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住著60億隻「小強」 每天吃掉10噸食物!年產值超10億元

2020-12-05 紅星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憑藉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蟑螂「小強」一炮而紅。多年來,打不死的「小強」始終在網紅榜上佔有一席之地。「小強」家族眾多,其中,美洲大蠊是蟑螂家族中體積最大的昆蟲,同時也被發現極其重要的藥用價值——它是蟑螂裡面唯一可以入藥的品種。

在四川西昌,就有一個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目前養殖有大約60億隻美洲大蠊,它們在短短6個月內完成一生的「使命」,被製成中藥銷往全國各地。

美洲大蠊與普通蟑螂有何不同?是如何養殖的?又是怎樣被製成藥的?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揭開鮮為人知的秘密。

探訪

養殖間的「風吹落葉聲」

這裡住著60億隻美洲大蠊

24日,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等人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獲準進入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養殖基地佔地12000平米,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也是全國首家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GAP認證的動物類中藥材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美洲大蠊對養殖環境要求極高,平時只有相關養殖、技術人員可以進入。」在進入養殖區之前,所有人員均換上了潔淨服裝,鞋子都套了鞋套,以避免將細菌帶入養殖區。剛剛走進大廳,一股濃烈的氣溫撲面而來,隨行工作人員解釋,「這是美洲大蠊發出的信息素的特殊味道,第一次聞可能有點難以接受,但這些氣體無毒無害。」

穿過大廳的門,就進入養殖的核心區域,藉助著手電筒的燈光,獨立的房間呈現在記者眼前,看起來乾淨、整潔。「美洲大蠊的生活習性是喜陰暗,懼強光、噪音,喜溫暖,愛潮溼,群居。」養殖基地負責人文建國介紹,這裡共有23個房間,分布著孵化間,幼蟲間和成蟲間等。

打開成蟲間,整個房間看起來像建材倉庫,裡面擺放著一排排「箱子」,工作人員稱之為「晶片」,每個「晶片」裡住著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甚至連牆壁上、地面上也是黑壓壓的一片。拿手電筒一掃,美洲大蠊倉皇而逃,發出一陣陣「沙沙」聲。當工作人員拿起一個「晶片」一抖,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掉落下來,受到驚嚇的它們迅速向黑暗處逃竄,一陣陣猶如秋風掃落葉的聲音在房間裡迴響。

美洲大蠊均是立體養殖,它們住在一個個長40釐米、寬40釐米、高60釐米的「晶片」內,體積只有0.096立方米。「這樣一個『晶片』裡面有六至八公斤,大約住著2800隻美洲大蠊。」耿福能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究竟養殖基地有多少只美洲大蠊,無法精確統計數量,「按照體積和重量計算,目前基地養殖有大約60億隻美洲大蠊。」

每天吃掉10噸食物

從孵化到採收需要6個月

文建國介紹,目前基地全部採用模擬生態環境養殖,室內的光線、溫度、溼度等都進行了自動控制,只需少量工作人員。「每天都會給美洲大蠊配備定量的食物和飲用水,要讓這些美洲大蠊吃得好、睡得好,只要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它們都可能不產卵,或者長勢不好。」

「蟑螂白天隱藏,一到晚上才出來四處尋找食物,它們的食量很大,餵養它們的食物是用玉米、小麥、果蔬、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飼料配方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它們甚至比我們人還吃得好,要講究營養均衡。」文建國說,每天基地的美洲大蠊要吃掉10噸熟食。同時,還要定期消毒和清掃,每天清掃的糞便就達到3噸。

文建國表示,美洲大蠊的整個生活史包括卵、若蟲、成蟲階段,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溼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野生環境完成一個世代交替需要1至2年左右,但是經過多年技術探索,基地的美洲大蠊生長周期已經控制在6個月左右,「從孵化到藥材採收,它們的一生僅僅經歷半年時間,它們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基因也十分穩定。」

當採收之後,就進入中藥材的加工階段。「經過一系列的揀選、清洗等,再通過相關技術手段烘乾成乾燥蟲體,經過多項指標檢驗合格後,才能成為入藥原料,進入製劑加工階段。」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來到製藥車間,隔著玻璃可以見多個大罐,此時正在生產,裡面空無一人,工作人員說,「這裡的設備均為自動智能控制。」

「這兩個是多功能提取罐,美洲大蠊就在裡面蒸餾提取有效成分,而被提取後的美洲大蠊渣子,就變成餵雞的飼料。」耿福能介紹,這些蒸餾出來的液體就通過管道,進入藥品灌裝車間進行裝瓶,而每個車間都配備了指紋識別系統,車間裡面的溼度、溼度、潔淨度、壓力差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車間裡的潔淨度達到了一百級,全過程採用全自動無菌生產。」在車間裡,經過包裝等一系列工序,藥品就在這裡生產完成。

揭秘

斷頭可存活7至9天

剪腿還能重新長出來

蟑螂最被人熟知的還是很強的「斷肢再生」能力,這也是被稱為「小強」的主要理由。在養殖廠房內,工作人員拿起一隻美洲大蠊,去掉其頭部,但它沒有立即死亡,仍然活蹦亂跳。

「我們發現蟑螂具有很強的斷肢再生能力,如果把它的頭摘掉,因為它呼吸用的是腹部的氣門,所以它的身體還能活動7至9天;如果把腿或者觸角剪掉,它們幾天之內就能長出來,蛻皮以後就能清晰觀察到幾乎完好如初,而它們一生可以經歷十多次蛻皮,自我修復能力極強。」文建國介紹,曾有英國的科學家還做過實驗,把一隻懷孕的美洲大蠊切掉頭部,美洲大蠊不會立即死亡,還能夠正常產卵。

為何美洲大蠊有如此神奇的能力?文建國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這主要是因為擁有特殊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美洲大蠊的血壓很低,在斷頭後不會出現大失血;它們的呼吸活動通過全身分布的氣孔來完成,缺少頭部不會影響它們呼吸;它們主要通過周圍的神經來支配運動,沒有大腦中樞控制仍然可以自由活動。」

科學研究發現,美洲大蠊體內有多種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類、肽類、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種胺基酸及多種促生長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種活性成分通過多種機制針對人體多種組織器官起作用,有促創面癒合、消除炎症水腫、抗腫瘤、調節免疫、保肝等功效。

正是利用了美洲大蠊的基因特點,科研人員將它應用於藥物中,比如用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製成的康復新液,它主要有消除炎症水腫、促進創面癒合、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內服用於淤血阻滯,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外敷用於外傷、潰瘍、瘻管、燒傷、燙傷、褥瘡之創面等。

多重措施防止它們外逃

門口還有一條「護城河」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擔心,蟑螂繁殖能力極強,養殖基地有幾十億隻美洲大蠊,萬一它們「越獄」逃走,那豈不是一場生態災難?

實際上,作為國家標準化的養殖基地早已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美洲大蠊是晝伏夜出的厭光性昆蟲,善爬行,它們長期適應了基地溫、暗、溼、靜的生存環境,習慣了待在養殖間,它們也不願意爬出來。」文建國介紹,一方面,美洲大蠊都是在相對密閉的空間養殖,它們難以逃出房間;另一方面,從外界通往養殖間,至少要經過三道封閉的門,這也能有效阻擋蟑螂逃出。

另外,在養殖基地的四周,還有一條寬約一米的水溝環繞,耿福能笑著對記者說,這是一條「護城河」,基地採用的辦法是「孤島養殖」,「雖然我們人類看起來,就像一條小溝,但是對於美洲大蠊身長來說,就是一條河。所以,它們想要越過去是很困難的。」

令人不解的是,這條溝裡面還養殖上千條鯉魚,大的重量都達到了幾斤。隨後,耿福能拿著一大盒美洲大蠊倒進了水溝,只見一群鯉魚哄搶,僅僅兩三秒鐘,這些美洲大蠊就被吃了個精光,「一旦有美洲大蠊掉入水溝中,立馬就被吃掉了,這也是防止它們外逃的秘密。」

「即便有漏網的美洲大蠊逃出去了,但由於西昌白天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加上空氣乾燥等氣候特點,就算逃出也很難存活。」一旁的工作人員說,好醫生藥業集團養殖美洲大蠊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防護措施,目前還沒有發生過美洲大蠊外逃事件。

產業

每年創造超10億元產值

還可開發成保健產品及日化產品

近幾年來藥用昆蟲的藥用價值被大力開發,藥用昆蟲資源需求迅猛,隨著美洲大蠊藥用價值受到認可,多家藥企生產相關產品,全國各地的「小強」養殖場也蜂擁而起,成為很多人致富的新路子,一條新的產業鏈已經悄然形成。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多個省份都在養殖美洲大蠊,有的人少則年賺幾萬,多則上千萬,但是大規模的工廠化養殖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雲南,但沒有一家能與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相比。

隨著美洲大蠊的走紅,有更多人想從事美洲大蠊養殖工作,但具體美洲大蠊是否適合大範圍的私人養殖?「美洲大蠊的養殖條件非常嚴苛,並不一定適合私人養殖,因為如果相關技術不配套、不成熟,所需要的相應設施、設備不夠完善等便容易產生技術風險,生產出的美洲大蠊成品不一定能夠達到製藥標準。所以,需要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進行養殖。」

耿福能介紹,好醫生藥業集團建立了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與國內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平臺。2016年12月,四川大學與好醫生藥業在北京發布了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階段性成果,使美洲大蠊科學研究產生革命性的飛躍,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相關新藥研發,帶動了美洲大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的美洲大蠊產業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可以開發的前景還很大。」耿福能表示,美洲大蠊不僅有巨大的藥用價值,還可開發成保健產品及日化產品。目前,好醫生藥業集團除了品牌產品好醫生康復新液外,還以美洲大蠊為原料推出了美洲大蠊研末、抗菌凝膠、牙膏、面膜等產品,全面發掘美洲大蠊的價值,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10億元。「明年,我們的養殖基地及製藥生產線將全面建成,規模和產值將是現在的三倍。」

好醫生藥業集團還啟動了海外發展戰略,嘗試讓與美洲大蠊相關的中藥走出國門。「不少國家要求,藥物要進入該國市場,必須說清藥物的成分、機理等,相比西藥的單一分子結構,中藥的成分複雜多樣,我們正在加大科研力度,試圖找到美洲大蠊藥用成分中的單一成分。」對於中醫藥走向世界,耿福能表現出信心滿滿,他認為,建立中藥材「第一車間」,實施標準化生產也是保證中藥質量、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個關鍵環節。

記者了解到,除了藥用之外,美洲大蠊還是一種美食,直到現在,在雲南、四川、山東等地民間,仍然有生吃和油炸美洲大蠊的習慣,目前國內還興起了一股吃美洲大蠊的美食潮流。「我現在每天都要吃大約10克美洲大蠊,已經堅持了5年。」耿福能告訴記者,經過研究表明,美洲大蠊體內含有豐富人體所需的胺基酸、蛋白質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平反

全世界蟑螂有約一萬種

美洲大蠊是唯一可入藥品種

「現在不少人對美洲大蠊存在誤解,這並不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小強』。」耿福能表示,其實美洲大蠊還是一種「益蟲」,「它們為我們人類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貢獻。 」

據相關文獻記載:蟑螂是世界上繁衍十分成功的昆蟲類群,他們出現於石炭紀前期,賓蘇法尼時期,距今已有三億五千萬年的歷史。它們也是家族成員龐大的群體,全世界至今約一萬種,廣泛分布於世界角落。國內蟑螂約有200餘種,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

據了解,「小強」家族種類繁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黑胸大蠊、棕色蟑螂、澳洲蟑螂等等各不相同。「在家庭、賓館、酒店等場所我們經常能看到的蟑螂,其實是德國小蠊,攜帶病菌,汙染環境,是世界級衛生害蟲,也是最難殺滅的蟑螂種類,人人得而滅之。」美洲大蠊則是「小強」家族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成蟲體長能達到4釐米,是蟑螂裡面唯一可以入藥的品種。

「美洲大蠊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昆蟲之一,也是傳統中藥材,最早收錄於《神農本草經》,後《本草綱目》、《本草經疏》等多有記載,在2000年前,民間就將其入藥。」耿福能表示,由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物精製而成的溶液劑——康復新液,含有多種胺基酸、多元醇及小分子肽類等活性物質,是全球唯一主動修復黏膜和創面的藥品,具有消除炎症水腫、改善創面微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機體病損組織修復及抗炎的作用。

記者從好醫生藥業集團獲悉,目前,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及康復新液科研項目先後榮獲了「華夏科技一等獎」、「李時珍醫藥創新獎」、「四川省專利獎」、「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好醫生康復新液上市以來,已經在全國數千家醫院使用,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消化科、口腔科、外科等多種科室眾多疾病的治療,目前已有超過4000萬的患者通過服用該藥物擺脫病痛。

為了紀念美洲大蠊為人類做出的犧牲和貢獻,耿福能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下一步,集團將在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打造一座巨型美洲大蠊模樣的塑像,還要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成都商報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編輯 官莉

視頻編輯 周媛

相關焦點

  • 60億隻美洲大蠊 年產值超10億元
    在涼山西昌,「隱藏」著全球        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生活在這裡。這裡的美洲大蠊用途是作為藥物,這裡也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美洲大蠊雖小,卻創造了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
  • 這裡住著36億隻「小強」 ,很多人盼著「吃」它治病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探訪位於四川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目前住著36億隻「小強」,每天要吃掉10多噸食物,每次至少要蒸殺10多噸用於製藥。無菌無光放滿「晶片」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9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準進入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探訪了美洲大蠊的養殖及製藥過程。「我們這裡大約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它們在這裡迎接大家!」
  • 西昌這個地方住著36億隻「小強」 ,很多人盼著「吃」它治病
    近日,記者探訪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目前住著36億隻「小強」,每天要吃掉10多噸食物,每次至少要蒸殺10多噸用於製藥。無菌無光放滿「晶片」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9月19日,記者獲準進入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探訪了美洲大蠊的養殖及製藥過程。「我們這裡大約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它們在這裡迎接大家!」站在養殖基地門前,該集團攀西藥業負責人文建國笑著說。
  • 年產60億隻,能賺10個億!
    在四川西昌就「隱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蟑螂工廠,利用AI進行管理,每年可產出60億隻醫藥用途的蟑螂,年產值超過了10億元! 全球最大蟑螂工廠 60億隻蟑螂的居住地 沒有什麼比跟一隻蟑螂相處更恐怖的了,如果有,那就是跟60億隻蟑螂相處! 在中國四川西昌,有一個工廠裡就天天上演著這樣恐怖的事。
  • 這裡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 ,很多人盼著「吃」它治病
    這裡住著36億隻「美洲大蠊」 ,很多人盼著「吃」它治病網絡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過一段時間,一種叫「美洲大蠊」的蟲子就會走紅,關於它的討論從未間斷。美洲大蠊是蜚蠊家族中體積最大的昆蟲,有著極其重要的藥用價值——它是蜚蠊裡面唯一可以入藥的品種。
  • 這裡有人專門養了60億隻蟑螂——
    在西昌市,就「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也就是蟑螂在這裡生活。這裡的蟑螂用途是作為藥物,這裡也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蟑螂雖小,卻創造了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記者來到西昌,實地探訪了這座神秘的「蟑螂工廠」。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10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走進黑暗、潮溼,有著30℃高溫的養殖間,一股熱浪與濃烈的氣味撲面而來。這裡佔地面積63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滿足國際比賽標準的足球場大小。
  • 山東章丘十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每天消化50噸餐廚垃圾
    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10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走進黑暗、潮溼,有著30℃高溫的養殖間,一股熱浪與濃烈的氣味撲面而來。這裡佔地面積63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滿足國際比賽標準的足球場大小。
  • 章丘用蟑螂吃垃圾:3億隻每天吃掉15噸!網友開始擔心…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主任李延榮介紹,目前中心飼養了300噸,共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共計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章丘區環衛管護中心董科長表示,該項目目前是政府合作項目,政府在工廠土地劃撥方面給了政策上的扶持。
  • 章丘這個地方有3億隻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
    在濟南市章丘區西南部的一片田野裡,隱藏著一座佔地90畝的方形建築,建築裡有著一群特殊住客——3億隻美國大蠊品種的蟑螂。
  • 「蟑螂先生」馴蟲記:他準備養40億隻蟑螂,每天吃200噸垃圾,「為...
    原來讓人噁心的「小強」還這麼強大。那時,各級部門正在大力打擊地溝油、泔水豬。李延榮的公司每天有300多人在餐廳吃飯,會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大量餐廚垃圾倒在哪裡,成為李延榮的困擾。既然「小強」這麼厲害,它吃不吃餐廚垃圾?李延榮打起了蟑螂的主意。於是,他和女兒開始了實驗——他們在自家衛生間裡放了5個大玻璃罈子,裡面放上蟑螂,上面用網封住。
  • 智能車燈項目落戶瀏陽 總投資逾10億元 年產值將超20億元
    該項目總投資逾10億元,佔地200畝,建成後年產燈具約380萬臺套,年產值將突破20億元,主要為上汽大眾、廣州汽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配套。 作為國內汽車電子設備系統及汽車照明電子部件的龍頭企業, 華域視覺在國內外建有7個生產基地,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21億元。
  • 年產值10億的項目將落戶瀏陽
    年產值10億的項目將落戶瀏陽       [來源:長沙晚報]      2016-05-04 08:16:58 年產值10億 「水汽能」落戶瀏陽 長沙晚報訊(記者
  • 章丘用蟑螂吃垃圾:每天吃掉15噸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
    來源:新京報章丘用蟑螂吃垃圾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噸廚餘垃圾,網友擔心蟑螂成災,專家質疑種群控制與公共衛生問題工人在孵化室進行蟑螂卵鞘孵化。受訪者供圖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近日,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 10年前這裡意外挖出「亞洲龍王」,體重60噸,相當於10頭大象
    最大的一塊竟然需要10個人去抬。2007年11月,河南省地質部門又進行了第二次挖掘,挖出了拇指粗細、長七八釐米的龍牙等。這之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專家根據出土的化石,復原出恐龍的原形。這個巨龍身長有18米,高6米,它成為目前已知亞洲最高大、最肥胖的「亞洲龍王」。
  • 女子養10萬隻蟑螂可生吃 稱都是她的寶貝(圖)
    女子養10萬隻蟑螂可供生吃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周星馳一段出神入化的表演,讓觀眾記住了那隻名叫「小強」的蟑螂。在新會區司前鎮,因飼養了10萬隻「小強」,藥店員工袁美霞成為當地名人,引來許多村民嘖嘖稱奇。
  • 華邦集團·明欣藥業生產基地昨投運 年產值將達10億元
    本報訊 (記者 白洋 李娟) 昨日,華邦集團·明欣藥業生產基地開業投運活動在溫江區成都醫學城隆重舉行,該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年產值預計將達到10億元。 華邦集團·四川明欣藥業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7.5億元。
  • 華師這間「蟑螂房」養著上萬隻「小強」!「小強」為啥打不死?這裡...
    蟑螂是被稱作「打不死的小強」的古老昆蟲,它究竟為什麼這麼強,昨天國際上有了最新研究進展,而研究者就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勝團隊。這篇論文主要是從基因組和基因功能上,揭示美洲大蠊(俗稱蟑螂)被稱為「小強」的分子秘密,並提出白蟻由「小強」演化而來,這是昆蟲進化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頭條君也跟著李勝教授來到了華師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一探究竟。以下多圖預警!!!  李勝推開「蟑螂房」的門,一股蟑螂的腥臭味撲面而來。
  • 預計年產值20億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邵可強通訊員楊宇文圖    本報訊10月26日,鄭州合晶年產240萬片200毫米單晶矽拋光片生產項目在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投產,這標誌著我省首個半導體級單晶矽拋光片項目正式投入運營。    據了解,晶片產業是製造業的上遊,被稱為「工業糧食」,是製造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