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對月亮情有獨鍾。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歌詠月亮最好最美的詞,沒有之一;其《記承天寺夜遊》是描寫月光最好最簡練的文章,沒有之一。
他對月亮的鐘情,不只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
他的《仇池筆記》中的一篇考證文章,足見其對月亮的科學探究精神。
題目叫《日月蝕》,全文如下:
「玉川子《月蝕》詩,以蝕者月中蝦蟆也。梅聖俞作《日蝕》詩,雲食日者,三足烏也。此因俚說以寓意也。《戰國策》:『日月輝於外,其賊在內。』則俚說亦當矣。」
玉川子,即唐朝的盧仝,他的《月蝕》詩中有一句:「傳聞古老說,蝕月蛤蟆精」。在古老的傳說裡,侵蝕月亮的,就是蛤蟆精,成了精的蛤蟆。
梅聖俞,即宋代的梅堯臣,對蘇東坡有提攜之恩,他認為吃掉太陽的,是三隻腳的烏鴉。他的《日蝕》詩中有:「老鴉居處已有穩,三足鼎峙何乖慵」,「日月與物固無惡,應由此鳥招禍兇」。
——三隻腳的老烏鴉穩穩噹噹地住在太陽裡面,又何等的乖虐和慵懶。太陽和月亮對世間萬物本來就沒有惡意,日食、月食及其嚴重的後果應當由這隻鳥承擔責任。
這裡有一點點不同,梅堯臣認為這隻三腳烏不僅吃了太陽,還吃了月亮。
而盧仝和梅堯臣的說法,蘇軾認為他們的根據是民間傳說。可見,在宋代,民間傳說裡就有蛤蟆吃月,烏鴉食日的說法了。
為了證明民間傳說的正確性,蘇東坡還引用了《戰國策》的說法:「日月輝於外,其賊在內」。太陽和月亮雖然光芒萬丈,但在它們的內部,存在著強盜,正是這夥強盜,偷走了大地的光輝。
仔細思考一下,《戰國策》的說法,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光輝。決定事物性質和走向的,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外因只是起推動,或者輔助作用。造成日食和月食的,當然是內因了,是內鬼了,這隻內鬼就是蛤蟆和烏鴉。
這麼一說,所謂月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地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的說法,反而不符合辯證法的原理了。
漢代的《淮南子》也有類似的說法:「日中有罼鳥,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蝕無光。」太陽裡面有一隻站著的鳥,即三足烏,而月亮裡面有蟾蜍,即癩蛤蟆,如果太陽和月亮品行不端,烏鴉和蛤蟆就會啃食它們,讓它們殘缺無光。
從戰國時代到漢代,再到唐代到宋代,所有的證據都證明:蘇東坡關於月食的考證是對的,是蛤蟆吃月,不是天狗吃月!
但是,天狗吃月的說法,是從何談起的呢?原來小學語文課本的這一說法,又來自何處呢?
希望有像蘇東坡這樣的專家,繼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