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銀員裝了一個盒馬app之後,我終於知道新零售是怎麼革線下店的...

2020-12-08 吾谷網

被收銀員裝了一個盒馬app之後,我終於知道新零售是怎麼革線下店的命了

【公眾號】新農堂2017-06-21 15:29:54

閱讀(483628)

關於新零售的道道,或許都在裡面了

8月5日,第二屆新農業盛典將舉辦生鮮新零售高峰論壇,歡迎報名


這一段,為了準備第二屆新農業盛典的論壇內容,我連續走了包括盒馬鮮生在內的國內幾家大型生鮮連鎖。

我把對盒馬這樣的新零售模式的理解,跟幾家生鮮連鎖的老闆們都說了。聽我說完,他們也覺得零售業態的變革,如今是風起雲湧。


盒馬鮮生裡的體驗邏輯

盒馬的線下店,裝修、陳列、價位,其實和一般的高端城市超市如山姆會員店、ole等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產品價格還會略低一點。


盒馬鮮生店內▼


他的體驗功能區會略多一些。比如把廚房、餐廳與生鮮海產購買區結合在一起,面積較大。顧客買完海產可以直接在這裡加工。加工費按照單個菜的食材重量定,15元/500g,不足的按500g來算。



除此之外,還有壽司、泰國菜等餐飲配套。據了解,這些餐廳部分是第三方承包的,可以用支付寶支付,而不一定用盒馬app。

活體的帝王蟹陳列,是一個亮點

此前我也曾在山姆會員店買過帝王蟹,但是是冰鮮的,而且還是煮熟冰鮮的,外觀好看但實際口感一般;

但這次在盒馬看見活的,確實讓我驚訝了一番(活體陳列還是能打動人的),價格也只要199元,是相當便宜的。



此外還有很多活海鮮的銷售,比如波士頓龍蝦等。我心裡的預判是,為了體驗,盒馬是願意犧牲掉一部分經營效率的,因為活體海鮮運營難度高,成本大,而且容易死,死了價值就會大大下降。

果不其然,我在收銀旁看到了折扣區,都有一些已經死亡的海鮮在打折處理。折扣區間是4-5折。

我特意拿打折品起來聞了,是新鮮的,沒有異味。而且營業員也看起來非常樂意把打折的海鮮賣給我的樣子,顯然是經過一定培訓的。

水果都是預包裝賣的,包括西瓜

和很多高端超市一樣,水果不稱斤,而是預包裝定價銷售。這樣可以避免挑挑揀揀,減少損耗。

我發現連西瓜都是輪個賣。(話說這個供應商的工作是相當紮實的,每個西瓜都差不多重啊)



整個水果區可以說叫精選區,基本上一個品類只有不超過兩種選擇,sku不多。只要你有品類選擇的目標,不會有選擇性障礙。

其他還有肉蛋奶和烘焙區,沒有什麼可說的。

盒馬的收銀邏輯很有深意

我提了一些產品,走到她(收銀員)面前

她問我:「您有app嗎?」

我說:「支付寶可以嗎?我有的啊」

很遺憾,支付寶不能用,在店內的餐飲區結帳可以,但是購物收銀不行。於是我心中猶豫了一下,還是打開了app store下載了一個盒馬鮮生app。

我本以為註冊很麻煩,結果小姑娘拿著我的手機,點開了首頁上的支付,跳轉了一個用支付寶登錄功能,直接就出來了一個支付碼界面。這幾個動作一氣呵成,沒超過5秒。


我留心發現,旁邊一位50歲左右的女性消費者,可能對下載app不熟悉,是由收銀員幫忙操作的。於是我們兩都變成了盒馬app的用戶。

一邊幫我整理東西,收銀姑娘一邊跟我介紹:以後你可以直接在app裡下單,我們會半個小時內把東西送到的。

Ps想到:當年快的和滴滴打仗的時候狂補貼,很多人都說他們瘋了,但是在網際網路企業來看,一個實際產生過支付的活躍用戶就是值100元,所以再怎麼補也是划算的;然而今天我只在盒馬購買了百來塊錢的東西,就被裝上了app,還支付了,如果按照估值來算,我這個用戶儼然已經成為「利潤」的一部分了。

更何況,食品的消費,在網際網路企業看來更高頻,價值更高。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說說:



線下水果連鎖的老闆為什麼對這個模式感興趣

生鮮的零售,從農貿市場到超市再到社區店,這些業態的升級,本質上都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消費者——從物理距離上接近消費者。

手機app裡的生鮮業務就更誇張了,直接搬到消費者手機屏幕上了,把購物和收銀都前置到了手機端。


▼社區微商拉近了消費者的距離,但還不夠。


傳統線下的零售競爭,圍繞著坪效來競爭。兩家不同的生鮮店,因為sku的不同,服務水平的差異,導致店面坪效的不同——這是大家都已經認知的。

但是按照原來的模式,供應鏈和服務的再怎麼升級,比如旁邊店做到坪效50,而我能做到70 ,所以我的日子就好過一點,但是對方也不至於活不下去;但是如果哪一天出現一個競爭對手,坪效直接做到250,那麼70的這家店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有人問:

堂主,你瘋了嗎?誰能做到250?!

盒馬模式真可能就能做到250

50和70的競爭,都是基於店面銷售的,哪怕老闆比較精明,會用公眾號導流,他的業績始終基於店面物理空間的陳列。


但是當有人把sku搬到app上去之後,貨架空間卻是無限的。

據盒馬的朋友告訴我,未來app下單比率要佔到80%以上,也就是說線上是線下的4倍,哪怕線下做得差一點,為了體驗犧牲一些線下坪效,比如就算50吧,那麼整體坪效也能做到250。

相對於純線下零售而言,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因為整個購物空間有很多休息區,可以用餐;導致現場有很多「先支付再食用」的提示▼


新零售模式的誕生

盒馬一類的新零售業態,基本趟出了這樣一條路——

線下購物體驗—產生信任—安裝app—線上下單—店面快速送貨 未來中心倉配貨—大數據c2b管理

所以,只是簡單地對坪效進行大幅度提升,恐怕只是一個開始。

當用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並且有可能與電商數據打通之後,可能一個消費者對於商家來說,幾乎是「赤身裸體」的。

你家有幾口人,愛吃什麼水果,酸的還是甜的,橙子是喜歡什麼產地的,荔枝是喜歡什麼品種……一清二楚。甚至商家都能整體預估,某一個區域,某一個店,某一個時間點,某一種水果的具體銷售量。

這將帶來零售的結構性變革,真正的做到c2b。

8月5日杭州,關於「生鮮新零售」的新農業盛典

屆時全國所有新零售業態會有一個展示和分享

網上預登記報名已經開始


展位所剩不多,辦展諮詢151 9260 2730

相關焦點

  • 一手調研數據解讀新零售超級物種盒馬鮮生
    2、阿里孵化的生鮮超市新物種:盒馬鮮生  最近盒馬鮮生大家非常關注,普遍反饋體驗很好,線下客流很旺,但是也無說清楚其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如何通過新技術手段提升服務質量。  盒馬鮮生在動線設計理念上與傳統超市就存在較大差異,店內四通明亮:一是盒馬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渠道超市,每件商品都有電子標籤,可通過app掃碼獲取商品信息並在線上下單,無需在線下設計複雜動線;二是店內分揀更加高效方便。由於電商業務共享了線下門店倉儲配送體系,倉儲成本更低,且通過門店配送周邊客戶的時效性也更強。
  • 產品分析:盒馬,新零售新模式
    新零售新模式的開創者:盒馬是新零售模式探索的先頭部隊;盒馬是阿里對線上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是「超市+餐飲」新模式的開創者,樹立起零售新業態標杆生鮮電商競品中的領先者:「盒馬」影響力遠高於同行業競品(7Fresh,超級物種)
  • 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如何顛覆自己?|新零售核心公司觀察④
    2017年,經過內部兩年的孵化,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不久後正式推出了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盒馬鮮生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但這樣的描述似乎又都不準確。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其可提供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裡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
  • 新零售集體迷途?永輝超級物種盒馬接連關店,mini店試跑2.0模式
    攜資本和流量而來的新零售曾經萬眾矚目並被寄予厚望可惜經過市場檢驗原本的光環已然退散近日,在東二環泰禾「大有碼頭」倒閉,新華都1元甩賣「海物會」餐廳,永輝旗下「超級物種」在福州大本營關張多家門店之後,阿里旗下被視為新零售標杆的盒馬鮮生,也傳出開業僅1年多的晉安區福新店或將閉門謝客的消息。零售業素來競爭激烈,生鮮賽道更是「新選手」輩出。
  • 天貓雙11線下火爆 武漢便利店被搬空 盒馬開椰器罷工
    盒馬開椰器罷工、武漢便利店被搬空、銀泰導購從線上火到線下,線上線下的融合正在促進消費的蓬勃增長。天貓雙11期間,百貨、生鮮、外賣、買車、買房……這些服務在雙11期間給消費者提供的極致體驗,讓雙11從線上線下同時火爆。
  • 「超市+餐飲」新零售上半年開關店盤點: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開店...
    在去年迎來全面爆發期後,「超市+餐飲」新零售業態今年似乎進入了「疲軟期」。   據贏商網統計,2019年1-6月,14家「超市+餐飲」的新零售品牌共開店76家,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需求面積:300-800平方米)開店數量繼續領跑,分別新開36、11家門店,7FRESH、盒小馬、鮮食演義繼續穩步擴張。
  • 新零售關於盈利模式的賽跑 :超級物種、盒馬誰贏?
    反映到市場上也非常明顯,沃爾瑪等大商超忙著轉型、便利店整合加速、原先快速增長的新零售迎來調整期。今年7月已經在上海關過一店的超級物種,又在北京迎來了一家門店的關閉。   霸業未成接連受挫   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有一個非常新穎、霸氣的名字,光從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野心,就是要做新零售產業的明星和王者。
  • 新零售兩大典範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如今發展得怎樣?
    作為新零售的兩大典型範例,經過一段時間的落地後,如今他們的發展狀況如何,又可以窺見新零售的哪些真面目呢?   超級物種VS盒馬鮮生   經過一番走訪,雖然兩大新零售產品各有千秋,但也各有不足,筆者從各方面對兩家進行了對比。
  • 超級物種再次關店 盒馬已領先一步?
    反映到市場上也非常明顯,沃爾瑪等大商超忙著轉型、便利店整合加速、原先快速增長的新零售迎來調整期。今年7月已經在上海關過一店的超級物種,又在北京迎來了一家門店的關閉。霸業未成接連受挫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有一個非常新穎、霸氣的名字,光從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野心,就是要做新零售產業的明星和王者。然而,進入2019年之後,超級物種霸業未成,卻接連迎來了門店關閉。
  • 盒馬鮮生VS超級物種,南京人更青睞?
    歡迎文末留言討論~二、盒馬鮮生在南京盒馬鮮生是什麼?一個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高效體驗式消費中心。基於對餐飲零售業模式的重構,以打通線上APP下單與線下會員體驗店的方式打造一個全新的零售生態系統;以生鮮類商品加餐飲為主打,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極致新鮮」的生活方式。
  • 永輝超級物種-傳統線下超市的新零售逆襲
    二、永輝超級物種除了在業績方面的強勁增長,作為一家線下崛起的實體超市,永輝在新零售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也是讓人刮目相看。永輝超級物種誕生於2017年1月1日,在福州開了第一家店,到2017年年底,在全國已有26家門店。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類似,主打生鮮,是餐飲+食品超市的O2O模式。
  • 福州「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部分門店即將閉店?最新回應來了!
    風頭正勁的新零售門店 為何出現閉店的情況? 「盒馬鮮生」福新店部分商品撤櫃 多家新零售門店關閉 「『盒馬鮮生』福新店
  • 盒馬VS超級物種=技術VS人性?
    作為新零售第一樣本,盒馬的模仿者眾,簡單梳理下大致就包括天虹的sp@ce、百聯的RISO系食、步步高的鮮食演義、蘇寧蘇鮮生、美團小象生鮮、京東7FRESH及永輝的超級物種等,要說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是誰?非永輝的超級物種莫屬,因此,對於二者的比較是件頗有意思的事。
  • 走進盒馬旗艦店、京東7FRESH、京東方總部,體驗智能科技應用
    盒馬鮮生最初成立時,就立下了四個規矩:第一,線上交易要大於線下;第二,線上每天的單店訂單量要超過5000單;第三,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夠獨立生存;第四,在冷鏈物流成本可控的背景下,30分鐘送貨上門。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如今盒馬全國門店數為38家。在全國的目標是開到上百家。
  • 超級物種:虧損10億後接連關店!騰訊阿里新零售戰役怎麼樣了?
    除了超級物種,盒馬鮮生在今年5月也宣布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停業。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超級物種、盒馬鮮生、盒小馬等生鮮新零售店面已關店9家。據了解,市場上的生鮮新零售大多難以盈利,除了運營模式和定位模糊,高成本,低溢價也是難以盈利的原因之一。至此,跑通盈利模式成為當下生鮮新零售最緊迫的問題。2、騰訊阿里的新零售戰役怎麼樣了?
  • 從概念引領到陪跑:超級物種永輝與盒馬集體迷途
    一直以來,生鮮電商的故事並沒有其他行業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轉型來的那麼順利,不管是侯毅吶喊盒馬mini將是生鮮電商的終極模式,還是永輝超市剝離永輝雲創,打造永輝mini店,這些變革的背後,其實略顯悲壯。生鮮零售新物種紛紛折戟,永輝、盒馬迷途新零售概念的興起,讓盒馬、永輝等企業一度站在聚光燈下,也使得人們對傳統零售業的轉型發展有了更多期待。
  • 盒馬侯毅:武漢將成為盒馬華中區域總部,與BOE合作研發智能設備
    在本次BOE(京東方)全球創新合作夥伴大會上,BOE(京東方)與阿里巴巴盒馬鮮生、SAP的籤約成為了現場嘉賓的重點關注。「京東方的優勢在於硬體能力強;盒馬的優勢在於具有新零售場景化的大數據以及應用軟體開發能力。」侯毅首先解釋了雙方所具備的優勢,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關於此次合作的具體內容,侯毅稱主要分為三部分。
  • 首次嘗試大店模式 永輝旗下新零售超級物種逆行
    在盒馬鮮生積極嘗試小業態時,永輝超級物種則一反常態地落地了一家大店。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永輝旗下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的新店與過去相比面積大幅擴大,SKU數量增多,同時首次融合了到家配送的「衛星倉」模式。大店的落地透露出超級物種正開展新一輪的摸索和調改,而新零售模式也遠未定型。
  • 產品分析報告——盒馬鮮生的前世今生
    據盒馬的2020年5月的官網顯示,盒馬在全國共擁有150家線下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模式來看,簡單來說盒馬採用的是店倉一體的模式,也就是線下店既作自營前置倉承擔線上倉儲配送的功能 ,也開店營業 (且盒馬採用的是生鮮超市、餐飲店、便利店多種業態的混合)。不同於純前置倉模式只滿足線上場景,其線下店的模式還能滿足用戶仍存在的線下逛商場、逛超市的場景需求。
  • 超級物種被剔除永輝報表,還能與盒馬鮮生叫板嗎?
    永輝超市方面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言,公司淨利潤出現下滑,新零售業務虧損的確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將具有長期增長潛力但尚未盈利的業務板塊放在表外,待盈利後再併入表內,是業內常見的做法。此次永輝雲創被「剝離」,永輝超市並未就此停止在新零售領域的探索。永輝超市在公告中提到,出售永輝雲創後,公司仍然將繼續堅持在新零售業態格局下進行探索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