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稱譫妄可能是COVID-19感染的早期預警信號之一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譫妄往往可以成為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早跡象之一,但一般公眾並不知道COVID-19的這一徵兆。譫妄包括一些認知問題,包括記憶喪失、睡眠紊亂和行為無章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最近,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UOC)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另一種新冠症狀,這種症狀通常不會隨著流感感染而出現:譫妄。
-
研究:漱口水能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漱口水能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最新初步研究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非處方漱口水,在實驗室環境下能夠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研究人員指出,這一「令人鼓舞的跡象」可能會使漱口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防疫的重要補充。漱口水能消滅新冠?
-
新冠影響中樞神經途徑找到了?研究稱病毒可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據《今日印度》報導,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進入人腦。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為診斷和預防感染提供信息。根據這項研究,新冠病毒不僅影響呼吸道,還影響中樞神經系統(CNS)。研究指出,這最終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症狀,如嗅覺、味覺喪失、頭痛、疲勞和噁心。該研究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不僅會影響呼吸道,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嗅覺和味覺喪失、頭痛、疲勞、噁心和嘔吐。」
-
又一國發現新冠感染更早期線索
新華社巴西利亞1月13日電(記者周星竹)巴西聖埃斯皮裡圖州衛生部門12日宣布,該州在2019年12月採集的血清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特異性IgG抗體。聖埃斯皮裡圖州衛生部門說,該州對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採集的7370份血清樣本進行了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這些樣本來自疑似感染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結果210份血樣呈新冠IgG抗體陽性。2020年12月2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中央車站,一名女子戴著口罩等車。
-
研究稱美國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源自歐洲
新華社洛杉磯10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 黃恆)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他們通過分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大都會地區早期新冠病毒陽性樣本,發現大部分樣本的基因序列與源自歐洲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表明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從歐洲傳入。
-
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徵兆!
突然失去嗅覺、味覺或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徵兆「最近吃什麼都沒味兒,鼻子也不靈了。」這是感冒後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失去嗅覺是因為病毒感染導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腫,造成嗅覺的障礙;而味覺減退則是因為感冒後病毒感染導致味覺神經的敏感性減退,因此味覺也會出現障礙。
-
研究:嘴巴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部位和途徑
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場所和途徑。儘管大多數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集中在鼻腔和肺部,但這項研究首次將嘴巴確定為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部位,這也進一步為強調戴口罩和身體疏遠的重要性。研究包括40位新冠病毒感染者,結果表明,這些患者口腔脫落的上皮細胞可以感染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嚴重新冠感染可造成大腦損傷
據英國《衛報》6月25日報導,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一份最新臨床研究發現,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可損傷大腦,造成包括炎症、中風、精神病和類似老年痴呆等在內的一系列併發症。專家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其背後機制,以便了解新冠病毒對人類大腦存在的可能性影響,並探索潛在的治療方式。「關於新冠病毒感染同神經系統併發症、精神病學併發症的關聯報告越來越多。」該研究報告作者、利物浦大學神經病學家本尼迪克特·邁克指出。這份研究的案例信息來自於英國4月2日-26日期間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
-
研究:不排除新冠病毒通過龜類感染人類的可能
2月26日,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與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在期刊Medical Virology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是潛在的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新冠疫苗鼻腔滴入可起到免疫效果動物活體實驗證實
,且可能比傳統注射疫苗方式更有效,有望在疫苗投入使用後,更高效地提供給大眾使用,其社會效益不可小覷。為實施鼻腔接種實驗,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設計了一種可編碼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候選疫苗,新冠病毒正是通過這種刺突蛋白結合宿主細胞完成感染過程。研究人員將疫苗注入經生物工程改造後、具有該蛋白所對應人體受體的小鼠體內。
-
新冠病毒有何危害?傷害你的大腦:失去嗅覺、頭痛、失憶-病毒,新冠...
我們所熟悉的新冠肺炎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但是,醫生們也發現了其它一些奇怪的症狀,比如頭痛、精神錯亂、癲癇、刺痛、麻木以及嗅覺或味覺喪失。專家們說,新冠肺炎出現這類神經系統症狀頻率的公開數據仍然很少,在全世界官方統計的200多萬感染病例中,它們可能只佔一小部分。但對醫生來說,這些新症狀很重要,因為不同的症狀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從鼻腔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的報導稱,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據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就能進入人的腦部。
-
新冠病毒最初就是停留在鼻腔黏膜上,所以要用酒精塗抹鼻腔?假的
傳言:新冠病毒最初就是停留在鼻腔黏膜上,所以要用酒精塗抹鼻腔,這樣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的發病。真相解讀:在新冠肺炎防疫時期,全球公共衛生學院和UNC醫學院的科學家們描述了COVID-19冠狀病毒感染鼻腔的具體方式,並發表在《細胞》雜誌上。這些發現表明該病毒傾向於首先牢固地在鼻腔中建立,然後在某些情況下病毒才會被吸入肺部。
-
研究:新冠早期高燒症狀或可降低病毒侵染性
導讀 一項來自中國學者的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早期時,人體內的高溫或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新冠病毒與人類細胞的結合,從而延緩病毒對人體的侵染,使得患者體內病毒載量降低
-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從鼻腔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的報導稱,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據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就能進入人的腦部。全文摘編如下:雖然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腦部和腦脊髓液中存在病毒核糖核酸,不過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進入腦部以及如何在腦部分布的。來自德國沙裡泰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死於新冠肺炎的33名患者——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的鼻咽部位及腦部。鼻咽位於咽喉上部,連接鼻腔,很可能是感染並複製病毒的第一個區域。
-
新研究提供可能導致新冠併發症的幹擾素問題的細節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反應的研究人員可能最終能夠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有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COVID-19併發症。COVID人類基因努力詳細介紹了一對關於幹擾素問題的突破性發現,這些問題可能在COVID-19的過程中危及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一些人有幹擾素的自身抗體,而另一些人可能患有以前未被診斷的影響幹擾素功能的遺傳病。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料到,這次新冠疫情竟然能持續這麼長時間,而且還一點看不到頭的樣子,尤其是最近國內不少地區也接連出現反彈的跡象,又把大家的焦慮情緒拉了回來。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CMU研究人員開發一款程序,「偵聽」 新冠病毒跡象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pittsburgh編譯:Luna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創建了一個應用程式,可以通過分析人的聲音來診斷是否感染新冠。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引用程序還在初始階段,並沒有取得fda或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認可。
-
美媒: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突變」,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佛羅裡達州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已有研究證明顯示,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發生「突變」,令其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但報導也提到,雖然有專業人員稱這項結果可以解釋為何新冠病毒在整個美洲易於傳播,但目前該結果尚未得到該領域專家的審查。
-
美疾控中心新研究發現:美國去年12月或已現新冠感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冠肺炎可能在2019年12月就已抵達美國。研究報告當地時間周一發表在美國《臨床傳染病》半月刊上。報告的作者們稱,這一發現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能在2019年12月就已在美國出現,早於此前的認知」。報導指出,有跡象表明,這種病毒的傳播時間早於人們的認知。在法國,研究人員對住院患者樣本進行回溯性檢測後發現,有一名患者是在2019年12月底被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