。臺灣南投市「陽光的事」休閒農場後方疏洪排水溝渠,意外發現成為保育類葉鼻蝙蝠棲地,市長許淑華會勘認為很神奇,將適當保護棲地,規劃蝙蝠洞成為南投市新的旅遊景點。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陽光的事」休閒農場位於南投市東山裡山區,在東山路東山吊橋附近,佔地一公頃。業者曾俊琳日前整地,已有20年歷史的疏洪排水溝渠,飛起大量蝙蝠,連工人都嚇一大跳。
  • 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新冠病毒以蝙蝠為自然宿主,已成為科學家們的共識。多項研究證實,這個讓世界各國陷入混亂的病毒正是源自蝙蝠,並通過另一種尚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了人類。不僅如此,包括SARS、MERS和伊波拉等許多令人「聞風色變」的病毒,也同樣是通過蝙蝠傳播到了人類社會。堪稱「病毒庫」的蝙蝠為何自身不會染病?目前,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希望能解開這個謎題。
  • 蝙蝠如何扛住新冠等「多重夾擊」?科學家破譯了它的基因
    新冠病毒以蝙蝠為自然宿主,已成為科學家們的共識。多項研究證實,這個讓世界各國陷入混亂的病毒正是源自蝙蝠,並通過另一種尚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傳播給了人類。 不僅如此,包括SARS、MERS和伊波拉等許多令人「聞風色變」的病毒,也同樣是通過蝙蝠傳播到了人類社會。
  • 新冠傳播錯怪了蝙蝠
    他與辛巴威大學的同僚們合作,經常來到位於辛巴威的蝙蝠洞穴裡採集蝙蝠的樣本和糞便。在實驗室,這些科學家們對蝙蝠攜帶的各種病毒基因物質進行抽樣和排序。因此了解蝙蝠所攜帶的病原體非常關鍵,因為它可能會傳播給人類」。蝙蝠專家們啟動了一個名為「不要怪罪蝙蝠」(Don't Blame Bats)的倡議活動,意在打消對於蝙蝠無根據的恐懼和誤解,因為這些誤解正在對保育工作造成威脅。他們說,蝙蝠是地球上最被誤解和低估的動物之一。
  • 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
    第1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斑點蝙蝠 第2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格裡芬葉鼻蝠 第3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南美毬果蝠 第4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菊頭蝠 第5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管鼻果蝠 第6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錘頭果蝠
  • 有關蝙蝠的9個冷知識,不要驚慌,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
    進入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把蝙蝠這種相貌像鼠又像狗的哺乳動物推向了輿論的焦點,且讓人聞之色變。雖然根據研究發現,雲南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與此次引發感染的新冠病毒在基因序列相似度上高達96%。但蝙蝠究竟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究竟哪種動物是當前新冠疫情的源頭,但所有的注意力眼下都集中在蝙蝠身上。蝙蝠向人類傳播病毒的過程絕非蝙蝠咬了某個人或者舔了某人的血液那麼簡單(蝙蝠並不像吸血鬼故事裡描述的那樣去吸血)。實際情形往往複雜得多,可能涉及中間宿主。還有許多動物被視為人類疾病的病原庫。
  • 日本洞穴蝙蝠的糞便中發現新病毒,與新冠病毒一致性超過80%
    資料圖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導,一個日本科學家小組在穴居蝙蝠的糞便中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與導致新冠肺炎的毒株類似。七年前,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日本野外的小馬蹄鐵鼻蝙蝠糞便中發現了這種病原體。一項新的調查發現,它與導致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SARS-CoV-2驚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