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掌握了航天航空技術並成功登錄月球開始。面對浩瀚的宇宙,深感「孤獨」的人們就在不斷的提出一個問題:除了人類文明,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其他智慧生命體呢?
說道「外星人」(ET),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切實相關的蛛絲馬跡。但是在歐美很多的星際科幻作品中,我們卻能經常見到外星人的身影。
在這類電影中,人類和外星人和平相處,互通有無。地球就像一個星際港口一樣,面向宇宙時刻敞開著大門。
甚至有很多科學家期待,如果人類能和科技水平更高的外星文明接觸。就可以從「它們」身上學習更為先進的技術,讓人類的基礎科學獲得質的飛躍。哪怕是撿點外星「洋落」也是好的!
可能就是出於以上「浪漫主義」情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不乏餘力的希望能和地外文明取得聯繫。
1973年4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曾向天鷹座發射了一枚先驅者11號衛星。先驅者身上也攜有一塊載有人類訊息的鍍金鋁板。鋁板上繪有一名男性及女性的圖像,氫原子的自旋躍遷,以及太陽與地球在銀河系裡的位置。
從1962年至2018年這幾十中,歐美國家盡其所能的向宇宙中不斷的發送著各種各樣「來自地球的問候」。並且外國媒體還將這樣的行為描述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聲音」。
然而就在無數國外科學學家沾沾自喜的時候,一本來自中國的科幻小說卻狠狠抽在了他們「臉上」。它就是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三體》。
而原著作者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則被稱作「單憑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到了世界水平的人。
這本發人深省的長篇小說《三體》,一經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了一波「三體熱」圖書銷量近千萬!就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成為了《三體》小說的鐵桿粉絲。
書中對於人類接觸外星文明推出了一個相對理性的理論,那就是著名的「黑暗叢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在這樣強敵環伺的環境下,不管是哪個文明先被發現,等待它的都將是被更高文明直接摧毀。因為在黑暗森林中生存才是唯一的目標,任何文明都不會給其他文明喘息的機會。
在小說的最後,人類文明經過無數次的掙扎。最終還是被外星人實施了「降維打擊」,整個銀河系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生命也就此消失了!
先不說小說中的「黑暗叢林法則」是否存在著漏洞!作者通過小說只想傳遞一個簡單的道理:「no 做 no die」。
想要和地外文明需求交流「可以」,但是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要有平等對話最基本的條件。如果盲目的向萬星人發出「邀請」,等到有著星際穿越技術的「外星友人」真的造訪地球,我們又要拿什麼來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