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自從漢武帝劉徹採納董仲舒「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孔子學說一直被尊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正 統。歷代封建統治者都把孔子尊為聖人,不斷地加諡追封,至清朝時, 更為尊孔。
順治二年(1645年)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 康熙帝親書「萬世師表」匾額懸於大成殿,雍正帝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 王,即肇聖王、裕聖王、貽聖王、昌聖王,啟聖王,乾隆帝曾將他的女 兒嫁給第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
對孔子的後裔,歷代帝王也不斷封賜。清朝封孔子的後裔為衍聖 公。清代的最後一位衍聖公是孔令貽。孔令貽,字燕亭,是孔子七十六 代孫,於光緒二年(1876年)承襲公爵,曾不斷受到光緒帝和慈禧太后 的恩賞,如賞賜福壽字、《四庫全書》、袍褂衣料之類。
光緒二十年 (1894年)慈禧太后過六十歲生日時,孔令貽還特地陪母攜妻進京祝 壽,慈禧太后親自召見,並賜宴賞畫,以示恩寵。辛亥革命後,孔令貽 念念不忘清朝的恩典,每逢溥儀生日或遇皇室重大喜慶事件,都要進京 祝賀。他最後一次覲見溥儀時,溥儀還特賞他紫禁城騎馬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