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 可收集無人駕駛數據

2021-01-09 TechWeb

據路透社報導,英偉達Nvidia公司發布了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

近日,Uber無人駕駛汽車交通肇事致死案件在業內引了激烈的討論,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數據顯示,無人駕駛汽車必須要足足跑夠100億英裡才能證明其安全性,這將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工作。

為解決這一短版,英偉達發布了自動駕駛仿真系統 Drive Constellation。這是一項涉及無人駕駛汽車的最新舉措。過去12個月,無人駕駛汽車幫助這家晶片製造商的股價翻了一倍多。

據了解,Drive Constellation是一款基於兩種不同伺服器的計算平臺,可以理解為一個完整的硬/軟體解決方案。

第一臺伺服器運行英偉達DRIVE Sim軟體,用以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如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第二臺伺服器則搭載了英偉達DRIVE Pegasus計算平臺,可運行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軟體堆棧,並能夠處理模擬數據——這些模擬數據如同來自路面行駛汽車上的傳感器。仿真伺服器由英偉達GPU提供支持,每臺伺服器都會生成仿真傳感器數據流,並將其傳送至DRIVE Pegasus進行處理。

具體來說,DRIVE Pegasus的駕駛指令會反饋給仿真器,以完成數字反饋循環。通常意義上,Drive Constellation是在車上進行的,但英偉達已經將它轉移到了數據中心。利用這套模擬系統,受試車輛可在5個小時內「行駛」30萬英裡(約合48.3萬公裡)路程。按照這一速度,受試車輛可在兩天內跑遍美國每一條公共道路。

據悉,該軟體可以模擬日落時的眩光、暴風雪、糟糕的路面和突發的危險情況,以測試車輛的反應能力。無人駕駛技術供應商便可以通過模擬來補充現實世界的駕駛技術,這樣他們就能更有效、更便宜地覆蓋更多的裡程和所謂的「邊緣案例」。

「部署生產自動駕駛汽車, 需要一個測試和驗證數十億行駛裡程的解決方案, 以實現客戶所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NVIDIA 汽車部副總裁兼總經理Rob Csongor (羅布 孔佐爾) 表示。 「 通過 Drive Constellation, 我們通過將我們在視覺計算和數據中心方面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 通過虛擬模擬, 我們可以通過測試數十億英裡的自定義場景和罕見的角落案例來增強我們的算法的魯棒性, 所有這些都是在真實物理道路上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資金才能完成的任務。」

英偉達方面表示,這套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向其無人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開放供貨,有可能包括特斯拉、Uber、百度、大眾汽車等與英偉達有深厚合作淵源的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和汽車供應商都將獲得該套系統的首批供貨權。

相關焦點

  •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仿真系統 可模擬十億英裡測試
    網易汽車3月29日報導 人工智慧計算公司英偉達日前宣布,推出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Drive Constellation,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可在超現實環境中處理數十億英裡的虛擬駕駛裡程,模擬邊緣案例並重新創建難以在真實道路上進行徹底測試的條件的能力。第一臺伺服器運行英偉達DRIVE Sim軟體,用以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如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提供逼真的攝像頭捕捉和數據,以準確地模擬真實道路上駕駛的情況。
  • 英偉達楊健:英偉達仿真模擬方法論助力無人駕駛算法開發
    為了不斷給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海量數據和極端場景以滿足安全測試的需要,仿真技術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眾多仿真平臺也應運而生。在這種大背景下,英偉達將自己在圖形計算時代所積累的優勢複製到自動駕駛技術上,並且於 2019 年正式向客戶開放 DRIVE Constellation 自動駕駛仿真模擬器。
  • 百度CES發布Apollo 2.0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晶片Xavier
    發布Apollo 2.0開放平臺,首次開放了安全服務,同時強化了其自定位、感知、規劃決策和雲端仿真等能力,能夠實現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2、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晶片 與百度大眾合作  1月8日,車東西報導,英偉達在CES發布無人車晶片Xavier,Xavier採用12nmFFN工藝,內建90億枚電晶體,配備特製8核CPU、全新512核Volta GPU、全新深度學習加速器、全新計算機視覺加速器以及全新
  • 英偉達發布Drive Constellation 可能是全球最強悍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英偉達發布Drive Constellation 可能是全球最強悍的自動駕駛模擬器2018-03-29 15:12出處:汽車科技作者:黑目責任編輯:PConline 【汽車科技AutoTech】自從NVIDIA英偉達強勢進入自動駕駛行業,原本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GTC
  • 特斯拉收集車輛數據:發力無人駕駛技術
    這些軟體可以幫助特斯拉收集更多數據,使得其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同時,特斯拉還利用汽車的傳感器來收集駕駛人如何駕駛汽車的數據。特斯拉收集車輛數據:發力無人駕駛技術(圖片來自於popularmechanics)   特斯拉Autopilot項目總監斯特林•安德森表示,這項功能是特斯拉在純無人駕駛或半自駕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 百度開放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ApolloScape,超同類10倍數量級
    機器之心獲悉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正式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產業聯盟(Berkeley DeepDrive),並發布了Apollo數據及前沿技術品牌ApolloScape,正式開放ApolloScape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國內首創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 獲自動駕駛...
    據了解,針對當前自動駕駛測試方法中的不足,團隊在開發測試的過程中並行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用於精準模擬真實的駕駛環境及數據收集。目前該系統可完成一周累計測試裡程達100公裡的複雜場景測試,系統功能至少迭代一次。「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由動力在環測試臺架和自動駕駛數據收集分析系統組成。
  • Waymo利用AI生成攝像頭圖像 用於自動駕駛仿真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前,Waymo表示開發了新方法SurfelGAN,利用自動駕駛汽車收集的傳感器數據,通過AI生成用於仿真的攝像頭圖像。SurfelGAN使用紋理映射表面元素(surface elements,簡稱surfel)重建場景和攝像頭視角,以獲取位置和方向。
  • 回顧:鮑世強,講述51VR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從0-1的開發與構建
    傳統開發ADAS算法的仿真工具已無法完美解決當前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開發問題。仿真平臺便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剛性需求。總觀整個自動駕駛生態鏈,初創公司也好,資深玩家也罷,凡是與自動駕駛有關的公司幾乎都開始布局自己的模擬器。一些專攻自動駕駛仿真業務的初創公司也開始湧現。
  • 權威發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自動駕駛入門秘籍
    此外,本白皮書還系統地介紹了自動駕駛控制的核心技術組成部分,包括車輛的縱向控制、橫向控制、自動駕駛的控制方法、自動駕駛控制技術方案。除了詳細技術介紹之外,該白皮書還介紹了模擬仿真技術,包括需求分析、技術方案、並預期未來發展的技術挑戰和趨勢。
  • Uber、Waymo紛紛收購仿真技術公司,仿真模擬為何對自動駕駛如此重要?
    Latent Logic是一家從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分離出來的英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其開發的AI技術通過「模仿學習」來構建逼真的人類駕駛行為仿真,從而開發可擴展且高效的自動駕駛測試。其實一直以來,Waymo都在致力於發展仿真技術,這也是它自動駕駛的支柱項目之一。
  • 駕駛模擬器之LGSVL篇:一個高保真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儘管最近學術界[5]和自主駕駛公司[6]、[7]、[8]發布了一些大型數據集,但這些從現實世界中收集的數據集通常是手動(通常在一些自動化工具的幫助下)標記的,這是緩慢、昂貴和容易出錯的。對於真值類型,如像素分割或光流,手動標記數據非常困難或不可能。在雲平臺的幫助下,模擬器可以輕鬆地生成更大數量級的精確標記數據集。本文介紹了LGSVL模擬器。
  • 一輛汽車終身壽命70萬公裡,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一天跑完
    騰訊自動駕駛仿真業務負責人孫馳天在會上做了題為《自動駕駛與「頭號玩家」》的演講,他談到「通過高精度地圖、大數據、AI和雲技術,騰訊自動駕駛仿真系統可以讓虛擬場景無限接近真實世界,這種高精度、可擴展的模擬技術,對於自動駕駛系統的檢驗至關重要,可以高效安全的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結合了騰訊遊戲技術的騰訊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在業界具備領先實力。」
  • comma.ai創始人:特斯拉應出售自動駕駛晶片 與英偉達形成競爭
    【TechWeb】10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comma.ai的創始人喬治·霍茨(George Hotz)認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應該出售其自動駕駛晶片,與半導體廠商英偉達形成競爭。
  • VI-grade劉崇真:駕駛模擬器在ADAS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構建智能駕駛系統的關鍵」的沙龍,本文是VI-grade中國區經理劉崇真在沙龍上的分享,主要闡述了「駕駛模擬器在ADAS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在ADAS及無人駕駛大熱的當下,系統化測試是必不可少的。但因為在現實場景下測試需要承擔風險以及不菲的成本,同時國家相關法律目前仍不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所以類似於駕駛模擬器這樣的仿真測試設備顯得尤為必要。來自德國的VI-grade便是擁有仿真測試全產品系列的一家供應商,據劉崇真介紹,VI-grade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包括運動平臺、軟體以及動力學模型。
  •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軟體與服務是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
    我們在考慮當下技術條件的時候,要去看應用場景,哪些更適合落地,就更關注哪些點。騰訊做自動駕駛,是想更多助力這個產業,給產業提供更大的幫助。總結起來,自動駕駛大概分幾個落地場景,一個是乘用車自動駕駛,一個是礦山、港口、物流等特定應用場景,未來最大的也許是無人駕駛計程車,Waymo 以及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做這樣的場景測試和驗證。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因此,為了保護無人駕駛的隱私,緩解對無人車數據收集的擔憂,首先應該提高網絡安全標準,保證所有製造商能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尤其要提高無線網絡下的數據加密保護。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設計安全性以減少攻擊點、增加第三方測試、加強內部監督系統、設計分離架構以限制任何成功入侵成的損害,以及不斷更新升級安全軟體以加強隱私保護的實時性。
  • 權威發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自動駕駛入門秘籍|雷報025期
    此外,本白皮書還系統地介紹了自動駕駛控制的核心技術組成部分,包括車輛的縱向控制、橫向控制、自動駕駛的控制方法、自動駕駛控制技術方案。除了詳細技術介紹之外,該白皮書還介紹了模擬仿真技術,包括需求分析、技術方案、並預期未來發展的技術挑戰和趨勢。
  • 華為、騰訊、百度扎堆進入的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
    其二為極端場景測試可遇不可求。開放道路的測試可以驗證絕大多數場景,但對於自動駕駛系統在暴雪、暴雨、颱風等極端場景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測試則只能「等」了,這不光效率極低,成本巨大,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綜合以上兩點,模擬仿真躍然而上成為行業剛需。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9月,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發布《智能網聯道路系統分級定義與解讀報告(徵求意見稿)》,從交通基礎設施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角度出發,結合應用場景、主動安全系統、混合交通等情況,把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分為I0級(無信息化/無智能化/無自動化)、I1級(初步數位化/初步智能化/初步自動化)、I2級(部分網聯化/部分智能化/部分自動化)、I3級(基於交通基礎設施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和高度網聯化)、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