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製成功首幅3D地形圖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記者從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近日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份3D地形圖。

  該中心主任王明孝帶領的科技團隊,創造性地將國際上先進的3D列印技術應用到地形圖生產領域,研製出這份3D地形圖。專家認為,此項成果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地形沙盤製作周期長、效率低、精度差、不便攜帶的問題,填補了國內空白;尤其是將廢舊地圖研發為列印材料的技術,最大程度上縮減了生產成本,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

  2012年8月,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率先在國內提出3D地形圖概念,並於2013年9月著手3D地形圖的科技攻關,於2013年11月20日成功研製出第一幅3D地形圖——《蘭州市區3D地形圖》。3D地形圖的成功研製,為軍事地形分析、首長指揮決策、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依據。

  據王明孝介紹,目前,他們已將原先的沙盤上誤差由3毫米控制到1毫米之內;將規格為2.6米×1.5米的軍用沙盤製作時間由12小時縮短到6小時;將A4幅面的3D地形圖的精度由1毫米提高到0.1毫米,列印時間由24小時提高到8小時;製圖範圍也從戰區內地形向戰區外拓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杜平 )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研製出全國首幅3D地形圖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 通訊員楊忠傑)2月26日,記者從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用3D列印技術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
  • 蘭州軍區研製出中國首幅3D地形圖 軍事價值高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報導,2012年12月榮獲第四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又有創新科技成果問世:由該中心主任王明孝帶領的科技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探索攻關,創造性地將國際上先進的3D列印技術應用到地形圖生產領域,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日前,專家鑑定此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 解放軍研製首幅3D地形圖 將來能夠指哪「打」哪
    據中國新聞網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報導,2012年12月榮獲第四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又有創新科技成果問世:由該中心主任王明孝帶領的科技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探索攻關,創造性地將國際上先進的3D列印技術應用到地形圖生產領域,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日前,專家鑑定此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首幅3D地形圖誕生記—新聞—科學網
    該中心科研攻關人員檢校3D地形圖成果質量【科學網 記者 劉曉倩 通訊員 邊紅星、楊忠傑】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我國第一幅但不少人隨之也產生疑問:如此先進的技術是如何應用到地形圖製作領域的?這項成果的背後還有哪些大家未知的故事? 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某測繪信息中心,對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誕生的始末進行了探訪。
  •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研製出全國首幅3D地形圖
    2月26日,記者從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用3D列印技術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  要素完整、標識全面、形象逼真,與傳統的人工製作的沙盤相比,記者眼前的這幅A4紙大小的《蘭州市區三維(3D)地形圖》精度高、可量算、重量輕、便於攜帶。與其他3D列印成品相比,這幅地形圖既不是石膏、樹脂、特殊塑料也不是金屬粉末等昂貴列印材料。
  •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列印出中國首幅3D地形圖
    圖為某地區3D地形圖俯視近景 記者羅嫣攝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的消息日前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刊(播)發後,很快被全國上百家報刊但不少人隨之也產生疑問:如此先進的技術是如何應用到地形圖製作領域的?這項成果的背後還有哪些大家未知的故事?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某測繪信息中心,對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誕生的始末進行了探訪。  大膽的設想  上級首長的戰略思維和前沿眼光,也來之於測繪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的大膽設想和解決部隊戰鬥力保障需求的責任擔當。
  • 英媒:中國解放軍已掌握3D地形圖列印技術
    中國媒體2月20日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研製出首幅使用3D列印技術的地形圖。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月24日報導,蘭州軍區下屬一個測繪信息中心於2013年11月使用3D列印技術研製出《蘭州市區3D地形圖》。
  • 中國首幅3D列印民用地圖問世 精確度0.075毫米
    中國首幅3D列印民用地圖問世 精確度0.075毫米 2016-06-01 14:05:26 2016年06月01日 14:05 來源:燕趙晚報 參與互動    這幅「
  • 首幅全月球三維立體圖研製成功 展示全月球實景
    2008年11月12日,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數據製作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正式公布。新華社發   太空美術——我國首顆月球探測器 [圖集]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孫彥新)想知道月球任何一個角落是什麼模樣,只要輕點滑鼠就能實現。「『嫦娥一號』全月球三維立體圖自動構建技術」項目,9日上午通過了解放軍總裝備部組織的成果鑑定。
  • 揭秘:中國首張3D地形圖誕生記
    (原標題:3D地形圖誕生記)從古至今,感知戰場環境,掌握地理地形,始終是兵家擺兵布陣的基礎。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地圖更被視作對敵實施精確作戰的「眼睛」。日前,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成功研發出3D地形圖並投入使用,將戰場環境完全「搬進」作戰指揮室。那麼,首張3D地形圖是如何誕生的?這支曾榮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創新團隊在執行保障任務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傳統的軍事地形圖有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計算機地形顯示雖然逼真,但範圍受到影響,野戰條件下更是受到諸多局限;而地形沙盤對局部戰場環境的顯示不夠精細。
  • 測繪知識常識十二:什麼是地形圖,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地形圖的內容相當豐富,下面分別介紹地形圖的比例尺、圖式、等高線以及分幅與編號。為了便於管理和使用地形圖,需要將大面積的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進行統一的分幅和編號。地形圖的分幅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按經緯線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稱國際分幅);另一類是按坐標格網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前者用於中、小比例尺的國家基本圖的分幅,後者用於城市大比例尺圖的分幅。
  • 嫦娥一號將繪首張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記者昨天獲悉,該星搭載上海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雷射高度計,將承擔我國首位「探月攝影師」之責,為世人拍下第一幅擁有較高精度的中國版全月地形圖。首隻太空「雷射眼」作為「嫦娥一號」最重要的載荷之一,這臺雷射高度計的正樣產品目前已裝星。
  •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我國首顆視頻成像體制微衛星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當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二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新華網太原9月8日電(王握文、張航宇)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的天拓二號視頻微衛星,8日11時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一同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天拓二號是我國首顆採用視頻成像體制的微衛星,尺寸為515mm×524mm×685mm,重量為67公斤,有效載荷為4臺不同性能的攝像機。
  • 航天科工成功獲取首幅1:2000比例尺雷達測繪數據
    記者10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獲悉,該所測繪團隊今年年初在貴州成功獲取了國內首幅1:2000比例尺雷達測繪數據。23所研製的毫米波幹涉SAR(合成孔徑雷達)測繪系統,具有遠距離全天候成像能力、高分辨能力、自動目標識別能力、穿透叢林能力以及機上處理能力等許多常規雷達不具有的能力。與光學設備相比,它不受天氣影響,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對西南等傳統光學測圖困難地區,是較有效的測繪設備。
  • 科學網—我國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徐旻昊攝9月20日,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在安徽省合肥市竣工交付,其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開工建設。
  • 我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圖為我國TanSat衛星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2017年7月,左;2017年12月,右)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TanSat衛星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於近日成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