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發展水平不斷地提高,三大產業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正是因為如此,為了阻止惡劣的環境進行演變下去,世界各國決定籤署共同的一個協議,為的就是希望能夠維持環境現在的狀態,不要放任為了發展而破壞環境的行為。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結果時好時壞呢?如何才能知道地球環境的狀況?
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在籤訂共同保護環境協議之後,有些國家就發射了近地衛星,為的就是能夠在地球以外的「高處」,隨時看到地球的環境狀況,以及對比各國國家之間對本條協議的執行力度。
最近美國的近地衛星發送回的數據顯示,地球和以前相比,表面的綠色漸漸變多了,換句話說就是,地球上的綠植面積正在擴大,按理來說,綠植增加對環境是好的表現,但並不是所有綠色增加都是好的。
從數據中能夠得到的信息是,以我國和印度為首的等其他多個國家,國土面以內的綠色都在增加。
就先說說我國,我國境內的綠色增加主要還是因為在土地沙漠化上的治理和控制,早在幾十年前,我國就已經意識到了沙漠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國在這方面上還是非常重視的,值得提到的就是,我國的庫布齊沙漠,其面積近兩萬平方公裡,是我國八大沙漠中距離北京最近的,經過我國幾十年的不斷努力,現在該沙漠中的綠化面積超過三分之一,還曾獲得聯合國頒發的「土地生命獎」。現在你一眼望去,所看到的茫茫林海,都是我國這麼多年以來的心血,所以在衛星上看我國的綠色在變多也不奇怪。
但是,印度和我們相比,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衛星數據顯示他們的綠色也在變多,但是他們的這個綠色並不知植樹造林,而是「退林還耕」,就是說在印度,很多人將森林砍伐掉然後種植農作物。
他們的這種行為,從根本上來看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並不好,但是這個現狀又難以改變。從他們國內實際情況來看,印度農業水平的發展遠遠超過其他行業,並且只能通過農業產品的出口貿易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所以說他們也不得不從這條路上出發,從而獲得經濟來源。因此印度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隨之被耕地掩蓋。最後在衛星上就會顯示出綠色面積增加的假象。
但是值得說明的就是,大面積的增加耕地,會破壞原來的生態系統,導致原來森林保持的水土流失,即便是有人耕種,但是當土地的酸鹼程度開始不平衡,那麼他就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因此就會被遺棄,最後的結果也是變成荒漠。
兩相對比之下,也不難發現印度與我國在對待環境上的巨大差別,但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印度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印度經濟落後,發展困難,只有農業發展能擔重任,所以只能通過破壞環境的手段發展農業從而獲得資金。不然的話,可能在購買軍事武器的時候又要去找「大哥」借錢了。(竹曦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