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Waymo紛紛收購仿真技術公司,仿真模擬為何對自動駕駛如此重要?

2020-12-06 矽谷密探

熱點追蹤/ 深度探討 / 實地探訪 / 商務合作

2019年末,自動駕駛巨頭Waymo 宣布收購英國公司Latent Logic,用於仿真模擬技術的提高。Latent Logic是一家從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分離出來的英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其開發的AI技術通過「模仿學習」來構建逼真的人類駕駛行為仿真,從而開發可擴展且高效的自動駕駛測試。

其實一直以來,Waymo都在致力於發展仿真技術,這也是它自動駕駛的支柱項目之一。而收購Latent Logic則可以幫助Waymo實現更加貼近現實的仿真技術,Latent擁有一種叫模仿學習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仿真人類的行為,如把開車的人、騎摩託車的人和路人的行為通過將人類不完美的駕駛行為和駕駛錯誤建模出來。該方針技術可以把這些行為模擬得更加真實,進而更好地幫助Waymo做自動駕駛的預測和規劃。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Uber傳出正在收購模擬軟體開發公司Foresight。Foresight於2017年成立於矽谷,為智能計程車、送貨卡車和飛行汽車等新興移動機器人提供供軟體和數據服務。如果收購Foresight,Uber也能較快提升其在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環節上的實力。

(Uber路測出事車輛,圖片來自網絡)

看起來,各大自動駕駛企業都相繼在仿真技術上發力。那麼,仿真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它對於自動駕駛的發展為什麼如此重要?

(Waymo仿真圖像,圖片來自網絡)

仿真技術是什麼?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在行駛過程中靈敏地識別道路上的物體,如其他的車輛、行人、路標、紅綠燈、建築物、樹木等等。但是,在天氣惡劣的時候,如下暴雨、暴雪、陽光極其強烈、以及沒有燈光的夜晚,感知和識別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比如當強光照射在某個容易反光的物體上時,自動駕駛汽車安裝的攝像頭可能會被強光影響而錯誤地識別該物體。

這些極端條件並不會經常發生,但要想處理好這些情況,就需要讓自動駕駛汽車大量地被置於這些情景中,然後通過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算法不斷學習相關的處理能力,所以這時候,仿真環境就提供了完美的虛擬實境路測環境,能夠模擬極端情景,讓自動駕駛汽車能持續不斷地可以學習處理的技能。

那麼仿真環境模擬都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呢?

駕駛情景仿真自動駕駛汽車從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個控制環路,包含了四個基本要素,物理環境、傳感器、控制器和制動器。當汽車在真實環境中行駛時,傳感器會感應識別到車輛周圍的物體(如靠Liar和Radar識別行人、其他車輛等),根據這些被感知的物體,控制器會控制汽車做出相應的反應指令(比如是行人的話,就會命令汽車停車),最後制動器就會根據控制器發出的指令來做出對應的驅動汽車的反應(如收到是行人該停車的信號後,就會控制汽車讓汽車停車)

駕駛情景仿真指的就是,擁有完整控制環路的自動駕駛車輛被放置在包含了道路、隨意行走的行人、路標、建築物等虛擬實境的駕駛環境中。通過構建出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駕駛環境,仿真就可以測試出汽車的控制環路是否按照預期工作了。

傳感器性能仿真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主要包括Radar、Lidar等,通過電磁波等來檢測物體,能夠與攝像頭互補,如陽光太刺眼影響攝像頭拍攝時,Radar、Lidar的穩定性能就能派上用場了。

對傳感器的性能仿真分析是自動駕駛仿真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是通過高保真的物理分析來實現預測傳感器性能的變化,比如,能夠通過雷達方向圖和增益來實現。並且傳感器仿真還能預測在極端天氣下,雷達等傳感器在真實情況中的性能變化,相比於現場去測雷達的實際變化情況,仿真預測成本相對低很多,且時耗小。

(Waymo傳感器系統,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自動化的功能安全分析,電子硬體、半導體、軟體算法都可以用仿真技術來模擬。仿真的主要模型包括傳感器模型、車輛動力學模型、行人模型、靜態虛擬場景模型、動態交通流模型、天氣氣候模型、駕駛行為模型等。

Waymo的仿真實操Waymo此前向美國交通部門提交了一份有43頁的安全報告,在報告的第三部分,測試和驗證方法中也描述了Waymo的仿真技術是如何幫助其實現先進的現實世界駕駛技巧。每天,都約有2.5萬輛虛擬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在仿真軟體中測試,它們的裡程數高達800萬英裡。

Waymo的仿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仿真種類繁多,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來看看Waymo是怎麼對車輛在十字路口左轉做仿真的。

在Waymo路測的主戰場亞利桑那州的街道上有一個十字路口,自動駕駛車輛想要左轉,此時面前的圓形綠燈亮起,對於人類駕駛員來說,在這種交通燈面前都需要非常小心、謹慎,需要判斷對向車是不是有很多、是否在緩慢行駛,判斷看是否能夠在車流中找到縫隙通過,或者是否對向車很少、在很快地行駛,那就需要停下來等待等對向車通過後再左轉。如果左轉過早可能會和對面車相撞,如果左轉過晚又有可能引起後方交通堵塞。

而仿真模擬器在這種情況下,能給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很多的練習機會,讓汽車在每種情況下反覆學習,來實現學會轉彎的技能。

具體的實現過程如下:

首先Waymo需要不斷測試,測試數量高達數千次。在同一路口模擬不同的駕駛場景測試,並且在不同路口反覆練習,直到新學會的這個轉彎技能,以此提高通用時的運行速度。

接著是創建眾多變量,來實現改變駕駛場景,這個改變駕駛場景的過程被Waymo取名為fuzzing(模糊)。可以改變車流的速度、交通信號燈的時間,以及增加等待過馬路的行人、自行車道等,來讓駕駛場景更加複雜、貼近現實,然後觀察這些變化的因素是怎麼影響Waymo的車駕駛的。

(Fuzzing模型建立,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是檢測驗證和不斷迭代,當自動駕駛汽車在仿真環境中學習到了左轉後,這種技能就會被錄入知識庫,然後與其他車輛共享。這種在仿真中學習到的技能又會被反哺運用到現實場景中去驗證,然後循環整個過程來改進,最終要能確保在現實道路上、長達數百萬英裡路測時的安全性。

為了實現全集成式的自動駕駛車輛檢測,Waymo在加州花重金打造了一個完全密閉的測試場地,叫Castle,佔地91公頃,非相關人員都無法進入。

(Castle道具倉庫,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地方更像是一個封閉的小城鎮,裡面各種道路情景應有盡有,如高速公路、鐵路道口等,還有眾多的塑料道具,如行人、路障等,為了幫助仿真建模和驗證,Waymo在Castle設置的交通模擬場景高達2萬多個,比如玩滑板的人躺在滑板上,停在路邊的車上突然有人下來,不管後面的車輛急速變道的汽車等。

仿真技術的重要性

目前市場上自動駕駛仿真軟體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專門的自動駕駛模擬仿真軟體,第二類是基於遊戲引擎做的仿真軟體,所有很多做仿真的工程師都有做遊戲的背景,第三類是基於機器人仿真軟體做的仿真器。

仿真軟體能夠重枸各種極端、突發情況的情景,通過對參數的微調、修改,又能重組出各式各樣新的突發情景。而實際的路測場景中很難遇到這麼多的突發情況,且很多極端情況都非常的危險,比如一個小孩突然衝出馬路,再比如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這些路測的情況發生時,都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而通過仿真技術,這些極端情況就可以輕易重現,省時又省錢。

仿真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在仿真環境中,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龐大的路測。Nvidia的CEO黃仁勳在歐洲Nvidia GPU開發者大會上稱,利用Nvidia的DGX和Tensor RT 3做駕駛仿真,工程師可以在5小時內完成48萬公裡的路測,按照這個速度計算,要測試完美國所有的道路,僅僅需要2天。

所以,眾多自動駕駛公司都在斥重金,抑或發展自己的仿真技術,抑或是收購一些專門研究仿真技術的公司,目前也有很多專門做仿真技術的公司像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如成立於2015年的谷歌系公司Drive.ai,目前在4輪融資中已經獲得了7700萬美元。

(Drive.ai仿真圖,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仿真技術也存在著眾多局限。仿真所需要建立的模型都是非常難的,比如目前對電磁場的仿真一般僅限於天線設計,很少被用到情景仿真中,導致了仿真軟體對Radar和Lidar的建模都比較簡單,而且無法對環境電磁學進行仿真。並且,對傳感器仿真的時候,要想建立一個完全符合電磁學原理(電磁信號反射特性、強度等)都困難重重。

要想突破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客服情況時「一驚一乍」的反應、加快機器學習的學習進程,還需要各家自動駕駛公司快速地實現仿真技術地不斷更新換代。時間、資本和人才對於這場戰役來說都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自動駕駛仿真技術,你們看好哪家公司呢?你們認為誰會率先在自動駕駛上取得裡程碑式突破?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參考文章:

https://xw.qq.com/cmsid/20190404A02PS200?f=newdc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theatlantic.com/amp/article/537648/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theatlantic.com/amp/article/537648/

https://www.therobotreport.com/drive-ai-self-driving-simulation/

相關焦點

  •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 可收集無人駕駛數據
    據路透社報導,英偉達Nvidia公司發布了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近日,Uber無人駕駛汽車交通肇事致死案件在業內引了激烈的討論,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仿真系統 可模擬十億英裡測試
    網易汽車3月29日報導 人工智慧計算公司英偉達日前宣布,推出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Drive Constellation,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可在超現實環境中處理數十億英裡的虛擬駕駛裡程,模擬邊緣案例並重新創建難以在真實道路上進行徹底測試的條件的能力。第一臺伺服器運行英偉達DRIVE Sim軟體,用以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如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提供逼真的攝像頭捕捉和數據,以準確地模擬真實道路上駕駛的情況。
  • 西門子收購自動駕駛公司 通過深度學習模擬車禍現場
    在近期他們收購了一家面向汽車行業提供仿真軟體、工程和測試服務的全球供應商TASS International,耗資2.1億軟妹幣,開始大跨步的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是的,自動駕駛陣營中的業界大佬又多了一位。這份交易會在最近完成,完成收購後西門子的自動駕駛、整體安全性、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輪胎建模等諸多技術將會得到提升。被收購的公司業務則最終整合到西門子數位化工廠集團旗下的軟體公司。
  • 回顧:鮑世強,講述51VR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從0-1的開發與構建
    傳統開發ADAS算法的仿真工具已無法完美解決當前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開發問題。仿真平臺便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剛性需求。總觀整個自動駕駛生態鏈,初創公司也好,資深玩家也罷,凡是與自動駕駛有關的公司幾乎都開始布局自己的模擬器。一些專攻自動駕駛仿真業務的初創公司也開始湧現。
  • 一輛汽車終身壽命70萬公裡,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一天跑完
    騰訊自動駕駛仿真業務負責人孫馳天在會上做了題為《自動駕駛與「頭號玩家」》的演講,他談到「通過高精度地圖、大數據、AI和雲技術,騰訊自動駕駛仿真系統可以讓虛擬場景無限接近真實世界,這種高精度、可擴展的模擬技術,對於自動駕駛系統的檢驗至關重要,可以高效安全的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結合了騰訊遊戲技術的騰訊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在業界具備領先實力。」
  • 華為、騰訊、百度扎堆進入的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
    當自動駕駛進入到以Robotaxi為代表的公開道路測試階段時,如何提升測試效率、更加精進技術、加快落地速度,成為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事實上,Waymo、騰訊、百度一直將其視為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能力,最近華為也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競爭,推出了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八爪魚)。另外一個維度,以AutoX、文遠知行、Pony.ai、希迪智駕等為代表的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也根據各自的需求,自主研發模擬仿真環境。
  • 英偉達楊健:英偉達仿真模擬方法論助力無人駕駛算法開發
    為了不斷給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海量數據和極端場景以滿足安全測試的需要,仿真技術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眾多仿真平臺也應運而生。在這種大背景下,英偉達將自己在圖形計算時代所積累的優勢複製到自動駕駛技術上,並且於 2019 年正式向客戶開放 DRIVE Constellation 自動駕駛仿真模擬器。
  • Uber 自動駕駛這四年
    你甚至可以用「一波三折」來概括 Uber 自動駕駛這 4 年的發展史:從不計成本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挖人,6.8 億美金高調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到成立一年半時間就成為自動駕駛行業明星,公開與谷歌叫板;從與 Waymo 對簿公堂,引發全球第一起自動駕駛專利訴訟案,到技術骨幹分崩離析,掀起高管離職潮;從 Uber 前 CEO  Travis
  • Waymo利用AI生成攝像頭圖像 用於自動駕駛仿真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前,Waymo表示開發了新方法SurfelGAN,利用自動駕駛汽車收集的傳感器數據,通過AI生成用於仿真的攝像頭圖像。SurfelGAN使用紋理映射表面元素(surface elements,簡稱surfel)重建場景和攝像頭視角,以獲取位置和方向。
  • 西門子收購仿真軟體公司CD-adapco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397.htm  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何睿祺(Klaus Helmrich)指出:「作為『2020公司願景』的一部分,西門子計劃通過收購CD-adapco進一步推進數位化業務,並擴展工業軟體領域的產品組合。
  • 運達科技擬收購西安維德40%股權 拓展航空仿真業務領域
    軌道交通仿真培訓細分龍頭企業運達科技(300440),把業務觸角伸向了航空仿真領域。運達科技11月5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受讓王為所持西安維德航空仿真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維德」)40%股權。據悉,西安維德在空乘訓練設備領域市場份額約佔30%。
  •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軟體與服務是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
    峰會主要聚焦「自動駕駛的量產時代、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的共演之路、新型的車內交互探索」三大主題,數十位來自高校、主機廠、Tier 1、科技公司的嘉賓與與會者共同探討了智能駕駛的未來發展方向。總結起來,自動駕駛大概分幾個落地場景,一個是乘用車自動駕駛,一個是礦山、港口、物流等特定應用場景,未來最大的也許是無人駕駛計程車,Waymo 以及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做這樣的場景測試和驗證。我今天想說的是,對廣大普通用戶來說,自動駕駛真正有價值的路徑是什麼、我們能提供哪些支持。一個公司在提供支持、產品的時候,首先要看用戶需求是什麼?
  • Uber自動駕駛團隊「賣身」:行業領頭羊,也敵不過燒錢無底洞
    文| 營哥2018年,自動駕駛汽車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一輛正在測試中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以69公裡的時速撞死了一位橫穿馬路的婦女。事故發生後,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媒體、社交網站紛紛報導、討論,因為這是全球首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
  • ANSYS如何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仿真公司?
    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ANSYS將成為全球第一家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金的工程仿真公司。 專注於——仿真驅動產品研發創新       在成立的46年時間裡,ANSYS一直致力於推動仿真驅動產品研發創新。對工程仿真技術領域持續的專注,以及公司戰略的聚焦,使得ANSYS保持著穩定且快速的增長。
  • ANSYS:持續不斷的創新,無處不在的仿真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3日下午,e-works第五屆美國智能製造與物聯網應用考察團來到了全球最大的工程仿真軟體企業ANSYS公司位於加州聖何塞市的辦公室。聽取了ANSYS專家介紹仿真技術在製造業,尤其是電子與通信行業的應用趨勢與重要價值,學習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內涵、技術發展現狀,以及ANSYS在產品性能仿真與優化方面正在開展的實踐。
  • EDA技術設計的常用軟體以及仿真工具介紹
    目前EDA技術已在各大公司、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教學部門廣泛使用。例如在飛機製造過程中,從設計、性能測試及特性分析直到飛行模擬,都可能涉及到EDA技術。本文所指的EDA技術,主要針對電子電路設計、PCB設計和IC設計。 EDA設計可分為系統級、電路級和物理實現級。
  • 駕駛模擬器之LGSVL篇:一個高保真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研究表明,自動駕駛汽車必須行駛數十億英裡才能證明其可靠性[1],如果沒有仿真的幫助,這是不可能的。從自動駕駛研究的一開始[2],模擬器就在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和測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仿真使開發人員能夠在不駕駛真實車輛的情況下快速測試新算法。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Waymo堅信,自動駕駛技術每年可拯救上千個本該在交通事故中喪命的民眾。公司對安全性的承諾及付出體現於該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從企業文化到如何設計、測試這項技術。在這份安全報告裡,Waymo詳細闡述了的工作理念:安全性。該份安全系統概論強調了Waymo自動駕駛車輛在長達350萬英裡實地路測及在上千萬英裡的自動駕駛模擬測試中所學到的重要經驗和教訓。
  • 設計、仿真一體化,才是未來?
    在實際應用中,iSight也意識到優化建立於仿真過程的集成,於是在2003年推出FIPER集成環境,使得各種不同的CAE仿真工具可以自動交換數據,便於實現由優化來驅動設計和分析的一體化,這讓iSight如虎添翼,繼續迅速發展。
  • 皮爾磁:「模擬仿真」讓一切準備就緒
    通過對用戶程序的仿真,調試現在不再會有不愉快的意外發生。可配置小型控制器PNOZmulti的項目設計、配置、文檔和調試可以通過配置工具PNOZmulti Configurator完成。有了這個工具,原先需要通過在PC機上的接線現在只需要通過簡單的安全功能的配置即可完成,也就是說,即使是複雜的應用也可以輕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