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陸遊的《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風怒欲撥木,雨暴欲掀屋

2021-01-11 是是瑞瑞

《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

風怒欲撥木,雨暴欲掀屋。風聲翻海濤,雨點墮車軸。

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豈惟漲溝溪,勢已卷平陸。

辛勤藝宿麥,所望明年熟。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

南鄰更可念,布被冬未贖。明朝甌復空,母子相持哭。

這首詩是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初冬陸遊在山陰作。詩中寫一場極其嚴重的狂風暴雨給人民帶來饑寒交迫的巨大災難,表達了詩人對窮苦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按內容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八句,入手擒題,寫風雨大作。這一部分有兩個層次,每一層次四句。

第一層次寫暴風雨的兇猛來勢。先用直敘:「風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意思是,風態狂怒,簡直要把樹木連根拔起;雨勢急暴,簡直要把房屋徹底掀翻。一「怒」一「暴」,狀其兇猛已極。著一「欲」字,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暴風雨肆虐的動向。接著用形象比喻:「風聲翻海濤,雨點墮車軸。」意思是,巨大的風聲有如海中波濤翻滾時所發出的狂嘯,急驟的雨點降落時有如車軸墮地。

一從聲音著筆,一從形體著筆,筆勢誇張,而形容盡致。第二層次寫暴風雨所形成的嚴重局面。先寫室內:「掛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意思是,門掛上了不敢去開,燈吹滅了不能點燃。室內漆黑一片,使人倍增恐怖之感。繼寫室外:「豈惟漲溝溪,勢已卷平陸。」意思是,大水豈僅漲滿了大溪小溝而已,該已是席捲平地了吧。

著「勢已」兩字,顯得這些都是在室內的推測。在暴風雨的襲擊下,連門都不敢開,豈敢冒冒失失出門觀察,這裡作推測之辭是合情合理的。有了前面那些鋪墊,人們不難想到,這些推測已是現實中的嚴重局面。第二部分八句,寫暴風雨災難性的後果及詩人對貧苦勞動人民的同情。也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寫自己的困境:「辛勤藝宿麥,所望明年熟;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意思是,辛辛苦苦種上了麥子,無非寄希望於明年的好收成;即使豐收,勉求一飽已非易事,現在自然災害又緊相追隨,怎麼得了。前面已說過這場暴風雨「勢已卷平陸」,可見這裡所說的「五窮故相逐」,等於是說豐收之望已空,飢餓正在前面等著自己,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第二層次,推己及人,想到南鄰的困境:「南鄰更可念,布被冬未贖;明朝瓶復空,母子相持哭」。意思是,南鄰處境更值得同情;冬天到了,禦寒的布被尚未從典鋪裡贖回,現在又面臨斷炊的威脅,母子只好相抱而哭。詩人在寫了南鄰一家饑寒交迫、號陶無計的情況以後就戛然而止,留著不盡的餘意,讓讀者自己去思索。

在陸遊的詩中,對人民主要是農民的了解和同情非常突出。陸遊自謂「憂國復憂民」,在他身上,對於祖國的熱烈的愛和對於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致的。詩人一生,飽經憂患,仕途蹭蹬,屢被黜斥還鄉。這使他和人民特別是家鄉農民有了較多的接觸。晚年罷官居故鄉山陰,一家生計,以務農為主。他自己也曾參加過一些力所能及的農事勞動。家境原不富裕,75歲「忍貧辭半俸」以後,更日見清貧,大概還有過賽饗不繼的日子。

「貸米東村待不回,缽盂過午未曾開」(《貧甚戲作絕句》),那可也是拮据得夠嗆的。這些,都使他對貧苦農民饑寒交迫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這首詩中所說的「辛勤藝宿麥,所望明年熟,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也正是詩人76歲寫此詩時自己家境的真實寫照。

詩中寫南鄰更可念,到「母子相持哭」就戛然而止,那含蓄的餘意究竟是什麼呢?詩人曾在另一首《夜寒》詩中寫過這樣的句子:「米貴僅供糜粥用,自傷無力濟元元」。那就是說,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他是真願意勻出自己衣食的一部分來接濟貧苦農民的。這一點同情心,可比金子還貴。詩貴真情。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卻感人至深。其藝術魅力首先就在於感情真實和深摯。

就作法而論,全詩不但格局嚴整,層次井然,而且行文針線綿密,天衣無縫。詩由風雨之暴烈而及形成局面之嚴重,由局面之嚴重而及一家生計之受威脅,更由自己之困境而想到南鄰困境尤甚因而「更可念」。一路寫來,環環相扣,層層逼近,富于波瀾而發展極為自然。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古體詩的句式,沒有格律上的約束。這首詩句式上的處理頗具匠心:詩的第一部分寫暴風雨,全為對偶句。作者有意把風聲和雨勢兩兩相對,相互映襯,「風怒欲拔本」後繼以「雨暴欲掀屋」,「風聲翻海濤」後繼以「雨點墮車軸」,用上了對偶,就顯得氣勢倍增。

詩的第二部分寫暴風雨造成的災害及詩人聯想,大部分用散句(八句中只有兩句是對偶句),這也是從內容出發。如寫南鄰四句全為散句,第一句「南鄰更可念」總提,第二、三句寫了饑寒交迫的兩種情況:「布被冬未贖,明朝瓶復空」,第四句寫到人:「母子相持哭」。如果設想把二、三句寫在一聯改成對偶句,而把第四句移入第二句,那就顯與事理有悖,絕不如原作之順理成文。

陸遊治詩勤奮,善於博採眾長。同時代詩人梅堯臣,成就遠不如他,他卻極為尊崇,主要是取其古簡,補己所短。這首五古從特定內容出發,不設豔詞。就風格來說,受梅堯臣的影響是明顯的,詩人在詩歌創作理論上曾受過同時代江西詩派的一些影響,但他卻能青勝於籃,對江西詩派的雕琢奇險,堅決採取摒棄態度。這首五古精思內蘊,意脈不露,而又文從字順,句暢意達,絕無雕琢奇險之弊,就是一例。

相關焦點

  • 白居易風雨晚泊,這首七律蓄勢自然,尾聯更是鏗然如裂帛
    人們對大自然的風雨都習以為常,但在詩詞中卻代表著一種意象。春風春雨,可以表達一種美好寄託;悽風苦雨,則暗喻著形勢不容樂觀。其實風雨本無情感,但在詩人們的筆端,卻凝聚了複雜的情感。比如晚年的陸遊就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一種悲愴之情頓然產生;再如李商隱的「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也抒寫了羈泊異鄉期間,風雨悽涼的人生感受。中唐一位詩人有一次在風雨中泊舟,就感懷不已。
  • 十一月風雨大作其二翻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翻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創作的一首詩,這是作者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從而創作出來的一首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宋·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別樣紅」「陰陰夏木囀黃鸝」「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13《初夏戲題》唐·徐夤長養薰風拂曉吹,漸開荷芰落薔薇。青蟲也學莊周夢,化作南園蛺蝶飛。 14《幽居初夏》宋·陸遊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 陸遊著名詩詞13首,每一首都出千古名句
    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陸遊最著名的13首詩詞。1、示兒宋代: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4、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宋代:陸遊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夜闌臥聽風吹雨,這被網友玩壞了的詩,你還記得下一句是什麼嗎?
    第一次看到有人告白用這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的時候,我震驚了!震驚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假使陸遊聽到自己的名篇被改成這樣「人不人、鬼不鬼」的句子,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聽多了「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的朋友們,還能想起來原詩是什麼嗎?原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 鐵馬冰河: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一首詩中寫道:「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風雨席捲、天昏地暗,就像海浪撲面而來。在這樣一個悽風苦雨的夜晚,陸遊是怎麼度過的呢?「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烤著火盆,裹著毛氈,抱著老貓打盹兒,就是不想出門。很多朋友讀了這首詩,都特別羨慕陸遊的慵懶閒適,說:這才是冬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啊。
  • 陸遊《示兒》賞析
    可秦檜害怕陸遊影響了他孫子秦壎的前途,便藉口陸遊在考卷中有「喜論恢復」(主張北伐,恢復中原)的內容,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此後,陸遊再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直到他38歲時,由於他的詩寫得好,宋孝宗才賜他一個進士出身。2.英雄無用武之地。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陸遊在晚年寫的,當時陸遊六十八歲。老年人最悲哀的是什麼?是生命即將逝去。在這首詩的開頭,陸遊就用一個「僵」字,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完全表現出來。雖然陸遊身在江陰,如此年邁不堪,但他心中所想是什麼呢?他想著為國戍邊。這種愛國精神非常感人。
  • 《萬古神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張若塵的無奈
    #萬古神帝#導語:人生一大悲哀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老病死,世事輪迴,這是所有人必經之事。為了不讓自己產生這樣的遺憾,有些事情就得提前做。比如「贍養」父母,避免「親不待」這種事情的發生。
  • 100首適合小學生背誦的古詩詞,收藏給孩子讀一讀
    兒童讀詩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詩心」的種子,讀詩的時候,偉大的詩人都成了你的朋友,蘇東坡、陶淵明、杜甫盡在眼前。今天,詩詞君總結了100首適合兒童誦讀的詩歌,一起收藏,轉發給身邊的孩子看一看,讀一讀吧! 13、絕句漫興九首・其五唐代: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14、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湖)篇
    —— 唐 · 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12、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 唐 · 白居易《南湖早春》13、 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 —— 宋 · 吳文英《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14、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 宋 · 蘇軾《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
  •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筆下生僻驚豔的詩詞!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這首詞寫別恨,採用了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後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江城子·江景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 步韻《感秋》21首,誰提明月上高樓,欲把清輝鋪滿秋
    >一,感秋/羅工提輪明月上高樓,欲把清輝鋪滿秋。四,老年自行車旅遊團隊/風揚漸遠青山又近樓,幾經風雨幾經秋。千山踏遍觀紅葉,途漫夕陽似火流。十,農轉非/風揚明月清風伴小樓,它鄉遊子不思秋。薄田幾畝雖猶在,收穫無多付水流。
  • 人類高級欲望之:求知慾和徵服欲
    求知慾是我們探索世界,改變世界的動力,而求知慾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前面幾種基本欲望。為了更多的食物,更高的安全,為了更好的感官體驗,為了種族的繁衍,我們會不斷的探索未知,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會通過讀書、看電影、看電視、旅行等方式來學習、思考,從而創新、創造出更好的方法。我們會想到遙遠而巨大的災難,比如地球毀滅,所以我們會不斷研究科技。