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天的科學解釋,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讓地球產生了潮汐的變化,讓地球分出了四季和寒溫熱帶,給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進化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
從這個角度上說,沒有了月球,就沒有我們人類以及地球上其他眾多的生物。
後來,人們根據月亮的運行規律製造出了各種曆法,這對於農耕時代的生產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月亮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被賦予了很多的文化內涵。它幾乎成為了思念家鄉、親人、愛人的代名詞。
含有「月」的詩句有四五萬句,我們每個人隨口都能說上一兩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等。
「月」是一個象形文字,中間沒有一點的那個指事符號。
「夕」和「月」同源,在「月」的字形上加了一點的指事符號和「月」以示區別。
但是後來它們的字形相近,字義有時候也重合,就出現了兩個字混用的情況,在金文當中兩個字的字形甚至互換了!
「亙」這個字現在已經不用了,它已經被字形相似的「亙」字(xuān)代替。
「亙」字的字形上下各一橫就表示天地兩極,中間的月亮代表天上的各類星體,整個字形表示的是:天地,日月和星空永久不變的意思。
「期」字由「日」表時間,和「其」(「箕」的本字,一種建築工具),合起來表達:建築工時,限定的時間。這個含義一直被用到現在。
「夙」的原始字形像一個人在月夜下勞動,表示天未亮就開工。造字本義:星夜下通宵勞作。成語:夙興夜寐,就是從它的造字本義引申出來的。
「朔」字由「屰」(即「逆」,迴轉)和「月」(月亮)組成,月亮的盈虧周而復始。
「晦」字是由「月」和「黑」字(後來訛變成了「每」)構成,表示月光昏暗。
之外還有「宵」。「朗」有月旁,但也是一般的形聲造字,沒有什麼特別。
說到這裡,您可以會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些字都不是很常用,而我們很熟悉的:臉、肩、膀、肝、膽、腸、胃等與我們身體有關的字幾乎都由「月」字組成,它們跟月亮有關係麼?
其實這些跟人和動物有關的漢字以「月」作為偏旁部首,它其實是「肉」。
由於「肉」和「月」這兩個字一直以來的字形都非常相似,特別是在篆文當中,幾乎是被寫成了分不清楚的兩個字形。
在漢字字形變化的過程當中,字形的簡化和美化是主流,所以很多漢字中的「肉」就被寫成了「月」。
我們以為和「月」有關的漢字很多,其實就我們上面學習的少數幾個了。
擴展資料(月球存在的意義):
一:月球的引力可影響地球海洋湖泊的潮汐運動,一旦沒有了潮汐現象,無數海洋生物將喪失生物鐘,甚至可能因為繁殖規律紊亂而走向滅絕。
此外沒有了月球引力的束縛,海水勢必發生橫向偏移,對於近海城市來說,全球性的海嘯災難簡直防不勝防。
當海水重新分布,赤道溫暖洋流流到南北兩側寒冷之地,勢必改變全球氣候,對地球所有生命來說都是不可知的挑戰。
二:月球的存在有利於穩定地球自轉軸線。正是由於現在的地球自轉軸線有一定的傾斜度,才使得太陽由於地球公轉照射的陽光有所不同,也使得地球上出現了四季變化。
如果月亮消失,那麼地球赤道將永遠炎熱,而兩側將永遠寒冷,地球或許會變得像火星那樣,逐漸失去生機和活力。
三:作為地球的衛星,也是宇宙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月亮其實替地球攔截了無數的宇宙災難,看看月球表面無數的隕石坑就明白了。
如果那些隕石全部撞擊到地球,估計人類也就沒有了看流星雨的心情,反而看見流星就害怕,不一定又要將那一個城市變成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