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當潮水褪去,便知道誰在裸泳。潮起潮落,像是網際網路界永恆不變的規律,有人黯然退場,只有真正創造了價值的才能屹立灘頭。
前些年,隨著盒馬的橫空出世,全行業蜂擁而上,紛紛入局生鮮新零售——很多人覺得新零售的「新」在於懸掛鏈、帝王蟹,於是甭管會不會用,先把掛著袋子的鏈條布置上再說、先在入口擺一缸帝王蟹。但隨著新鮮感過去,有人高調唱衰、宣布退出,有的悄悄撤退、留下一地雞毛——據深燃財經報導,美團關閉旗下小象生鮮門店後,一名前員工表示「現在看來,盒馬把小象給帶到坑裡去了。」
時至今日,為何盒馬依然能穩步前進,而且屢屢出現爆款、各地消費者對之期待感爆棚?
今天盒馬公布的一組數據,無疑是最好的回答:今年以來,盒馬已經推出超過20000款新品,其中6000多款為自有商品,新品迭代速度比行業快3到4倍。——Zara不過每周兩次上新,而盒馬幾乎做到了每天都有新品,簡直是堪比時尚品牌的「快時尚」!
從5公斤一包的大米,到300g一瓶的大米,再到像鮮榨果汁一樣「流淌」出的現碾大米,甚至是需要冰箱儲藏的冷藏胚芽米。僅大米一個品類,盒馬不僅做得包裝越來越小、鮮度越來越高,也把一款普通的民生消費品做得越來越時尚,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推出了不同的商品——人多、每天都做飯的家庭可以選擇大包裝的,少買多餐;平時工作繁忙、只有閒暇時做飯的白領可以選擇瓶裝大米,更鮮且減少浪費;對新鮮有更高要求的消費者,也能找到更匹配的商品。
這是一眾傳統零售不曾看重的能力。傳統零售往往研發效率過低、更新慢,且由於欠缺數位化工具的支持,難以掌握最新的市場風向和消費者偏好,從而無法快速分析用戶需求並針對性的開發新品。這導致消費者走進傳統商超,看到的是萬年不變的商品,很難有眼前一亮的驚喜感。
而盒馬的「爆品研發團隊」在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網際網路上最受關注的信息、年輕人最喜愛的口味,總能在第一時間被洞察到,並迅速研發、生產、上架。盒馬不收取進場費、促銷費等傳統零售行業名目繁多的渠道費用,使合作夥伴可以只專注開發、生產好商品。從草莓牛奶、喜茶青團,到冷泡汁系列、老北京豆汁,建立在20000款新品上,盒馬各種層出不窮網紅爆款商品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新零售的下半場,比的是內功。精準捕捉用戶需求、通過柔性供應鏈高速響應的敏捷開發能力、全國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搭建,盒馬正打出一套商品快時尚化的組合拳。懸掛鏈和帝王蟹能照搬,內功能在短時間內速成嗎?
生鮮戰事遠未到終局。且看行業內有多少人只想趕集式地入場,多少人在真正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