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年前的初中課堂上,有一門叫做「三防」的課,所謂三防就是防核武器、化學武器以及生物武器。
還記得我們的三防課老師是由一名女化學老師兼任的,她的課講得十分精彩,還記得她在講授核武器防護的時候曾經做過這樣的描述:「當原子彈爆炸之後,會產生一股向四周擴散的熱浪,溫度極高,如果所處位置距離爆炸點不是很遠,在熱浪到來時呼吸則足以給氣管帶來嚴重的灼傷,所以在熱浪來襲時需要憋氣,時間為三分鐘」。
這段描述在當時就引起了課堂的沸騰,大家並非驚訝於原子彈熱浪的可怕,而是驚嘆於竟然要憋氣三分鐘,在識上,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而這位女老師面對質疑所給出的答案是:「等原子彈真的爆炸時,你就可以憋到三分鐘了」。
對於原子彈爆炸之後是否應該憋氣三分鐘,我並不關心,在此後的很多年時間裡我一直耿耿於懷的問題是:人真的能憋氣三分鐘嗎?
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問,我曾經反覆鍛鍊與嘗試,但始終也沒有達到三分鐘的憋氣時長,於是開始對這個問題產生懷疑,但隨著資訊時代的降臨以及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我的懷疑被打消了,在2017年,來自西班牙的Aleix Segura在水下憋氣24分零3秒,成為了世界上憋氣時間最長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
這個紀錄的數字是普通人所難以想像的,在水下憋氣20多分鐘,這怎麼能夠做得到呢?人類憋氣到底有沒有極限呢?呼吸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停止呼吸,我們就會感到不適,而隨著不適感的增加,我們則不得不開始繼續呼吸。
人們很自然地會認為停止呼吸後逐漸增大的不適感是源於缺氧,其實不然。
停止呼吸的確會導致身體以及大腦中的氧氣含量降低,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降低到無法承受的狀態,而在此之前,我們的不適感主要來自於對二氧化碳的不耐受。
隨著呼吸的停止,人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開始逐漸升高,濃度越高,我們就越感到不適,當二氧化碳濃度超越了我們忍耐的極限時,我們也就無法再繼續憋氣了,但事實上此時距離我們身體和大腦進入無法承受的低氧狀態還有很遠的距離。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有人能夠通過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憋氣能力了,所謂提高憋氣能力實際上提高的是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力,只要我們的機體能夠忍受得了逐漸升高的二氧化碳濃度,那麼我們就能夠繼續憋氣。
現在你是不是躍躍欲試想要從現在開始制定一個練習計劃來提高自己的二氧化碳耐受力,從而延長自己的憋氣時長呢?別急,我們先來看看這樣做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人類的二氧化碳耐受力不足本質上實際上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正是由於這個機制的存在,我們才不容易陷入到低氧狀態,如果我們對於二氧化碳的耐受力逐漸提高,那麼我們就很容易因為長時間的憋氣而使身體陷入到低氧狀態,這是非常危險的。現在,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二氧化碳耐受力、增強自己的憋氣能力,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把自己憋死呢?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做出這樣的回答:在沒有外力輔助的情況下,一個人是不可能把自己憋死的。
即使一個人擁有極強的二氧化碳耐受力和無比強大的意志力,可以一直憋氣,那麼最終它的身體會進入到低氧狀態,此時他會昏迷。
在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呼吸,可以選擇呼吸,也可以選擇憋氣,可以選擇大口呼吸,也可以選擇高頻呼吸,但當我們進入昏迷狀態之後,這一切就不再受我們的主動控制了,它會由另一個指揮官接手,那就是腦幹。
在我們昏迷之後,腦幹會接管指揮呼吸過程,於是我們的呼吸會在腦幹的指揮下恢復正常,接下來我們便會恢復意識,所以想要自己憋死自己是無法做到的,除非有外力輔助。比如我們站著憋氣,低氧昏迷後摔倒遭到致命的撞擊,又或者我們在水下憋氣,昏迷後發生溺水。總之,雖然理論上我們無法將自己憋死,但也不要去嘗試,因為外部環境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即使我們躺在床上將自己憋暈過去,你能保證你家的吊燈不會掉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