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進中科院讀研,因生活難自理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你死

2020-12-09 大魚來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美好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很多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一些補習班,以及各種特長培訓班,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在看來這貌似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有些家長卻做得比較「過分」,他們將孩子的假期安排到「爆滿」。比如:上午補英語,下午補數學,晚上還得練兩個小時鋼琴。弄得現在的小孩子周末比上學還要忙。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家長一味地將這些強加到孩子身上,有時候不僅會毀了孩子的童真還會讓孩子對家長有一些不好的看法。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不求別的,只要他學習好,除了學習其他的一切我都可以替他去做。很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樣教出來的即使他的學習成績上去了,他也會失去作為一個人基本的生存能力與技能。

魏永康

上面所說的內容其實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故事的主人公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在母親盡心盡力的「伺候」之下13歲就考上了名牌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最終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學校勸退。主人公是一個叫魏永康的湖南孩子,他198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而且父親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的退伍軍人,由於父親重傷所以其一直無法下地工作,一家的重擔就全壓在了身為百貨公司工人的母親曾學梅身上。

魏永康與母親曾學梅

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一天除了上班幹活外,就是照顧魏永康父子兩的生活起居。而且照顧得還比較「全面」,為了能讓魏永康能夠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母親還曾給魏永康下過不能與鄰居小朋友玩的「命令」。懂事的魏永康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叛逆,而是對母親的話唯命是從,就這樣小時候的魏永康除了學習基本上就沒有其他的課外活動了。母親另類的「教育」換來的是2歲認識上千個漢字,4歲能自學完成初中所有課程的魏永康,這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裡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別人家孩子」。

魏永康

如此「天賦異稟」的魏永康在8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被當地最好的高中給錄取了。沒過幾年如天才般的魏永康就憑藉自己的才華被名校湘潭大學給錄取了,而且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物理專業。能在這麼小的年紀就被知名大學給錄取,魏永康和母親勢必會受到社會的關注,當問到魏永康生活自理方面的問題時母親自信地說:我兒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強的,我相信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不會差。

中科院大門

但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魏永康從小到大基本上就沒有那段時間是專門屬於自己的,他的時間基本上都被母親給「安排」好了。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學數學什麼時候學英語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為了能讓孩子抓緊一切可以學時間,母親曾學每天早上都會準時將魏永康叫醒。為他倒好漱口水,為他擠好牙膏放好洗臉水拿好毛巾,甚至還親自為其穿衣服餵其吃飯,真的是讓人難以想像。就這樣曾學梅十幾年如一日地將魏永康「照顧」到了大學。

曾學梅被採訪時照片

為了照顧上大學的魏永康母親還專門在附近租了房子,但進入大學校園的魏永康卻發現大學的環境與高中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在這裡你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參加眾多的課外活動,這讓從小就沒怎麼跟同學玩過的魏永康完全沒有辦法融入其中,大學期間的他從沒參加過一樣課外活動也基本不與人交流。試圖「擺脫」母親獨自生活的魏永康終於在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後拒絕了母親的陪讀要求,但這一切貌似來得有點晚了。進入中科院學習的他發現跟他一起上課的同學不僅每個人都十分聰明,而且還有著各自的興趣愛好。這讓只會死讀書的魏永康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書呆子,受到這樣的打擊,魏永康便開始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發展到了最後的連續曠課。最終他因成績長期不合格而被中科院給勸退了。

魏永康與妻子的照片

被勸退的魏永康本以為會得到母親的安慰,沒想到他得到的卻是曾學梅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甚至還說出了「你讓我這幾十年的心血白費了,我恨不得你去死。」這樣的話。讓本就自卑的魏永康開始變得頹廢,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親朋好友的幫助與鼓勵他才放下了心結,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不僅娶了漂亮的老婆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最後他還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學習天賦再次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並且完成了學業。其實也僅僅是人生眾多路程中的一條路而已,我們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你對魏永康有什麼樣的看法?你贊同魏永康母親曾學梅的教育方式嗎?

相關焦點

  • 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到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那個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他在進入中科院之後,就因為他的能力不行,遭到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魏永康每天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天母親總是把他叫醒,然後給他安排一些生活的日常起居,幫他洗漱,洗漱完之後便進入學習的時間。為了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母親甚至親自給他餵飯,給他穿衣服。母親的這些良苦用心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好好學習,但也使了他的自理能力非常的低。但母親並不認為魏永康的自理能力低下是一種壞處,反而她因為兒子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而感到自豪。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如果事事都去幹涉孩子,就算孩子再聰明也只能成為「無用人才」,將來難成大器!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出生在湖南省容華縣普通家庭的魏永康。魏永康的母親是一個百貨公司的收銀員,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上班養活一家人。因此小小年紀的魏永康從不敢跟母親提任何的要求,甚至連母親不讓他跟鄰居家孩子玩他也言聽計從。長期在母親的訓練下,魏永康比同齡人成績更加優異,每天都能耐心的面對學習。正因如此,一家人對魏永康抱有極大的希望,更加細心的照顧著他,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都不用魏永康動手。
  • 湖南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被從小譽為''神童''的魏永康就是在母親的栽培下長大的,因為魏母對他有著非常高的期望,所以在魏永康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給他的未來做了規劃,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位湖南神童雖然在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大學,但卻被中科院勸退,作為栽培人的魏母:我恨不得他死了!
  • 進中科院遭勸退 揭秘為什麼神童母親講出絕情之語
    魏永康(資料圖)    魏永康家廁所的門上,都寫著「打油詩」  【進中科院遭勸退】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因為母親曾學梅從小的悉心教育,從兩歲起,魏永康就被人稱為「神童」。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但像古時「傷仲永」一樣,神童魏永康並沒有在長大後依舊延續神奇。2003年7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當時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學梅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
  • 神童母親懺悔錄: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退學
    兒子兩歲識千字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退學  母親曾代勞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餵飯而今懺悔:「是我害了他」  這是一個有關神童和他母親的故事。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因為母親曾學梅從小的悉心教育,從兩歲起,魏永康就被人稱為「神童」。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在母親的教導自家, 2歲的魏永康已經能夠掌握上千個漢字,4歲的時候就學完了初中的所有課程,8歲就上了當地重點高中。而且在年僅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湘潭大學。上了大學之後,他仍然在展現出了他神童的天賦,17歲就進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神童隕落然而,在進入中科院之後,他的神話結束了。
  •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碩士。幾年後,他被說服辭職,母親對他的愛態度...
    在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聰明過人,就辭職全心全意照顧孩子,讓他可以專心學習,去贏得光明的未來。然而這件事情最後的發展,卻出人意料。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魏永康,是一個神童,他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
  •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卻恨不得他去死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各種特長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就會漸漸失去童真,甚至變得很叛逆,無法管教,而現實中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13歲便考上了大學,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作為學霸卻被中科院退掉,也就是這個案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 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遭退學 母親至今餵飯
    兒子兩歲識千字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退學  母親曾代勞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餵飯而今懺悔:「是我害了他」  這是一個有關神童和他母親的故事。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因為母親曾學梅從小的悉心教育,從兩歲起,魏永康就被人稱為「神童」。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但被中科院勸退,母親後悔其教育方式
    父親魏炳南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曾學梅是縣百貨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母親為了培養他,讓他贏在起跑線上,在魏永康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時,曾學梅就教兒子識字,還經常讀唐詩給兒子聽。這種做法有了明顯的效果,剛滿2歲的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到4歲時,他便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後來連小學也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
  • 4歲讀完初中課程,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中科院退學,如今怎樣了
    究其原因,也多是因當事人身處彀中,而不自省的緣故。 在上世紀90年代,提及湖南神童魏永康,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天賦異稟的他,1歲開始識字,2歲時便能掌握一千多漢字,4歲時便已經自學初中課程,13歲時考入湖南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 12年前,那位背著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去上學的劉秀祥,如今怎樣了
    當你抱怨沒有鞋穿的時,你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這句話激烈著12年前的一個少年,那個少年被當地人稱為是貴州第一孝子。他就是劉秀祥,他家在貴州一個邊遠的貧困山村。這裡的人們在當年十分的貧窮,而劉秀祥家更為不幸的是,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逝。而母親因此受到了打擊,患上了精神疾病,生活就此無法自理,這無疑給了這個家庭沉重打擊。劉秀祥當時家裡並不只有父母,他的上邊還有哥哥和姐姐。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讓其回國
    「成功在於智商、情商 …… 情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知道我比你好,但我永遠不會說我比你好,我知道我是頂級,但我永遠說我是老二 …」這是馬雲在某一次活動中對一位傲嬌富豪的的刁鑽提問的回答。或許是從小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對他們有些陌生,又或許是天生性格內向的原因,他總是不愛開口說話。從小沒有父母在身邊,在隔輩親的溺愛之下,他連第一人稱也不會用,總是會說「彥波要吃飯,彥波要喝水,彥波要……」這卻讓他的母親感到非常的失望,直嘆氣說:「這孩子,像個榆木疙瘩,長大準沒出息。」但是他的父親卻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靈氣,要是加以引導,肯定大有出息。
  • 他被稱為「神童」,13歲讀大學,17讀研究生,卻被中科院勸退
    魏永康是一位隕落的天才,他曾經以13歲的年紀參加高考,獲得602分得好成績,成功進入湘潭大學就讀,成為當時湖南省最年輕的學士。後來他以第二名的好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碩博連讀,卻被中科院清退。惋惜之餘,背後的原因也是讓人唏噓。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父親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母親是一名普通職員。
  • 17歲少年跳橋自殺:如果有來生,媽媽請你別再罵我了
    4月17日晚上10點,一名少年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正是人生最美好的花樣年華,眨眼間說沒就沒。男孩是一名17歲的在校職高二學生,據說他在學校與同學產生了衝突,遭遇了母親的一段批評。導致母親要將車停在這麼危險的地方,也要先罵了再說。哪怕是罪大惡極的死刑犯,也得壓到刑場再槍決吧?有事兒不能回家說嗎?犯得著在路上就急著「處置」?母親回到駕駛座後,依舊沒有發動車輛,可想而知,這場責罵依舊沒有結束。隨後少年捂著臉打開車門直奔橋邊跑去,我猜測,他可能是在車內被母親打了耳光。
  • 讀研路上的進與退:研究生「出局」的三個非典型樣本
    和張楚相似,2016年,李湛進入某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讀研,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年選擇保研,其實是一種「路徑依賴」。對自己本科所學的材料專業,李湛一直興味索然。他想當程式設計師,但又覺得還沒準備好轉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但誰知道做科研這麼難呢?以前只聽說過難,但你沒親身體會過啊。」
  • 17歲中江少年不懼惡性骨瘤 致信癌細胞:我要打敗你
    「我會做好被你吞噬的準備,但是你也必須做好被我戰勝的準備,雖然說後者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就算有億萬分之一的可能,我為什麼不能做那億萬分之一呢……」一封《致我體內的癌細胞的一封信》成為17歲中江少年楊汶憲面對惡性骨瘤的精神支柱。新學期開學,本該上高二的楊汶憲卻住進了北京的醫院。3年前,他被診斷出患有惡性骨瘤,輾轉國內各大醫院治療,已經花費各種治療費用70餘萬。
  • 爸爸,我考上了清華大學!媽媽,我保送到中科院讀研!他們都做了這件...
    而沒能步入大學在多位好心人的幫助下他最終如願進入大學校門5年後已被保送進中科院讀研二的杜家毅與媽媽商定拿出一萬餘元>來償還當年好心人的捐助或幫助今年考上大學的學子有一種回報叫做我成了第二個你父親早逝,家境貧寒他發誓好好讀書改變命運1996年出生的杜家毅是十堰市茅箭區人
  • 北京大學「取消研究生宿舍」,改為住宿費自理,讀研成本又提高了
    然而,考研初試剛結束不久,很多報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就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北大取消了研究生宿舍,實施了研究生住宿費自理的政策,無形中加大了讀研的成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怎麼回事?
  • 我國嚴進嚴出的4所大學,3所為985,1所為非211,勸退率高十分難考
    在我國的高校界,其實有幾所著名的學府,一直實行著嚴進嚴出的政策,每年還保持了較高的退學率,如果學習成績不達標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勸退,讓人看後感到十分的可惜和惋惜,這就更需要此類大學的學生要在大學就讀期間好好努力,這4所大學當中,3所為重點985高校,一所為雙非一本大學,考上光宗耀祖但很難畢業,不知道你對它們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