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盒馬鮮生積極嘗試小業態時,永輝超級物種則一反常態地落地了一家大店。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永輝旗下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的新店與過去相比面積大幅擴大,SKU數量增多,同時首次融合了到家配送的「衛星倉」模式。大店的落地透露出超級物種正開展新一輪的摸索和調改,而新零售模式也遠未定型。
首試大店
零售「新物種們」已經奔跑了兩三年,但尚未形成一個清晰可複製的模式,仍在摸著石頭過河。近日,永輝旗下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新開了一家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大店,門店內保留大海鮮、餐飲檔口和用餐區,同時疊加了衛星倉的到家配送模式。與現有1000平方米內的門店相比,超級物種首次嘗試「大店」模式,面積足足擴了一倍。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超級物種BFC店零售區和餐飲區重新進行了動線設計,兩個區域功能區分更明確,以收銀區域相隔。零售部分以生鮮食材和進口精選產品為主。其中,進口食品佔比40%-60%。餐飲區面積大概佔全店的1/4左右。超級物種原有門店的SKU約為6000個,擴大面積的BFC新店SKU數量總計達1萬個。
永輝雲創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之前門店相比,BFC店的面積相對較大,陳列空間足。從業態層面來說,永輝雲創希望通過在一線城市打造BFC店這種面積較大的品牌體驗店,來強化超級物種優質食材的用戶認知。
開大店的超級物種與開小店的盒馬走上了不同的路徑。如今,盒馬開始孵化盒馬mini、盒馬F2等小業態,一向主打小店型的超級物種卻嘗試開了一家大店。不過,比起盒馬鮮生早年在複製大店時的來勢洶洶,永輝「圈地」的步伐相對謹慎。對於這種大店型跑通後是否會取代原有店型,上述負責人表示,BFC店為了提供更豐富的體驗,所以在面積上會略大一些,今後超級物種業態主流的面積選擇仍然會是600-1000平方米之間。
倉庫緊挨店鋪
此次推出新店型,意味著超級物種正展開新一輪的調整變化。除了面積擴大、定位更明確以外,值得注意的是,超級物種新店還首次結合了到家配送的「衛星倉」。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BFC店的隔壁設有一處400平方米左右的到家衛星倉,該衛星倉與門店共用商品資源。
據悉,此前的超級物種門店也支持配送到家服務,但揀貨在門店內的倉庫進行,或在獨立於門店的衛星倉進行。BFC店則把衛星倉開在了門店隔壁,首次將門店和衛星倉打通,可支持配送的商品數量增多。打通後,BFC店的線上業務完全在後倉進行。
永輝雲創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來看,衛星倉與BFC門店縮短了距離,人員能夠在門店和衛星倉實現聯動,同時還能保持相對的獨立,確保履單效率。上述負責人稱:「BFC店的整體費用率及成本更低,毛利和客單水平增長理想,有望跑出盈利模型。」
實際上,永輝超市在線上和到家業務方面一直在尋找突破口。永輝超市在2018年的財報中也未迴避到家與線上業務的「短板」狀態。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永輝超市到家業務覆蓋88個城市,共計有490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到家服務,實現銷售額16.8億元,不過到家業務銷售僅佔2.4%。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在去年年底董事會議上曾表示:「現在到家業務迄今為止還沒哪一家賺錢,我們永輝要找到賺錢的到家模式。」
新零售競速
事實上,線下基因強大的永輝在新零售上的布局並不算快。僅就到家業務來說,目前市場上關於到家配送已經有多種形式,與其他企業的密集布局相比,永輝的到家衛星倉模式在密度和覆蓋範圍上尚有距離。盒馬店倉一體的懸掛鏈模式已經在其全國100多家門店內成熟使用,而主打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今年年初就已經在上海布局186個前置倉。然而永輝雲創在福州、廈門、上海共僅落地30餘家到家衛星倉。
商務部電商專家段戰江表示,永輝的優勢在於實體超市運營經驗豐富。但是與一些備受資本青睞的企業對比,資本留給永輝的時間和耐心則相對不夠,永輝在新零售擴張時也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儘管超級物種已經宣布實現了單城市穩定盈利,取得了局部成功,但是要取得新零售的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段戰江看來,目前來說新零售之路到底要怎麼走,業態應該沉澱成什麼模式,還都未知。無論永輝還是盒馬,以及每日優鮮、誼品生鮮等,都各自面臨著不同挑戰,當下誰都不敢說已經跑通了新零售。新零售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背後更考驗操盤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更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撐。未來,各路玩家都有贏的機會,誰能充分學習、不斷調整,誰能洞察新零售的本質,誰才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