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譫妄可能是COVID-19感染的早期預警信號之一

2020-11-10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譫妄往往可以成為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早跡象之一,但一般公眾並不知道COVID-19的這一徵兆。譫妄包括一些認知問題,包括記憶喪失、睡眠紊亂和行為無章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最近,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UOC)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另一種新冠症狀,這種症狀通常不會隨著流感感染而出現:譫妄。譫妄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它包含了廣泛的認知問題,如混亂,記憶力喪失,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突然變化,睡眠問題等等。

該研究最近發表在HSOA臨床免疫學和免疫療法雜誌上,並轉述了譫妄往往可以成為新冠感染的最早跡象之一。

該研究部分內容如下:

新的和正在出現的證據表明,SARS-CoV-2感染背景下譫妄的發生或發展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1)缺氧和大腦缺氧,(2)免疫系統的強烈激活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引起的神經元炎症,或(3)直接的中樞神經系統入侵和神經元毒性。

缺氧,是指人體和(或)身體某區域(如腦部)在組織水平上缺氧,可導致神經元腫脹和腦水腫,從而導致神經系統和腦損傷。

「譫妄是一種混亂的狀態,人感覺與現實脫節,就像在做夢一樣。」UOC研究人員Javier Correa說。「我們需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在這樣的流行病學情況下,因為一個人出現某些神志不清的症狀可能是感染的跡象。」

這項新研究也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認知功能下降也是那些在最初診斷後數周和數月內繼續出現新冠症狀的患者的常見症狀。

本月早些時候,一項涉及8.4萬名新冠患者的研究發現,忍受嚴重症狀的個體在康復後數月內出現腦功能下降。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下降相當於大腦老化10年。

據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介紹,譫妄的發生通常是突然的。完整的症狀列表可以查看以下內容:

減少對環境的認識

  • 無法專注於某一主題,或無法轉換主題;

  • 糾結於一個想法,而不是回應問題或對話;

  • 容易被不重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 孤僻,很少或沒有活動,或對環境沒有什麼反應。

思維能力差(認知障礙)

  • 記憶力差,尤其是最近發生的事件;

  • 迷失方向--例如,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 說話或回憶單詞有困難;

  • 漫不經心或胡說八道;

  • 語音理解困難;

  • 閱讀或書寫困難。

行為變化

  • 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幻覺);

  • 躁動不安、焦躁不安或好鬥行為;

  • 呼喚、呻吟或發出其他聲音;

  • 沉默寡言、孤僻--尤其是老年人;

  • 行動緩慢或昏昏欲睡;

  • 睡眠習慣紊亂;

  • 顛倒晝夜睡眠-覺醒周期。

情緒障礙

  • 焦慮、恐懼或妄想症;

  • 抑鬱症;

  • 煩躁或憤怒;

  • 欣喜的感覺(興奮);

  • 冷漠;

  • 迅速而不可預測的情緒變化;

  • 性格變化。

相關焦點

  • COVID-19新研究提出需當心的新早期潛在症狀
    據外媒報導,本周發表的一篇科學研究綜述測試了譫妄可能是COVID-19的早期症狀並與其他早期症狀結合的可能性。來自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UO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COVID-19患者在出現最常見症狀如咳嗽和呼吸困難之前幾天的譫妄發展情況。
  • MIT團隊研製咳嗽分析AI 或有助於COVID-19早期預警
    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導致 COVID-19 的檢測和管控工作變得相當困難。不過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正試圖通過分析咳嗽中隱含的獨特模式,來可靠預測某人是否處於 COVID-19 感染的早期階段。
  • 美國COVID-19疫苗研究最新進展
    疫苗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前景良好: 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DSMB)負責監督研究性COVID-19疫苗mRNA-1273的三期試驗,該委員會於2020年11月15日審查了試驗數據,並與試驗監督小組分享了其中期分析。
  • 研究稱COVID-19免疫力可能持續數年
    研究人員分析了近200名患者對COVID-19的各種免疫反應成分,包括中和抗體、B記憶細胞和兩種類型的T細胞。數據顯示,這些細胞的存活期很長,有可能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為人們提供多年的保護。而是對長期免疫力至關重要的B細胞和T細胞,才有可能保持多年的活性。如果這項新研究的數據是正確的,大多數人在感染疾病後或接種疫苗後將獲得多年的保護,防止再次感染。今年關於COVID-19免疫力的話題很多,最近一連串的科學論文帶來了好消息。一些新冠病毒抗體可能只需三個月就會消失,但中和抗體可以持續5到7個月。
  • Covid-19 與神經內科疾病
    Andrew Josephson, MD; Hooman Kamel, MD在冠狀病毒病-2019(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神經科醫生似乎認為沒有必要介入。起初認為,這種病毒只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不會影響大腦和其餘的神經系統。但是,中國大規模爆發的早期報導迅速改變了這一觀點。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因此,此類測試最適合用於識別急性或早期感染。測試的效果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疾病發作的時間,標本中病毒的濃度,從人身上採集的標本的質量與其處理方式以及試劑的配方。此外,某些測試還可能識別出COVID-19以外的病毒抗原(例如來自人類冠狀病毒的抗原),這樣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結果。如果抗原檢測試驗均顯示出足夠的準確度和穩定性,那麼就可以將其用於快速篩查可能患有COVID-19的患者,從而減少或消除對昂貴的分子檢測的需求。
  • Scientific American|對COVID-19的免疫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目前我們對這一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仍然處於早期階段,COVID-19在免疫譜中的位置仍不清楚。儘管大多數SARS-CoV-2感染的患者都能產生抗體,「但我們完全不清楚對這種感染產生有效免疫的條件是什麼」,Dawn Bowdish(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加拿大衰老和免疫學研究主席)說道。研究人員正迫切地期望能夠回答兩個問題:SARS-CoV-2抗體能維持多長時間?
  • 西班牙研究稱一種抗癌藥物用於治療COVID-19時可能比瑞德西韋更有效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近日測試了一種名為plitidepsin的癌症藥物作為新冠療法,發現它可以阻止病毒的複製能力。研究人員稱,使用plitidepsin僅7天後就降低了病毒載量,並改善了炎症的血液測試標記。在有限的一組接受不同劑量的plitidepsin的患者中,近40%的患者在住院8天後就出院了。
  • 兩項獨立研究稱COVID-19倖存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明顯降低
    據外媒報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仍未被完全了解,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後的保護期可能比最初預期的更長。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發現,在擊敗COVID-19後產生中和抗體的人,再感染後生病的可能性明顯降低。到目前為止,一些COVID-19免疫研究發現,8個月前倖存下來的患者仍然受到保護,不會再次感染。希望疫苗能產生類似的免疫反應,可能隨後會對嚴重疾病產生長期保護。現在,兩項新研究提供了好消息,進一步助長了新冠免疫力可能比預期更好的希望。獨立的團隊發現,曾感染過COVID-19的人不太可能被再次感染。
  • 研究發現紐約Covid-19感染來自歐洲,而不是中國!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對紐約市84名Covid-19患者的樣本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沒有證據證明來自中國。研究指出,大多數情況可能來自義大利,芬蘭,西班牙和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這項新研究已於2020年5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研究稱常用助眠藥物褪黑素可能有助於治療COVID-19
    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常用藥物。克利夫蘭診所的一篇論文解釋說,用於治療可能與COVID-19有類似表現症狀的藥物可能對COVID-19管理有用。例如通常用作助眠的激素褪黑素顯示出治療新冠病毒的前景。
  • 科學家警告: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威脅
    近日,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GU)扎克伯格水資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全球研究表明,含有新冠病毒的汙水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篇由35名國際研究人員合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評估了近期對廢水中的新冠病毒和以前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包括SARS和MERS)的研究。其目的是評估潛在的威脅、研究途徑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為未來獲得有益的前景。
  • 普通感染還是COVID-19——大咖帶您鑑別兒童發熱
    兒科新冠疑似病例佔比大鑑別感染類型至關重要一項發表於《兒科》(Pediatrics)的回顧性研究分析顯示,1月16日至2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2,143例兒童確診或疑似COVID-19感染的病例中,有731例為實驗室確診病例,1,412例為疑似病例,佔65.9%。
  • 研究稱Apple Watch或可提前數日檢出COVID-19感染症狀
    Apple Insider 報導稱:一項新研究表明,蘋果智能手錶或可在 COVID-19 確診或出現症狀之前的數日,即可檢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圖 via Apple Insider)例如,紐約西奈山衛生系統的醫學研究人員發現(PDF),Apple Watch 可以檢出用戶心律的細微變化,甚至提前 7 天預判是否感染了 COVID-19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隨時間而變化的「心率變異性」指標,並且認為這是衡量一個人免疫系統如何運作的好方法。
  • 科學家利用基因網絡技術重建COVID-19早期的進化路徑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網絡技術重建了COVID-19在的早期「進化路徑」。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荷蘭科學家發現184名患者中有31%出現血栓性併發症,他們稱這個數字「非常高」,即使截肢等極端後果很少見。Bikdeli說,專家們發現風險是如此之大,以至於COVID-19患者甚至在進行影像學檢查之前就可能需要「預防性地接受血液稀釋劑」。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他給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首先,患有嚴重形式的COVID-19的患者通常患有心臟病或肺病等基礎疾病,這些疾病本身與較高的凝血率有關。
  • 研究稱一系列鼻腔問題可能是感染新冠的早期跡象
    據外媒BGR報導,巴塞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系列鼻腔問題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跡象。參與研究的一些新冠患者出現了鼻腔乾燥的現象,而另一些患者則感覺到鼻腔內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研究發現,鼻腔乾燥等症狀實際上可能是新冠患者失去味覺和嗅覺能力的前兆。
  • 維生素D可緩解COVID-19病情?PLOS ONE新研究引爭議
    血清CRP(一種炎症標誌物)的顯著降低,伴隨淋巴細胞百分比的增加,提示維生素D充足可能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可能通過降低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風險來應對病毒感染。因此,建議改善人們特別是住院患者的維生素D狀況,對於感染COVID-19後減輕病情嚴重程度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潛在的益處。
  • 早期高滴度恢復期血漿治療可預防老年人嚴重Covid-19感染
    早期高滴度恢復期血漿治療可預防老年人嚴重Covid-19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6:14 阿根廷INFANT基金會Fernando P.
  • COVID-19疫苗可能會導致人們更容易感染愛滋病病毒?
    在今天的 《柳葉刀》雜誌上,四位資深研究人員通過講述他們進行名為STEP的安慰劑對照愛滋病疫苗試驗的經驗,對那些COVID-19疫苗候選者發出警告信號。對STEP的中期分析發現,未接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男性在接種疫苗之前自然感染了Ad5,尤其容易感染愛滋病病毒。默克公司生產的這種疫苗一直是人們的主要希望,然後才進行了為期20年的尋找可以阻止愛滋病毒的疫苗的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